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级」雍正御制粉青双龙尊 10月驾临上海仲轩秋拍

上海仲轩2024秋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即将于10月24日在上海万豪虹桥大酒店三楼万豪殿盛大启幕。10月24日至26日预展,27日上午十点正式举槌,恭候您的莅临。

本次拍卖精心呈现六大专场-《江南毓秀——江浙沪地域户出专场》、《宗匠陶钧——重要中国古代陶瓷》、《御瓷萃臻——朴逸美术馆藏瓷》、《盛世华章——宫廷艺术及重要器物》、《盛世龙腾——宫廷艺术及重要器物》及《清雍正御制粉青釉双龙尊》,共计三百八十件珍稀拍品,重器云集,蔚为大观,静待您的品鉴。




Lot 801|清雍正 御制粉青釉双龙尊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高43 cm
来源:

  • 庆宽家族旧藏。
  • 北京保利,2017年12月18日,Lot 5183。(封面)

参阅: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唐白釉塑贴双龙耳尊。(编号:新00106219)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唐三彩双龙耳瓶。(编号:新00020452)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天青釉双耳尊。(编号:新00136848)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款青花花卉纹双龙耳瓶。(编号:新00092902)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茶叶末双龙尊。
  • 《中国陶瓷—出光美术馆藏品图录》,平凡社,1987年,编号962。
  •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2000年,页 108,编号94。
  • 《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国立博物院藏中国清代瓷器》,广西美术出版社,1995年,页62,编号15。
  • 《Chinesisches Porzellan》,Mainzam Rhein,1981年,编号 51。
  • 《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精粹:瓷器卷(下)》,万卷出版社,2008年,页62, 编号 5。
  • 法国枫丹白露宫藏—雍正茶叶末釉双龙耳尊。
  • 伦敦佳士得,1991年6月10日,Lot 162。(现存于美国加州陈氏典藏博物馆)
  • 香港佳士得,2009年5月27日,Lot 1830。(封面,成交价:HK$29,780,000)
  • 香港佳士得,2017年5月31日,Lot 2888。(单行本,成交价:HK$140,500,000)《庄绍绥收藏中国瓷器》,朱汤生,页180,编号70。

估价待询


《礼记•礼运篇》有云:「麟凤龟龙,谓之四灵」。龙的形象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直被认为是四灵之一,万物之首。古往今来,龙的文化品格体现着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自尊、自豪和顶天立地的自强、自信。在我国历代艺术品中,无论从生产数量之大,制作工艺之精,抑或从艺术造诣之高,陶瓷器上的龙形被视为陶瓷艺术的至高追求,也是中国古代艺术巅峰的缩影。

雍正皇帝风雅慕古,在朝期间陶瓷工艺有了极大的发展,据唐英的《陶成纪事》记载,单雍正朝仿古创新的各种高低温颜色釉便列出57条之多。雍正皇帝时代除了在仿古器物和釉色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且在单色釉的烧造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峰,研制出仿古与创新釉色若干,可见有:天蓝、粉青、霁青、欧蓝、梅子青、欧红、霁红、茄皮紫、海棠红、浇紫、玫瑰紫、油绿、大绿、蛇皮绿、松石绿、鳝鱼黄、浇黄、米色、月白、紫金、乌金、描金、抹银、填白、水墨等。

雍正朝单色釉并无过多纹饰装饰,少部分有暗花纹,但凭造型、釉色取胜。雍正单色釉琢器体形俊秀,好似美人亭亭玉立的身材,均匀乾凈的釉色又像佳人光洁无瑕的肌肤,深受人们喜爱。其中最为瑰秀之作,便为雍正青釉御窑器,雍正青釉有粉青釉、冬青釉、和仿龙泉釉等。色泽上看,以粉青最淡,冬青稍深,豆青最重。青釉是以微量铁为呈色剂,是我国比较古老的色釉。而对于青釉的覆烧,直至雍正朝才达到绝对的成熟高度,故才方可烧造出是如本品之仿古隽品。

雍正帝在位时,常亲自过问御瓷的制作,尤其对单色釉的配制格外在意。因此,景德镇所产单色釉的品种在雍正年间大为增加。清宫旧藏之明代遗存的单色釉瓷数量,亦颇为可观,而康熙年间也屡有创举,但由于雍正帝对新釉色汲汲以求,所以单色釉在其治下仍迭有创新。清文件中有多笔记录,堪可证明雍正帝对单色釉的喜爱程度。

雍正御窑素以「古雅」著称于世,本件「清雍正御制粉青釉双龙尊」可为这一评语的最佳诠释。本品盘口,细长颈,溜肩,腹部丰满,至胫处渐收。颈上突起五道弦纹。口沿与肩之间有两个对称的龙形柄高耸直立,龙头探进瓶口衔住口沿。肩部有八组椭圆形模印贴花装饰。通体施粉青釉,釉色沈穆深杳,宛若广袤深邃之天穹。外底署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从商周到秦汉时期,龙的形象在陶瓷装饰上的应用从绘饰到堆塑,装饰手法和形象也有了极大的发展变化,并开始与饕餮纹、云雷纹、人字纹、白虎纹、朱雀纹等其他形象共存。从周代追溯至唐朝,人们对龙形的相同看法只有三点:一是有鳞,二是变化无形,三是屈伸从时,随季节变幻。直到南北朝时期,陶瓷器出现了常见的龙形器型,如龙柄瓶、双龙耳瓶、龙柄鸡首壶等。隋唐五代时期器型进一步多样化,出现了白釉龙柄鸡首壶、青釉蟠龙灯、龙柄壶、龙纹三足炉、白釉双龙耳瓶、白釉龙柄壶、白釉龙柄双身瓶等。双龙尊自五代后消失,至清代雍正官窑覆现,雍正朝之后除乾隆早期尚有少量烧制外,之后又销声匿迹,成为绝唱。

中国唐代双龙柄壶又称龙耳瓶、龙耳尊、龙柄盘口壶等,其造型特点为盘口、细长颈、身体呈罐状,二龙口衔盘沿,尾接罐肩,如同双耳分立瓶口两侧。双龙柄壶造型的变化主要是颈肩部,颈部分为细长的素面颈和螺旋的旋纹颈,肩部分丰肩式和溜肩式。双龙柄壶是在以往的鸡头壶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来的,隋唐时期的双龙柄壶有白瓷、黑瓷、三彩、铜、黄釉多种材质,其中以白瓷双龙柄壶最多。白釉者,可见北京故宫藏一例唐白釉塑贴双龙耳尊(参阅1),另见一例三彩者,北京故宫藏唐三彩双龙耳瓶(参阅2)。

本品造型源自唐代双龙尊样式,恢弘大气,釉色则由宋代龙泉青釉改良而来,润泽淡雅,二者完美地融为一体,代表了雍正御窑制瓷工艺与艺术的空前成就。

年希尧和唐英(公元1682至1756年)任督陶官期间,奉雍正之命进行了大规模的研发工作,期间大量的单色釉和珐琅彩应运而生。而许多新的釉色,很可能就是在历任御窑督陶官中的翘楚,唐英的督导之下诞生的。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唐英任职宫中内务府员外郎,1726年派赴景德镇,起初助年希尧协理窑务,但不久即全面接管御窑厂。唐英自身是见识渊博的陶瓷学者,且文学造诣极高。他的传世之作,为研究景德镇制瓷史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史料。1735年,唐氏撰成《陶成记事碑记》,文中列举了约五十七类器物和近四十种釉料。当中更提到一批从宋瓷汲取灵感的釉料,这些正是唐英的扬名之作。

《陶成记事碑记》列述釉料时提到「仿龙泉釉有浅深两种」,此类釉色应指的是为本品之「仿龙泉青釉」。传世雍正双龙尊亦可见另外所施三种釉色,于《陶成记事碑记》中皆有列举。北京故宫所藏雍正天青釉双耳尊(参阅3),应是唐英「仿铜骨无纹汝釉,仿宋器猫食盘、人面洗色泽」。日本出光美术馆珍藏一例茶叶末釉雍正双耳尊(参阅6),便为唐英书中之「鳝鱼黄、蛇皮绿、黄斑点」。由此可见,本品清雅隽逸的雍正粉青双耳尊,极有可为是唐英督制仿古之作,它极力迎合了以品味高雅、要求严苛见称的清代盛世君王之一—雍正帝,而其监制者的才情和成就亦是历任御窑厂督陶官中的佼佼者。

本品之粉青釉色,最为接近南宋龙泉窑之「粉青」上乘釉料,故本品摹古之作具双重意义:其形制可上溯至唐代,而釉料则师承南宋作品。雍正时期,景德镇御窑投入了大量资源,务求完善在白瓷胎上挂施青釉的工艺。明初景德镇御窑的瓷胎虽已采用靠少量铁呈色的青釉,但直至康熙年间,陶工研发出一种最适用于纯白(低铁)瓷胎的精制釉料,这种青釉幽微蕴藉,其含铁量约为南宋常见龙泉青釉的一半。

这种创新的瓷釉在雍正年间再度改良,终得出质感更为细腻和色调泛蓝的粉青釉。康熙年间更为诸多色调冠以「豆青」、「东青」等名,而雍正年间则有「冬青」、「粉青」等说法。

对比此类雍正御窑双龙耳壶,传世公私收藏仅见数例青花者与颜色釉存例,存世极罕。北京故宫所藏的清雍正天蓝釉双龙耳大瓶(参阅3),该瓶洗口,细颈,溜肩,肩以下渐收敛,圈足。通体施天蓝色釉,凸起数道弦纹,两侧口、肩之间对称置龙形柄,肩部有八组椭圆形模印贴花装饰。外底署青花篆体「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款。北京故宫亦珍藏一件形制相同但略小的雍正青花双耳尊(高32.3 cm),此例饰釉下钴蓝(双龙柄较直),图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2000年,页 108,编号94(参阅7)。巴尔的摩市沃尔特斯美术馆藏一例近似的仿官釉双耳尊,图见《Oriental Ceramic Art布歇尔(S.W.Bushell)》(页82,图例116,纽约,1980)。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The V&A Museum)藏一例较大的雍正青花双耳尊,它与本拍品形状相同,但为大尺寸例(高52.3 cm),见柯玫瑰著作《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国立博物院藏中国清代瓷器》,广西美术出版社,1995年,页62,编号15(参阅8)。德国希尔德斯海姆市罗密博物馆的奥默珍藏(Ohmer Collection)中有一例形制相近的釉下青花双耳尊(参阅9),图见韦斯纳(U.Wiesner)著作《中国瓷器》(Chinesisches Porzellan)编号 51(Mainzam Rhein:1981)。克里夫兰美术馆普兰蒂斯珍藏(Elizabeth Severance Prentiss Collection)中也有一例器形相同的雍正粉青釉双耳尊高52.1 cm。2009年5月27日,一例形制相同但较小的乾隆釉下青花双耳尊(参阅13),高32.4 cm,经香港佳士得拍出,Lot 1830。出光美术馆藏有一例雍正颜色釉双耳尊,为茶叶末釉例(载于《出光美术馆中国瓷器珍藏》,编号 962,1987年)。沈阳故宫珍藏一件形制、釉色与本品相同的雍正双耳尊(参阅10),高52 cm,图见《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精粹:瓷器卷(下)》,页 62-3 编号 5,2008年。北京故宫另保存有一例十分特别的雍正茶叶末双龙尊(参阅5),此器一耳原残缺,瓶腹部从右至左有毛笔书写楷书「嘉庆十五年九月十一日回园时哈拉口口撇下耳伤回明,二位大人着有库收讫特记」,此雍正双龙尊即可能用于圆明园等重要场所的陈设,损后并未被遗弃,而是一直保存在清宫,可探究雍正双龙尊在清宫收藏的重要程度。此类双龙尊曾为圆明园陈设之说,另有一例可证,为法国枫丹白露宫收藏(参阅11),现陈设于其中国馆之一例雍正茶叶末釉双龙耳尊,与上述破损瓶疑曾为一对,陈设于圆明园行宫内。综上例所见,雍正御窑烧造此式双龙耳尊,体量52 cm左右者居多,而小号者则仅见青花例,是如本品之粉青釉并体量为43 cm者极为鲜有,稀世珍罕。

在2017年12月18日北京保利拍卖之前,此器秘藏京师百年,至为珍罕。器高43 cm,此尺寸为目前公私收藏雍正粉青双龙尊之孤品。高52 cm的双龙尊目前已知三件,分别为克利夫兰美术馆Prentiss珍藏、美国加州陈氏典藏博物馆藏品(后于1991年伦敦佳士得释出)、著名收藏家庄绍绥先生旧藏,后于2017年香港佳士得以1.405亿港币成交,曾打破了雍正单色釉瓷器成交价的世界纪录。

庆小山,名宽,号松月居士。隶正黄旗。工书善画,供职于醇亲王府,由醇亲王府进入清宫内务府,内务府是清代掌管宫廷事务的机构,凡帝后的衣食住行用都由内务府管理。内务府自清初顺治时设立后,各朝沿置不变。庆宽在内务府历任内郎、堂郎中、晋三院卿,三院指上驷院、武备院、奉宸院,属正三品,在大清内务府的历史中,能一身而居三院卿者仅庆宽一人。

