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在2025年的第一个月份,上海仲轩帶來2025迎春文物艺术品拍卖会,本次迎春拍精心呈现两大专场-「宗匠陶钧——重要中国古代陶瓷」及「盛世华章——宫廷艺术及重要器物」,共计142件珍稀拍品,重器云集,蔚为大观,静待您的品鉴。
本次拍卖将于1月9日至11日开始预展,1月12日下午一点半正式举槌,预展及拍卖地点假座上海市闵行区红松东路2908号古北尚骏大樓6楼。
事不宜迟,让我们踏进这场艺术盛宴,一文尽览上海仲轩精选拍品。
盛世华章——宫廷艺术及重要器物
Lot 517|清雍正 青花折枝花果三多纹灵芝耳抱月瓶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高33 cm
来源:
- 纽约苏富比,1992年12月1-2日,Lot 340。
- 纽约佳士得,2010年9月17日,Lot 1427。(成交价:US$1,082,500)
参阅:
- 《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青花瓷器》,故宫出版社,2017年,页209,图126;页210,图127。
(本件拍品形制、纹饰与清宫旧藏同例) - 北京翰海,2013年12月8日,Lot 4053。(成交价:RMB 11,615,000 )
- 伦敦佳士得,2018年11月6日,Lot 0171。(成交价:£1,448,750)
- 中贸圣佳,2018年11月24日,Lot 1526。(成交价:RMB 14,950,000)
估价:RMB 2,300,000 - 4,600,000
此式抱月瓶造型乃借鉴永宣抱月瓶稍加化裁而成,存世实物可参故宫博物院收藏明宣德青花缠枝莲纹绶带耳瓶,编号:故00143420。目前查阅世界公私收藏,如本器制式相同者传世极为罕见,市场流通仅本器一例,另见清宫旧藏二例,其一为清雍正青花折枝三果纹灵芝耳扁瓶,高33.5 cm;其二为清雍正青花釉里红折枝三果纹灵芝耳扁瓶,高34 cm,两者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前者造型、纹饰、发色款识均与本器极为相近,后者仅装饰以青花釉里红绘画,亦可印证本器为清代雍正御用之器。
北京瀚海曾于2013年12月8日以RMB 1,161万售出一例清雍正青花缠枝花卉如意耳抱月瓶,其尺寸稍大,高53.2 cm,器形与本器少许不同,以缠枝花卉纹装饰,编号4053;伦敦佳士得亦于2018年11月6日售出一例清雍正青花缠枝花卉纹如意耳葫芦扁壶,最终以£144.8万成交,编号0171;另见一例以青花胭脂红装饰者,中贸圣佳于2018年11月24日以RMB 1,495万拍出,其高48 cm,以青花加胭脂红装饰缠枝花卉纹,但其造型与本器较为相近,仅尺寸与装饰手法不同,编号1526,可资参考。
北京故宫馆藏之例
清雍正 青花缠枝花卉纹如意耳葫芦扁壶|伦敦佳士得,2018年,£144.8万成交
永宣御窑之美,为有明一代之冠,其中青花一门,极负盛名,终明之世,精光不泯,影响波及数百年。永宣时期青花采用进口「苏麻离青」料,青花发色浓郁深沉,笔画起承转合处,釉料浓厚,入窑之后呈黑蓝色星星点点,非但不暗沉,更显油亮,被称为「铁锈斑」。
永宣青花瓷器纹饰布局疏朗清新,勾绘舒展流畅,静雅可赏,加之以「苏麻离青」料勾勒,宛若一幅水墨画跃然瓶上。时至雍正一朝,瓷艺精进,御窑厂集历代名品之大成,所出瓷器,斑斓多彩,成就空前绝后。雍正帝雅好古物,品味颇高,其醉心艺术且事必躬亲,尤以御瓷制作为最,宫廷制器有「仿旧须宗雅则,肇新亦有渊源」之原则,仿古采今,蔚为大观,永宣制器苍妍雄浑之品格最得胤禛之青睐。
抱月瓶造型源自阿拉伯铜器,明代永乐时期成功以瓷仿制,因其成形工艺繁复,拼接难度较高,稍有不慎便有歪斜翘裂之虞,遂成为一代名品。雍正皇帝对永宣青花极为尊崇,曾多次命景德镇御窑厂仿制,本品即为雍正朝摹古佳作。据《清文件》记载,此瓶当时称「宝月瓶」或「马挂瓶」,为督窑官年希尧、协理窑务唐英精心烧造的贡御之作,在相关谕旨中曾有要求「花纹清真,釉水肥润,颜色鲜明」的记载。
此抱月瓶造型古雅端庄,唇口,直颈,扁圆腹,圈足呈椭圆形外撇,颈两侧以双灵芝耳装饰,为雍正御窑瓶类典雅耳式之一,圆硕而扁平的瓶体与灵空优美的双耳搭配,在整体视觉效果上达到均衡虚实之感,使得器形稳重而不失秀美。
胎质细腻,白釉温润,通体满绘青花纹饰,瓶腹两面绘主题纹饰石榴、寿桃、荔枝,寓意多福多子多寿。其青花苍雅亮丽,翠艳欲滴,釉质清莹厚润,点涂一法竭力展现接近永宣青花凝重的水墨效果。尤其三多纹饰,画工精细,用笔流畅,颇见功力,底以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实乃雍正青花御瓷之精品。
Lot 516|清乾隆 仿官釉六方贯耳瓶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高34.8 cm
来源:
- 香港苏富比,2007年10月9日,Lot 1526。
参阅:
-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页226,图204。
