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不同于现当代艺术,藏家始终希望能上手鉴赏,故市场在疫情之下备受压力。
踏入2023年,疫症阴霾尽去,旅游限制解禁,各地艺坛都活跃起来。适逢香港苏富比成立50周年,此家拍卖巨头的古董版块如猛虎出闸,带来钻石阵容,囊括雍正珐琅彩、永乐青花孤品、康熙十二花神杯、乾隆御制扳指等梦幻逸品。单是我们今次精选的13件拍品,预期成交价已经超过HK$5亿。
背后藏家名单亦是星光熠熠,举如张永珍、赵从衍、徐展堂、庄绍绥、克拉克夫妇等等,无一不是称霸一方的收藏大家。
事不宜迟,立即与大家踏上这趟「古董豪华游」。
张永珍博士珍藏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碗(单一拍品专场)
清乾隆 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 《乾隆年制》蓝料款
尺寸:11.3 cm
诗文:玉剪穿花过,霓裳带月归
印:佳丽、先春、旭映
来源:
- Charles Oswald Liddell 上校(1854-1941年)收藏,上海及威尔斯Shirenewton Hall,十九世纪末驻华期间入藏
- Bluett and Sons,伦敦,1929年
- Charles Ernest Russell(1866-1960年)收藏,国王福特(近科尔切斯特),1929年5月购自上述场次
- Barbara Hutton(1912-1979年)收藏,时为冯克朗男爵夫人,美国,1956年或以前入藏
- 伦敦苏富比1971年7月6日,编号262
- 戴润斋(1911-1992年)收藏,纽约,购自上述场次
- 香港苏富比1985年5月21日,编号27
- 葛士翘(1911-1992年)天民楼收藏,香港
- 张宗宪收藏,香港,1993年或以前入藏
- 香港佳士得〈玉剪霓裳〉,2006年11月28日,编号1309
- 此后属现藏家收藏
注:瓷胎或为雍正朝制,珐琅彩则约在1736年绘烧
预期成交价:逾HK$200,000,000
2006年,这件乾隆朝御制珐琅彩碗在香港举槌,估价HK$6,000万,结果于炽热竞投下以HK$1.51亿天价拍出,由商界名流张永珍投得,不但刷新清朝瓷器成交纪录,更成为当时亚洲拍卖史上最贵艺术品。如今预期逾HK$2亿成交,有机会打破苏富比本身保持的纪录,再度登上珐琅彩瓷的王者宝座。
珐琅彩瓷,始创于康熙一朝,专供御用或皇室玩赏,成本高、产量少,连得宠大臣也不会轻易赏之,乃最高等级的品种之一。即便在今日,珐琅彩也只多见于两岸故宫、大英博物馆等顶尖博物馆,私人收藏如凤毛麟角。
清代官窑,基本都在景德镇烧制完成。珐琅彩却不同,先把景德镇精制白瓷素胎运至京城,皇上钦定图式,造办处如意馆草拟,再由宫廷画师用珐琅彩画于瓷胎,最后彩烧而成。珐琅彩之中,又以本碗般集合诗、书、画、印的更为矜贵,古董界称「古月轩」。
宫廷瓷器不少都是成对烧造,只是往往佚失于历史长河之中。本碗与「姐妹碗」则双双幸存,最初为利德尔上校收藏,至1929年分道扬镳后,「姐妹碗」归入鼎鼎大名的大维德爵士(Percival David)雅蓄,现由大英博物馆珍藏。
大英博物馆的「姐妹碗」
本碗书诗「玉剪穿花过,霓裳带月归」
是次举槌的珐琅彩碗,外壁一面绘杏林春燕图,描写细腻自然。柳条抽枝散叶,嫩绿里缀金黄叶芽;杏花开绽,枝间芽点零落。双燕游嬉于花叶枝桠间,前者回首,后者前看,二者如佳偶相望,情意绵绵。整体既寓春临大地,又托比翼之愿。
