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与张大千,是中国近现代画坛的两大宗师。他们各有千秋,并驾齐驱,人称「南张北齐」。
今季香港苏富比的近现代书画板块正由「南张北齐」领衔 - 齐白石《工笔草虫册》乃其拿手绝活,形神兼备,又具水草水虫、烛酒蟑螂等罕见题材,极富生活气息。 《和平鸽》笔墨恣纵,传达画家对世界和平之冀望。
张大千佳构同场竞艳,巅峰时期的《风荷》,墨彩浓淡互衬,浑然天成;《野步图》融合传统细笔与泼墨泼彩之法,抒写旅居海外的游子情怀。
今季苏富比将呈献近二百件近现代书画精品,群星荟萃,包括吴昌硕、黄宾虹、林风眠、吴冠中等大师力作。其中林风眠罕见的《南海观音》,更是此题材首次现身拍场,殊为难得。
Lot 2531|齐白石《工笔草虫册》设色纸本 八开册
林快青署签
尺幅:各 31 x 32.8 cm (8)
封套签书:白石老人草虫册。精品。宝宋室。
签书:齐白石草虫画册。雨斋题签。乙酉寒露前一日。
款识:
〈水草水虫〉三百石印富翁。
〈牵牛天牛〉老萍。
〈玉簪蜻蜓〉(无款,具钤印)
〈蕉叶秋蝉〉借山老人。
〈豆荚蛐蛐〉萍翁作。
〈雁来红飞蛾〉齐璜。
〈烛酒蟑螂〉濒生。
〈葫芦罐蝈蝈〉齐大七十六岁老眼作于故都。
此册仅八开,乃文先生购于海上,携之飞空来京华,自言付值千金,索余增记,以志宝重,余且喜且惭,书此数语。辛巳,九九翁。
钤印:
〈齐〉「苹翁」、「借山翁」、「大匠之门」、「白石」、「老白」、「木人」、「老齐」、「木人」、「悔乌堂」、「白石山翁」、「九九翁」。
〈林〉「林快青印」、「雨斋」(钤于签条)。
藏印:「林熊光印」、「朗庵鉴藏」、「宝宋室秘笈印」、「林氏家藏」(钤于封套签条)。
来源:林朗庵「宝宋室」旧藏
估价:HK$3,800,000 - 7,000,000
「画工笔草虫先要选稿,从写生积累的草虫稿中找出最动人的姿态,然后把无关的部分去舍加工,创造出精炼而生动的艺术形象来。把这形象的轮廓用透明薄纸钩描下来成定稿。画工笔草虫,先把拟好的草虫稿子用细骨针将外形压印在下面纸上,然后,把稿子放在一旁参考着,用极纤细的小笔,用写意画法中锋画出。虽然是在生宣纸上,但能运笔熟练,笔笔自然。细看草虫『粗中带细,细里有写』,有筋有骨、有皮有肉,非有数十年粗细写生工夫是画不到的。」
——胡佩衡、胡橐〈齐白石画法与欣赏〉
白石老人作画善借物寓情,偏爱日常平实之物,信手拈来皆可成画,无论是花鸟、水族,抑或草虫,皆生动传神,雅俗共赏。
工虫花卉乃齐白石独创,他幼年读蒙馆时,因喜画蝴蝶、蜻蜓之类,二十七岁时师事胡沁园,专习工笔花鸟草虫。齐白石既汲取前人之法,又尤重写生观察,笔下兼善工细与鲜活。早年画草虫多配工笔花卉,三、四十年代则多绘写意背景,营造工写、粗细之对比,成此题材之成熟体式,本册即为一例。
本册共八开,构图布局、色彩配搭、署款钤印各不相同,乃画家用心经营使然,又具水草水虫、烛酒蟑螂等甚少涉笔者,实属难得。题材源于日常生活,然于其笔下别具情趣生机,如烛酒蟑螂一开,写意绘出酒壶小杯、烛影摇红,简练传神,蟑螂出诸工笔,背纹、腿毛毫厘可辨,具微妙光感,触角线条又见虚实变化,如在颤动,此皆画家高超手法,得形神兼备之妙。蟑螂乃历代画家极少入画者,然出诸老人笔下,与背景和谐统一,极富生活气息。
