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陈出新方能成就大师 香港苏富比50周年书画巨献

伟大的艺术家,除了摹仿艺坛先贤的作品,还需不拘泥、不满足,甚至更进一步,力求创新和突破。如此,方能成为一代大师。

苏富比亚洲踏入五十周年,春季拍卖带来张大千、吴湖帆、吴冠中、李可染等画坛大师距作,将于4月7日在「中国书画」专场隆重举槌。

乘此机会,正好一看张大千漂泊四海,跨越仿古开创泼彩;吴湖帆打破旧制,「自我作古」;吴冠中几经起伏,融会传统谱画彩墨;李可染苦学多载,游戏之作晚年再绘。



张大千(1899-1983)《秋山图》设色纸本 立轴

创作时间:1949年
尺幅:162.8 x 51.4 cm
签书:秋山图。大千杰作,志希题签
款识:凝碧丛丛接九暗,染花乔木识灵根。登山高思如云暖,浅笑虚堂梦里痕。己丑闰月,大风堂写并题,张爰大千父
铃印:「爰鈢」、「大千」、「法匠」
展览:

  1. 华盛顿,沙可乐艺术馆,《血战古人-张大千回顾展》,1991年11月24日至九二年4月5日
  2. 纽约,亚洲协会,《血战古人-张大千回顾展》,1992年4月29日至7月19日
  3. 圣路易巿立美术馆,《血战古人-张大千回顾展》,1992年8月27日至10月25日

著录:

  1. 《张大千画集》(香港,国际摄影公司),图版2
  2. 《心影游踪集》下册,罗家伦著(台北,华国出版社、有正书局,1957年1月),页173
  3. 《张大千先生画集》(台北,中华书局,1959年),图版20
  4. 《大千与王蒙》,傅申撰,收录于〈张大千学术论文集〉(台北,历史博物馆,1988年),页162
  5. 《王蒙笔力能扛鼎,六百年来有大千》傅申撰, 〈张大千学术论文集〉抽印本(台北,历史博物馆,1988年),页34
  6. 《血战古人-张大千回顾展》目录,傅申着(华盛顿,沙可乐艺术馆,1991年),页181
  7. 《傅申论张大千》(浙江大学出版社,2022年1月),页91

来源:

  • 罗家伦旧藏
  • 2010年11月得于香港

估价:HK$16,000,000 - 30,000,000


1949年,一个特殊的年份,张大千于是年离开中国。他完成了出国前最后一批作品,《秋山图》就在其中。


张大千
张大千热衷于仿古、摹古。一开始,他苦心钻研明清书画,尤其重视清初石涛,练出一手以假乱真的仿石涛画工夫。后来,受明代董其昌画论启发,又有敦煌临摹历代壁画之行,使他摆脱明清画风限制,上溯唐宋笔墨。

在大千临摹过的众多画家里,王蒙是极为重要的一位。

王蒙,字叔明,是元四家中最年轻者,开创了牛毛皴、解索皴。他的山水画影响明清画家甚多,张大千更评价王蒙在元四家中「法门最为广大,明清作者无不师之」。

大千临摹王蒙画作,早于三十年代已见先例,在四十年代中后期则愈发密集,《夏山隐居图》、《林泉清集》、《雅宜山斋》等王蒙名作都被他反复摹写。但今次,他作《秋山图》以仿王蒙《青卞隐居图》,却与以往有所不同。


王蒙《青卞隐居图》

两作局部对比
张大千所作的《秋山图》,远远看去,相较于原作锋棱有致的山石,显得圆润和融许多。然凑近细察,原作点苔常用圆点,绘枝叶时笔法多变,有勾有点,浓淡显著;大千却多用尖笔写叶点苔,有如荆刺鳞爪,望之凛然,秋日萧索气息油然而生。

对比原作,变化不止于此。赭红色增添秋意,打破原作静止和谐的氛围;图中屋舍迁址,近水无踪,仿佛暗示着沧海桑田。乍看之下,两者大体相似,但越是观赏,就越见不同。对比来看,竟生出一种「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悲意。



两作局部对比
可见,大千此作已非单纯摹仿,而融入了个人表达。他时至壮年才作此画,把近二十载摹写王蒙的经验融入其中。他刻意变换笔法、构图、乃至细节,但始终不离王蒙笔墨,既是深谙前人精髓的表现,又是挣脱桎梏的尝试。

值得一提的是,王蒙写《青卞隐居图》时,家乡正陷入战乱;大千写《秋山图》时,亦逢社会剧变,自此开始投荒四海的生活。相隔数百年,时过境迁,画中山水也改头换面,两人却面临相似的境况,实在令人感慨。