- 《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南京博物院,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页185。
- 纽约苏富比,2011年3月23日,Lot 0736。(成交价:RMB 5,338,125)
估价:RMB 1,300,000 - 2,600,000
官窑为宋器之精粹,千百年来以古朴典雅之气质折服无数钦慕者,清代官窑自雍乾之始历来有崇古摹古风尚,雍正六年唐英至景德镇督导瓷器生产,取得了很大成就。仿官、哥、汝、钧等名窑制品烧制技术达到历史之高峰。
据《清宫档案》记载,雍正、乾隆两位皇帝历次诏令景德镇督陶官唐英仿造历代名瓷。因而这一时期的仿造水平很高,所仿宋代五大名窑以及明代永乐、宣德、成化等朝瓷器,在釉色、胎质、造型、纹饰方面多已达到理想境界。
所仿制的宋代官窑釉釉质莹润凝厚,有粉青、天青、灰白、灰青等色釉,釉面或有冰裂纹或无片纹,其纹呈白色或铁色。完美再现了宋官窑釉色的纯美凝练。这种对单色釉产品热衷,不仅体现了我国的传统审美趣味,并且也对当今的瓷器鉴赏产生了重要影响。
六方贯耳瓶为清代官窑经典陈设器,始于雍正朝,乾隆朝继承并发扬光大。其品种除单色釉外,亦见有青花者。此件清乾隆仿官釉六方贯耳瓶,借鉴青铜器,造型端庄古雅,制作考究,为乾隆朝仿宋官窑的杰出代表作品。
此瓶呈六方形,因不能直接拉坯而成,故工艺复杂,成形不易。器撇口,束颈,折肩,弧腹,台阶式圈足,颈两侧饰贯耳,器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方款。造型方正,外形敦实,线条洗练,尊贵端庄。
器身满施官窑釉,精致隽秀,釉色肥润失透,器身光素不事雕饰,富有天然韵致,尤显温婉尔雅,釉色与造型搭配得宜,自然淳厚却不失典雅的文人气质,釉面光洁莹润,釉水于线条起伏处流淌积聚,极富玻璃质感,色泽淡雅娇嫩、莹润如玉,极见匀净雅靓之致,灵秀典雅,腴润如脂,呈现出宋代官窑酥润含蓄之美,古意盎然,端凝典雅。
此式造型清宫旧称为「双管六方瓶」,最早见于雍正御窑,凝聚了雍正帝超乎常人的审美品味,是清宫诸项艺术品步入巅峰时代的见证,榷陶者深谙釉色与造型的搭配之道,针对不同器型配以相应釉色。
本品工料精细,手感适中,以仿官釉淡恬之柔美配饰六方硬朗之造型,实收刚柔相济之妙,独具匠心,有如天作之合,相得益彰,既衬托出造型古朴端庄,又彰显出釉色柔润典雅。品格超群,于穆穆之中透出对宋人雅器之无限钦慕,表现出师古不拟古的艺术追求,诚为乾隆仿官瓷器的翘楚之作,殊为难得,颇值珍藏。
Lot 505|清康熙 青花五彩一月水仙花神杯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口径6.5 cm
来源:
- 亨利奈特(Henry M. Knight,1903-1970年),荷兰海牙。
- 伦敦苏富比,1970年5月12日,Lot 99。
- 香港苏富比,1995年10月31日,Lot 494。
- 在望山庄徐展堂旧藏。
展览:
- 「东方珍品:4000年的亚洲艺术」,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1954年7月3日-10月11日,编号357。
参阅:
- 《清瓷萃珍》,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馆,1995年,图21A。
- 北京保利,2020年10月19日,Lot 5017。(清康熙十二月花神杯一组,成交价:RMB 132,825,000)
- 中贸圣佳,2021年5月20日,Lot 1166。(成交价:RMB 1,725,000)
估价:RMB 550,000 - 1,100,000
花神杯为康熙年间御窑厂烧制的成套时令酒具,只以五彩和青花两类工艺烧造,素雅脱俗。每套共有十二只,代表着不同的月份,每月均配以一种月令花卉,分别绘:正月水仙,二月玉兰,三月桃花,四月牡丹,五月石榴,六月荷花,七月兰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芙蓉,十一月月季花,十二月梅花。其旁各题五言、七言诗句,末钤「赏」字篆文印,素来被誉为康熙朝瓷器珍品。
本品即属青花五彩十二花神杯之一,为一月水仙花,所用题词为「春风弄玉来清书,夜月凌波上大堤」。后落「赏」字方形印章款。其图案装饰体现出诗画并茂的意境,不愧为康熙时期青花瓷器中颇具代表性的玲珑小品。
Lot 509|清雍正 青花缠枝菊花纹折腰碗一对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口径 18.6 cm
来源:
- 中国嘉德,1997年4月20日,Lot 340。(其一)
- 东波斋旧藏。(其一)
- 中国嘉德,2011年5月23日,「东波斋藏瓷」专场,Lot 3965。(其一)
- 香港苏富比,2000年5月2日,Lot 670。(其二)
估价:RMB 550,000 - 1,100,000