中华世界的象征寓意,同音或谐音是重要元素。杏林春燕,「燕」取同音变成杏林春宴,乃唐代朝廷宴请新科进士的宴席。唐皇会在进士中,挑选两位年轻俊美的当「探花郎」,于宴席期间游园采花,即场赋诗。进士第三名称探花,便是由此而来。
珐琅彩碗另一面所书诗文,出自明朝万历年间的首辅申时行,原句「轻翻玉剪穿花过,试舞霓裳带月归」。清朝匠师去掉每句前两个字,遂成「玉剪穿花过,霓裳带月归」。
相传唐玄宗得道士之助,在八月十五漫游月宫。期间,他闻得仙乐声声,一听倾心,于是默记心中。返回人间后凭记忆谱曲编舞,即为史上有名的《霓棠羽衣曲》。诗中「霓裳带月归」便指此传说故事,「玉剪」则是以燕子尾巴形象,借指飞燕本身。
是次举槌的乾隆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
清雍正 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台北故宫
乾隆官窑以奢华和绮艳见称,纹饰风格繁复多彩。然观此珐琅彩碗,壁上留白甚多,图纹富空间感,予人轻松明朗之感,审美更贴近高雅脱俗的雍正出品。
台北故宫现藏一对雍正朝的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参考《清宫档》记载,应为雍正十二年进呈之器。对比绘画、诗文、印章等,均与本乾隆碗极为接近。专家估计,两者烧造时间或仅相差三两年,本乾隆碗瓷胎或于雍正朝就烧制,至约乾隆元年时再送入宫中绘烧。
上文提及,本器最初为利德尔上校(Captain Charles Oswald Liddell,1854-1941)收藏。这位英国人年少时移居中国,经营家族外贸生意。期间,他爱上中国古董,大部份瓷器是从庆亲王奕劻和李鸿章手中购入,乃如今收藏圈的来源保证。
此后近百年,本碗都在著名藏家与古董商之间流转,包括Charles Ernest Russell(东方陶瓷学会早期成员)、Barbara Hutton(美国Woolworth集团继承人)、戴润斋(名古董商)、葛士翘(首代天民楼主人,元青花冠绝私人收藏)、张宗宪(名古董商),现由张永珍博士释出,势将再创传奇。
利德尔家族摄于其东方花园大宅
张永珍于2006年以天价投得此珐琅彩碗
永乐御珍:赵从衍旧藏青花龙纹执壶(单一拍品专场)
明永乐 御制青花云龙纹执壶
高度:22.5 cm
来源:
- 莫士撝,伦敦
- 伦敦苏富比1974年7月8日,编号199
- 伦敦苏富比1977年7月5日,编号205
- 赵从衍(1912-1999年)收藏,香港
- 香港苏富比1987年5月19日,编号228及封套
展览:
- 《赵从衍家族基金会珍藏明清瓷器展览图录》,香港艺术馆,香港,1978年,编号14
出版:
- 杨胜德及马纪恩,《中国青花瓷器》,新加坡,1978年,彩图3
- 《香港苏富比二十周年》,香港,1993年,图版52
- 《香港苏富比三十周年》,香港,2003年,图版209
预期成交价:逾HK$80,000,000
综观全球公私收藏,皆无与此执壶相同之例。 1987年,这件天下无双的孤品于香港苏富比上阵,由一代船王赵从衍释出,以图录封面姿态亮相,HK$572万高价易手,此后整整三十六年再未现身市场,直到如今再于苏富比拍场举槌,成为收藏圈最近热话。
永宣青花誉满天下,蓝头发色是一大主因。两朝使用西亚入口颜料「苏麻离青」,烧成的青花发色绚丽鲜艳,常见晕散现象。由于颜料含铁量高,常自然形成不均匀的黑蓝结晶斑点,深凹胎骨,与艳丽的蓝色相互映衬,更增艺术魅力。