吴湖帆(1894-1968)《松风涧泉》设色纸本 立轴

创作时间:1946年
尺幅:105.8 x 47.5 cm
款识:南田题王叔明画云:远宗摩诘,近师文敏,故足与倪黄方驾。南田仿叔明小卷曾藏吾戚潘氏,十年前寄敝笈者,经岁得细摩挲,仿佛犹存意像。丙戌秋日,为汝煊先生拟其笔趣。自我作古,不足为外人道也,一笑存之尔。吴湖帆
钤印:「倩盦」、「万里江山供燕几」
著录:

  1. 《梅景画笈》第二集(梅景书屋,1953年),图版8
  2. 《吴湖帆书画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1年5月),页82
  3. 《海上绘画全集》第三册(上海书画出版社,2001年),页536
  4. 《中国名画家全集─吴湖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页72
  5. 《吴湖帆的艺术世界》(上海,文汇出版社,2004年8月),页149
  6. 《吴湖帆年谱》(上海,中国出版集团,2017年7月),页403

估价:HK$8,000,000 - 15,000,000


仿古在学画道路上,是绕不开的一环。不同于张大千「血战古人」,遍摹名家,吴湖帆倾情恽寿平画作,在山水、花卉方面受影响颇多。

吴湖帆是艺坛宗师,书画创作、鉴赏皆精。

这幅《松风涧泉》,摹的是1685年恽寿平的同名作。然款识中曰,此画「自我作古」,吴湖帆虽用此题,却未遵旧制,而借题自创先例。


款识中提到「自我作古」
事实上,对比两作,也不难发现这点。一立轴一横轴,一青绿一水墨,第一眼已是迥然。吴湖帆舍弃原作中人物和建筑,专注于描绘松林和山水。松树排列紧密,占据画面前部,虬枝伸展,松针满布,在青赭乱石的拥托下,愈加清冷肃然。流水自上而下,左右变道,既富动感,又不失神秘。

画中不时留白,是云雾缭绕,也暗合风势。虽是静图,但松枝微颤,云水流转,营造出动态美感,恍闻松涛阵阵。 「松风涧泉」之旨,得以准确呈现。


排列紧密的松林

画作时有留白

两作均用细笔画岩
构图表达上虽有不同,但吴湖帆用笔仍能见南田风采。两作多用细笔,尤其表现在勾勒山石纹理时,线条匀实,纹理有致,显得清隽秀美,雅腴空灵。

此画收录于《梅景画笈》第二辑中,是吴湖帆1944至1953年间的50帧佳作之一。



张大千(1899-1983)《瑞士雪山》泼彩金纸卡 镜框

创作时间:1965年
尺幅:60 x 45.1 cm
款识:乙巳十月。瑞士至奥国道中得此,自谓直造古人不到处也。爰翁
钤印:「大千」
展览︰

  1. 加州,克密尔,莱克美术馆,《张大千画展》,1970年5月10日至31日
  2. 香港苏富比艺术空间,《无象之象︰张大千精品展》,2019年10月12日至11月9日

著录︰

  1. 《张大千画展》图录(美国,莱克美术馆,1970年),图版6
  2. 《张大千青城好颜色.爱痕之湖.名山胜水精装合订本》(台北,艺术图书公司,2019年2月),页39
  3. 《无象之象︰张大千精品展》展览图录(香港苏富比有限公司,2019年10月),页46

来源︰香港苏富比,2008年10月,中国书画拍卖,编号1223
估价:HK$4,000,000 - 8,000,000


50年代中叶,张大千投荒四海,已经开始试验不同泼墨技法。1957年夏天,张大千在八德园搬动巨石时,用力过猛,眼底血管破裂,半年后方能重新执笔。他发现自己目力严重衰退,难以再经营精细工笔画。这迫使他转向其他画法,也是泼墨泼彩技法问世的重要契机。


于八德园作画的张大千
他在湿纸上泼重墨重彩,再以彩笔局部点染。墨彩构意,细笔赋形,气势磅礴,余韵无穷,将中国的写意之美尽展于世。自此,张大千与泼墨泼彩技法一齐,为中国书画开启新篇章。

60年代中期,大千已能对这种技法应用自如。彼时他游历瑞士,用此技法以雪山题材创作,佳作迭出,这幅《瑞士雪山》就是个中代表。




《瑞士雪山》局部
白色包含所有颜色光,同时又反射颜色光。当光降临雪山,看似平静,其实当中的莫测变幻难用肉眼分辨。张大千许是抓住这点,把想象中不断变化的色彩,和雪下植被山路微透露的色彩杂糅,于是天空的蓝、土地的棕绿、冰雪的白,在画作中奇妙相遇。这幅纯抽象画的华美之处,由此能窥见一二。