庚子事变后奉慈禧之命负责散落宫外的器物的重新收集工作,尤其以宋瓷名窑、及清三代御窑为盛。由此,成为故都在古玩收藏中,与郭世五齐名的两大收藏大家之一。郭氏藏瓷于40年代全部捐赠故宫,而庆宽家族藏瓷于1980-90年代,归于其十几位后人,并偶有市场流通,时有所出必为90年代北京拍卖公司的器物封面。


盛世龙腾——宫廷艺术及重要器物精选拍品


Lot 702|清雍正 青金蓝釉广口梅瓶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高17.5 cm
来源:

  • Scheinman旧藏,纽约。
  • 香港苏富比,1985年5月21至22日,Lot 234。
  • 纽约佳士得,1986年6月5日,Lot 317。
  • 纽约佳士得,1995年3月23日,Lot 113。

估价:RMB 1,500,000 - 3,000,000


蓝釉创烧于元代景德镇窑,是以天然钴料为着色剂的高温釉,至宣德朝烧造工艺纯熟,蓝釉质感凝厚,色泽艳美犹如蓝色宝石一般,闻名于世。至清代雍正一朝,清世宗胤禛对色调单纯之瓷器最为倾心,因代表了含蓄而优美之趣味以及高雅而清新之格调,故其极为钟情一道釉器,尤以蓝釉为最,北京故宫所藏《雍正十二美人图》中就有此种蓝釉器出现,可见雍正帝对此之珍爱。

青金蓝釉乃雍正时期督窑官唐英创新的高温蓝釉品种,以乳白釉为底釉,施吹洒钴蓝料之工艺烧制而成,釉色由青、蓝、白等斑点组成,以蓝色为主的各种斑点辉映成趣,因其貌极类青金石,故得名「青金蓝釉」。此类青金蓝釉器传世极为稀少,本品可谓其佳器之代表。

此梅瓶广口,短颈,丰肩,鼓腹,长腰敛收,近底外撇,下呈圈足,曲线优美,亭亭玉立。此类广口梅瓶为雍正时期所独有,其造型来源于顺治、康熙早期的广口象腿瓶。较之原器,广口梅瓶线条更为柔和优雅,整体造型俊秀标志,御窑风范尽显,应是唐英为展现当时登峰造极的纯色釉所创作之新器形。瓶身通体施青金蓝釉,釉色恬静深蔚,犹如蓝宝石般晶莹,错落有致的斑点中伴黄褐金星,荡漾出一股华贵之气。釉面肥润,光华隐隐,如宝如珠,若言瓷器来源于火的艺术,此瓶便是其最佳诠释。

本器为清雍正御用之花器,查阅目前世界公私收藏,仅见此一例清雍正青金蓝釉广口梅瓶,暂未见与本瓶釉色、器形完全相同者,可谓传世之孤品。且来源显赫,其早年为纽约Scheinman先生收藏,1985年5月21-22日由香港苏富比释出,编号234,其后二度售于纽约佳士得1986年6月5日,编号317、1995年3月23日,编号113,流传有序,弥足珍贵。


Lot 703|清乾隆 仿官釉如意飘带瓶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高22.5 cm
来源:

香港苏富比,1983年5月11日,Lot 121。

  • 香港苏富比,1998年11月2日,Lot 314。
  • 香港怀海堂珍藏。
  • 香港嘉德,2022年10月7日,Lot 1071。(成交价:HK$5,400,000)

展览:

  • 「机暇清赏:怀海堂藏清代御窑瓷瓶」,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07年,香港。
  • 「博古存珍:敏求精舍金禧纪念展」,香港艺术博物馆,2010年9月25日至2011年1月2日,香港。

出版:

  • 《机暇清赏:怀海堂藏清代御窑瓷瓶》,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7年,页138-139,编号20。
  • 《博古存珍: 敏求精舍金禧纪念展》,香港艺术博物馆,2010年,页330,编号186。

参阅:

  • 清宫档案——乾隆三十四年海福任内未销银两自贡磁器并传办活计清单乾隆二十八年分。
  • 清宫档案——乾隆二十三年十一月立佛堂收供玻璃磁珐琅各样供器账。
  • 《御制诗四集》卷九十七——乾隆皇帝于四月十五日,陪其母亲至北京西顶之广仁宫上香。
  • 《鲍尔珍藏中国陶瓷》卷二,日内瓦,1999年,图版279。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 青瓷穿带八棱瓶,馆藏编号:中瓷004495。
  • 香港苏富比,1981年5月19日,Lot 497。(成交价:HK$242,000)
  • 《苏富比香港二十周年》,两木出版社,1993年,编号324。

本件拍卖目标处于保税状态下,详情请见本图录《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估价:RMB 3,500,000 - 6,500,000


尊撇口,束颈,鼓腹,圈足微侈。通体施仿官釉,釉面纯凈莹润,釉色青逸静穆,极尽古雅,圈足内署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整体大朴尚简,釉面温润凝泽,宝光自蕴,古意盎然。

查阅清宫档案,乾隆二十八年十二月十七日,九江关监督海福进「观釉锦带瓶成对」,属该年「年节贡物」,命交佛堂。该对瓶配紫檀座,于乾隆三十五年四月初一日,供于太山娘娘庙。清宫档案记录的瓷器中,以「锦带」、「锦袱」等装饰者极少。观此瓶之款识风格、烧制水平,极有可能即为前述档案所载「观釉锦带瓶成对」。

乾隆二十八至三十年间,海福任九江关监督,兼任督陶官,即此前唐英所任之职。此对瓶以海福个人名义进贡,且至其卸任之时,此器尚未核销款项,当为其自筹资金烧制,想必其为博皇帝圣心,在制作过程中极为用心,精益求精。当次的「年节贡物」仅十一对,计二十二件,较之大运瓷器,数量极少,更显此类之珍稀贵重。海福任内,瓷器烧制技艺仍十分精湛,所制精品不乏创造瓷器拍卖纪录的传世名品。曾创下大陆地区瓷器拍卖纪录的清乾隆御制洋彩胭脂红地轧道雕瓷镂空「有凤来仪 百鸟朝凤」图双螭耳大转心瓶,便同样出自海福任内,进贡于乾隆二十九年十二月,比「观釉锦带瓶成对」晚进贡一年。

清宫档案中所言之「太山娘娘庙」,与碧霞元君信仰有关。碧霞元君,传说是东岳大帝的女儿。明清时期,碧霞元君被认为有「庇佑众生,灵应九州岛」之能,多次得到帝王致祭、赐额。乾隆皇帝曾六次登临泰山,至碧霞宫拈香。明清之时,对碧霞元君的崇拜蔚然成风,从泰山一隅,扩展到全国大部分地区。仅北京便曾建有几十座「泰山娘娘庙」,圆明园宫门外便有一「泰山圣母庙」。据《日下旧闻考》载,「圆明园……宫门右有泰山圣母庙……俗称娘娘庙,康熙年间建」。北京最著名的娘娘庙是东西南北中五座,合称「五顶」。乾隆皇帝《广元宫六韵》诗中有云,「碧霞元君庙在泰山顶,北方祠祀极广,屡着灵应,京师建庙城外,有五顶之称」,可见清高宗对碧霞元君信仰之重视。

四月十八日,是碧霞元君诞辰日。乾隆皇帝曾多年于四月十五日,陪其母亲至北京西顶之广仁宫上香。另据清代《岱览》中载,「自乾隆二十四年以来,每遇四月十八日,遣内大臣赉香帛进谒以为常。御赐彝器炉鼎瓶盏,多晶玉金磁之宝」。查阅清宫档案,供奉器物至泰山,常发生在四月初,如乾隆三十七年四月初八日,「泰山供」汝釉瓜式瓶一对;乾隆三十八年四月初四日,「泰山供」青花白地凤耳瓶一对。

乾隆三十五年,为庆祝乾隆皇帝六旬圣寿、圣母皇太后八旬大寿,乾隆敕令重修岱庙,碧霞宫也进行了重修。前述「观釉锦带瓶成对」即于该年的「四月初一日」供于太山娘娘庙,时间符合四月初供器的习惯,也或许与此次重修有关。

仿官釉为仿南宋官窑釉色而成,雍正时期即有烧制。于雍正十三年唐英所撰《陶成纪事碑记》中,载五十七种每年进贡之釉色,仿官釉位列第一,「仿铁骨大观釉,有月白、粉青、大绿等三种,俱仿内发宋器色泽」。乾隆十二年,唐英又编纂《制造瓷器则例章程》,「大观釉器」为所列琢器之一,泥土、釉料皆需特别配置。官窑乃宋五大名窑之一,本器釉质温润盈泽,釉薄处,隐见仿官「铁骨」之色,深得宋器之精髓,清雅古拙,敦厚穆雅,予人无尽审美体验。

本器尤为难得者,乃其颈部以瓷仿绳纹二周,并系一结。颈部绳系的技法成型于清代的包袱瓶,又称布袋瓶、袱系纹瓶。器形多样,尺寸有大有小,主要特征是在瓶身的肩部位置用塑型或绘画的方式,装饰一圈包袱状带饰或者是束带纹饰,无论是塑型还是绘制纹样,包袱上织物的褶皱、起伏大多刻画细腻精致,惟妙惟肖。此类瓷器「包袱」部分的纹饰明显有别于器身其他部位「平面」的纹饰,有凹凸、重叠、扣结的立体设计,在坚硬的瓷土上用精妙的手法来表现柔软织物的质感,用鲜艳亮丽的色彩来表现丝织物的美艳,两者的完美结合达到了陶瓷美学的极致。袱系纹的广泛应用,使几百年以来的经典陶瓷器形有了突破性的创新,因「包袱」与「包福」、「百福」谐音,故这种崭新的形式受到清代宫廷的喜爱和认可。这一吉庆寓意,在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粉彩花卉纹塑贴三婴戏瓶(故00152197)上展现得淋漓尽致。瓶身颈部绕以矾红彩绳,两小童以玩闹之态,似在拆开系扣,颇富童韵稚趣。至为精美者,如法国吉美博物馆藏清乾隆珐琅彩松竹梅包袱瓶,兼具素雅与华美之精粹。

在传世清宫遗存中,除以包袱纹装饰瓷器外,尚见有包袱纹珐琅器、漆器、玉器、料器以及文房包装盒等。据《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载:「乾隆四年九月十九日首领李久明,催总白世秀将配座……成窑高足钟一对,红花白地高足碗一对,珐琅包袱瓶一件……」又载:「乾隆二十五年二月二十日太监胡世杰交铜胎西洋珐琅包袱瓶一件,随座。传旨:用此瓶胎骨烧掐丝珐琅,先画样呈览,准时再做,钦此。」可见乾隆皇帝对于包袱瓶这一器类的重视和喜爱,在制作珐琅器的过程中仿照瓷器的设计,也选用了「包袱」这样的题材。此瓶纹样吉祥新颖,釉色青润纯雅,乃是乾隆喜爱之包袱瓶一类中的上品,保存完整,十分难得。

本器装饰极为特别,相近者极少。雍正时期偶见单色釉上饰相近绳纹者。故宫博物院藏一清雍正仿官釉包袱式瓶(故00148437)(高20 cm),颈部饰一包袱状系扣,见《清代御窑瓷器》(下),图版16。与本器更为相近之青釉绳结瓶,见鲍尔珍藏一例(高22.7 cm),出版于《鲍尔藏中国陶瓷》卷二,图版279,及苏富比伦敦,1985年6月18日,编号178(22.4 cm)。此二例系带造型与本器相类,且尺寸相当,但造型有别,且瓶身作竖向浅刻装饰,形似包袱。乾隆时期延续烧制,见故宫博物院藏一乾隆时期粉青釉包袱式瓶(故00153427)。另见台北故宫藏一相近仿哥釉例(中瓷004495)(高24.1 cm),或为清宫档案所载,乾隆二年唐英所进「哥窑锦带瓶」。


Lot 704|清乾隆 御制青花釉里里红缠枝花卉纹梅瓶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尺寸:高35.5 cm
来源:

  • Pierre Huber先生珍藏,瑞士。

展览:

  • 「弘历的世界II—郎世宁绘《纯惠皇贵妃油画像》暨18世纪盛清宫廷艺术的西洋风」展, 保利艺术研究院、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2021年10月15日至11月02日。

参阅:

  •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0年,227页,图207。
  • 《琅环琳琅——松竹堂中国御窑瓷器珍藏》,CA Design HK,2016年,页181,编号69。
  • 《清代康雍乾官窑瓷器—望星楼藏瓷》,香港图书出版社,2004年,页78-80,图版25。
  • 香港苏富比,1980年5月20-21日,Lot 148。
  • 香港苏富比,1998年10月30日,Lot 301。(成交价:RMB 4,494,000)
  • 香港佳士得,2000年4月30日,Lot 527。(成交价:RMB 3,312,500 )
  • 保利厦门,2017年6月25日,Lot 0925。(成交价:RMB 16,100,000 )
  • 北京保利,2021年6月7日,Lot 5115。(成交价:RMB 29,900,000)