基于「苏麻离青」这个特点,永宣青花虽然少有描绘人物,但渲染飞龙、花鸟、海水、园景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同在宣纸作画留下的笔触、墨痕,极富风韵。
船王赵从衍(左)收藏过无数御瓷佳器
本执壶为1987年赵从衍专场图录封面
执壶这个器形,约隋唐开始流行,盛载酒液或其他饮料之用。据学者考究,原形可能是周边游牧民族的金属用器。传至中土后,除了保留原有的金属版本,也衍生出了同类瓷器。
永乐朝执壶,多见花鸟或花卉装饰,以龙为图纹的本就稀少,如本器般的杏叶形开光龙,则是从未所见。壶形方面,同代瓷器难见,需回到金属版本里寻。
对比湖北梁庄王墓出土的「金素杏叶壶」,费城博物馆的「金镶宝龙纹杏叶壶」,器形与本壶相同,凸出的杏叶开光更是如出一辙。分野之处在于金器版壶嘴呈方形,本壶则取更适合瓷质的圆润之状。
梁庄王朱瞻垍是永乐帝的孙儿,于永乐九年出生;费城壶断代十五世纪早期,亦即永宣时期。
上文提及,本壶为传世孤例。此外,景德镇遗址出土有一例,亦是永乐御器,但为残片,明显是出窑时已下旨打破。
明永乐残件|《景德镇出土明代御窑瓷器》,北京,2009年,图版040
左:梁庄王董出土「金素杏叶壶」;右:费城博物馆收藏「金镶宝龙纹杏叶壶」,断代明朝永宣年间
本执壶的五爪飞龙,游于苍穹祥云之间,气魄慑人,奠定有明一代此后御瓷龙纹基础,可说是中国皇权象征的祖宗级图纹。
参考宣德朝的同类青花御瓷,明显脱胎自本壶龙纹,只是从杏叶形裁剪成圆形团龙。
综观永宣青花执壶,器身和壶嘴几乎都满绘花卉。至于本壶,空间感更为舒朗,与中华传统的留白美学不谋而合,亦使它在一众永宣名器中别树一帜。
本执壶的杏叶形五爪龙纹
宣德朝的青花十棱葵瓣式洗,曾两度于香港苏富比拍卖。从中可见杏叶龙纹,已演变成圆形团龙
玲珑雅趣:庄绍绥珍藏御瓷选萃
清康熙 五彩十二花神杯一套《大清康熙年制》款
直径:6.6 cm
来源:
- 仇焱之(1910-80年)
- 翫斋收藏,自1950年或更早
- 白纳德伉俪收藏
- 香港苏富比1988年11月15日,编号22
- 徐展堂(静观堂)收藏
- 香港佳士得1996年11月3日,编号585
- 纽约苏富比1999年9月15日,编号88
出版:
- Helen D. Ling 及仇焱之,《翫斋珍藏历代名瓷影谱》,香港,1950年,下册,编号121
- 《徐氏艺术馆》,香港,1991年,图版103
- 《香港苏富比二十周年》,香港,1993年,图版205
- 《徐氏艺术馆:陶瓷IV》,香港,1995年,图版105
- 朱汤生,《中国瓷器:庄绍绥收藏》,香港,2009年,图版40
估价:HK$60,000,000 - 80,000,000
2020年,一套五彩十二花神杯在京师举槌,已故「古董大亨」徐展堂旧藏,RMB 2,000万起拍,在近半小时的争夺战中获得60多口叫价,终以RMB 1.32亿天价易手,成为该年全球最贵瓷器。自此,即便古董圈以外的朋友,也对此康熙朝名品留下深刻印象。
康熙五彩十二花神杯,每次在拍场上都是零星亮相,传世品中某些月份又尤其罕见,举如桃花或夏荷之杯。藏家辛苦搜罗数十载,若能幸得四、五杯,已属万幸。
完成这个不可能任务的藏家,屈指可数。最厉害的是徐展堂,上述一套,以由香港富商庄绍绥释出的本套花神杯,俱是其旧藏。此外,他还另外有一套青花版本,极为惊人。
大维德爵士、「暂得楼」胡惠春、维他奶创办人罗桂祥也各有一套,然现俱已入馆,分别由大英博物馆、日本出光美术馆、香港艺术馆珍藏。其他成套者,大都在北京故宫、开封市博物馆等公营收藏机构。余下的私人市场流通者,名副其实寥若晨星。
正月杯,绘迎春花树