吴冠中(1919-2010)《笋林》设色纸本 镜框

创作时间:1979年
尺幅:79.7 x 68.5 cm
款识:七九年
钤印:「吴冠中印」
展览:

  1. 香港艺术馆,《叛逆的师承-吴冠中》,1995年10月27日至12月10日
  2. 香港艺术馆,《从粪筐到餐车-吴冠中诞辰-百周年展》,2019年11月30日至2020年5月6日
  3.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香港苏富比及梅洁楼合办,《大师点滴-梅洁楼藏画展览》,2021年4月16日至20日

著录:

  1. 《吴冠中国画选》(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图版3
  2. 《吴冠中画集》(香港,德艺艺术公司,1987年),页34
  3. 《赐荃堂藏画集》第一集 (赐荃堂,1989年),封面及页18
  4. 《名家翰墨》第六期,吴冠中专号(香港,翰墨轩,1990年),页16
  5. 《叛逆的师承-吴冠中》(香港市政局,1995年), 页58-59,图版3
  6. 《吴冠中墨彩作品集》(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3年),页8
  7. 《吴冠中全集》第五卷 (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页103
  8. 《从粪筐到餐车-吴冠中诞辰-百周年展》(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出版,香港艺术馆编制,2019年),页139,图版62
  9. 《大师点滴-梅洁楼藏画展览》图录(香港,梅洁楼,2021年),页60-61

来源︰

  • 1991年9月得于香港
  • 「梅洁楼」藏

估价:HK$8,000,000 - 12,000,000


若说张大千的前半生尚算顺遂,吴冠中的成长便波澜不断。

吴冠中是彩墨画的开创者,具有独树一帜的抽象艺术理念。

他从小成绩优异,原本考入浙大电机系,却毅然转读艺术学校学习西画。求学期间,抗日战争发生,吴冠中只好随学校多次辗转,还因崇拜潘天寿一度转入中画系。


吴冠中
50年代,吴冠中赴法学习三年绘画归来后,先受批判,后任公职。文革时期,他被下放到河北农村,不但要参与劳动,还被禁止画画。但他并不放弃,再三请求,直到1972年才被允许每周作画一次,开启了他以粪筐作画板的「粪筐画家」时期。

也是那时候起,他重拾中国传统笔墨,将西方油画技艺融入国画中。

这幅《笋林》,便是作于尘埃落定后的1979年。

吴冠中儿时便喜春笋,常挖之尝鲜。 1979年春,他前往重庆北碚讲学时,特别去缙云山竹林写生。为捕捉竹笋破土形态,他能背着画箱追寻笋林,并等候多日,此画便是完成于如此苦心之下。


高挑的竹子

远景逐渐淡化

春笋形态各异,生机勃勃
画中描绘竹林深处的景象。前方棵棵修竹拔地而起,屈直不一,细小的竹叶从横枝间探出,都带着画中最深的绿。越往后看,竹子颜色越淡,细细碎碎的白色如同穿梭林间的光,使画面远近分明,饶有趣味。

竹笋方为画作主角,它们肥瘦不同,姿态各异,有的完全破土,有的才露笋尖,有的怒指天空,有的懒懒半卧。在翠绿的掩映下,遍地春笋都显示出跃跃欲试的生命力。绚烂的彩点缀满画面,如同这些从土地里涌出的生命力化为实体,不断上升,滋养着这片竹林,正贴合作者抽象表达。



吴冠中(1919-2010)《泰山五大夫松写生》设色纸本 镜框

创作时间:1980年
尺幅:70 x 139 cm
款识︰1980年泰山写生,将三棵松幻化成五棵松,五大夫松。此实后来「松魂」之母体。 2005年,吴冠中志
钤印︰「吴冠中印」、「冠中写生」
著录︰

  1. 《吴冠中全集》第五卷 (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8月),页133
  2. 《世界名画家-吴冠中》,吴可雨编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年11月),页90

估价:5,000,000 HKD - 8,000,000 HKD


《史记》中这样记载,秦始皇登泰山封禅时,路遇暴雨,避于松下,遂赐封该树五大夫爵位。古树历经千年,已不复存。清朝修泰山时,便补植五松,后毁两株。

吴冠中为之感动,终于1980年赴泰山写生。彼时,泰山上的松仅剩三株,且是后世补种。于是他融汇写生与想象,在画上补上两株松树,重现五松聚首之景。

吴冠中热衷于创作泰山五松,在京西宾馆作过一幅丈二巨幅,还写成「松魂」系列,俱是以今次拍品为母本。写毕此画,画家始终自存,还在二十五年后添上款识,可见珍视。


「拳打脚踢式的」松枝

细线勾勒的远山
画上五松排开,树顶松叶丰茂,隐隐形成一个扇面,具规律美感。树干中伸出的松枝却是迥异,垂落到将及地面的、摊平如称的、几经缠绕又上扬的,各行其是。作者形容松的干枝是「拳打脚踢式的」,可说十分妥帖。