估价待询


清乾隆一朝堪称中国瓷器历史之巅,其彩釉之丰富,品类之繁覆,技术之高超,皆空前绝后, 特别榷陶使者唐英殚心竭虑,集历代名窑之大成,括中外良器之精萃,藉以御窑厂之能工巧匠,既崇尚覆古,亦勇于创新,所带来的技术突破与艺术新姿采均在中国艺术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尽显乾隆盛世繁缛奢华之美。诚如《陶雅》所称:「至乾隆,则华缛极矣,精巧之致,几于鬼斧神工。」

此梅瓶乃乾隆御窑之名品,亦为仿永宣中的绝佳上乘之作。梅瓶圆口,短颈,丰肩,鼓腹,收腰,下承圈足,造型秀美,亭亭玉立。器身通体以青花釉里红之技法装饰,颈部与底胫部饰变体莲瓣瓜果纹一周,瓶腹绘满缠枝花卉纹,花朵硕大饱满,花瓣层层打开,露出花心,柔美娇嫩,枝叶舒展,缠绕于花间。瓶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梅瓶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因瓶体修长,宋代磁州窑瓷器上有书「清沽美酒」等文字,可知其最早为酒具,但辽代壁画中所见用来插花,可见又系陈设瓷。梅瓶是一种瓷器经典之器形,宋代后历朝各代都曾烧制,只是器身随着各朝审美而有所不同,明清时期的梅瓶从瘦长秀丽演变为矮而丰腴,无疑是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在北京故宫宫廷原状陈列中清贴黄小立柜中可见与本品相近器形之梅瓶。《饮流斋说瓷》亦有记载:「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

本器具有显著的清乾隆时期梅瓶的特征,乾隆时期的梅瓶肩部特别丰满,几乎成一条直线,腰部以下收得较直。其纹饰、青花发色带有明显的仿照明代永乐、宣德青花烧造的特点,永宣青花备受乾隆帝推崇,明永宣两朝的30余年里烧造的青花瓷,在青花瓷烧造历史上堪称稀世珍品。其异域风格的造型、浓重明艳的呈色、超凡脱俗的纹饰,被后人赞誉为「发旷古之未有,开一代之奇葩。」乾隆帝曾多次责令景德镇御窑厂慕古创新,研习永宣青花烧造技巧。此件梅瓶,以花卉纹为饰,题材与15世纪早期流行的海水云龙纹大不相同,更突显梅瓶的雅致,既慕古,亦创新,为乾隆官窑早期的仿明代宣德的精品。

本器可谓以瓷胎为纸,钴蓝、铜红为墨,所绘缠枝花卉纹饰构图繁覆细腻,章法严明考究,其艺术水平颇高,而以技术难度论,本品之瓷绘丹青则更胜一筹。其青花浓淡相宜,颇具宣青之妙;釉里红发色浓艳,笔法精妙,色泽层次分明。青花和釉里红是两种不同的呈色剂,钴与铜烧成的温度和气氛要求不同,烧制难度极大,因制作工艺繁杂覆而苛刻,自永宣后少有成器者,乾隆御瓷推崇永宣御器,故御窑厂大力摹造,即便如此,观有清一代青花釉里红制品,青花浓重时则釉里红发色暗淡,釉里红鲜艳时则青花灰暗,两全其美者,百中不见一二,历为榷陶者所伤神,而本品之青花与釉里红均鲜妍欲滴,恰到好处,益见其难能可贵。

本器另一重要而特殊之处则是六字双行楷书底款,乾隆朝前后历时一甲子,工匠兴替之故,御瓷款字变化较多,以篆书为主。关于乾隆御瓷款字问题,在乾隆登基之初并无专门规定,远在江西的御窑厂沿袭雍正朝的写款传统尤为正常,故楷篆并重,直到乾隆二年十月始有专谕下发。十三日乾隆皇帝批谕「窑上若另有旧样,仍随新样烧造。盘,碗,盅,碟俱用篆字,款要周正。」同时乾隆皇帝并不满足于此,三天之后再下发御旨一道:「于十月十六日:司库刘山久,七品首领萨木哈来说、太监毛团、胡世杰、高玉交篆字款纸样一张,传旨以后烧造尊、瓶、罐、盘、钟、碗、碟瓷器等,俱照此款式轻重成造。钦此。」在最新的谕旨中,乾隆皇帝似乎对篆款情有独钟,并且专门提供款样,要求以后烧造所有御瓷皆照此样书写篆款。故今日所常见者应为乾隆钦定之篆字款式,烧制于乾隆二年十月以后。而烧制于此之前的篆款和楷款器皿,其前后使用时间不足两年,故传世乾隆官窑器物底落款大都以六字篆书为多见,而本器底落六字双行楷书款,字体清秀规整,属乾隆朝早期烧制。


Lot 705|清雍正 仿成窑斗彩应龙纹天字盖罐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直径11 cm;高10.4 cm
来源:

  • 英国私人收藏,1946年5月1日购自伦敦布鲁耶(Bluett & Sons)。
  • Woolley Wallis,2016年11月15日,Lot 88。(成交价:GBP 1,046,000)

参阅:

  • 明胡文焕图本—应龙。
  • 《明代成化御窑瓷器》(上),北京,页312-313。(景德镇珠山出土明成化斗彩应龙纹罐)
  • 《清代御窑瓷器》卷一下,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9月,页126,编号52。
  • 《La Céramique chinoise ancienne》,A. Hougron,巴黎,2015年,页212。
  • 伦敦苏富比,1966年4月26日,Lot 132。
  • 伦敦苏富比,1972年12月12日,Lot 119。
  • 纽约佳士得,2011年9月15日,Lot 1543。
  • 中国嘉德,2013年11月15日,Lot 5152。(成交价:RMB 5,175,000)
  • 清宫档案——雍正三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正月十九日。
  • 清宫档案——雍正七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五月十三日。
  • 《明代官窑瓷器》,上海,2007年,页299。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五彩龙纹盖罐,馆藏编号:故瓷011281。
  • 香港苏富比,1985年5月21日,Lot 23。(戴润斋旧藏)
  • 香港佳士得,2024年9月26日,Lot 11。(区百龄旧藏,成交价:HK$5,040,000)
  • 1936年布鲁耶展位宣传页。
  • 《Eugene Bernat 夫妇藏中国明清陶瓷》,布鲁耶,1974,no.5,彩图A。
  • 《Liddell 藏中国瓷器》,布鲁耶,1929年5月,no.178。

估价待询


有明一代,成窑御用瓷以胎体细润、釉面温润如玉、色调柔和宁静、绘画淡雅优婉而著称。斗彩于成化时达至巅峰,如明人王士性(1547-1598)撰《广志绎》中曾言,「宣窑五彩,深厚堆垛,故不甚佳,而成窑五彩,用色浅淡,颇有画意」。

各式器型中,斗彩罐为成化斗彩绝妙佳作,明末谷泰撰《博物要览》中赞其曰,「五彩……各制小罐,皆精妙可人。」其中尤以底部书「天」字款之斗彩罐最具特色。「天「与「地」相对,喻指「宇宙万物」;历代帝王均以「天子」自居,乃天降之子;敬「天」法祖,方得天下苍生太平安乐。故天字罐或为御用,或为礼天所需,等级极高,深得时人喜爱,堪为一代名品、皇冠上之璀璨明珠。

清雍正时期,受雍正帝重汉尊儒、崇尚佛道思想的影响,瓷器制作隽秀精雅,与成化神合。其时,常以成化斗彩器为原型,制同类品,以示尊古追古之心,亦加以改良,试图超越。成化斗彩天字罐见饰行龙、瓜龙、海兽等纹样,每种存世不过区区数件。本器以应龙纹天字罐为原型,上承成化之清丽柔美,结合雍正御窑之精致细腻,融汇明清御窑瓷器清雅工细之巅峰。

有翼之龙,名为应龙。相传大禹治水时,应龙以尾画地,顿成江河,水流入大海。《山海经》记,应龙杀蚩尤与夸父,以尾画地,水泉流通;汉代画像砖拓片中,常见应龙,灵动飘逸,或有引魂升仙之能;南朝梁任昉《述异记》:「水虺百五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明人王鏊《守溪笔记》中载,「宣宗一日于禁中阅画,见龙有翼而飞者讶之」,陈继对曰:「龙有翅,曰应龙」,出自《尔雅》。

应龙富于神话色彩,神通尽显,明代早期官窑中零星出现,至明中期逐渐增多,以成化时期为最。明朝人常以应龙比喻贤人,象征朝廷礼贤下士、广聘贤能。

成窑绘应龙之例,见景德镇珠山御器厂窑址出土成化斗彩应龙纹天字盖罐,及大维德基金会藏一例(PDF. 784)。雍正仿成化应龙纹盖罐亦极为珍罕,本器即为此中佳作,既得成化趣味,又凸显本朝气象。罐腹两尾翼龙,一前一后呈相互追逐之态;昂首怒目、厚唇卷鼻颇具成化遗韵,龙身则更为矫健,双翼更富张力。龙纹之旁以绿彩「云纹」为衬,或为如意之形,飘逸灵动;或为蝌蚪之状,碎剪云霞。罐肩及足上环饰「莲瓣纹」,以红绿黄三色错落迭加,素艳结合,甚是悦目,与主题纹饰的大面积青花相比更显可爱,也衬托出整体的大气庄重。

本器形制纹饰皆仿天字罐,龙纹率意洒脱,形制端秀,但底部署「大清雍正年制」款,肩部、胫部莲瓣纹用色更为细腻丰富,不止于简单模仿,更是充分张扬本朝之成就。

此类雍正龙纹罐传世极为少见,除本器外,完全相同之传世品仅见三例:一例为清宫旧藏,现藏于北京故宫(故00151961),出版于《清代御窑瓷器》卷一下,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9月,页126,编号52;第二例盖已遗失,由Julia C. Gulland 夫人于1907年捐赠予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馆藏编号622-1907),著录于A.Hougron,《La Céramique chinoise ancienne》,巴黎,2015年,页212;第三例曾上拍于苏富比伦敦,1966年4月26日,编号132,后再次上拍于苏富比伦敦1972年12月12日(编号119)、佳士得纽约2011年9月15日(编号1543)。第三例盖亦遗失,配清代盖,后于中国嘉德2013年11月15日上拍,编号5152,成交价人民币517.5 万。

此罐款识与上述故宫博物院所藏及嘉德拍品几近相同,当为一人所写。观款识风格,收笔处顿挫有力,或制于雍正早中期,对应安窑至年窑早期。查阅现存清宫档案,雍正曾至少两次下旨,仿烧成化斗彩罐,分别在雍正三年、雍正七年:

雍正三年一月十九日,「交成窑五彩罐一件……传旨嗣后烧珐琅并磁器,俱照五彩罐上花样画,尔仿此样亦烧做几对……于四月十二日做得……五彩花白地罐二对……于十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将原交成窑五彩罐一件……呈进。」

雍正七年四月十六日,「交来成窑五彩磁罐一件(无盖),传旨着做木样呈览……四月二十日做得画五彩木样一件……照此样烧造几件。原样花纹不甚好,可说与年希尧往细致里改画……四月二十五日将成窑五彩罐一件,并木样一件,郎中海望交年希尧家人郑旺持去」

档案中虽未言明仿烧的纹样,但由内容可知,两次分别烧造了「两对」、「几件」,每次烧造的数量极少。此外,雍正皇帝对成化斗彩罐的纹样不甚满意,要求「往细致里改画」,可见本器较之成化罐,肩部及胫部莲瓣纹更为细腻,源出雍正帝极高的审美追求。

此类盖罐的盖极易打破或遗失,即使在清宫中亦是如此。清代帝王极其重视,曾多次命为成化罐配盖:雍正七年,命年希尧为一成窑五彩磁罐「添一盖」;乾隆四十三年,交五彩磁天字罐,及其坏了的盖,命「将破盖粘好,发往江西照样烧造罐盖一件送来」。本器器盖纹样与罐身纹样呼应,青花料彩相仿,当为原配,极为难得。检寻存世相类品,唯故宫所藏配以原盖。私人收藏中,原配盖、罐仅此一件,珍贵至极。

另见底书「天「字款,造型、纹样相近之斗彩罐两件,龙纹较为娟秀,肩部及胫部之变形莲瓣纹仅以黄彩填涂。其一为上海博物馆馆藏,见《明代官窑瓷器》,上海,2007年,页299,标注为「雍正时期」;另一曾上拍于佳士得香港,2013年11月27日,编号3387,年代标注为雍正/乾隆。参考台北故宫藏两例五彩龙纹盖罐(故瓷011281、故瓷011280),底部署乾隆款,余处与前述二例如出一辙。由此或可推测,此类较规整之龙纹天字罐,或许皆为乾隆时期所制,更凸显雍正仿成窑罐之珍稀,有如凤毛麟角。

此类仿成化罐釉彩之美、品质之精,历来为人所追慕。绘其他纹样者,如绘海水异兽纹之一例,曾为戴润斋旧藏,上拍于苏富比香港,1985年5月21日,编号23,后为著名瓷器收藏家区百龄先生雅蓄,于佳士得香港,2024年9月26日上拍,编号11。该器虽无盖,底书「天」字款,仍拍得港币504 万之价格。