正月杯,诗题: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
正月杯底部
「古董大亨」徐展堂(左)
康熙十二花神杯,胎薄玲珑,釉面洁白,形如仰钟,每杯仅重约二十余克。杯身一边绘月令花木,一花一月。另一边赋五言或七言咏赞诗句,大多出自康熙年间编校的《全唐诗》,附方形篆书「赏」字印。诗、书、画、印,杯上共冶一炉,反映康熙一朝文人典雅的审美情趣。
宫廷每月都会举办不同宴会,王公大臣便以该月份的花神杯饮酒行乐。花卉应时,周而复始,亦有谢天之意。
古人以诗画咏花,定农历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称「花朝」;又按花季,挑选月令花,再配历史人物作花神。 「花朝」早见于唐朝,于康雍乾年间流行极盛。
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各异,花卉生长不尽相同,故流传的月令花卉及顺序亦不一而足。顺带一提,五彩和青花康熙十二花神杯,前者较为矜贵。 2018年,一套青花版本在香港拍卖,HK$3,610万成交。
上为四月杯,绘牡丹,诗题: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下为九月杯,绘菊花,诗题: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香
神超形越:胤雪堂藏珍.第一部分
清乾隆 御制翡翠和阗玉扳指七件 连 御制诗剔红紫檀落花流水三鱼纹盖盒 《乾隆年制》款盖盒
直径:12 cm
注:据录漆盒制于乾隆十七年或更早
来源:
- 法国家族收藏,自十九世纪始
- 香港佳士得1997年4月27日,编号94及封底
- 香港苏富比2007年4月8日,编号602及封面
出版:
- 《香港佳士得二十周年回顾》,香港,2006年,页380-381
- 《苏富比亚洲四十年》,香港,2013年,页38
估价:HK$50,000,000 - 70,000,000
清朝以骑射开国,武夺天下。自康熙朝起,清宫不时举办大规模围猎,是为「木兰秋狝」。 「木兰」是满语,意「哨鹿」,乃围猎之法;「狝」指秋季打猎。实际上,木兰秋狝不止是打猎,更是规模庞大的练兵,亦是帝王检阅精锐部队、保持满族崇武本色之操练。
是次举槌的此盒扳指,伴随乾隆帝三十多年之久。 《清宫档》载,乾隆十七年,它便曾随驾同赴木兰秋狝,足证为乾隆珍爱的贴身器物。
本剔红漆的盖、盒、内屉、与其中6件扳指,均铭以骑射相关之御制诗,作于乾隆二十二年至其晚年,可说是这位清帝一生武功成就的总结。
扳指为弓术护具,原型见于商朝,用以防止放箭时回抽的弓弦弄伤手指。满州贵族擅长骑射,故扳指在清朝深受欢迎。耗费美玉所制的扳指,比起护具原意,更多是一种身份象征。
从北京故宫珍藏的清宫画作,可见乾隆帝无论是木兰秋狝,还是穿戎装阅军,手上都经常戴着玉扳指。
扳指以外,盖盒亦是精彩。宫廷剔红器,多见花卉、龙纹、山水人物题材,雕刻落花流水三鱼纹的则是罕见。面世二百多年,而盖面漆层丝毫不见翘裂,更可见此漆盒工艺之上乘。
郎世宁《乾隆皇帝大阅图》轴|北京故宫
金 彩绘木雕菩萨立像
高度:163.5 cm
来源:
- 山中商会,纽约,1925年
- 哈佛艺术博物馆收藏,剑桥,麻萨诸塞州,编号1925.35.5B
- 纽约佳士得2009年3月19日,编号533
估价:HK$6,000,000 - 8,000,000
收藏界有「无宋木,不成馆」(宋泛指宋金元)之说。这些大型木雕佛像曾于中土盛极一时,可惜无数作品俱毁于连天烽火之间。