本品敞口,折腰,弧腹及底内收,下承圈足。通体施透明釉,釉质细润洁白,碗心绘折枝菊花一朵,颈部青花描绘变形如意云头纹一周,纹饰勾勒细腻,深浅交替,韵律十足,腹部绘缠枝菊花纹,花朵丰硕饱满,枝叶卷曲,穿插有序,繁而不乱。枝叶及花朵边沿留白,阴阳相背,颇具西洋巴洛克装饰艺术效果。底心青花双圈内落「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本品的纹饰处理上颇有康熙遗风,康熙御窑有别于后代的一个重要特色,即纹饰抽象化,且布局不对称,将主题纹饰集中绘于器身一处,其余处以留白手法进行衬托。细观本品所绘变形如意云头纹,趋于抽象,颇有几分熙朝常见蟠螭纹、兽面纹的韵味。
雍正御窑瓷器上承康熙,下启乾隆,但其风格既有别于前朝之粗犷大气,亦不同于后代之精工巧思,单以清新隽秀独步千古,本品即为当朝瓷作之典型代表。此式雍正缠枝菊花纹折腰碗存世极为珍罕,检索公私典藏,目前仅见天津博物馆藏有一对,可资比较。
本品胎釉精良,温润似玉,青花浓淡有致,颇为贴合雍正皇帝追求简约淡雅的审美品位。同时,所绘缠枝花舒展自如,笔触细腻,远非一般工匠所能为之,彰显了雍正御窑不俗的装饰技艺,颇值关注。
Lot 513|清雍正-乾隆 青花三多纹大梅瓶
尺寸:高33.2 cm
来源:
-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私人收藏。
参阅:
- 《明代洪武永乐御窑瓷器》,故宫博物院,故宫出版社,2015年,页198,图92。
- 《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青花瓷器》,故宫博物院,页148,图79。
- 北京永乐,2010年11月23日,Lot 601。(成交价:RMB 4,480,000)
估价:RMB 350,000 - 750,000
清代官窑慕古之风始于康熙,盛于雍乾。雍乾时期,景德镇御窑厂仿明永、宣青花梅瓶无论从造型,还是画工,质量兼优,故耿宝昌先生于《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赞誉曰:「其中雍正器几可乱真。」
此梅瓶小口,丰肩,腹部主题纹饰为上下交错的三组折枝花果纹,花卉者芬芳盈枝,风姿绰约,果实者,饱满丰硕,寓意吉祥,肩部与胫部绘就细密的莲瓣蕉叶纹铺陈出整体纹饰清新盈瑞之感。
整器绘工精细,呈色清雅,运笔灵动,渲染自然,颇获宣青神髓。三果纹又称三多纹,为传统吉祥纹饰,典故源于《庄子·外篇·天地》:「尧观于华封,华封人曰:请祝圣人,使圣人寿,使圣人福,使圣人多男子。即多寿、多福、多子之意,亦称福寿三多。」
梅瓶原是用于盛酒的容器,所以大多有盅形盖,考古学中梅瓶与锡制酒壶、酒杯等一同出现,明代中期后,用途有所改变,成为文人墨客几案上插花的花瓶,《陶雅》中即见「古以瓶贮酒,今以瓶插花」一说。
口细而项短,肩极宽博,
至胫稍狭,折于足则未丰,
因其口径之小与梅之瘦骨相称,
故名梅瓶也。
--《饮流斋说瓷》
Lot 514|清道光 「行有恒堂制」茶叶末釉小口尊
款识:「道光乙巳夏定府行有恒堂制」十二字三行楷书款
尺寸:高 27 cm
来源:
- 英国私人藏家旧藏。
- 北京保利,2015年6月8日,Lot 9068。
参阅:
- 《东洋陶磁の展开》,大阪市立东洋陶磁美术馆,1999年,页45,图20。
- 《明清瓷器鉴定》,紫禁城出版社,1993年,页301,图508。
- 故宫博物院藏—清道光道光丁未春定府行有恒堂制款粉彩折枝花卉罐底款。(编号:新00095952)
- 上海仲轩,2024年10月27日,Lot 0701。
估价:RMB 450,000 - 900,000
此尊体态饱满,唇口,短颈,丰肩鼓腹,隐圈足,底中心暗刻「道光乙巳夏定府行有恒堂制」十二字三行楷书款。尊通体满施茶叶末釉,釉面平整光润,质地细腻匀净,为道光时期单色釉精品。此尊典雅隽秀的器型与润泽瑰丽的色釉完美地结合,达到「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的艺术境界,富有天然韵致,体现了行有恒堂主人非凡的审美情趣与「大道至简」的艺术境界。
耿宝昌先生在其著作《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即有本件拍品相同器型之记录,命名曰小口尊,底部落款「道光丁未春定府行有恒堂制」十二字记年款。本品器型借鉴自宋代小口瓶,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磁美术馆收藏有一件北宋时期白磁锈花牡丹唐草纹瓶,被作为重要文化财珍藏,造型极似本品,可证源流演化。
「道光乙巳年(1845年)」为道光二十五年,此时中国社会正处于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之后的水深火热之中,这一时期国家动荡不安,景德镇瓷器生产也深受波及,瓷器质量大幅下滑,就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定亲王府专门定烧的瓷器依然能够保质保量,未见颓势。如本件拍品一般,文气盎然又不失官气风范。由是可见行有恒堂主人对瓷器设计与制作的严格要求与精益求精。
北京故宫馆藏之例|清道光 「道光丁未春定府行有恒堂制」款粉彩折枝花卉罐底款