据画家1941年重题,「乃文先生」购此于沪,乘飞机北上,以重金求题,令老人「且喜且惭」,正其工笔草虫深受时人所重之例证。另据〈白石老人自述〉,1937年时年七十五岁的画家听取相士之言,添加两岁以趋避厄运,遂自称七十七,故传世作品中署七十六岁者稀见,本册属少数例外。
此册曾为林朗庵「宝宋室」旧藏。林熊光(1897-1971),字朗庵,台湾板桥林家后裔。 1923年毕业于东京帝大经济系,创办大成火灾海上保险株式会社,三十年代居日经商,抗战胜利后返台。林氏精鉴赏,富收藏。家多剧迹,「宝宋室」之号源自所藏宋徐熙〈蝉蝶图〉、米友仁〈江上图〉、李公麟〈春燕图〉以及燕文贵〈夏山行旅图〉。着有〈宝宋室笔记〉。
Lot 2625|齐白石《和平鸽》设色纸本 镜框
创作时间:1952年
尺幅:94.1 x 31.6 cm
款识:江丰同志正画。壬辰九十二岁白石老人。
钤印:「白石」、「借山老人」、「大匠之门」。
著录:
- 〈白石遗珍〉(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二○○九年十一月),页168
- 〈西泠印社〉总第二十五辑(荣宝斋出版社,二○一○年三月),封底
- 〈夺得天工─齐白石作品选〉(人民美术出版社,二○一○年七月),页130-131
- 〈天成の作─齐白石老人の绘画艺术〉(东京,中国出版トーハン株式会社,二○一一年六月),页146-147
- 〈荣宝斋〉月刊总第二四四期(荣宝斋有限公司,二○二五年三月),页248
估价:HK$2,600,000 - 5,000,000
「老人画鸽是解放后为了保卫世界和平而进行的创作,以前没有画过……老人最初创作的和平鸽,是一九五○年给〈人民画报〉画的一张。是凭过去写生的印象创作的。老人创作几张鸽子以后,感到还缺乏对鸽子的仔细观察,所以,特意到他的学生家去看养鸽,后来,自己也养了几只。经过仔细观察后又有新的体会。老人九十岁的高龄,仍然要对鸽写生并在小稿上注明,『白』、『白』、『黑』、『黑』、『黑』,『鸽子大翅不要太尖且直』、『尾宜稍长』等……」
——摘自胡佩衡、胡橐着〈齐白石画法与欣赏〉
齐白石
二战结束后,和平成为全球共同的向往与追求。在这样的背景下,齐白石以九十高龄开始创作和平鸽题材,这也是他晚年最具盛名、最具时代意义的作品之一。 1952年,他应邀为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和平会议绘制巨幅《百花与和平鸽》,因此当年他格外专注于观察、写生鸽类,留下大量稿件,存世所见画作亦以此际最精。
本幅即作于和平会议同年,以竖长构图,白、棕、黑三鸽近乎直线自上而下排列:白鸽凌空扭转,棕、黑两只驻足对望,神采灵动,动静相生,虽无背景衬托,空间层次宛然可见。鸽子通体纯色,喙、爪等处点缀洋红,格外醒目传神。没骨大写意造型,仅勾勒眼、喙,用笔纵放而精准,笔墨间犹存淡墨打稿痕迹,可见画家细意推敲,大胆落笔之魄力,非经累日写生之功无以至此。
齐白石笔下的和平鸽,多与柿子、荷花或雁来红相配,以取吉祥寓意。本幅却仅画三鸽,神态安详,自得闲适。画家曾题曰:「愿世界人都如此鸟」,棕、白、黑三色鸽或恰隐喻黄、白、黑种人在大同世界中和谐共处,传达和平之深意。