本器曾为英国布鲁耶古董商珍藏。布鲁耶创立于1884年,是英国二十世纪最具实力的中国古董店之一。其客户包括众多收藏大家: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六世(为布鲁耶颁发「国王特许证」)、大维德爵士、乔治·尤摩弗帕勒斯(其藏品中,余千件成为大英博物馆等馆藏。其余331件,于1935年布鲁耶以专场形式展卖)、玫茵堂、卡尔·坎普、叶义医生等等。

此外,大英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香港艺术馆等不少馆藏,都得力于布鲁耶。布鲁耶的掌门人曾以专题形式介绍推广英国私人藏家,组织展览,将明清两朝的相类器并列展陈,为藏家和学生提供了难得的学习讨论机会,也确立了布鲁耶在市场中的引领地位。

百余年间,布鲁耶过手的精品数不胜数,明宣德青花龙纹罐、多件明成化青花花卉纹宫碗、清康熙粉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纹碗、清乾隆洋彩狩猎纹海棠尊等等,皆由布鲁耶精选,推荐给藏家收藏。其在青铜器、玉器、漆器等诸多领域亦曾涉猎。

从私人藏家到世界知名博物馆,或许可以说,布鲁耶极大程度上塑造了欧美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品的收藏版图。此罐经由布鲁耶精选,后为英国私人收藏逾半个世纪,诉说着三代古董人与藏家对中国艺术文化的孜孜以求。


Lot 706|明嘉靖 青花云龙纹『江山永固福寿延绵』宝珠大盖罐

款识:「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高66.5 cm
来源:

  • 香港苏富比,2006年10月7日,Lot 0919。(成交价:RMB 5,948,800)

参阅:

  • 《明代嘉靖隆庆万历御窑瓷器(上)》,紫禁城出版社,2019年,页34,编号2。
  • 《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卷》,安徽美术出版社,2017年,页104,编号46。
  • 《Chinese Ceramics in the Baur Collection》Vol.I, Geneva, 1999年, 页126, 图73。
  • 《Christie's Pictorial History of Chinese Ceramics》, Christie's, 1984年, 页130。
  • 《陶磁大系42—明的染付》,平凡社,1975年,页107,图63。
  • 《世界陶磁全集14·明》,日本小学馆,1992年,页205,图212。
  • 《玫茵堂藏中国陶瓷》第二卷,康蕊君着,1994年,页103,图727。
  • 《中国陶磁-出光美术馆藏品图录》,平凡社,1987年,图169。
  • 中国嘉德,2011年11月14日,Lot 3547。
  • 香港保利,2019年10月7日,Lot 3404。
  • 香港佳士得,2022年11月29日,Lot 2973。

估价待询


此罐尺寸硕大,浑雄饱满,上着宝珠钮盖,气势磅礴,细砂底,胎体敦厚,形制周正。

通体以青花装饰,肩部饰缠枝莲纹,近底处环饰一周如意云头纹;腹部主题纹饰为飞龙在天、灵芝祝寿、江山永固图。江崖海水通景绘一周,寓意无限的江山,双龙翱翔于江山之上,造型威武霸气,身姿遒劲,张牙、撑爪、瞪目,极富天子威仪,尽显九五之尊风范,结合身下江山图景,更有君临天下之感。龙纹际会处绘灵芝托起一笔而就的「寿」字,一笔写成,直冲云霄,颇具道意,寓意灵仙祝寿、寿与天齐、万寿无疆。

明嘉靖帝朱厚熜崇信道教,醉心炼丹祈求长生不老,这在此罐所绘的灵芝、「寿」字上都有体现。作为罐腹突出的主题纹饰,龙纹形象醒目、昂首奋爪、威风凛凛。《说文》十一中载:「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几千年来,龙被视为统治者权力的象征,广施于皇家王室的建筑、车舆、旗帜、衣冠服饰、日常用具等。在明代,五爪龙的纹样只有帝后可用,品官用龙则皆绣四爪。若蒙御赏才可用五爪,但只可称「蟒」,不得称「龙」。这件盖罐上的五爪龙纹饰体现了显赫的皇家气派,配合盖罐的硕大器型,令人叹为观止。

此罐纹饰绘工精妙传神,片片清晰的龙鳞和强烈的肌肉感让苍龙如在眼前,历经数百年而原盖未失,让人得窥大明王朝祝寿佳器之风范,且体量硕大,成功不易,实为难得的嘉靖朝官窑精品,弥足珍贵。底部以青花书「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为明代嘉靖朝御窑经典之作。

本器青花色调翠蓝泛紫,浓艳明丽,呈现典型的嘉靖青花特征。所用钴料为回青,发色妍丽,颇具异国风情。明代王世懋《窥天外乘》记载:「回青者,出外国。正德间,大铛镇云南,得之,以炼石为伪宝。其价,初倍黄金,已知其可烧窑器,用之果佳。」

在中国青花瓷发展史上,嘉靖朝青花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嘉靖一朝长达四十五年,窑业兴盛,成就斐然。时人高濂《遵生八笺之燕闲清赏》赞曰:「世宗青花、五彩二窑,制器悉备。」其中青花一项,以色泽浓翠、兰中泛紫之特色独步于有明一代。清人蓝浦《景德镇陶录》云:「嘉靖中厂器,土善埴、质腻薄……色惟回青盛作,幽菁可爱,故嘉器青花亦着。」顺治文人叶梦珠曾有评述:「磁器,除柴、定、官、哥诸窑而外,惟前朝之成窑、靖窑为最美,价亦颇贵。」由此可见明嘉靖御瓷质量非凡,颇受世人珍爱,尤其晚明以来世人益重嘉窑,开启明末清初之际仿造之风尚,以致后世所见署写嘉靖仿款的瓷器比比皆是。但纵观官窑历史长河,嘉靖官窑依旧处于不可替代的高度。

参阅公私收藏,全世界存世的明嘉靖青花云龙寿字纹大罐罐屈指可数,有盖者更是寥寥。北京故宫藏有一例,见《明代嘉靖隆庆万历御窑瓷器(上)》,紫禁城出版社,2019年,页34,编号2;另有日本出光美术馆藏一例,见《中国陶磁-出光美术馆藏品图录》,平凡社,1987年,图169;鲍尔旧藏还有一例,见《Chinese Ceramics in the baur collection, Vol.I》,Geneva,1999, p.126,pl.73。除此三例博物馆藏有盖外,《陶磁大系42—明的染付》,平凡社,页107,图63;《世界陶磁全集14·明》,日本小学馆,1992年,页205,图212,亦有出版。拍卖记录查阅有中国嘉德2011年11月14日拍出一件有盖大罐。无盖者玫茵堂藏有一例,见《玫茵堂藏中国陶瓷》第二卷,康蕊君着,1994年,页103,图727。此大罐已于2019年10月7日由香港保利拍卖释出;另见一例于美国费城博物馆藏,见《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卷》,安徽美术出版社,2017年,页104,编号46。另有香港佳士得于2022年11月29日拍卖一件茧山龙泉堂旧藏的无盖大罐。纵观参阅记录,类似大罐寥若星辰,与本次拍品同为「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圈款者,仅见玫茵堂旧藏无盖大罐一件,其他均为口沿六字一行楷书款。故本件拍品之珍罕程度可见一斑,予以庋藏。


盛世华章——宫廷艺术及重要器物精选拍品


Lot 621|清乾隆 洋彩万花献瑞大吉尊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高57.8 cm
来源:

  • 放山居阿尔弗雷德·莫里森(Alfred Morrison)(1821-1897)旧藏,编号586/2。
  • 伦敦苏富比,1968年7月23日,Lot 128。(两件之一)
  • 伦敦佳士得,2003年11月11日,Lot 94。

出版:

  • 《不独帝宫藏》,上海,2020年,第4、5页。

参阅:

  • 《吉美博物馆藏中国陶瓷》,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2015年,页261。
  •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瓷器卷(清代)》,中国国家博物馆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159页,图104。
  • 《中国古代陶瓷》(La Céramique Chinoise Ancienne),Alexandre Hougron 着,2005年,第260、261页。

估价待询


拍品器型硕大,高度近60 cm。瓶以繁茂绿叶为地,叶片层层迭迭,密不透风。其上满布各色花卉,春之牡丹和玉兰、夏之荷及秋之菊并蒂盛开,不拘时节。瓶上叶片与花卉均以洋彩绘制,叶脉与花丝纤毫毕现,油润莹亮,栩栩如生,艳丽非常。瓶内壁及底部满施松石绿釉,口沿及圈足外沿一圈施金彩,外底心松石绿留白处以矾红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拍品器型仿生,又有两重意境,一为传统理解——葫芦大吉。葫芦与福禄谐音,寓意极好。又因葫芦多籽,承载了古人祈求多子多孙的美好愿望。在《清宫瓷器档案》中即是以此命名「九江关监督海绍恭进……白地洋彩万花献瑞葫芦瓶成对」。另一理解为学者新近提出,拍品之造型与石榴花蕊甚为接近。初春时节,石榴嫩叶开始抽绿,婀娜多姿,初夏时节,又繁华似锦,色彩鲜艳,秋季又硕果累累,好不热闹。同时石榴亦是多子多孙的象征。唐代诗人皮日休咏叹「一夜春光绽绛囊,碧油枝上昼煌煌。风匀只似调红露,日暖唯忧化赤霜。火齐满枝烧夜月,金津含蕊滴朝阳。不知桂树知情否,无限同游阻陆郎。」

乾隆一朝是为中国彩瓷发展之巅峰时代,其彩釉之丰富,品类之繁覆,技术之高超,皆空前绝后,特别榷陶使者唐英殚心竭虑,集历代名窑之大成,括中外良器之精萃,藉以御窑厂之能工巧匠,仿古采今,备诸巧妙,所出瓷器皆为「泥形土质都成金石之声,锦地花纹并带云霞之色」。其既崇尚覆古,亦勇于创新,所带来的技术突破与艺术新姿均在中国艺术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诚如《陶雅》所称「至乾隆,则华缛极矣,精巧之致,几于鬼斧神工」。彼时唐英引领下的御窑厂,极良工巧匠之能事,依遵乾隆皇帝之广博爱好,以瓷为胎,敷设彩釉,仿制诸式自然界生物,其范围涵括竹木、瓜果、动物等项,水平之高竟达以假乱真之地步,令人叹为观止。仿生瓷烧造的初衷可能是乾隆皇帝试图将自然带入沈闷的皇宫殿宇内。拍品器型仿石榴花蕊的造型,纹饰也暗扣花卉主题,匠心独运,相映成趣。

「万花献瑞」又称「百花不露地」、「万花锦」,初创于雍正一朝,乾隆时期最盛,嘉道至晚清均有烧造。《活计档》在乾隆八年(1743年)首次出现「万花献瑞」一词,「十二月初九日,七品首领萨木哈来说,太监胡世杰交御用青花白地膳碗一件,传旨着交唐英烧造其碗,大小薄厚深浅款式俱照此膳碗,外面俱烧五彩……赏花用万花献瑞……」。春夏时节,御花园内万花争奇斗艳,与赏花时用膳碗花样相应。

圆明园中有座温室「恒春圃」,据传乾隆皇帝移植众多四时名花于此处,以期「一年无日不看花」。《御制诗三集》卷五十六中收录有乾隆皇帝咏叹恒春圃中花卉的诗句「春之为春发群芳,众名不可更仆数,池荷乃值夏方春,菊之春以秋为序,山茶蜡梅春于冬,夫岂不然岂浪许,是则恒春义若斯」。此清乾隆洋彩「万花献瑞」石榴花蕊尊上,缀月季、牡丹、菊花、紫薇花、兰花、牵牛花、大波斯菊、秋海棠、百合、矢车菊、梅花、荷花、荷叶、虞美人等,与「恒春圃」内的景象一般,四时花卉无论时节花期竞相开放,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洋彩」是督陶官唐英创新运用的新名词。雍正十三年(1735年)唐英所撰《陶成纪事》载「洋彩器皿,新仿西洋珐琅画法,人物、山水、花卉、翎毛,无不精细入神。」由此可见,瓷胎洋彩瓷器在雍正朝已开始烧造。从「洋」字上不难理解这种瓷器与西洋有关,主要是指在绘画方面使用了讲究光点透视的西洋画法。洋彩瓷器在乾隆朝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显示出乾隆皇帝鲜明的个人信息。如有的器物上题写乾隆皇帝御制诗,并钤有「乾隆宸翰」、「惟精惟一」、「乾隆」等闲章。充分说明乾隆皇帝对洋彩瓷器的高度重视,也可理解为乾隆皇帝认为洋彩瓷器足以代表当时工艺美术的创新水平。这种瓷器在乾隆早期即被大量烧造,显示出乾隆皇帝即位之初意气风发、充满自信的豪迈胸襟,致使文治武功与艺术创作皆取得卓越成就。

