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前刷新清朝瓷器纪录 「乾隆珐琅彩碗」香港拍卖估价逾HK$2亿

2006年,香港佳士得带来一件乾隆朝的御制珐琅彩瓷碗,一面上绘杏林春燕图,另一面摘抄明朝诗句,属最高级别的「古月轩」。当时由知名古董商张宗宪释出,终以HK$1.51亿天价易手,一度刷新清朝瓷器成交纪录,并成为当时亚洲拍卖史上最贵艺术品。

这位一掷千金的买家是商界名流张永珍,也就是张宗宪的胞妹。

时隔17年,张永珍决定出售这件重器,如今成为香港苏富比50周年拍卖王牌,将于4月8日举槌,预期能以逾HK$2亿售出,且看能否挑战瓷器成交纪录前列位置。


张永珍于2006年投得这件乾隆珐琅彩碗


清乾隆 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 「乾隆年制」蓝料款

尺寸:11.3 cm
诗文:玉剪穿花过,霓裳带月归
印:佳丽、先春、旭映
来源:

  • Charles Oswald Liddell 上校(1854-1941年)收藏,上海及威尔斯Shirenewton Hall,十九世纪末驻华期间入藏
  • Bluett and Sons,伦敦,1929年
  • Charles Ernest Russell(1866-1960年)收藏,国王福特(近科尔切斯特),1929年5月购自上述场次
  • Barbara Hutton(1912-1979年)收藏,时为冯克朗男爵夫人,美国,1956年或以前入藏
  • 伦敦苏富比1971年7月6日,编号262
  • 戴润斋(1911-1992年)收藏,纽约,购自上述场次
  • 香港苏富比1985年5月21日,编号27
  • 葛士翘(1911-1992年)天民楼收藏,香港
  • 张宗宪收藏,香港,1993年或以前入藏
  • 香港佳士得〈玉剪霓裳〉,2006年11月28日,编号1309(HK$151,320,000成交)
  • 此后属现藏家张永珍收藏

注:瓷胎或为雍正朝制,珐琅彩则约在1736年绘烧
预期成交价:逾HK$2亿
拍卖行:香港苏富比
拍卖时间:2023年4月8日

 

与大家详谈珐琅彩前,先交代历年瓷器拍卖头五位成交:

  1. 北京保利,2021年|清乾隆 御制洋彩雕瓷「有凤来仪」转心瓶|RMB 265,650,000(按汇率折合HK$326,943,000)
  2. 香港苏富比,2017年|北宋 汝窑天青釉冼|HK$294,287,500(按当时成交日汇率折合RMB 249,396,100)
  3. 香港苏富比,2014年|明成化 斗彩鸡缸杯|HK$281,240,000
  4. 香港苏富比,2010年|清乾隆 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HK$252,660,000
  5. 香港苏富比,2018年|清康熙 粉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碗|HK$238,807,500

观此数据,意味今回举槌的乾隆碗,连佣成交价一旦达至HK$2.39亿,便能重夺珐琅彩拍卖纪录之位。顺带一提,第四位的乾隆洋彩葫芦瓶,当年也是由张永珍收入囊中。


清乾隆 御制洋彩雕瓷「有凤来仪」转心瓶|2017年北京保利,RMB 265,650,000成交


明成化 斗彩鸡缸杯|2014年香港苏富比,HK$281,240,000


清康熙 粉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碗|2018年香港苏富比,HK$238,807,500成交

珐琅彩瓷,始创于康熙一朝,专供御用或皇室玩赏,成本高、产量少,连得宠大臣也不会轻易赏之,在芸芸清朝瓷器中至为矜贵、最为顶级。即便在今日,珐琅彩也只多见于两岸故宫、大英博物馆等顶尖博物馆,私人收藏屈指可数。

珐琅彩的「前身」,可说是铜胎珐琅器。铜胎画珐琅,顾名思义就是以铜制器胎,然后把珐琅质釉料填画于表面,是由欧洲传入清朝的工艺。珐琅彩瓷器是在铜胎画珐琅的影响下诞生,为区分两者,故又称「瓷胎画珐琅」。

清代官窑,大都在景德镇烧制而成。可是珐琅彩却不同,先把景德镇精制的白瓷素胎运至京城,经皇上钦定图式后,由造办处如意馆草拟,再交由宫廷画师用珐琅彩画于瓷胎,最后彩烧而成。

珐琅彩料开初悉数由外国进口,烧成后有透明的玻璃质感。由于绘画的色地上堆料厚,又有色彩众多且深浅不同的颜料巧妙配合,故画面有层次分明的实感。及至雍正时期,相关技术成熟,宫廷开始自行研发和制造彩料。