吴冠中对远山的处理比较特别。他一反传统山水画远山的「没骨」,用清晰的细线勾出山形。山色仍用淡墨涂抹,微微深浅变化中,夹杂着些许灰蓝,显得新奇又灵动。连绵伟岸的岱宗因此多了几分俏皮,更衬古树威严。

整幅画由古史而发,借前人补植之功,合自身设想之妙,方能写成。如同中华民族跨越千年的共鸣,被小心地截取,绘制于一方纸页中。



李可染(1907-1989)《荷塘消夏图水墨纸本》镜框

创作时间:1985年
尺幅:67.6 x 45 cm
款识:碧树沉沉覆草堂,湘帘齐揭藕风凉。人间无地避炎暑,何得移家住上方。一九八五年岁次乙丑夏,可染忆旧稿作
钤印:「李」、「可染」、「陈言务去」
展览:《北京荣宝斋精选中国近现代名家书画展》,1990年5月,巡展于日本大阪、名古屋
著录:

  1. 《北京荣宝斋精选-中国近现代名家书画集》怡文阁编集,(日本株式会社河合发行,北京荣宝斋协力,1990年5月),页4
  2. 《新加坡秋斋藏画》卷二(新加坡,新华美术中心,2010年4月),页138、139

来源:北京荣宝斋旧藏
估价:HK$4,800,000 - 8,000,000


若说大千的苦,苦在颠沛流离;吴冠中的苦,苦在起起落落;那李可染的苦,便是对传统苦心孤诣的不懈钻研,正如他所言:「我不依靠什么天才,我是困而知之,我是一个苦学派。」


李可染
李可染是新国画的先锋,重视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他融合传统积墨法和自创积色法,为国画开拓了一条新的道路。

在他几十年如一日对国画创新的探索中,对水墨的掌控,已然达到心手相忘的境界,从这幅《荷塘消夏图》可见一斑。


积墨法画成的叠嶂

明暗分明的荷塘
画面前实后虚,由荷塘到亭檞,再到叠嶂,层层铺排,使浓重水气弥漫开来,清凉之意扑面而至。更特别的,在山和水的塑造上,李可染融入光影概念,左明右暗,使画面立体度再上一层。

水波、荷花乃至树木,都未采用传统山水画法,而是以童稚的笔触描绘。三两好友,齐入山庄,闲坐凉亭,谈天说地,仿佛回到无忧无虑的儿时,不只是身体避暑纳凉,心灵更得片刻休憩。画作看似简易,却暗含画者深厚的水墨功底,和返璞归真之志。

炎暑中作图消夏,历来为文人画家遣兴乐事,李可染亦不例外。他曾作多幅消夏图,关联最深、最为相似的当属1962年作同名图。他在当年画作题曰「吾以意为之,人间未必真有此景也」,此后,相似题材画作时有所出,包括本幅画作,也是1985年夏日所作数幅《荷塘消夏图》之一。

此景似是成为他心中的乌托邦,被他深刻于脑海、反复揣摩,并展现给世人。这或许是在他苦学之余,能够慰藉他的所在。


除以上作品外,张群「中行庐」亦有十件书画上拍。这批书画多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秘藏近百年后首度公开,贺天健恭祝张群伉俪银婚纪念之《相敬如宾图》便是其中之一。


贺天健(1891-1977)《相敬如宾》设色纸本 立轴

创作时间:1936年作
尺幅:115.2 x 39.4 cm
签书:

  • 贺天健画〈相敬如宾图〉。丙子冬初,修直题
  • 岳军吾兄部长暨马夫人银婚纪念。 「民国二十五年」(1936)冬,许修直敬贺

款识:相敬如宾。昔冀缺夫妇相敬如宾,古今传为美谭。岳军先生银婚纪念,二十五年冬,贺天健写颂
钤印:

  • 〈贺〉「贺天健鈢」
  • 〈许〉「许修直」(钤于签条)、「许氏修直」

估价:HK$240,000 - 480,000


同场亮相的,还有众多极具代表性的佳作,比如陆俨少据李白《早发白帝城》一诗所作的诗意图,格局宏大;溥心畲题印首并作画,王静芝题跋的《江山秋景》,酣畅潇洒;沈曾植的大型行书作品《八识规矩颂》,气吞山河。