「行有恒堂」典故出自《周易·孔易阐真·大象传》:「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恒,有终也。行不妄行,行必有恒。行有恒者,有终之行,真履实践,行必有成。」 「言有物」是语言规范,不信口开河,不胡言乱语。「行有恒」是做事持之以恒,不半途而废,心志专一。行有恒堂主人为第五代定亲王载铨(1794-1854),主要活动在道光、咸丰时期,为道光股肱之臣,声名显赫权重一时。初封二等辅国将军,再晋封辅国公,授御前大臣、工部尚书、步军统领,袭爵,晚年出掌宗人府,深得道光、咸丰二帝的信任,道光末年,受顾命。不仅如此,定府主人载铨雅好收藏,在当时还是盛名一时的皇家收藏大家。
他在清代道光、咸丰二朝设计定制了大量的艺术品。「行有恒堂」是其专用的堂名款,故带有「行有恒堂」款的器物即是亲王订制作品。载铨工诗,富收藏,著有《行有恒堂集》,国家图书馆藏有道光戊申(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九月刊印的两卷本《行有恒堂初集》上,题写「定邸定郡王著」。汤金钊、何春煦二人在开篇序文中,分别称作者为「行有恒堂」和「行有恒堂主人」。
有关载铨的史料,据《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卷三十七》记载,道光三年时载铨已官居「御前待卫、正红旗汉军都统」,道光十四年任御前大臣及正黄旗侍卫大臣。道光十五年因其父奕绍六十生辰,皇帝加恩封载铨为辅国公,不久之后便由礼部尚书调为工部尚书。道光三十年奉道光帝遗绍,载铨为顾命大臣。《大清文宗显皇帝实录》记载咸丰三年皇帝又委派「亲王衔定郡王载铨等办理巡防事宜」。咸丰四年九月,载铨病逝,由郡王追封为亲王,谥曰「敏」。
行有恒堂所在的定王府地址,最早见昭梿所撰《啸亭续录·卷四》「京师王公府第」之记载。定王府原为巽亲王府,府址在西四缸瓦市一带。在《京师坊巷志稿》中,也有相同的内容记载。第一代定亲王是乾隆皇帝长子永璜,乾隆十五年(1750年)永璜病逝,追封为「定安亲王」;第二代由永璜长子绵德承袭,后绵德获罪,其定郡王爵位由永璜二子绵恩承袭;三代定亲王是绵恩,乾隆五十八年十二月(1793年)晋封亲王,道光二年卒,追封为「定恭亲王」;第四代定亲王是奕绍,绵恩子,原袭贝勒,道光二年六月晋封,道光十六年卒,追封为「定端亲王」;第五代定亲王是载铨,奕绍子,道光十六年袭定郡王爵,追封为「定敏亲王」。
由于清代满族皇族贵戚深受汉人文化影响,他们习书作画并吟诗赋文,各有自己的斋堂号,以附风雅。载铨年少好学,且以文名,很早就有堂号,乃风气所至,实属自然。载铨在艺术上精益求精,故「行有恒堂」款的器物颇有宫廷御用之风。此类作品精工细作,工艺上乘,制作水平与官窑器不相上下,甚至某些精品更胜官窑一筹。某种程度上讲,这种带有堂名款识的瓷器是皇亲贵戚的一种特权象征,也是家族显赫的一个标志。昔年车马熙攘的定王府,如今已难以寻觅,唯有定府行有恒堂款瓷器,不但为道光中期景德镇烧制的定王府瓷器留下实证,而且在经历岁月长河冲洗之后,更加光彩悦目,历久弥新。
Lot 515|清乾隆 胭脂红地粉彩开光洞石花卉双螭耳壁瓶
款识:「乾隆年制」四字单行篆书款
尺寸:高 21.5cm
来源:
- 德国私人收藏,购于意大利古董商S.Bulga。
参阅:
- 香港佳士得,2015年6月3日,Lot 3149。(成交价:HK$3,160,000)
估价:RMB 600,000 - 1,200,000
拍品为乾隆朝宫廷陈设用器,以色地洋彩开光装饰,风格华美,富丽堂皇。壁瓶背为平面,撇口,里施松石绿釉。束颈宽肩,口沿描金,蓝彩点饰一圈,下承如意纹,通体施胭脂红地,饰以粉彩缠枝宝相花卉纹。
颈部绘蝙蝠衔磬图,颈部两侧置仿古卷形耳。瓶身正中开光,内绘花蝶图,山茶花色彩斑斓,枝叶灵动,藤茎曼妙而生,一朵莲花含苞待放,伴随着两只彩蝶在旁翩翩起舞,画面生动。
瓶高束腰,圈足外撇,饰一圈缠枝花卉纹及蓝彩点缀,与瓶口相呼应。下承珊瑚红地描金三足仿木座。整体造型玲珑秀巧,曲线柔和。 底座施矾红色釉为地,上绘金色点状纹及如意云纹。底施矾红色釉,以金彩书「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
此器如纵剖的半器,呈扁平式双螭耳瓶,背为平面,有孔可穿系固定于墙面或轿子之内,故称之为壁瓶或轿瓶。此类型器始见于明万历朝,清代盛行于乾隆时期。壁瓶在清宫档案中被称作轿瓶,是悬挂于轿内的装饰物,亦可悬挂于斋堂墙壁上作插放花卉之用。 始见于明代万历年间,乾隆二年唐英任督陶官后,改明时之厚重为纤巧,佐以华丽纹饰,深得乾隆帝钟爱,以之装饰宫廷,故宫养心殿三希堂内即挂壁瓶十四只,并多次赋诗文赞赏,见于《清高宗御制诗文全集》。
同时,每次出巡,都将壁瓶随身相伴,作为御洵装饰,供沿途采花赏花之用。 乾隆壁瓶形制丰富,凡传世所见经典的瓷瓶造型均被化裁为壁瓶,纹饰富丽繁密,构图颇见章法,既保留中国古典精华,又融合西洋艺术,花纹兼施以规矩之锦地,错彩镂金,穷妍极巧。
参考一例,与本器应为一对,原属纽约重要藏家Samuel Putnam Avery(1822-1904)旧藏,至1879年赠予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Lot 512|清雍正 仿汝天青釉八方贯耳穿带瓶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高27 cm