因为各色花卉所用色料烧造温度不尽相同,需多次烧造,极易偏塌或色彩不现,不能达到进呈标准,乾隆一朝此式万花献瑞的大件琢器只是偶有所见,甚为珍罕。查阅数据,仅可见拍品和与其同为放山居旧藏的另一件极其相似但上半部修补的作品传世。二者同于半个多世纪前释出于伦敦苏富比1968年7月23日拍卖会第128号。其中拍品还带有阿尔弗雷德·莫里森之放山居标签,编号586/2,其传承来源,亦证明了其极高的档次和地位。


Lot 622|元代 青花龙纹缠枝牡丹铺首『王』字大罐

尺寸:高37.2 cm
来源:

  • 北京瀚海,2006年12月18日,Lot 2216。

展览:

  • 「藏珍集萃—唐宋元明清精品展」,扬州博物馆,2012年,编号18。

出版:

  • 《藏珍集萃—唐宋元明清精品图录》,文物出版社,2012年,页42-43,编号18。

参阅:

  • 《幽蓝神采—元代青花瓷器特集》 ,上海博物馆,2012年,页152-153。
  • 香港佳士得,2003年10月27日,Lot 629。(成交价:HK$10,158,775)
  • 香港苏富比,2008年4月11日,Lot 2927。(成交价:HK$22,727,500)
  • 中贸圣佳,2020年10月17日,Lot 833。(成交价:RMB 13,800,000)

估价待询


拍品腹部主题纹饰为双龙戏珠图,二龙神态生动,龙鳞虽然不相同于戴维德爵士所藏至正十一年铭大瓶的大鳞片,但绝非常见的交错网状画法,而是一丝不茍地由细笔勾绘而成的致密小鳞片,可见绘画者用心至深和技法高超。而且拍品在整体纹饰布局方面颇见特色,常见此式铺首罐的腹部会分别绘饰两层图案,而拍品则合二为一,整一个腹部空间皆绘画双龙戏珠图。检阅当今公开出版资料,此式铺首罐绘饰双龙题材者总共不过八例,而与拍品类似风格者仅见山东明鲁荒王戈妃墓出土的青花云龙纹铺首残罐和香港葛氏天民楼典藏青花云龙纹铺首罐,而且前者整体纹饰分布与拍品最为相似,尤其辅助纹饰画法、布局皆几无差别,如出自同一人之手。

拍品之青花苍雅雄浑,彰显出一份浓郁的文人水墨画的效果,云龙的精神气质生动威猛,例如龙爪的刻画,显得比其余要锋利遒健,肘毛的刻画更见飘逸,与元代画家张羽材所绘的《霖雨图》当中的云龙造型细节颇为相近。

此式铺首罐为元青花大罐的三大经典造型之一,公私典藏所见装饰双行龙者更是寥寥可数,至为珍稀。拍品当为其中特殊的一例,气息豪迈雄劲,通体以青花装饰,口沿绘以回字纹一圈,颈部则是浪涛纹,为元青花经典的边饰,肩颈之间凸出两道弦线,内画六朵缠枝莲纹,风姿典雅,仰俯有致,两肩以兽首为耳饰,双目怒凸,两耳竖立,生动威猛,胫部绘卷草纹一周,下承十瓣仰莲纹内填绘垂云纹和滴珠纹,莲瓣间留出空隙,疏密有致。腹部为主题纹饰,绘出双龙赶珠纹,前龙回首顾盼,后龙昂首对视,飘逸灵动,矫健曲身,戏以火焰宝珠,极具神采,龙身周围祥云朵朵,烘托出双龙苍劲、洒脱、雄伟之势,整体笔法洒脱豪放,青花一色苍翠妍丽,有如水墨之凝重晕染,颇得笔墨意趣。通身内外施釉,釉色白中带青,积釉处呈现鸭蛋青色泽。纵观全器,然不掩其蒙元盛世所特有的雄健之风,令人每每视之,感受元代工艺之美。

此式铺首大罐的使用对象目前合理推测应该集中在蒙元官宦显贵阶层。作为元青花外销集中地的土耳其托普卡比皇宫旧藏仅见三件此式铺首大罐,反而过去几十年国内屡有出土发现,可知其似应为内销商品瓷。那么,这些铺首大罐的实际使用者究竟是谁?当时社会上除了蒙古族之外,最有权势和地位的就是在朝廷任职和替朝廷经商的色目人,能够使用和偏爱使用元青花器皿的更多是色目人,绝非汉人,因为汉人秉承赵宋的审美风尚,推崇纯凈一色的颜色釉瓷器,认为「青花及五色花者俗甚」,可见青花瓷在当时汉族文人眼里并非上品,故而不可能喜欢和使用。反观色目人长期以来习惯故土烧造的钴蓝陶器,来到中原为官或经商,生活习惯依循从前更符合常理,所以他们使用颜色相同而质量更为优胜的元青花瓷器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至于此式青花铺首大罐在色目人的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功用如何,过往学者关注不多。考察国内两处元代著名的瓷器窖藏状况似对我们了解其性能多有启发。例如江西高安元代窖藏中出土的元青花龙纹铺首罐,其顶盖和双铺首衔叼的铜环尚存,铜环坚固,可供携带移动,可知其具有实用性,与其一同出土多见瓷质酒具例如玉壶春瓶、梅瓶、匜、高足杯等,彼此应为配套使用的酒具。而安徽繁昌窖藏出土两件此式青花铺首大罐以及十三件高足杯碗等酒具,由此可推定此式铺首大罐亦为酒具,专门盛装酒液,原配瓷盖,用之密封,然流传至今盖子多散佚,幸存者甚少。

此式铺首大罐的诞生与元代饮酒之风气密切相关。蒙元时期由于中国加强了与西亚各国的交往,学习和吸收了阿拉伯地区传入的蒸馏酒技术,而且很快在全国传播开来,这是中国酒生产史上一次划时代的变化。这种来源于中东技术的「阿刺吉」蒸馏酒属于元代贵族阶层消费的佳酿,元朝后期的文人朱德润作《轧赖机赋》中云:「当今之盛礼,莫过于轧赖机」。而「轧赖机」正是「阿剌吉」的异译。目前中国出土多处元代窖藏,皆以金银质或瓷质酒具为出土遗物之大宗,反映出喝酒成为当时蒙古贵族和色目人日常生活当中最主要的活动之一。正基于民间饮酒风盛,较之前朝更为猛烈,所以元代实行「榷酤」制度,由政府对各类酒实行专卖。虽然色目人多信奉伊斯兰教,《古兰经》要求信徒戒酒,但是一直以来皆是「禁而不止」,尤其上层阶级酗酒尤烈,「阿刺吉」蒸馏酒更是他们最爱的美酿之一。饮酒成风,自然重视酒酿的储存和饮用器具的精致化,因此各种材质的酒具自然就成为当时社会上层阶层居家必备之物。同时,由于饮用量普遍增大,需要容量更大又可移动的储存酒具,满足居家使用,因此此式铺首大罐应运而生。

检视过去十年内全球各大甩卖公司的拍卖记录,类似拍品的拍卖实物仅知一例,是为香港佳士得2003年秋拍第629号拍品元青花云龙戏珠纹兽耳大罐,现归香港葛氏天民楼基金会收藏,当时以958.3万港币成交,创此前元青花瓷器拍卖的最高纪录,为此后元青花瓷器拍卖连创佳绩奠定了重要的市场参考。


Lot 625|清乾隆 青花海水云龙纹折沿大盘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口径44.7 cm
来源:

  • 帝国东方艺术公司,哈苏先生旧藏。
  • 纽约佳士得,2011年3月24日,Lot 1667。

展览:

  • 「藏珍集萃—唐宋元明清精品展」,扬州博物馆,2012年,编号79。

出版:

  • 《藏珍集萃—唐宋元明清精品图录》,文物出版社,2012年,页138-139,编号79。

参阅:

  • 香港苏富比,1985年5月22日,Lot 127。
  • 香港苏富比,1993年10月27日,Lot 193。

估价待询


有清一朝,雍正年间始制纹饰与此相类之大盘,时世宗尝遣送清宫所藏古董瓷珍至景德镇以资效仿,或曾命依明初样式制如此大盘。清朝艺匠,对于空间布置娴熟精准,巧手创思,成功将小器样式转用于大器之上。此盘所饰新颖元素,兼容相合,整体和谐天成,全然不觉稀疏空荡或拥塞逼簇,天真率意,展现纹样精髓。其盘心龙纹由侧身变为正向,翻腾巨浪不再遮掩龙体,凸显其矫健霸气。艺匠技艺精卓,盘沿巧饰波涛海水纹带一道,使不同饰纹元素之间更具凝聚力:对比明代小盘布局构图,如斯安排与硕大体型较为相称。

拍品形制硕大,气势磅礴,侈口弧壁,下承圈足。通体青花纹饰,内壁盘心绘五爪立龙,气势威严,龙身扭曲成弓形,呈捧寿字之姿;其外绘四组飞云腾龙,飞龙矫健灵动,腾跃于祥云之中,两两相顾,相映成趣;大盘折沿处饰青花海水纹一周。外壁以色彩浓郁之青花满饰一周海水江崖纹。所绘龙纹威严霸气,尤其正面龙显得神采奕奕,身姿动态凸显其力量感,面部细节精妙,龙须皆以细小之阴线勾勒渲染而成,再细观龙爪的处理方式,又颇具永宣龙纹之遗韵,使得整体独具韵味。盘外壁所绘海水江崖也不同于常见的此类纹饰,线条和渲染都十分独到而恰当,远观仿佛海水澎湃扑打江崖之上,不免令人赞叹其妙。青花发色深沈凝重,颇为典雅。加之拍品体量颇大,造型规整,体现了龙腾四海的皇家威仪。外底心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乾隆一朝,或曾以雍正年间样式为据,续烧龙纹大盘。雍乾两朝所制,初视几近无二,然细观,便得个中迥异。较之雍正纹样,乾隆器上绘饰更见规整谨慎,所绘舒卷瑞云、波涛涌浪更显整齐统一。两朝大盘之别,可见二人品昧之异。

翻阅国内外各大公私典藏,此盘之形制及纹样延烧于雍正一朝,含祝寿之意,皆为当时督窑官唐英亲自画样,应多用于皇宫席宴及特定隆重之祝寿场合,属万寿级别的官窑极品。相类者多属于雍正时期,可见延烧之脉络。见《清世宗文物大展》,页282,图II-100;赵丛衍亦家族基金会旧藏相似例,造型、纹饰相同的雍正大盘,见于1978年香港艺术馆举办的「赵丛衍基金会藏明清瓷器」展览,后于1986你那11月18日香港苏富比售出,编号80;乾隆朝此式盘则略为少见,此种跃龙捧寿纹样仅在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青花龙首纹螭耳六方瓶(《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图126)及南京博物院藏清乾隆青花海水红彩花纹盘,清乾隆淡黄地青花龙捧寿纹六棱瓶(《中国清代官窑瓷器》,页278)这类器物中有所体现,而此瓶之造型与纹样皆以出自唐英之手而闻名,亦可侧面证明此盘之纹样源自唐英督陶之时。往届拍场中以青花跃龙捧寿纹饰出现的,见香港佳士得2008年5月27日,编号1582清乾隆御制青花跃龙捧寿六方尊以3280万港币成交。与拍品器形、纹饰相同的见2011年3月25日纽约佳士得编号1667清乾隆青花龙纹盘以131.4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862万的价格成交。




Lot 626|清乾隆 御制百宝嵌博古图挂屏

尺寸:长110 cm;宽75 cm
来源:

  • 北京诚轩,2011年5月22日,Lot 688。(封底,成交价:RMB 4,025,000)

参阅:

  • 《清代宫廷生活》,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6年,页128,图177。

估价:RMB 1,000,000 - 2,000,000


此屏样式较为特殊,为典型宫廷御制挂屏。挂屏以紫檀木为框,镶嵌各种博古图案,选用材质丰富,瓷、玉、牙、玛瑙、紫檀、珊瑚、掐丝珐琅等应有尽有,纹饰风格多样,有仿古的鼎、璧,寓意吉祥的「吉庆平安」、「马上封侯」,热闹的戏曲场面,文雅的案头陈设,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左方的两扇小门可自由开合,匠心独运。集玉雕、牙雕、官窑瓷器、掐丝珐琅等多种工艺于一身,观大体气势十足,窥细处妙趣横生,可视为清代宫廷工艺集大成之杰作。其内嵌的斗彩御制诗壁瓶,在文献中有明确记载。据《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档》,乾隆八年「八月初四日,广储司库使曹报上带来内大臣海望信帖一封,内开本年七月二十七日太监高玉交御题《蘅皋掇菁藻》五言诗一首。传旨:着寄与唐英照从前烧造过挂瓶式样,将此诗写上,烧造数件送赴来京。钦此。蘅皋掇菁藻,毡室伴清嘉。却喜多风韵,偏宜对月华。纷披红艳伙,映处绿丛斜。还似文轩侧,微吟倚碧纱」。由此可知,此件壁瓶式样和搭配的御制诗,系乾隆帝所钦定。