存世金代大型佛像几无完整品相,且多由顶尖公共机构珍藏,故但凡市场见其踪影,往往都引来连番争夺。有留意艺术市场的朋友,必定记得过去两年有两尊金朝的木雕彩绘漆金观音,先后在巴黎举槌,俱以估价倍数易手。
这尊金朝木雕菩萨,与上述扳指同样由胤雪堂释出,高163.5cm,堪与真人比高。脸相饱满,双目垂视,端庄慈祥。头戴高冠,满缀宝饰,披衣飘带皱折起伏自然,突显躯体矫健,栩栩如生。尤其难得的是,即使事隔千年,部份彩绘竟尚能保存至今,让我们得以一觑菩萨像当年满彩时的风采。
菩萨像先为著名古董商「山中商会」拥有,后归入哈佛艺术博物馆收藏,出身显赫。
雅粹承珍:平野古陶轩
北宋 磁州窑白地黑花牡丹纹梅瓶
高度:32.8 cm
来源:
- 壶中居,东京,1952年
- 茧山龙泉堂,东京,1976年前
- 日本私人收藏
展览:
- 《唐宋名陶展》,日本陶瓷协会,东京,1964年,编号157
- 《中国陶磁名宝展》,五岛美术馆,东京,1966年
- 康蕊君编,《龙隐:东方陶瓷学会会员稀珍藏品展》,东方陶瓷学会,伦敦,2016年,编号66
出版:
- 《日本美术工艺》,1952年(壶中居广告)
- 《龙泉集芳》,卷1,茧山龙泉堂,东京,1976年,图版537
估价:HK$6,000,000 - 8,000,000
笔者一次到东京访问大岛千秋,这位名古董商如是说:「跟全世界历来所有瓷器比较,宋朝出品都是最出色的……有的瓷器上面绘画,但当我们专注理解画中人物故事时,就会忘记瓷器的形状与颜色才是重点,所以我觉得最能表现瓷器特点的,就是宋瓷。」
事实上不止是大岛,东瀛古董圈自古对宋瓷情有独钟,如今日本国宝之中便有不少宋瓷。
平野古陶轩正是其中一家代表古董商,1936年成立,经手过不少重要的高古瓷器,审美能力获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出光美术馆、吉美博物馆、波士顿美术馆等著名博物馆认同。
本专场的宋瓷,乃平野古陶轩第三代继承人 - 平野龙一过去20年细选慎择之物。我们精选的北宋磁州窑瓶,与南宋龙泉釉炉,正好反映当时中国制瓷业「南青北白」的局面。
南宋 龙泉青釉葵花式三足鼎式炉
直径:14.5 cm
来源:
- 日本旧藏(据昭和十四年(1939年)发票)
展览:
- 《龙泉窑青磁展:日本人の爱した中国陶磁》,爱知县陶磁资料馆,山口县立萩美术馆,2012年,编号36
- 康蕊君编,《龙隐:东方陶瓷学会会员稀珍藏品展》,东方陶瓷学会,伦敦,2016年,编号93
估价:HK$1,000,000 - 1,500,000
磁州窑为北方代表,以善用化妆土之划花技艺闻名,始用于绘饰盛行之前。多见黑白二色双层化妆土,以色彩对比凸显图案,亦有于素胎上施单层白或黑色化妆土,而然后划花者。
本梅瓶小口宽肩,器形典雅,满饰牡丹绽放,枝叶茂密,剔花如水墨挥毫,豪放洒脱。艺匠在象牙色护胎土层上髹黑釉,剔刻花纹,隙地再添半透白釉,加强深浅对比,较常见只罩透明釉者更鲜明夺目。
南方代表为龙泉窑,始烧于北宋早期,南宋时至为鼎盛,不但烧成了著名的粉青釉,器型也更加丰富,尤以鬲式炉、双耳瓶、八卦炉为典型器物。
本品正属组典鬲式炉,釉色凝润,青中微泛蓝,合符日本「砧青釉」之雅名。口沿巧作葵花之形,在同类香炉中甚为罕见。其江户时代漆盒保存至今,意味它应该曾在幕府时期的香道仪式上占一席位。
中国艺术珍品
清雍正 御制胭脂红珐琅彩逐珠云龙纹玉壶春瓶《雍正年制》蓝料款
高度:30 cm
注:据录制于雍正十年
来源:
- 德国商贾收藏
