国家一级文物标准 全套42卷宋刻古籍北京拍卖

每季拍卖,书画、瓷器动辄千万、甚至上亿成交,抢尽焦点。其实还有一门类,论历史、文化、艺术意义,丝毫不输,却较少人关注,这就是古籍善本。今季北京保利拍卖带来一套珍贵的宋刻本《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堪称古籍拍卖的重器。

古籍收藏,向来给人曲高和寡的感觉。的而且确,要欣赏古籍,要具备文学、史学、版本学等等的知识,要入门绝非易事。古籍学问浩如烟海,这次我们借此套《通鉴纪事本末》,先从宋刻本说起。


Lot 142|宋刻《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全本

有说「一页宋版,一两黄金」,宋刻本到底贵在何处?

第一,宋刻本比较接近古书原本的面貌。这是由于宋人刻书时多搜罗和比较各种版本,择善而从。

第二,宋人刻书重视文字校勘,所以宋刻本讹误甚少。

第三,宋刻本书法优美,各具风格,多学欧体、颜体。既是书籍,同时又是艺术品。

宋刻本是刻本中的精品,别说今天,早在明清两代,宋刻本已广受学者推崇,善本一页千金,用以校正古籍讹误。流传到今天的宋刻本愈来愈少,加上后世多有翻刻、作伪,传世宋刻本愈显弥足珍贵。

这次上拍的宋刻《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全本,虽然经元明递修,但仍然保存有宋版约2251页,超过全书一半,非常难得,行方更指出此套书符合国家一级文物定级标准。


Lot 142|宋刻《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全本

《通鉴纪事本末》是中国史上第一部以「纪事本末体」写成的史书。

在此之前,史书的编纂多使用编年体或纪传体。编年体以年代为单位,按历史事件发生的时序述史,例如《春秋》、《左传》等等。

纪传体则以人物为中心,如《史记》,为人物作传记。

不过这两种体裁各有不足,编年体逐年的记述,事情发展割裂,难以窥见整事的脉络和本末;纪传体写人物传记,同年代的材料常有重复,而又彼此脱节。

为了弥补以上两种体裁的缺陷、方便阅读,南宋的袁枢创立了纪事本末体,写成《通鉴纪事本末》。文字取自以编年体写成的《资治通鉴》原文,但更变撰写方式,改以事件为中心,每一事详书始末,材料集中,使一事的因由发展一阅了然。此书始于三家分晋,终于五代周世宗征淮南。后世有不少人沿用这一体裁,与纪传体、编年体三足而立。

《通鉴纪事本末》的第一个刻本在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出现,刻于严陵郡庠,故被称为「严陵本」。


Lot 142|宋刻《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宝佑五年赵刻本,又称「大字本」


Lot 142|宋刻《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宝佑五年赵刻本,又称「大字本」

直至宋理宗宝佑五年(1257年),赵德渊重新校刻此书,被称为天下之善本。

,字德渊,乃宋代赵氏宗室,终生为官。他见「严陵本」字小且讹误较多,便出资重新校刻《通鉴纪事本末》,并将密行小字改为大字。史书记载赵德渊为人急于财利、贪得无厌,这次竟然自掏腰包刻书,成为书林一时佳话。

后世称赵氏刻本《通鉴纪事本末》为「大字本」,自问世后,人们喜其字大行宽,赏心悦目,争相收贮,字小的严陵旧本便逐渐式微。


Lot 142|宋刻《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全本

这次拍卖一套《通鉴纪事本末》,为宋宝佑五年(1257)赵刻本,全书共42卷,保存完整,共10函84册。 11行19字,白口,左右双边。版心上记本版大小字数,下记刊工姓名。明代递修时,版心上记「嘉靖某某年刊」,下记刻工姓氏。

国内仅有13家公藏单位存有与此套书相同的全本,包括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等等。至今拍卖市场中,从未出现过全本,此书也是目前已知民间所藏唯一一套。 2018年华艺秋拍,见有此赵刻本《通鉴纪事本末》拍卖,仅一册,未全一卷,亦以RMB 138万成交,各位可大概估算全套42卷、84册的成交水平。


拍品详情

Lot 142|宋刻《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全本

宋宝佑五年(1257)赵刻本
(宋)袁枢撰 10函84册纸本
尺寸:32.5×24 cm
估价待询
备注:

  • 《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史部纪事本末类著录
  • 《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著录
  • 《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著录
  • 《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著录

拍卖详情

拍卖行:北京保利拍卖
拍卖地点:北京国贸大酒店A厅(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1号)
拍卖日期:2020/10/18|承接7:30pm开拍的上一专场
专场:宋刻《通鉴纪事本末》专场

预展详情

预展日期:2020/10/13 - 17
预展地点:北京国贸大酒店(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