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八怪」之首 金农画梅第二砚RMB 1,058万西泠拍卖成交

中国古董拍卖当中,瓷跆、漆器、佛像、家具每季都有逾千万人民币或港元的成交。相对之下,古砚无疑是较为冷门的行列,但并不代表就没有高价交投。

清朝「扬州八怪」之首 - 金农的「画梅第二砚」昨晚在杭州西泠印社拍卖上阵,以估价5倍的RMB 920万落槌。行未尚未公布最终成绩,惟据15%的佣金收费,连佣成交价应为 RMB 1,058万。


Lot 3566|清 金农、康焘铭稽留山民画梅第二砚

尺寸:13 x 10.1 x 4.3 cm
注:配康焘绘金农五十四岁小像紫檀木天地盖
铭文:

  1. 稽留山民画梅第二砚。印文:冬心先生
  2. 纸窗竹屋亦堪夸,笔砚精良处士家。农有薄田百廿亩,春来遍种好梅花。印文:金

砚盒铭文:百砚翁五十四岁小像。天笃山人康焘写。印文:石舟

估价:RMB 1,800,000 - 2,500,000
落槌价:RMB 9,200,000
成交价:RMB 10,580,000

拍卖行:西泠印社
专场:文房清玩‧历代名砚暨古墨
拍卖地点:浙江世贸君澜大饭店
拍卖日期:2020/8/9


此砚为金农与康焘这一对至友的合壁之作,前者为砚台铭者,后者则在砚盖刻画。

先说金农,康雍干三朝老民,终身布衣,名列「杨州八怪」之首,铭文中的「稽留山民」、「冬心先生」都是他的号。

所谓「扬州八怪」,是指清朝时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群画家,亦称「扬州画派」。他们虽然出身贫寒,命运多舛,但个性孤高,坚持笔耕,冲破藩篱,大胆创新,作品对社会现况、官场陋政时有针砭。

简单来说,「扬州八怪」是被排除在朝廷体制以外的在野文人,那么他们是如何为生呢?

据考究,清代两淮盐商多聚居扬州。在「贾而好儒」的风气之下,他们不仅喜欢收藏艺术,亦乐于赞助艺术家,所以吸引到许多艺术家来到扬州发展,「扬州八怪」正是其中的表表者。

「八怪」之说出自清朝晚期,各家名单不一。综合史料记载,入列的艺术家有15人之多,包括金农、郑燮(即郑板桥)、黄慎、汪士慎、李方膺、李鱓、高翔、罗聘、陈撰、华岩、高凤翰、边寿民、李葂、杨法、闵贞。

「八怪」师承陈淳、徐渭、八大、石涛等革新派画家,多擅写意花鸟画,亦长于山水、人物,并以金石书法入画。诗、书、画、印融会贯通,开一代之新风。书法亦独当一面,郑板桥的「六分半书」、金农的「漆书」、黄慎的草书,皆名垂艺术史。


金农《墨梅图》|北京故宫

金农名列「扬州八怪」之首,博学多才,善诗、古文,精于鉴别金石、书画,又能篆刻。书画方面皆有成就:书法上独创「漆书」,绘画则以墨竹梅花闻名。

是次成交的金农铭砚,一边刻有其七言诗:「纸窗竹屋亦堪夸,笔砚精良处士家。农有薄田百廿亩,春来遍种好梅花」。

诗中的「薄田」并非指真实的农田,而是指「砚田」。古代文人以笔墨为生,故谓砚为「砚田」。金农有藏砚之癖,藏佳砚逾百枚,自号「百二砚田富翁」。是故,「薄田百廿亩」就是他的藏砚,「春来遍种好梅花」就是用这些砚田绘画梅花的意思。

负责砚盖创作的艺术家,则乃金农的好友康焘。他是康熙、雍正年间的画家,生卒年不详,以孝闻名乡里。工画,精仕女,姿态静逸,生动逼真,亦善山水、花鸟。

康焘为好友金农绘下小像,再转刻砚盖之上。画中的「百砚翁」纤手拈须,布衣装扮,神态自若,时年五十有四。

2010年北京保利拍卖,「清乾隆『乾隆御用』御题诗澄泥伏虎砚及紫檀盖盒」以 RMB 1,400万成交,当时刷新了古砚拍卖纪录。


清乾隆「乾隆御用」御题诗澄泥伏虎砚及紫檀盖盒|2010年,北京保利,RMB 1,400万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