来源:
- 霍雷肖·赫伯特·基奇納元帅(1850-1916年)旧藏。
出版:
- 《Inventory of the Collection of Field Marshal》,佳士得 Manson & Woods,1916年12月,页46,编号543。
参阅:
- 《天津博物馆藏瓷》,天津博物馆编,文物出版社,2012年,页171,图148。
- 中国嘉德,2023年6月12日,Lot 3219。(成交价:RMB 1,207,500)
估价:RMB 400,000 - 800,000
本品制为八方,撇口,束颈,颈部起凸弦两道,并置对称贯耳,弧腹及底内收,下承外撇式高圈足,足墙留对称穿带方孔。通体施仿汝天青釉,釉面净润素洁,釉色清亮空灵,宛若雨后云破之苍穹。更富韵致的是,通体釉面随八方折角呈浓淡变化,又为本品增添了几分韵味。外底心以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贯耳瓶作为雍正皇帝最为喜爱的瓶式之一,有四方、六方、八方之分,然而最为经典和仿古意韵者的当属八方贯耳瓶。据《活计档》所记,此式瓶型清宫旧称「双管八方瓶」,最早为雍正御窑摹制,有仿汝、仿哥、仿官、铁锈花、窑变等多个品种。其制作工艺复杂,不可直接拉坯成型,故成型极为不易。
本品造型挺拔端庄,釉面光润莹泽,浑厚古朴之中见巧丽,伟岸之中见俊秀,颇为贴合雍正皇帝崇尚素雅内敛的审美意趣。
汝窑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凭借其精致典雅的造型和纯净空灵的釉色流传于历朝宫廷中,被历代帝王视若珍宝。入清之后,雍正皇帝在拥有汝窑的同时,更希望将这些精美的作品重现于当世,于是命御窑厂竭力复烧汝釉。
据唐英《陶成纪事碑记》载:「仿铜骨无纹汝釉,仿宋器猫食盘,人面洗色泽;仿铜骨鱼子纹汝釉,仿内发宋器色泽。」又如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载:「雍正六年(1728年)四月二十日,太监刘希文、王太平、王寿贵交来做仿汝窑胆瓶一件。」由此可知,清代雍正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就已开始烧制仿汝窑瓷器,而且可分为「鱼子纹汝釉」和「无纹汝釉」两类。雍正御窑仿汝,在仿其釉色的同时,还融入了雍正皇帝个人对宋器的认识和理解。诚如本品,即为一例经典。
按《陶成纪事碑记》所载,本品应属雍正仿汝釉之「无纹汝釉」类别。相对于「鱼子纹汝釉」,此种「无纹汝釉」在真正的北宋汝窑瓷器中极为少见,在雍正仿汝器物中数量也少于「鱼子纹汝釉」,但所见皆是如本品一样造型稀少、品质卓绝的妙品,其档次比「鱼子纹汝釉」器物高出许多。
Lot 522|明嘉靖 仿宣窑青花庭院人物故事图大碗
款识:「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口径19 cm
来源:
- 北京保利,2009年5月30日,Lot 1943。
参阅:
- 《故宫藏瓷大系:宣德之部(上)》,廖宝秀著,台北故宫博物院,2000年,页246、247,图93。
- 纽约佳士得,2001年10月16日,Lot 0134。(成交价:US$1,161,000)
- 香港佳士得,2024年11月29日,Lot 1394。(成交价:HK$30,625,000)
估价:RMB 450,000 - 900,000
本品敞口,弧腹,下承圈足,足端露胎处可见胎质坚实致密。碗内外施透明釉,釉面光润莹洁,略呈鸭蛋青色,为典型嘉万瓷器釉质特征。外壁釉下青花通景绘仕女游春图,画面中一贵妇安坐于华舆内缓缓前行,身后二仕女手持行囊及长扇紧随,车前二仕女一前一后手持宫灯引路,由此可知其出发前天尚未明。天边云气氤氲,垂柳窈窕,湖石林立,草木华滋,一缕春意扑面而来。构图饱满,纹饰繁而不乱。外底心青花双圈内书「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宣德时期,御窑瓷器人物类装饰题材,主要包含仕女、婴戏、历史人物故事三类。其中以仕女题材最为丰富精绝,而且此类纹饰题材多以诗词入画,如杜牧《秋夕》诗、苏东坡《海棠》诗等,意在不题词句,但以图案纹样表现不同的唐宋诗境。
此式人物画均配以山水庭园,布局疏朗,画意清雅,不失为宣德御窑青花瓷器中最具吸引力的品类之一,因此引得后世官窑争相模仿。本品即为这一时期追慕宣窑作品而来,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明宣德青花仕女夜游图碗即为本品慕制之范本。
本品体量硕大,通体纹饰布局紧凑,人物描绘比例适中,因这一时期青料配比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宣德时期苏麻离青易晕散,人物绘画模糊不清的弊病,因此形成嘉窑独特的时代风貌。值得收藏和研究。
Lot 518|明永乐 青花缠枝四季花卉纹宫碗
尺寸:口径 16.9 cm
来源:
- 上海户出。
参阅:
- 《孙瀛洲的陶瓷世界》,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页64。