《和平鸽》透光图
所采笺纸隐约可见花纹,透光视之,竟现半尊佛像结跏趺坐于莲台上,其纹饰、比例与乾隆内库「吴三泰敬造刻画宣」吻合,此类宣纸乃将刻画图案的宣纸,夹托于两层纸间制成,流传甚罕,或为上款人江丰提供。普度济世之佛祖,与象征和平之鸽同现一纸,可堪玩味。
江丰(1910-1982),上海人,新兴木刻版画运动先驱,三十年代初参加左翼美术家联盟,复于延安从事美术工作。 1949年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协主席等要职,于美术界举足轻重。五十年代初,江丰主掌中央美院,对齐白石颇多照拂,画家亦曾为学生请托安排工作事。
Lot 2647|张大千《风荷》设色纸本 镜框
创作时间:1973年
尺幅:66.3 x 209.8 cm
款识:
田田翠盖净无尘,渌水玻璃一桨新;欲唱采莲迷远近,不知何处是花身。
六十二年三月既望,环筚庵写寄莲苑主人即请两正。蜀郡张大千爰,年七十有五。
钤印:「 张爰之印」、「大千居士」、「癸丑」、「大风堂」、「大千世界」、「得心应手」。
来源:
- 原藏者直接得自画家,一九八八年转归德国私人旧藏
- 香港苏富比,二〇一五年十月,中国书画拍卖,编号1250
估价:HK$8,000,000 - 15,000,000
张大千为书画全才,对山水、花鸟、人物等题材无一不精。他上承文人写意水墨画和写实工笔画,下启泼墨泼彩的独特技法,可谓中国绘画集大成者,徐悲鸿便曾赞赏道:「五百年来一大千。」
从二十几岁起,张大千开始画荷。初时,他借鉴明代徐渭的大写意画风,到中年时转以半工半写描绘,再往后泼墨泼彩画法问世,同样运用在画荷上。
大千作画总不断尝试新的形式或技法,这令他对荷的塑造推陈出新,富于变化。六十多年的苦心孤诣,他画荷无数,对荷花之美的探究和表现无人能及,被誉为「古今画荷的登峰造极」。
《风荷》局部
《风荷》局部
1973年三月下旬,大千先生应邀于洛杉矶恩克伦画廊举行个展,所出精品琳琅耀目,多属近作,可见此时创作力旺盛,挥笔即成佳篇。本幅即写于展览举行前,于环荜庵应友人之嘱,乘兴而制。
本幅宽逾两米,以窄长篇幅如手卷般横向展示,表现风过池塘,荷花枝叶随之晃动起舞,高低不一,意态舒扬,清香散溢满盈。画中袛见巨叶如伞高张,似昂首伸肢,几占画面全部,白荷数朵展颜绽放,掩映隐现于叶块前后拥簇遮护下,令全画丰富饱满。他用笔遒劲,淋漓恣放,长梗或直或斜延伸,见疾速有力,气势凌厉。画中墨彩浓淡互衬,罩以浅淡花青,处理手法率意随心,无矫饰作态,浑然天成。
本作属于大千晚期荷花作品,彼时正值张大千定居加州十年,亦是他在海外最有影响力、泼墨泼彩意境最为成熟的时期。画中的「得心应手」印,是他在加州作画时尤其喜爱的印章,也是本人对作品的认可。
Lot 2583|张大千《野步图》设色纸本 立轴
曾克耑署签
创作时间:1966年
尺幅:124.2 x 69.8 cm
签书:野步图。大千居士属,曾克耑题。
款识:故国三千里,春风廿四番。尘埃望不极,何处是中原。丙午三月试高丽镜面笺,爰翁。
钤印:「大千唯印大年」、「大风堂」。
展览:
- 香港大会堂,〈张大千近作展览〉,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三十日至六七年一月四日