- 传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初得于上海
- 此后家族传承,汉堡
估价:HK$50,000,000 - 80,000,000
珐琅彩瓷除了上文所言外,还有两个特点。一是尺寸小,故有「珐琅彩瓷无大器」的说法;另一是图纹都是多彩绘制,呈色缤纷,只使用单一种釉色的例子世间难寻。
这件玉壶春瓶达30cm之高,器身以胭脂红釉绘逐珠云龙纹,尺寸在珐琅彩瓷中无出其右,打破了我们以往的刻板印象。
圈足内料款书《雍正年制》四字款,乃御制珐琅彩独有特征。据已知收藏记录,包含此瓶在内全球仅三例,一由日本兵库县立美术馆收藏,另一曾于「中国古董教父」Eskenazi的50周年特展亮相。
曾于Eskenazi特展亮相的珐琅彩近例
相关的《清宫档》记录
翻查《清宫档》,雍正十年时,宫中曾上呈一件「白地红龙大玉壶春瓶」,雍正帝虽大致满意,但认为龙尾画得「不甚爽利」,上下花纹亦画得「略浑」,故着人以该瓶图纹为蓝本,再按他意思修改,让清宫造办处珐琅作烧制新品。同年稍后,两件新品即烧就呈进。
皇上以库存瓷器为例,详细点评,再让珐琅作临摹烧制。如此做法颇为鲜见,足见雍正对之何其重视。
当蓝本的「白地红龙大玉壶春瓶」,应为釉里红器。这种铜红釉烧制极为困难,呈色甚不稳定,亦常见严重晕散,故即使是成品,也可能让雍正觉得「不甚爽利」和「略浑」。珐琅作于是别出心裁,用胭脂红模仿釉里红效果,创烧新品。
两件同年呈进的新品,相信即为本瓶与兵库县立美术馆藏之例,当初很可能是成对烧造。 Eskenazi展览的一例,图纹则略见分野,应另外制作。
胭脂红釉创烧于康熙末年,此后各朝均有烧造,其中以雍正朝质量最佳。它是一种以微量黄金作呈色剂的低温红釉,在窑中经摄氏800度左右焙烧而成,为宫中名贵品种。
由于这种红料从欧洲传入,由于颇似妇女化妆用的胭脂之色,故又名「胭脂红」。胭脂红釉呈色有深浅之分,深者称「胭脂紫」,浅者称「胭脂水」。从传世品看,雍正胭脂红釉器均胎体轻薄,玲珑俊秀。
2021年,纽约苏富比带来一件胭脂红釉小高足杯,仅3.3cm高,断代二十世纪,书「大清雍正年制」仿款,估价仅US$1,000,终以三百多倍的US$37.8万成交,可见这种釉色如何受藏家追捧。
顺带一提,相类玉壶春瓶釉里红版本,伦敦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V&A)有例可参考。对比之下,更见胭脂红版本的品质之高。
V&A的釉里红版本近例,乾隆年间所制
商晚期 青铜兽面纹提梁盖卣
高度:28.7 cm
来源:
- 黄浚(1880-1952年)收藏,北京
- 安东.飞利浦博士(1874-1951年)收藏,飞利浦集团公司创始人之一
- 伦敦苏富比1978年3月30日,编号13
- 戴润斋(1910-92年)收藏,纽约
- Wahl-Rostagni 收藏,罗马
- 法国私人收藏
- 戴克成,巴黎
- 纽约苏富比2018年3月21日,编号583
- 埃斯卡纳齐,伦敦
展览:
- 《Archaic Chinese Bronzes from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Oriental Bronzes Ltd,伦敦,1989年,编号3
出版:
- 黄浚,《邺中片羽二集》,卷上,北京,1937年,页17
- 戴克成,《Les Bronzes Archaïques Chinois. Archaic Chinese Bronzes I Xia Shang》,巴黎,1995年,彩图版107
- 戴克成,《读懂中国青铜器:文化、形式、功能与图案》,巴黎,2015年,页83