- 《故宫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上册》,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页110,图55。
- 《大英博物罐藏中国明代陶瓷·上册》,故宫出版社,2014年,页169,图4-24。
-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2000年,页161,图153。
- 北京东正,2011年11月17日,Lot0015。(成交价:RMB 2,300,000)
估价:RMB 80,000 - 160,000
此碗侈口、弧腹、圈足,制器有度,典雅秀美。胎釉细洁,规整细致,通体以青花为饰,纹饰饱满繁密,碗心圆形开光内绘折枝莲纹图案,内外壁绘缠枝四季花卉纹,内外口沿分别饰以缠枝花卉纹和回纹一周,近足处装饰变形莲瓣纹,圈足外墙绘有卷草纹。
画法为永乐典型的小笔触堆垛点染,线条勾勒遒丽流畅,布局满密有致,回旋往复,婉转自如,构图技巧极为娴熟高超,花卉层次分明,所绘诸卉妍美绽放,枝蔓轻柔舒展,俯仰见姿。整体纹饰精美飘逸,绘画线条流畅优美,青花沉着,苏麻离青料深入胎骨,发色艳丽,承现典型的永乐特征,为永乐青花存世之精品。
查阅世界公私收藏,本拍品造型、纹饰皆与1984年珠山出土永乐青花缠枝四季花卉纹碗相同;故宫博物院亦藏有相同藏品,载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2000年,页161,图153;北京东正曾于2011年11月17日售出一例,明永乐青花缠枝莲纹碗,最终于RMB 230万成交,编号0015,可作参照。
明永乐朝(公元1403-1424年)历时21年,是明代国力最强盛时期,随着景德镇制瓷业的繁荣昌盛,技术不断创新,永乐青花瓷以其胎釉精细,青花浓艳,多样的造型和纹饰优美冠绝当世,远播海外,与宣德青花瓷器共同开创了中国青花瓷的黄金时代。
Lot 504|清雍正 粉彩折枝花卉纹盘一对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尺寸:口径 11.2 cm
来源:
- 扬州文物商店旧藏。
参阅:
- 上海仲轩,2024年10月27日,Lot 267。(成交价:RMB 632,500)
估价:RMB 280,000 - 560,000
雍正时期瓷器亦清秀怡人,素为藏家珍视。《陶雅》中称:「粉彩以雍正朝为最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鲜妍夺目,工致殊常」。拍品撇口浅腹,清雅秀美,满施白釉,莹润细腻,盘内以粉彩绘折枝花卉纹,花蕊娇红,妍放盛开。整器画意清雅,笔触细腻,渲染自然,可谓陈设观赏之佳品,清新洒脱,别见意蕴,成对保存,殊为难得。
宗匠陶钧——重要中国古代陶瓷
Lot 51|清雍正 青花缠枝花卉夔龙捧寿纹大天球瓶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高54.5 cm
参阅:
- 香港苏富比,2011年10月5日,Lot 1919。(成交价:HK$30,900,000)
- 香港苏富比,2006年10月8日,Lot 1054。(成交价: RMB 7,463,040)
- 国立故宫博物院藏明永乐青花缠枝花卉纹天球瓶。
- 《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青花瓷器》,故宫出版社,2017年,页172,图98、页173,图99。
估价:RMB 1,200,000 - 2,400,000
清雍正一朝,瓷艺精进,御窑厂集历代名品之大成,所出瓷器,斑斓多彩,成就空前绝后。雍正帝雅好古物,品味颇高,其醉心艺术且事必躬亲,尤以御瓷制作为最,宫廷制器有「仿旧须宗雅则,肇新亦有渊源」之原则,仿古采今,蔚为大观,永宣制器苍妍雄浑之品格最得胤禛之青睐,其中天球瓶作为经典的永宣器类得到广泛的摹制和创新,成为宫廷陈设用瓷。
文献上亦见多处档案记载,如《造办处各活记清文件》记录雍正三年六月二十五日奉旨烧制一大批摹古瓷器,其中就有「宣窑放大天球瓶一件」、「宣窑放大青龙天球瓶一件」之名目。本品即为一例,其尺寸较大,高近54.5 cm,远大于一般宣德天球瓶,更是符合文中所提及「放大天球瓶」之记载,其通体满布缠枝花卉之法意仿永宣天球瓶代表性纹饰。结合文献记载及本品精湛之工艺,当为清雍正御窑厂所出,殊为难得。
清雍正 青花折枝瑞果纹天球瓶|2006年,香港苏富比,HK$746万成交
此天球瓶造型硕大,气势恢宏,甚宜宫廷殿堂陈设。长颈,丰肩,球形腹,下承浅圈足,线条优美饱满,胎釉莹白温润,器身外壁以青花绘自上而下共七层纹饰,其口沿绘连锁如意云纹一周,其下饰花叶纹,颈部绘画夔龙捧寿变形蕉叶纹,肩部勾勒卷草纹以及如意卷叶纹一周,腹部主题纹饰为缠枝花卉纹,近底足处绘变形莲瓣纹。