博古图挂屏因其造型新颖,装饰效果独特,为清代帝王喜爱。此挂屏品相良好,所嵌各器及背漆、挂钩均保持原装,流传至今,弥足珍贵。

随安室在养心殿东暖阁的东北隅,是皇帝斋戒时的寝室,每逢祭祀前两三天,皇帝开始斋戒,即移居于此。


Lot 616|清雍正 青金蓝釉菊瓣盘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口径17.8 cm
来源:

  • 赵从衍先生旧藏。
  • 香港苏富比,1986年11月18日,「赵从衍家族收藏重要中国瓷器玉器·第一辑」专场,Lot 107。
  • 玫茵堂旧藏。
  • 北京保利,2019年12月4日,Lot 5775。(成交价:RMB 1,955,000)

展览:

  • 「华光草堂珍藏清代瓷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1973年11月-1974年2月,编号33。
  • 「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8年9月20日-10月20日,编号110。

出版:

  • 《华光草堂珍藏清代瓷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1973年,编号33。
  • 《大朴尚简——明清单色釉瓷器菁华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8年,编号110。
  • 参阅:
  •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杨静荣主编,商务印书馆(香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页92,图85。
  •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卷一(下册)》,故宫博物院古陶瓷研究中心编,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页414、415,图194。
  • 《埃斯肯纳齐中国艺术品经眼录》,埃斯肯纳齐,伦敦,2012年,页338,图402。
  • 北京保利,2019年6月5日,Lot 5391。(成交价:RMB 3,450,000)

本件拍卖目标处于保税状态下,详情请见本图录《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估价:RMB 900,000 - 1,800,000


此盘敞口,盘壁呈菊花瓣状,浅弧壁,圈足。盘壁花瓣大小分布均匀,线条优美舒畅,造型秀美端整,胎体细致坚密,迎光能透,显示了雍正时期制器静雅纤丽的艺术风格以及极为高超的制瓷水平。通体施青金蓝釉,釉光鲜亮细润,使人深深陶醉。此盘拟取秋菊之形,造型隽美,配以匀凈莹润的釉色,彰显出此器清新脱俗之艺术魅力。外底施白釉,中心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此种雍正御窑所出菊瓣盘见有尖瓣、圆瓣两种不同的花瓣造型,本品为前者,于修胎、成型、烧造均十分不易,对工艺的要求极高,而本品花瓣大小均匀,可见制作之精,并且所施青金蓝釉亦属罕见,殊为雍正御窑之妙品。

青金蓝釉是雍正时督陶官唐英在仿钧釉基础上新创的品种,其工艺与仿钧釉近似。以乳白釉为底釉,在其上吹洒钴蓝釉料,于高温中烧成。釉色由很多青、蓝、白等色斑点组成,以蓝色为主的各种斑点辉映成趣,错落有致的斑点中杂有黄褐金星。因其貌极似青金石,故得名「青金蓝釉」。关于此式菊瓣盘的烧造,清宫档案中曾有明确档案记录,据《活计文件》记载:「雍正十一年(1733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年希尧家人郑天赐送来各式菊花式瓷盘十二色(内每色一件)呈览。奉旨:着江西烧造瓷器处照此样各色烧造四十件。」可知此类菊瓣盘深为雍正皇帝所青睐。

查阅公私资料收藏,此类青金蓝釉菊瓣盘留存极少,故宫博物院所藏整套十二色雍正菊瓣盘其中有一只类似本品之青金釉蓝菊瓣盘,可为参考。

本品瓷质莹洁,工艺精细,器型隽秀,典雅优美。青金蓝釉面肥润,光华隐隐,如宝如珠,此种釉色在雍正朝异彩纷呈的颜色釉瓷器中亦属存世稀少的精品,又为名家旧藏,更为难得。


Lot 611|清乾隆 柠檬黄釉折腰盘一对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口径:11.5 cm
来源:

  • 仇焱之先生旧藏。
  • 香港苏富比,1980年11月25日,Lot 99。

展览:

  • 「中华文物集粹:清翫雅集收藏展II」,鸿禧美术馆,台北,1998年,编号61。

出版:

  • 《乐山堂藏瓷》,台北,2005年,图版39。

估价:RMB 550,000 - 1,000,000


柠檬黄釉为清早期御窑受西洋影响而创烧的品种之一,属低温锑黄釉彩,釉色鲜黄娇嫩,近似柠檬色泽,清宫档案中称之为「洋黄」,极为名贵。清宫《乾隆记事档》载:「乾隆三年元月二十五日,太监高玉交首领萨木哈、催总白世秀……洋黄三寸碟、洋黄里外收小三寸盘……传旨交与烧造瓷器处唐英,照样烧造送来。」此处所说的「洋黄瓷器」指雍正朝的旧物,说明乾隆皇帝对柠檬黄器物的喜欢,拍品即为唐英奉旨恭造之器,系乾隆早期御窑延续前朝之作,素为历代藏家所钟爱。拍品折腰,形制秀巧,式样别致,较为少见。内壁素白,外壁满施柠檬黄釉,施釉均匀滋润,色泽娇嫩亮丽,独以一色取胜,彰显出乾隆御窑制器的非凡质量,十分少见。


Lot 607|清雍正 斗彩灵芝纹杯一对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口径7.3 cm;高4.2 cm
来源:

  • 英国私人旧藏。
  • 英国威立士拍卖行,2014年11月12日,Lot 296。

出版:

  • 《不独帝宫藏》,上海,2020年,页73。

参阅:

  • 《成化瓷器特展图录》,台北故宫博物院,2003年,页154-155,图145-149。
  • 香港苏富比,1987年11月25日,Lot 158。
  •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斗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1999年,页199,图181;页257,图235。
  • 上海仲轩,2024年6月30日,「盛世华章—宫廷艺术及重要器物」专场,Lot 808。(成交价:RMB 4,025,000)

估价:RMB 2,600,000 - 4,600,000


成窑斗彩冠绝古今,其造型隽秀,画意典雅,极富盛名,后世多有追摹。雍正皇帝对成化斗彩器胎薄工精之风格颇为推崇,故屡下旨御窑厂对成窑器物进行仿烧,如雍正十三年(1735年)唐英所撰《陶成纪事碑记》中「仿成窑五彩器皿」显然罗列其中。

拍品造型隽秀玲珑,胎质坚薄细腻,白釉清透。外壁绘四组两两相对团状灵芝纹,形似朵云,间以花草纹,敷饰红、绿、黄、紫诸彩,辅以釉下青花衬托,鲜艳莹澈,上下对称,极富美感。全器纹饰疏密有致,绘制精妙流畅,用笔一丝不茍,填彩设色清丽,青花发色隽雅,当为清代雍正御窑斗彩之佳作,成对传世,不可多得。

此类斗彩灵芝纹杯为明代成化御窑名品,《清文件》中记载有「成窑五彩八如意酒圆」或即为清宫对此类隽品之旧称,后世嘉靖、万历、雍正、乾隆等时期均有仿烧之作,其中尤以雍正御窑制器最为精美,烧造质量上乘。见有雍正本朝款与成化寄托款两种,拍品即属前者,均为御窑精心抟造。

此类雍正斗彩器虽仿自成化,却不拘泥于形似,化古为今,以神肖取胜,以求摹作重现成窑神韵,更兼具精细风采,故而较成化斗彩呈色愈加秀美清逸,造型纹饰也更显舒朗端庄,风韵最为雅丽高绝,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化时期同类器两岸故宫均有收藏,雍正时期摹烧同类器可见北京故宫藏清雍正斗彩灵芝纹杯,与拍品形制、纹饰、款识均相类,可资参阅。


宗匠陶钧——重要中国古代陶瓷精选拍品

Lot 115|清康熙 青花三国演义人物故事棒槌瓶

尺寸:高43.8cm
来源:

  • 马钱特旧藏。
  • S.MARCHANT&SON,established 1925,页36,Lot 14。

参阅:

  • 《清代瓷器赏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页40,编号 30。

估价:RMB 300,000 - 600,000


本品洗口,直颈,圆折肩,直筒状腹部,瓶颈中部饰一弦纹,弦纹上下饰康熙朝常见的蒲纹,圈点,如意,回纹、城垛纹边饰组成。瓶身绘隋末唐初「李世民战尉迟恭」人物故事之典故图,一男子豹头环眼,燕颔虎须,骨健筋强,正策马追赶前边小将。二人身后山涧纵横,一武将身着战袍,腰扎丝蛮大带,背插长锏,驱云追月,飞驰赶来,小将们神采英毅,腰围双搭背银带,着单领团花战袍。

康熙时期,以古代戏曲人物故事作为瓷绘装饰题材变的十分流行,本品所绘人物众多,错落有致,给人以目不暇接之感。以历史人物与戏曲、小说人物故事为题材的画面自金代出现后,曾出现了三个高峰时期:第一个高潮在元代,第二个是明晚期,第三个即为康熙时期。清代的官窑器生产大多依照宫廷画谱,民窑则可以进行更多的创作,闪亮更多的灵感。

棒槌瓶高大古朴,为康熙时新创器形,因形似旧时洗衣用的棒槌而得名。青花发色浓淡皆宜,绘画细腻传神,分水熟练,画面富有很强的立体感,人称「翠毛蓝」,其青翠之美,显出康熙「青花分五色」之魅力。作为中国青花瓷器发展史中的巅峰之作,此器具有极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Lot 153|明永乐 甜白釉暗花鸾凤和鸣大碗一对

尺寸:口径21.5cm;高10cm
来源:

  • 中国嘉德,2014年5月18日,Lot 3569。

参阅:

  • 《龙泉集芳》,茧山龙泉堂,1976年,页244,编号734。

估价:RMB 600,000 - 1,200,000


此对甜白釉暗花凤纹大碗即为明代早期白釉中的经典之作。此对碗撇口深腹,线条流畅,口边温润细腻,弧腹微垂,圈足,修胎工整。比例协调,造型端雅,釉质洁白无瑕,温润似玉,肥如堆脂。胎体轻重适度,造型秀美优雅,清秀、圆润、灵巧。以「鸾凤和鸣图」装饰,凤凰展翅飞舞,身姿优美轻盈,极富动感。更显温柔甜凈,尽得白釉瓷质之精妙。对于永乐白釉器,均有一特点,即是迎光透视,胎釉呈现肉红或粉红色;而清代仿品在迎光透视下,则显青色透亮。这是明、清两代胎料、釉质不同所致。常见的康熙仿品类大碗较多,他们流散在国外博物馆之中,多年来仍被误认为永乐白釉器,未能得到纠正。

拍品除釉色之特点外,凤纹寓意更加深厚,其中「鸾凤和鸣」的意义在于「天下太平,万物安宁」,在明清时期是女性最高地位的象征,是龙纹造型之后最具权威与代表性的宫廷纹饰。此对甜白釉暗花凤纹大碗,体量端重,隽雅凝练,雍容典雅,一派皇室睥睨天下、太平盛世之气。

永乐时期的白瓷,洁白素凈,称为「甜白」,极负盛名,此名称之来源尚待考证,或是因为古人观此心生甜美之感,因而以此观感称之。甜白釉为明永乐朝景德镇窑所创制,《明太宗实录》永乐四年十月丁未条记:「回回结牙思进玉碗,上不受,命礼部赐钞遣还。谓尚书郑赐曰:『朕朝夕所用中国瓷器,洁素莹然,甚适于心,不必此也。况此物今府库亦有之,但朕自不用。』」由此可见,永乐皇帝对白瓷情有独钟。

一代帝王的品味对于瓷器的影响极大,此时期景德镇窑工在瓷胎中用较多的高岭土,胎质变得洁白致密,又在瓷釉中减少了传统助溶剂的量,从而避免了瓷釉白中泛青的情况,使瓷器更加洁白纯凈。故永乐甜白有「一代绝品」之称。釉色晶莹洁白,温润如玉,肥厚如脂,比后来宣德时期的更为光凈。

Lot 177|明天顺 青花「酒仙图」大梅瓶

尺寸:高35.5 cm
来源:

  • 伦敦苏富比,1963年1月22日,Lot 61。
  • 伦敦佳士得,1976年4月5日,Lot 55。
  • 日本重要私人旧藏。

出版:

  • 《北京光华路五号艺术馆馆藏陶瓷》,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9年,编号5PM1093。

参阅:

  • 《龙泉集芳》,茧山龙泉堂,1976年,页253,编号764。

估价:RMB 350,000 - 700,000


此瓶高35.5 cm。圆唇小口,颈部呈上收下阔,丰肩,长腹下收,胫部微微向外撇,浅宽圈足,沙底泛黄,呈米糊状。通体以青花为饰,肩部绘云纹,近足处饰蕉叶纹,腹部主体绘「酒仙图」。许之衡《饮流斋说瓷》有评:「明代绘事,人物虽不甚精细,而古趣横溢,俨有武梁画像遗意。」观此瓶所绘云纹,粗重豪放,呈灵芝状;人物衣衫飘拂,神情安逸,文人画笔墨情意昂然,时代特征鲜明。画中仙人,席地而坐,饮酒作诗,寄情雏菊。四周美酒佳酿,一童子捧菊伺候,周围衬以祥云、松石、花草,构成一幅祥和的人间仙境。