估价:HK$12,000,000 - 18,000,000
论历史与学术价值,中国文物当以古青铜为尊。
在商代,要铸造卣(音友)是极为困难。匠人须使用繁复的「陶范法」来铸造青铜,工序上先用陶制模,模的各方面都要和成品完全一致。接着在模的周围,用黏土制作外层,作为铸型组件。
黏土外层经烤烘后,脱模切开分成陶片组件。最后,匠师围绕泥蕊(成品内腔的模子)铺上陶片,再在其中注入炽热铜液,方成大器,整个技术极难掌握。直到春秋晚期,工匠发明以蜡制模的「失蜡法」后,相关制作技术才变得较为简单。
「陶范法」铸造图
卣乃祭祀酒器,始见于二里岗后期,兴于商周,多有盖和提梁,以便运输。其形多变,腹部或圆或方,也有圆筒形、鸟兽形、神面形等。本器卣器形经典,铸工精美,比例匀称。整器以夔龙和以之组成的饕餮为主图纹,加之四方出戟的装饰,更显霸气。细看之下,更可见皮壳质素上乘。
饕餮为古青铜器最常见的纹饰,故亦是判断器皿工艺的重要标志。殷墟「安阳时期」饕餮以两眼作主题,眼眉、双角、鼻子清晰,多设计成两头夔龙纹相顾结合,正如本卣一样。
传说饕餮这头恶兽贪吃,永不满足,故在酒器和食器上铸成一双大眼,但无下颚,警惕贵族不要挥霍无度。
早于1937年,本器便收录于北京琉璃厂古董商黄浚所著的《邺中片羽三集》,又先后为飞利浦集团创办人Anton Philips、传奇古董商戴润斋、罗马藏家Wahl-Rostagni雅蓄,来源无可挑剔。
本品著录于《邺中片羽三集》
Anton Philips(右)为飞利浦集团创办人
其他精选拍品
清乾隆 乾隆帝御宝和阗青玉交龙钮玺
印文:天恩八旬之宝
尺寸:12.7 x 12.7 x 11.6 cm
来源:
- 媚俪收藏,巴黎
- 爱米尔.吉美(1836-1918年)收藏,二十世纪初购入,此后家族传承
- 香港苏富比2008年10月8日,编号2006
- 柏煊书斋收藏
估价:HK$20,000,000 - 40,000,000
香港苏富比50周年拍卖,古董珍器不胜枚举。上述佳品之外,以下四器亦在收藏圈引起了许多回响。
首先是乾隆帝御宝和阗青玉交龙钮玺,印文:「天恩八旬之宝」,为巴黎吉美博物馆创办家族旧藏,2008年拍卖时已获诸多媒体报道。此乃乾隆鉴藏宝玺,印文顾名思义是感谢苍天恩赐,让他得享高寿。
接着是宣德朝的青花鱼藻纹葵花式洗,先后经Peter Boode及克拉克夫妇(Alfred & Ivy Clark)递藏。 Boode为荷兰人,1920年被公司派往上海工作,学习汉语之余亦开始搜罗古玩,回欧洲后展开古董商生涯;克拉克伉俪则是收藏大家,2012年HK$2.07亿成交的北宋汝窑天青洗,2014年HK$1.46亿易手的北宋定窑大碗,俱是二人旧藏。
鱼藻图,赵宋之世已经风行,为元明瓷器经典纹饰。游鱼双双,嬉水池塘水草之间,自得其乐,加上《庄子》鱼乐之辩的典故,成为历朝文人向往的逍遥象征。
明宣德 青花鱼藻纹葵花式洗 《大明宣德年制》款
直径:17.8 cm
来源:
- Peter Boode(1972年卒)收藏
- 艾弗瑞(1873-1950)与艾薇(约1890-1976)克拉克伉俪收藏,约1936/38年
- Spink & Son Ltd.,伦敦,1974年
- Senta Wollheim 收藏,集珍于60至80年代初,此后家族传承
- 香港苏富比2015年10月7日,编号3605
展览:
- 《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出品图说》,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伦敦,1935-36年,编号1468