其他焦点拍品:


陆俨少(1909-1993)《李白诗意图》设色纸本 立轴

创作时间:1986年
尺幅:191.7 x 69.1 cm
款识: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诗意,陆俨少画,丙寅七月
钤印:「陆俨少」、「宛若」、「嘉定」、「晚晴轩」、「丙寅七十八岁」、「不羡神仙羡少年」
著录:《陆俨少书画精品集》(香港人民美术出版社有限公司,1995年8月),图版132
估价:HK$3,800,000 - 8,000,000




左半

右半

溥儒(1896-1963)《江山秋景》水墨纸本 手卷

创作时间:1962年
尺幅:

  • 引首︰35.7 x 65.5 cm
  • 画心︰35.7 x 468.5 cm
  • 题跋︰35.7 x 48 cm

引首:峰岩凝碧。心畲。
款识:云气连孤嶂,岧嶤上薜萝。乱霞低晚渡,斜雁向秋河。岸柳鸣渔笛,菱塘起棹歌。微风飘木叶,已下洞庭波。
落雁鸣沙岸,滩声下急流。断云飞不尽,野水自成秋。露冷芙蓉水,香生杜若洲。遥吟望烟树,欲上谢公楼。
踈林连夕霭,惟见水边亭。万壑失云树,千峰入杳冥。溪光生远白,山影落空青。一夜添秋雨,寒流隔涧听。
此处堪栖隐,将谁共入林。每行黄叶路,常有白云心。烟水成朝夕,江山变古今。早知人世改,惟向画中寻。
壬寅九月,画江山秋景并题近诗四章。西山逸士溥儒。
题跋:右溥心畲先生作《峰岩凝碧图》长卷,以宏肆之笔皴山石,以高旷之笔写杂树,以烂漫之笔染云水,逸雅风神,流溢眼底,重峦起伏,叠障接天,奇峰竞秀,绵亘不绝,乃感平湖若镜,渔舟如点,旷远悠悠,一望百里,又感秋空明净,雁字斜书,惊寒声下,情动离人。高士隐居,诛茆崖岸,独占苍茫,云闲风静,逍遥自得,令人神往。全卷水濡墨染,元气淋漓,墨韵水痕,屏障犹湿,不着颜色,而峰岩凝碧,景物自鲜,此当无色胜有色也。余生平见溥先生之画作多矣,信覩此卷,何胜骇叹,斯诚溥先生情生即兴偶得之佳作。
霭云道兄得藏此卷,不可不什袭之也。
己卯仲夏,识于台湾霜茂楼,龙壑王静芝,时年八十有四。
钤印:

  • 〈溥〉「溥儒之印」、「溥儒之印」、「心畲」、「齐物」
  • 〈王〉「王静芝印」、「霜茂楼」、「曾看中原万里春」

来源:台湾著名收藏家王霭云(1906-2004)旧藏
估价:HK$3,500,000 - 6,000,000



沈曾植(1850-1922)行书《八识规矩颂》水墨纸本 立轴 十二屏

尺幅:131.2 x 32.9 cm(每屏)
款识︰八识规矩。唐三藏法师玄奘造颂。
性境现量通三性,眼耳身三二地居,遍行别境善十一,中二大八贪嗔痴。 (一)
五识同依净色根,九缘七八好相邻,合三离二观尘世,愚者难分识与根。 (二)
变相观空唯后得,果中犹自不诠真,圆明初发成无漏,三类分身息苦轮。 (三)
三性三量通三境,三界轮时易可知,相应心所五十一,善恶临时别配之。 (四)
性界受三恒转易,根随信等总相连,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 (五)
发起初心欢喜地,俱生犹自现缠眠,远行地后纯无漏,观察圆明照大千。 (六)
带质有覆通情本,随缘执我量为非,八大遍行别境慧,贪痴我见慢相随。 (七)
恒审思量我相随,有情日夜镇昏迷,四惑八大相应起,六转呼为染净依。 (八)
极喜初心平等性,无功用行我恒摧,如来现起他受用,十地菩萨所被机。 (九)
性唯无覆五遍行,界地随他业力生,二乘不了因迷执,由此能兴论主诤。 (十)
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为风,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 (十一)
不动地前才舍藏,金刚道后异熟空,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刹中。 (十二)
亚休仁兄大雅之属。寐叟敬录。
钤印︰「沈曾植印」
估价:HK$1,800,000 - 3,000,000


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

专场:中国书画

展览日期:2023/4/1-6

拍卖日期:202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