是次举槌的珐琅彩碗,外壁一面绘杏林春燕图,描写细腻自然。柳条抽枝散叶,嫩绿里缀金黄叶芽;杏花开绽,枝间芽点零落。双燕游嬉于花叶枝桠间,前者回首,后者前看,二者如佳偶相望,情意绵绵。整体既寓春临大地,又托比翼之愿。

中华世界的象征寓意,同音或谐音往往是重要元素。杏林春燕,「燕」取同音变成杏林春宴,乃唐代朝廷宴请新科进士的宴席。当时的皇帝会在进士中,挑选两位年轻俊美的当「探花郎」,在宴席期间游园采花,再即场赋诗。进士第三名称探花,便是由此而来。

有趣的是,一代才子唐伯虎也写过一首《杏林春燕》七言诗:「燕子归来杏子花,红桥低影绿池斜。清明时节斜阳里,个个行人问酒家。」

珐琅彩碗另一面所书诗文,出自明朝万历年间的首辅申时行,原句为「轻翻玉剪穿花过,试舞霓裳带月归」。清朝匠师去掉每句的前两个字,变成「玉剪穿花过,霓裳带月归」」

诗句典故如上述之杏林春宴,也是来自唐朝。

相传唐玄宗借道士之助,得以在八月十五之日步上青云,漫游月宫。游月期间,他闻得仙乐声声,一听倾心,于是默记心中。返回人间地,玄宗即凭记忆谱曲编舞,即为史上有名的《霓棠羽衣曲》。

诗中「霓裳带月归」,便是指唐玄宗这件传说故事。 「玉剪」是形容燕子尾巴,以形象借指飞燕本身。

乾隆朝的瓷器,以奢华和绮艳见称,纹饰多是繁复多彩。然观此珐琅彩碗,壁上留白甚多,图纹富空间感,予人轻松明朗之感。若无视「乾隆年制」底款,单从审美来说,此碗更贴近高雅脱俗的雍正朝出品。

对比传世珐琅彩今,本碗在绘画构图以外,诗文笔法和印款,亦与雍正朝之器甚为相近。行方认为,本碗是乾隆早期之作,而瓷胎更有可能是雍正时已在景德镇烧好,至其子乾隆登位后方送京绘画烧制。

珐琅彩为清宫最高等级的瓷器,而集合诗、书、画三种元素的,则更是矜贵,古董界称为「古月轩」,本碗便属此类。瓷碗足底双方框内蓝料书「乾隆年制」宋体款,具凹凸感,亦是清宫珐琅彩的特征。


与本碗成对的乾隆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大英博物馆

宫廷瓷器,不少本来都是成对烧造,只是在历史流传期间,往往不幸佚失。

本碗与其「姐妹碗」(上图)则双双幸存。两者最初同为利德尔上校(Captain Charles Oswald Liddell,1854-1941)收藏,至1929年分道扬镳,「姐妹碗」归入鼎鼎大名的大维德爵士(Percival David)雅蓄,现由大英博物馆珍藏。

利德尔在爱丁堡出生,年少时便移居中国经营家族外贸生意。期间,他爱上中国古董,当中大部份瓷器是从庆亲王奕劻和李鸿章手中购入。

此后近百年间,本碗都在著名藏家与古董商之间流转,包括Charles Ernest Russell(东方陶瓷学会早期成员)、Barbara Hutton(美国Woolworth集团继承人)、戴润斋(名古董商)、葛士翘(首代天民楼主人,元青花收藏冠绝私人藏家)、张宗宪(名古董商)。


利德尔家族摄于其东方花园大宅


张永珍2002年投得「清雍正 粉彩蝠桃纹橄榄瓶」,与兄长张宗宪合照

2006年,张宗宪委托香港佳士得出售珐琅彩碗,估价HK$6,000万,结果在炽热竞投下以HK$1.51亿天价拍出,一举创新珐琅彩拍卖纪录。当时大家得悉买家为张永珍、即卖家张宗宪胞妹时,也相当惊讶。

张氏可说是古董世家,祖父擅雕刻,父亲则在上海外滩经营古玩。张氏兄妹年少来港,张宗宪子承父业,张永珍则踏入商界,与霍英东家族合作经营石油生意,此后又踏足地产、电讯、贸易等领域,富甲一方,亦曾担任全国政协常委之职。

兄长是古董商,张永珍则成为了古董收藏大家,在拍卖场上成就过许多纪录。例如2002年,她以HK$4,150万投得「清雍正 粉彩蝠桃纹橄榄瓶」,当时便已打破过清朝瓷器拍卖纪录。该雍正朝重器,她后来慷慨捐赠了给上海博物馆。

至于今次举槌的乾隆珐琅彩碗,能否再创佳绩,我们4月8号举槌日再为大家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