- 《Ming Blue-and-White Porcelain》,东方陶瓷学会,伦敦,1946年,编号29
- 《Chinese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14th to 19th Centuries》,东方陶瓷学会,伦敦,1953-54年,编号66
-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from the Collection of Mrs. Alfred Clark》,Spink & Son Ltd,伦敦,1974年,编号14
- 亚洲艺术博物馆,柏林,1984-2015年,借展
出版:
- 白兰士敦,《明初官窑考》,北京,1938年,图版19
估价:HK$12,000,000 - 18,000,000
明末至清初 黄花梨梳子面条柜一对
尺寸:43.7 x 81.8 x 128.3 cm
估价:HK$4,500,000 - 5,500,000
商中晚期 公元前十三至十二世纪 玉弧形高冠鸟饰
尺寸:10.2 cm
出版及展览:
- 苏芳淑,《玉泽恒辉:喜闻过斋藏玉》,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香港,2015年,编号11a
估价:HK$3,000,000 - 4,000,000
最近几年,古董市场掀起了两股风潮。一是古典家具,一是来源可信的高古玉器。是次春拍,「喜闻过斋」主人邓国桢法官夫妇的藏玉,以及黄花梨制的明式家具,自然也成为焦点所在。
最后是明朝的钧窑花盆,以天蓝釉为饰,与上述永乐龙纹执壶一样为赵从衍旧藏。
钧窑以变化万千、变幻莫测的釉色而闻名。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呈色在入窑烧制前无法完全预测,出窑后也不会绝对相同。就算配方一样,亦会因色釉厚薄、入窑烧制位置、温度而千变万化。
钧窑分两类 - 民钧和官钧。民钧是商品,多为小巧玲珑之器,始于北宋;官钧为皇室专用,多为尺寸较大之用器,包括本花盆在内,传世品稀有,底部多刻有一至十的数字代表大小,以便与对应盆托配对。今回举槌的花盆是「五」号,刚好是发而中节的尺寸。
明初 钧窑天蓝釉葵花式花盆「五」字款
尺寸:26 cm
来源:
- 赵从衍(1912-99年)家族基金收藏,编号98
- 伦敦苏富比1999年11月17日,编号719
出版:
- 秦大树,《柏煊书斋.钧窑》,香港,2017年,图版29
估价:HK$12,000,000 - 18,000,000
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中国艺术品版块
地点: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展厅1
专场:
- 张永珍博士珍藏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碗
- 永乐御珍:赵从衍旧藏青花龙纹执壶
- 玲珑雅趣:庄绍绥珍藏御瓷选萃
- 神超形越:胤雪堂藏珍.第一部分
- 雅粹承珍:平野古陶轩
- 中国艺术珍品
展览日期:2023/4/1-7
拍卖日期:2023/4/7-8
按此即可到官网浏览春季拍卖详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