2008年耿宝昌先生鉴赏此瓶时说 :「这个瓶子太棒了!画了一个酒坛,一个酒壶,一个酒杯,一个酒鬼。人间仙境,美好人生,大抵如此!」

明正统、景泰到天顺三朝,因政局不稳,经济衰落,景德镇的瓷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所以,这一时期的官窑制品极为少见,据《明史》记载:「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江西饶州府,浙江处州府,见差内宫在彼烧造瓷器,诏书到日,除已烧完者照数起解,未完者悉数停止,差去官员即便回京。」故这一时期被称为中国陶瓷史上的「空白期」。

Lot 178|明永乐 青花轮花纹抱月瓶

尺寸:高25.8 cm
来源:

  • 日本重要私人收藏。

出版:

  • 《北京光华路五号艺术馆馆藏陶瓷》,2009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页170-173。

参阅:

  • 《故宫陶瓷馆 卷三 明代及清初》,故宫出版社,2021年,页42,编号13。
  •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瓷器卷·明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编号30。
  • 《龙泉集芳》,茧山龙泉堂,1976年,页1247,编号743-746。
  •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2000年,页101,编号95。
  • 香港佳士得,2006年11月28日,Lot 1512。(成交价:RMB 16,360,000)
  • 纽约苏富比,2012年9月11日,Lot 0277。(成交价:USD 1,314,500)
  • 香港保利,2017年4月4日,Lot 3008。(成交价:RMB 10,030,000)
  • 香港苏富比,2020年10月9日,Lot 3608。(成交价:RMB 16,510,000)
  • 北京瀚海,2020年12月12日,Lot 2200。(成交价:RMB 21,850,000)

估价:RMB 500,000 - 1,000,000


拍品造型清秀,气质古雅,呈葫芦形,上部蒜头状,颈至肩部两侧各饰一对绶带耳。下部扁圆,中心略鼓,边廓规整,椭圆浅足,为永乐扁瓶之典型特征。通体青花装饰,口沿绘弦纹两道,下承缠枝花卉一周。下腹装饰宝相轮花纹,中心绘尖瓣纹,为伊斯兰地区传统纹样,腹壁边际环以卷草纹。整体纹饰采用上等苏麻离青料描绘,浓重处凝聚成黑青色,钴铁的结晶斑有下凹深入胎骨之感。发色幽艳,晕染自然,纹样清新雅致,充分展现出永乐青花瓷典雅秀美的艺术风韵。永宣青花历来为藏家珍重,号称「发旷古之未有,开一代之奇葩」,其胎釉细腻温润如玉,据传使用郑和下西洋带回的「苏麻离」青料,呈色凝重幽艳,光彩焕发,又有淋漓变化之趣味。明人王世懋《窥天外乘》记载「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

本器属明初景德镇御窑经典造型之一,洪武时期即有烧造,图见耿宝昌着《明清瓷器鉴定》,页12,图13。永宣时期扁壶无论在造型还是纹饰上皆多模仿中东伊斯兰风格金银器或玻璃器,现藏于叙利亚博物馆一件红陶双耳罐,发现于本图拉斯•夏姆遗址,距今约2000年左右,此双耳罐外壁用黑彩描绘涡轮状朵花纹,另外耳部及腹部造型皆与拍品此类型扁壶相似,可见传承。

自汉唐以来在与外域文化的相互融合中一直是以汉族文化为主体,完全模仿的装饰多是局部或点缀,惟独永宣青花瓷器由于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诸多方面的原因, 在与伊斯兰文化的相互融合中, 出现了短暂的以外来文化为主体的倾向。正如近人吴仁敬在其《中国陶瓷史》中所述:「明人对于瓷业,无论在意匠上、形式上,其技术均渐臻至完成之顶点。而永乐以降,因波斯、阿拉伯艺术之东渐,与我国原有之艺术相融合,对瓷业上更发生一种异样之精彩。」

此类扁壶,据器形、尺寸及纹饰等,可分为两式,另有无款及署宣德年款两种。一式上腹尖小,下腹较大,比例悬殊,器高约30 cm左右,多见无款者,年代应较早,或乃永乐年制,拍品即属此类。另一式上腹增大,丰腴若梨,下腹收小,比例接近,器高约25 cm左右,多落宣德年款。 然而, 两种器形皆有书款及无款之例,永宣二朝,大有可能两式兼制,难以单凭外形辨其年代。

一部分学者认为这些葫芦式扁瓶,尤其是带有中东风格纹饰者,应为出口西方伊斯兰市场的产品。证据却显示这并非全部属实。明十五世纪上半叶南京皇城遗址永乐-宣德堆积层曾发现青花瓷片,纹饰与拍品此类扁瓶相若,见1996年香港出版《朱明遗萃:南京明故出土陶瓷》,编号52,显示此类瓶亦为宫廷器重。

目前世界各大博物馆若藏有永乐青花之品,均奉若珍宝。与拍品尺寸相近,造型,纹饰相仿者参考台北故宫藏明永乐青花轮花纹扁瓶,馆藏编号:故瓷006066,收录在展览《适于心—明代永乐皇帝的瓷器》,页140-141。另见东京梅泽记念馆藏例,载于《世界陶瓷全集》卷14:明,彩图版144。1994年景德镇明代御窑遗址中,发掘出一件相似作例残片,经覆修后展于《明代洪武永乐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发现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瓷器对比》,故宫出版社,2015年,页154-155,图版70。还可参考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品,馆藏编号:1991.253.37;及德国科隆艺术博物馆藏品,馆藏编号:F68.4。另外还可见一例,载录于《龙泉集芳》卷1,页247,图744。2020年香港苏富比秋拍售出一件永乐时期相同形制扁壶,源自东京壶中居旧藏,当时成交价为港币1651万。2018年香港苏富比秋拍,利国伟爵士藏重要中国艺术珍品专场同样售出一件永乐相类器,编号122,当时成交价为1272万港币。

另一式蒜头口偏大, 整体尺寸略小的明初绶带耳扁瓶,可参考两例故宫博物院藏品,收录在《明代洪武永乐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瓷器对比》,页150-153,图版68-69。及大英博物馆藏品,编号:1968.0422.29。香港佳士得2013秋拍,里埃斯科珍藏重要中国瓷器专场售出一件带有宣德款之大头扁瓶,编号3111,当时成交价为2812万港币。

此式青花葫芦扁壶,造型及纹饰之创造灵感皆源自中东地区,有别于中国常见纹样,其崭新之处,叹为观止,昔时想必在一众写生纹样中脱颖而出。然而瓶颈缠枝花卉、腹壁边际环以卷草纹,及双耳根部折枝花纹, 则突显传统中国样式风范。中外艺风共蕴一器,柔硬并蓄,相得益彰,堪称永乐御窑难得之精品佳作。


Lot 217|清道光 青花缠枝花卉纹铺首尊

款识:「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高25 cm
来源:

  • 《现代美术》,唐人馆出版社,1977年,编号84。
  • 《慎修思永——清代道光御窑瓷器展》图录,2023年,页224-225,编号75。

展览:

  • 「慎修思永——清代道光御窑瓷器展」,北京,2023年2月25日至3月10日,编号75。

参阅:

  • 《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页235。
  • 中国嘉德,2011年5月22日,Lot 3406。(成交价:RMB 2,300,000)
  •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2000年,页106,编号92。

估价:RMB 500,000 - 1,000,000


此尊造型仿自古青铜器,撇口束颈,丰肩,上饰双兽首衔环,鼓腹渐收至底,高圈足外撇,造型庄重典雅。器身通体以青花为饰,其中口沿描绘海水江崖纹,颈部装饰变体蕉叶纹,肩部至圈足凸起弦纹七道,将腹部分为四条纹饰带,分别描绘缠枝莲、缠枝花卉、海水江崖及莲瓣纹。整器纹饰层次清晰,绘画细致入微,青花发色艳丽有加,并以笔触点染之法追求永宣青花铁锈斑效果,极具功力。

铺首是古代建筑大门上的衔环兽面。汉代铺首多表现虎、螭、龟、蛇等神兽的面部,到了明清时期,铺首主要以「椒图」的形象出现。椒图是龙生九子之一,性好闭,最反感别人进入它的巢穴,因此人们就将它的头部形象放在门上,取其紧闭之意,以图平安。雍正、乾隆时期御窑瓷作开始流行以铺首装饰。铺首尊造型取法上古青铜器,创烧于雍正,盛于乾隆,止于道光。清代御窑青花铺首尊见有两类作品,一为大尺寸的青花莲托八宝铺首尊,另一类即为本品。《清文件》曾记载乾隆三年(1638年)六月二十五日,乾隆皇帝命唐英以「宣窑收小青花双环七弦尊」为样本进行烧造。档案中所描述即为本品一类铺首尊,相对于大尺寸作品,更显精致俊秀。

道光朝为铺首尊烧造的最后时期,此后御窑再不见此类作品,因此其历史意义重大。本品为道光铺首尊中之佼佼者,其品质直追乾隆,不观款识,实难分辨,且本品保存状态完美,极为难得,是为清代御窑收藏之上选。

Lot 218|清道光 宫粉地粉彩缠枝莲纹盖罐

款识:「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高27 cm;腹径15 cm
即将出版:

  • 《慎修思永:十九世纪的中国瓷器 道光御窑篇》,文物出版社,2024年,页312-313,图版067。

估价:RMB 650,000 - 1,300,000


盖罐整体造型为清代御窑瓷器流行的壮罐式样,直壁、圆肩、直口、圈足,盔式盖,盖顶饰一对柿子。通体以宫粉为地,洋彩为绘,以四朵硕大的缠枝莲为构架,宝莲上托团寿字,间饰蝙蝠、瓜瓞、如意等,寓意福寿如意、瓜瓞绵绵。肩部、胫部、盖沿、钮下等边饰则采用松石绿色为主的对比色调,分饰朵花如意云肩、莲瓣纹、卷草纹、柿蒂如意头纹。整体色地装饰密不透风,富贵华丽,属于清代御窑瓷器中最为经典的洋彩风。

洋彩瓷器的成熟与流行,使得西洋技法与西洋题材在清宫瓷器上得到完美结合,品格不凡,铸就了中国陶瓷史上一段洋溢西洋气息的绮丽篇章,其创立者正是此时的御窑厂督陶官唐英。「洋彩」名称最早出现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唐英所撰之《陶务述略碑记》:「洋彩器皿,本朝新仿西洋法琅画法,人物、山水、花卉、翎毛,无不精细入微。」该碑据实记载,凭此表明清宫洋彩至少在雍正晚期已被珠山御窑厂成功烧制。洋彩的绘画设色妍丽繁缛,有别于传统技法,更需要画工高超的绘画功底与丰富的经验。唐英在乾隆八年奉谕编撰完成的《陶冶图册》第十七编「圆琢洋采」中曾作如此评述:「圆琢白器,五采绘画,摹仿西洋,故曰洋采。须素习绘事高手,将各种颜料研细调和,以白瓷片绘染烧试,必熟谙颜料、火候之性,始可由粗及细,熟中生巧,总以眼明、心细、手准为佳。所用颜料与法琅色同,其调色之法有三:一用芸香油,一用胶水,一用清水。盖油色便于渲染,胶水所调便于拓抹,而清水之色则便于堆填也。」文中明确指出洋彩的两个重要特点:使用西方绘画技法,颜料与瓷胎画珐琅相同。

此类形制清宫旧称「事事如意盖罐」,取柿钮之谐音为名,双柿钮实为此器的点睛之笔。检索道光三十年间御瓷名目档案,生产事事如意盖罐仅有四次,均属督陶官贡瓷,分别为道光三年端阳贡之「粉定暗花事事如意盖罐成对」(图1)、道光九年万寿贡之「事事如意掐丝珐琅盖罐成对」、道光十二年端阳贡之「宋釉描金事事如意盖罐成对」(图2)以及道光十三年端阳贡之「事事如意盖罐成对」(本品)。道光三十年间御窑事事如意盖罐解京贡御仅有四对之数,目前已知故宫博物院两种各一件,本品为已知可流通的唯一一件带原盖的制品。道光御窑事事如意盖罐的面貌因这几件传世实物而得到揭示,流存至今的每件制品都显得尤为珍贵。

Lot 229|民国 曾龙升雕瓷布袋和尚坐像

款识:「曾龙升造」四字单行篆书款
尺寸:高39.5 cm
来源:

  • 纽约佳士得,2014年9月18日,Lot 983。(成交价:USD 62,500)

估价:RMB 180,000 - 360,000


曾龙升(1901-1964),字龙生,江西省丰城县人,民国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雕塑名家,中国陶瓷美术大师,曾拜福建何氏传人游长子为师。曾氏出生于木刻之家,其父及几位兄长均从事木刻、油漆工作,因受家庭影响,他从小就爱上了立体雕刻这门艺术。由于家境清寒,童年即至景德镇为徒工,从事学习陶瓷雕塑。经过长期的艰苦磨练,艺术技巧大进,开始闻名当地。三十年代,应旅美华侨之请,创制大型瓷雕,参加了美国芝加哥国际博览会,高超艺名不胫而走,名闻天下。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的关心和培养下,技艺更加高超,利用捏、缕、塑综合技法所作天女散花、龙舟作品,长期陈列于博物院之中,成为盖世之作。1959年曾龙升因其高超技艺被授予第一批陶瓷美术家称号。田汉对其作品赞叹不已,有诗云「禹鼎凌烟笔意殊,曾家绝技蜚瓷都。」