其纹饰构图极为考究,疏密相间,花枝缠绕,画工繁缛精美,青花线条清晰,层次丰富,笔触轻松而富有弹性,以手工绘制如此繁复的图案而又游刃有余,实属鬼斧神工。釉面平整光洁,玻璃质感极强,观其青花发色,浓艳而不炫目,秀敛亦不蒙滞。其用点青法上色,系仿永宣苏麻离青结晶斑之效,故纹饰有深浅之别,浓淡相宜,层次宛然。底以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查阅世界公私收藏,国立故宫博物院藏明永乐青花缠枝花卉纹天球瓶应为本器之摹本,相较之本器颈部更为壮阔,腹部则略显秀美,可谓「参古今之式,汇以新意,备储巧妙。」清宫旧藏二例与本品相类者,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见《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青花瓷器》,故宫出版社,2017年,页172,图98、页173,图99;香港苏富比于2006年10月8日曾售出一例清雍正青花折枝瑞果纹天球瓶,其造型、尺寸、发色与本器较为相近,仅主题纹饰为折枝瑞果纹,最终以HK$746万成交,编号1054;又见一例相近者,为清乾隆早期制品,其造型、装饰极为相近,由香港苏富比于2011年10月5日以HK$3090万售出,编号1919,可资参考。
本器青花发色浓重妍丽的原因离不开御窑工匠点涂一法的娴熟运用,点染法是写意花卉的主要表现技法,主要特点是落笔成形,一笔下去不能涂改,通过墨彩的干湿浓淡变化,笔法的刚柔、轻重、顿挫等因素,既表现花卉的形态和质感,最初始创于明早期的御窑器物的绘画之中。
工匠借助苏麻离青料经烧造后的发色特性,用点渍的方式先点后渲,趁胎土未干多次绘染,之后经烧造、冷却等工序使深蓝色颜料流淌于图案间的美丽瞬间永恒定格在器物之上,至清代以后,无论是宫廷绘本还是御窑器物的绘画之中,我们都不难找到点染法的踪迹。
清代雍正宫廷仿古艺术思潮兴盛,体现着雍正帝对圣王时代的顶礼膜拜,是有意识地倡导一种理想的工艺审美格调的结果,于瓷器一项,无不以赵宋名器、永宣二窑为典范,致力摹古求真,同时却不拘于纯粹的摹制,注重在传统构成因素中创新,借鉴原来的工艺造型和纹饰进行抽绎,组合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样式,从而确立新的古典主义审美品格,并成就了十八世纪清宫艺术文化的复古风尚,本品清雍正青花缠枝花卉夔龙捧寿纹大天球瓶正是诠释该艺术理念之佳例。
Lot 50|清乾隆 斗彩团菊纹盖罐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高11.3 cm
来源:
- 上海名医朱鹤皋先生旧藏。
朱鹤皋(1903-1995年),江苏南通人,上海近代名医朱南山先生哲嗣,家学传承,内科造诣精深,尤擅妇科,时有创新,医名鼎盛,1939年任上海广恩中医院院长,解放前移居香港。朱氏三代名医,造福一方,家道殷实,好收藏,瓷器、杂项均有涉及。
参阅:
- 《故宫藏传世瓷器真赝对比历代古窑址标本图录》,故宫博物院编,紫禁城出版社,1998年,页142,图120;页143,图121。
- 《也可以清心—茶器·茶事·茶画》,台北故宫博物院,2002年,页179,图157。
- 香港苏富比,2015年4月7日,Lot 3713。(成交价:HK$2,000,000)
- 上海仲轩,2024年6月30日,Lot 807。(成交价:RMB 2,415,000)
估价:RMB 600,000 - 1,200,000
本品直颈鼓腹,盖扁圆,整体造型敦实可人。小罐胎体紧致,修胎规整,釉面润泽,颈下、足上一周以青花分两色渲染变形如意云头,云头中心点红、黄彩。腹部主体斗彩绘团菊纹,团菊上下分布,背景衬托蕉叶,团菊颜色红、黄相间,呈品字形分布,其间饰缠枝莲纹,盖面两朵团菊均为红色,盖沿一周绘莲纹,与腹身团菊间莲纹相近。整器纹饰设色清雅,绘制精细。罐外底心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款识字体端正,为乾隆中期御窑典型款识字体。
此类斗彩团菊纹盖罐为清雍正、乾隆朝对成化御窑斗彩团蝶纹盖罐的摹仿与创新之作,制作精细,填彩一丝不苟,级别颇高。此类斗彩器于明清文献中并非称「斗彩」,而称「五彩」或「青花间装五色」。一般认为「斗彩」一词首见于大约成书于雍正乾隆年间的《南窑笔记》中,书中所谓「斗彩」更似今言「青花五彩」,而书中记载「填彩」者才更接近今日所谓「斗彩」。唐英在《陶成记事碑》中所称「仿成窑五彩器皿」,即指本品一类。
斗彩团菊纹为雍干时期颇受宫廷喜爱的装饰纹样,其中杯、碗所绘团菊为红、黄、紫三朵合抱,本品则为上下两朵,间以蕉叶,或是对成窑斗彩团蝶纹罐上蝶下叶布局形式的摹仿,清代制瓷对于古今运用的巧妙和细致可窥一斑。
在清代宫廷绘画如郎世宁《弘历中秋赏月行乐图》、佚名《岁朝图》、《弘历雪景行乐图》等画作上,本品往往与茶壶共置于矮几之上,说明本品当时应为藏置茶叶之用。由此可见,本品应与各式三清茶器相同,均是难得的御用茶具。
更为可贵之处在于,存世斗彩团菊纹盖罐之盖多佚散,器不完整,虽精犹憾。本品器、盖均完整流传至今,实属难得。查阅乾隆时期史料,其有一条颇值玩味,据载乾隆三十年时,宫内将一件缺盖的成窑五彩罐发往饶州配盖,不慎失手打破,当时窑务海福急上奏请罪,照样仿成窑五彩罐一对,另配盖一对,交于造办处,乾隆皇帝颇为仁慈地回曰「失手何错,可宽也。」乾隆皇帝惜此类斗彩罐尤若此,何耐今人乎?如此制作精巧,盖、器完整之斗彩团菊纹盖罐,实为收藏上选,陈此干窑御器于案头架间,或事以茶事,堪称收藏之幸也。