此件曾龙升制粉彩布袋和尚童子塑像生动传神,皮肤部份以素胎加粉彩,而其它部份则以紫金釉等上色,色泽纯正,雕刻工艺精细无比,尽显曾龙升的鬼釜神功。布袋罗汉在十八罗汉中排第十三位,又称「因竭陀尊者」。此塑像描述了一个未受伤之婴儿,被布袋和尚救回并抚养的故事,亦体现了生命的顽强和佛教的慈悲与救度。

Lot 231|明成化 珐华镂雕庭院婴戏图大罐

尺寸:高33 cm
参阅:

  • 《故宫成化瓷器精选》,国立故宫博物院,2017年,页56,图19。
  • 香港保利,2019年10月7日,Lot 3406。(成交价:HK$15,340,000)
  • 《瓷华明彩:イセコレクションの名陶》,五岛美术馆,东京,2015年,编号10。
  • 《佳士得图说中国陶瓷史》,Anthony du Boulay,1984年,页176,编号6。
  • 美国芝加哥博物院藏明珐华彩群仙贺寿图罐。
  • 日本松冈美术馆藏明珐华镂空仙人图盖罐。
  • 纽约佳士得,2016年9月15日,Lot 0824。(成交价:RMB 291,988)
  • 《龙泉集芳》,茧山龙泉堂,1976年,页270-271,编号812-815。

估价:RMB 200,000 - 400,000


珐华器,亦称珐花器或法花器,创烧于元,盛行于明,清代逐渐衰退,其中以明代所造珐华器最为精绝。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记载:「法花之品萌芽于元,盛行于明。大抵皆北方之窑,蒲州一带所出者最佳,蓝如深色宝石之蓝,紫如深色紫晶之紫,黄如透亮之金珀,其花以生物花草为多。平阳霍州所出者,其胎半属瓦质,蓝略发紫,绿略发黑,殆非精品。西安河南所出者较平阳霍州略为鲜亮,盖属瓷胎也…」由此可见珐华器烧造之窑口众多,据史料记载景德镇于明永乐始烧瓷胎珐花器,所造之器釉色纯凈,古人赞曰:「花既玲珑,地尤细凈,人物众兽毫髪毕现矣。」然景德镇珐华器因生产条件特殊,工艺极为覆杂,制作历史短暂,如今传世品极为罕有,如此件明成化御制珐华镂雕庭院婴戏图罐实乃凤毛麟角。

此罐造型敦厚典雅,宫廷气韵浓重,圆唇,短颈,丰肩,鼓腹,腹下略收,近足处微撇,下承圈足。外壁珐华装饰,以深蓝色釉为地,其颈部浮雕海水纹一周,肩部则以镂雕之技法饰缠枝花卉八吉祥纹,近底处镂雕仰覆变体莲瓣纹。腹部主题纹饰为庭院婴戏图,山水园林奇石景致,十六童子济济一堂,身着锦衣华服,面庞圆润喜悦,神情稚拙可爱,嬉戏于庭院之中,或围缸戏水,或执木偶,或擘荷叶,或折桂,或捉鱼,或碰瓶而视等,呈现出热闹欢快的喜庆气氛。

婴戏图亦称百子图,寓意多福多寿、多子多孙、子孙昌盛、万代延续,为明代时期宫廷艺术品的重要题材。成化皇帝十八岁登基,一直对未有继位人而耿耿于怀。成化皇帝的宠嫔万贵妃比他年长十八岁,万贵妃不允许其他妃嫔诞下子嗣,以免自己失势。妃嫔中纪氏隐藏怀孕的消息,顺利诞下儿子,并将他收藏抚养至五岁,避过了万贵妃的加害,后来皇子继位为弘治皇帝。成化皇帝后期深恐后继无人,尤其偏爱寓意儿孙满堂的吉祥纹饰。整器工艺精湛,刻画细腻传神,刀工娴熟老辣,设色清幽雅致,主题吉利祥瑞,亦有祈福求安之意,代表了明代成化珐华器之最高水平,可为珍贵。

本器为明代成化御窑所烧造,传世者亦见署「大明成化年制」款相同题材之青花器。台北故宫藏有一例明成化窑青花婴戏图碗,其主题纹饰为庭院婴戏图,画面中共绘十五童子,并署「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载于《故宫成化瓷器精选》,国立故宫博物院,2017年,页56,图19;香港保利曾于2019年10月7日售出一例明成化青花婴戏图碗,编号3406,此碗先后为美国总统赫博特.胡佛、艾伦.胡佛、Ralph M.Chait 艺廊、玫茵堂递藏,其碗身所绘庭院十六子,纹饰之布局,云纹之式样,孩童之开脸、姿态、衣着均与本拍品极为相近,最终以1534万港币成交,方可相互印证。

明代珐华镂雕器工艺繁覆,产生甚少,传世者甚为罕见,查阅世界公私收藏,五岛美术馆藏有一例明珐华透雕人物纹壶,出版于《瓷华明彩:イセコレクションの名陶》,五岛美术馆,东京,2015年,编号10;《佳士得图说中国陶瓷史》书中亦记录一件明代珐华镂雕人物纹罐,1984年出版,页176,编号6;又见二例明代珐华罐,为美国芝加哥博物院藏明珐华彩群仙贺寿图罐与日本松冈美术馆藏明珐华镂空仙人图盖罐;纽约佳士得于2016年9月15日售出一例明珐华透雕山水人物图盖,Lot 0824,可资参考。

Lot 277|明嘉靖 斗彩如意云纹折腰盘

款识:「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口径14.5 cm
来源:

  • 香港佳士得,1993年10月25日,Lot 730。

参阅:

  • 《成化瓷器特展图录》,台北故宫博物院,2003年,页179,图187。
  •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中),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2000年,页21,图19。
  • 《龙泉集芳》,茧山龙泉堂,1976年,页279,编号835。
  • 香港苏富比,1987年5月21日,Lot 428。

估价:RMB 550,000 - 1,100,000


拍品直口,直腹内敛,折腰,圈足,盘心绘斗彩如意头贯套纹,外壁口沿弦纹之下,绘以青花、矾红、绿彩绘七朵灵芝,纹饰简洁,清新爽目,丽质天成,颇得成化神韵。底施白釉,双圈内落青花「大明嘉靖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此式斗彩灵芝折腰盘系由成化官窑器演化而成,逐为帝王御赏之极简清雅之器。此碟胎体极薄,几至脱胎,青花发色浅淡,屡中透紫,恬静淡雅。其成化原型,可参见台北故宫藏例,录于《成化瓷器特展图录》,台北故宫博物院,2003年,页179,图187。与北京故宫藏例,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中),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2000年,页21,图19。

Lot 305|清康熙 黄地斗彩龙纹碗一对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口径11.1 cm;高6.4 cm
来源:

  • 英国古董商Alistair Gibson 旧藏。

参阅:

  • 《上海博物馆藏康熙瓷图录》,上海博物馆、两木出版社,1998年,页249,图160。
  • 伦敦苏富比,1974年12月2日,Lot 500。
  • 《清代瓷器赏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页57,Lot 53。

估价:RMB 450,000 - 900,000


本品成对,呈仰钟式,撇口,深弧腹,圈足。圈足露胎,可见胎质细糯坚致,洁白如玉。全器施白釉为地,内壁光素,外壁以斗彩绘云龙纹,祥云密布,缭绕如烟,有赶珠行龙穿行其间,瞠目张吻,须发飘逸,躯干遒劲有力,五爪锋利如轮,龙鳞排布细密有序,周身火焰灼灼,风驰电掣,凛凛威仪,令人敬畏。斗彩纹饰以青花勾勒,内填红、黄、绿、赭、等各种色彩,青花发色明艳,所填彩料设色饱满,妍丽缤纷,形成对比强烈的视觉效果。其绘制细腻精致,敷彩准确,施彩饱满,鲜亮明艳,展示了康熙时期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器底双圈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字体秀逸。拍品体量适宜,造型敦厚隽雅,体现了康熙官窑制器之雍容静穆。


御瓷萃臻——朴逸美术馆藏瓷精选拍品

Lot 507| 清道光 粉彩鸽子图盖碗一对

款识:「宝善斋制」四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口径10.8 cm
来源:

  • 香港艺术品商会,1997年7月23日。(附证书)

参阅:

  • 北京翰海,1997年6月1日,Lot 956。

估价:RMB 150,000 - 300,000


此对粉彩盖碗敞口,深弧腹,圈足,盖面隆起,上置圆形抓钮,合于碗口内,盖顶及碗足内均署红彩「宝善斋制」四字楷书款,内心无纹。碗与盖外壁粉彩绘鸽子图,绘草地团团簇簇,其间点缀花团朵朵,其草色青绿,粉彩花卉点缀其间见,一对鸽子相依偎于青草之上,相互凝视,爱意浓浓,另侧绘桃花盛开,春意盎然。盖碗造型秀美,胎体轻盈,绘画精细,色彩妍丽。

古时鸽子象征纯洁的爱情,查阅公私资料,市场仅见北京翰海1997年春拍「中国古董珍玩」专场Lot 956号与本品一致。对比本品款识与道光十七年后「慎德堂制」款,可见书写方式一致,应为同一人书写。道光皇帝独宠全贵妃,此纹饰数量稀少,又属日用茶器,或为清宫传办,寄皇情于瓷器纹样之上,含蓄又不失浪漫。为道光御窑难得的精品。


Lot 514|清雍正 内矾红五蝠外斗彩折枝花果纹花口盘一对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尺寸:口径15.5 cm
来源:

  • 天津市文物公司。
  • 纽约佳士得,2014年9月18日,Lot 837。

估价:RMB 350,000 - 650,000


本品花口,弧腹,圈足。足端露胎处,可见胎体坚白细腻,通体施透明釉,釉面莹润微泛青,盘内外以矾红兼斗彩装饰。盘心绘以矾红五蝠纹,五蝠翩翩,迎空凌翔。外壁绘斗彩折枝花果纹,花枝舒展窈窕,叶脉多姿,红花点缀其间,红彩纯正匀凈,绿彩娇嫩青翠,黄彩明快润泽,构图淡雅恬静,清新怡人,亦十分符合雍正皇帝追求清新婉约的审美品位。外底心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其款字端正雄健,尚可见康熙遗风,为雍正早期官窑斗彩佳作。

雍正斗彩素以施彩鲜丽,绘画精巧,风格清新温婉而著称于世。正如清末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赞曰「(斗彩)康雍至精,若人物、若花卉、若鸟兽,均异采发越、清雅可爱……足为清供雅品,弥可宝贵也。」而此对斗彩花口盘,颇为符合「异彩发越,清雅可爱」这一气质。

本品取花口之形,为雍正斗彩官窑作品中少有之器型,其构图雅致,设色素凈,喜气满溢,体现了雍正皇帝素雅淡洁的艺术品位,成对保存,而且品相良好,殊为不易,颇值珍视。

Lot 515|清雍正 仿成化青花淡描团菊纹茶圆一对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口径7.1 cm
来源:

  • 上海著名艺术家唐云先生旧藏。
  • 北京拍卖会,2009年6月26日,Lot 16。
  • 中国嘉德,2018年5月18日,Lot 4803。(封面)

参阅:

  • 《江西瓷器全集·清代(上)》,铁源主编,朝华出版社,2005年,第151页。

估价:RMB 600,000 - 1,200,000


本品侈口深腹,胎薄体轻,成型规整,毫不变形。杯胎质细腻,通体施白釉,釉色纯凈洁白,体现了雍正一朝高超的制瓷水平。外壁以青花淡描团菊纹,幽菊三朵呈品字排列,间以花叶勾连,构成一个圆形。团菊之间填以折枝花卉,呈丁字形布局,将留白巧妙填满,又不显拥挤,布局清新舒朗。杯外底心双方栏内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字体工整纤秀。

本品为海上著名艺术家唐云先生旧藏之物。唐云(1910-1993),字侠尘,别号药城、药尘、药翁、老药、大石、大石翁,画室名「大石斋」、「山雷轩」。生前曾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代院长、名誉院长等职。

拍品来源可靠,品相完美,成对出现,收藏价值极高。


上海仲轩 2024秋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

地点:上海万豪虹桥大酒店3楼万豪殿(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路2270号)

预展日期:

  • 2024/10/24-26|9:30am - 9:30pm

专场:

  • 2024/10/27,10am|江南毓秀——江浙沪地域户出,Lot 1-85
  • 2024/10/27,1pm|宗匠陶钧——重要中国古代陶瓷,Lot 101-327
  • 2024/10/27,7pm|御瓷萃臻——朴逸美术馆藏瓷,Lot 501-518
  • 2024/10/27,时间顺延|盛世华章——宫廷艺术及重要器物,Lot 601-643
  • 2024/10/27,时间顺延|盛世龙腾——宫廷艺术及重要器物,Lot 701-706
  • 2024/10/27,时间顺延|清雍正御制粉青釉双龙尊,Lot 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