Lot 37|清道光 粉彩水浒英雄传一百零八将全图碗一套十件
款识:「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口径17.5-18.5 cm
来源:
- 心懩堂收藏。
- 香港苏富比,1997年4月29日,Lot 684。
- 香港大成古玩有限公司,2004年1月10日。
- 香港苏富比,2018年11月29-30日,Lot 0666。(成交价:HK$875,000)
估价:RMB 550,000 - 1,100,000
此组十件清道光粉彩水浒传一百零八将图碗造型规整,碗外壁以粉彩绘水浒人物故事图,绘制工艺极为高超,人物生动鲜活,深得国画风骨,巧妙运用各种技法,笔触细腻,挥洒自如。构图简洁,线条流畅,色泽明快艳丽,风格淡雅清新。
整器胎土淘洗极为精炼,故胎骨轻盈,胎质细糯,釉质肥腴醇厚,莹亮润泽,烧制完美,比例协调。且此套碗保存完好,出自心懩堂收藏,后由香港苏富比于1997年4月29日售出,编号684,来源显赫,弥足珍贵。
《水浒传》这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的故事。粉彩是一种使用软质、浅色彩料在瓷器上绘制的技法,它使得画面呈现出温和、雅致的艺术效果。这种技法在清代特别受到青睐,道光时期的粉彩瓷以其精美细腻和色彩丰富而著称。这些碗的制作体现了高度的艺术技巧和文化价值。
此组瓷器碗的形状各不相同,集齐了古代常见的各类碗形。水浒传人物图的绘制在当时是对画师技艺的一大考验,因为这要求画师不仅要精通人物造型,还要了解各角色的故事背景和性格特点。这组瓷碗不仅是收藏家眼中的珍品,也是研究清代文化和瓷器艺术的重要资料。每件碗上的人物描绘都生动传神,色彩搭配和谐,反映了道光时期瓷器艺术的高水平和绘画工艺的成熟。
这组瓷碗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完整地收集了全部108位角色的图案,这在收藏领域中极为罕见,展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拥有极高的收藏价值。检阅全世界公私收藏及市场流通领域,此式水浒英雄传一百零八将全图碗仅见此一全套,殊为珍罕。
Lot 12|清乾隆 粉彩玉兰花口杯
款识:「乾隆年制」四字双行篆书款
尺寸:口径 7.5 cm
来源:
- F. Brodie Lodge(1860-1967年)伉俪旧藏。
- Sydney L. Moss Ltd.,伦敦,1971年5月27日。
展览:
- 《Catalogue of the Exhibition of Enamelled Polychrome Porcelain of the Manchu Dynasty》,伦敦东方陶瓷学会(Oriental Ceramic Society),1951年5月23日-7月21日,编号260。
出版:
- 《Catalogue of the Exhibition of Enamelled Polychrome Porcelain of the Manchu Dynasty》,伦敦东方陶瓷学会(Oriental Ceramic Society),1951年,第74页,图260。
估价:RMB 80,000 - 160,000
小杯整体以玉兰花为造型,杯身为双层五瓣花瓣,以点缀花苞的枝干为托,造型秀美端庄。作为杯身的花瓣以模仿玉兰花之色—淡黄绿色点染,以突出清新高雅的白色玉兰花,枝干上塑出三株含苞待放的玉兰花苞,甚是可人。底部花托落「乾隆年制」青花篆书款。
乾隆盛世,制瓷业的生产将清代制瓷工艺推向了顶峰,各类精巧的仿生之作,成为乾隆时期的风尚,此件兰花形小杯即为此类代表。将其置于橱格或案头,既可欣赏又可赏玩。玉兰花以其清丽优雅的色彩、造型为世人喜爱,诗人屈原的《离骚》中就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的佳句,以示其高洁的品格。
Lot 86|清康熙 釉下三彩鹤鹿同春图梅瓶
尺寸:高20.5 cm
来源:
- 北京华辰,2004年5月16日,Lot 119。
参阅:
- 《首都博物馆藏瓷选》,图138。
- 《中国陶瓷全集14·清》上,图66。
估价:RMB 100,000 - 200,000
釉下三彩为清代康熙朝的独特品种,它结合刻花、青花、釉里红、豆青釉等多种工艺制成,形成活泼清新的崭新风格。
梅瓶造型饱满,外壁以青松、飞鹤、浮云、硕鹿构成鹿鹤同春的祝寿图案,代表了长寿之寓意,是中国传统寓意纹祥之一。此类装饰图案于康熙时期颇为流行,不仅寓意吉祥,极具装饰效果,青花、釉里红和豆青三色发色鲜艳,烧制十分不易。
2025迎春文物艺术品拍卖会
地点:上海仲轩拍卖有限公司(上海市闵行区红松东路2908号古北尚骏大樓6楼)
预展日期:
- 2025/1/9-11|9:30am - 9:30pm
专场:
- 2025/1/12,1:30pm|宗匠陶钧-重要中国古代陶瓷,Lot 1-108
- 2025/1/12,时间顺延|盛世华章-宫廷艺术及重要器物,Lot 50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