著录:
- 〈大千居士近作展览〉目录(香港,一九六六年),图版33
估价:HK$2,500,000 - 5,000,000
1966年初,张大千与家人留在巴西,经多年精心营建,八德园已成为亭台错落、花木扶疏的名园。画家常漫步园中,赏湖光山色。本幅写所谓「野步」者,乃文人向所吟咏之题材,天朗气清,徜徉郊野,以之入画,尤令人心旷神怡。
画取湖畔近景,碧水分隔两岸,下方古木虬枝盘曲,冠盖花簇如火,彼岸则见绿草萋萋,一高士垂手孑立,尽享盎然春色。如此主景踞上,以前方老干引导视线之构图,实提炼自传统山水图式,更成为其后画家泼墨泼彩之常用布局手法。
《野步图》局部
张大千
六十年代中期,张大千的泼墨泼彩技法已然成熟,多数作品趋向抽象或半抽象表现。然而本幅则兼融传统笔墨与泼墨泼彩:水波、坡岸、树丛以泼彩晕染,墨色运用灵活而沉着,显现画家驾驭自如的功力。岸边绿意与树丛火红相互映衬,间点石青、石绿,更添神采。这幅春光明媚之景,不仅描绘自然生机,亦寄寓画家心境。
自中原易帜以来,大千漂泊海外,五十年代远赴南美,虽渐习惯异国生活,但年岁渐长,乡关之思更为迫切。画中题诗首句引自李商隐〈宫词〉:「尘埃望不极,何处是中原」,正道出游子心声;画面中独立北望的高士,亦似画家自我投射。
大千一向对画材选用极为讲究,本幅所用为高丽镜面笺,即典籍所载的高丽贡笺。张大千早年便喜用高丽旧楮,不惜工本于京师书坊搜罗;旅居海外亦时见取用,因其质地致密厚实,光洁莹润,不易渗透,既宜精笔细描,亦能衬托墨彩光华。
Lot 2675|吴昌硕《桃实千年》设色纸本 立轴
创作时间:1915年
尺幅:176.8 x 96.8 cm
款识︰芝兰满庭茂慈竹,群(玉)山桃正烂熟。乾坤硕果县丹霄,五色云霞拜朝旭。彩舞莱衣鸣鸑鷟,双鹤衔筹添海屋。开花结实三千年,献北堂兮多福禄。味甘于酒能延龄,世间松柏皆凡木,唯有月中桂树可比伦,金英飘香叶同绿。群下夺玉字。
石铭仁兄两正之。乙卯春暮,安吉吴昌硕时年七十又二。
任萧山、赵无闷所不敢画,缶道人胆敢而为之,翦灯又记于禅甓轩。
钤印:「俊卿之印」、「仓硕」、「昌硕」。
著录︰
- 〈名家翰墨〉第三十八期,吴昌硕山水人物画特集 (香港,翰墨轩,一九九三年三月),页133
来源︰
- 香港苏富比,中国书画拍卖,一九九四年五月,编号966
估价:HK$2,200,000 - 5,000,000
吴昌硕是近代书画巨匠,精通诗书画印「四绝」,凭借多年篆刻功底,将金石篆刻碑学融入了中国写意画中,以重、拙的笔墨风格,独具特色。
此作的上款人「石铭」即张钧衡(1871-1928),浙江吴兴人,「南浔四象」张颂贤嫡孙。甲午年间举人,承祖业巨产,涉盐业、钱庄、房地产等业。性嗜收藏,其「适园」藏宋元古本名重一时,复广刻善本,蓄书画古器亦可观。庋藏后归子孙,一门三代皆以收藏显世,长子张芹伯专志藏书,七子张叔驯蓄古钱,孙张珩更是书画鉴定大家。
《桃实千年》局部
吴昌硕与张石铭交情深厚,相传吴氏早年曾在张家任画师,张宅「懿德堂」中还悬有他所题的匾额「世德作求」。张氏对艺林慷慨资助,是西泠印社的重要赞助人。 1915年,吴昌硕被推举为上海题襟馆书画会会长,而该会的「隐闲楼」正是由张氏出资兴建。本幅正是同年他写赠张氏之作。
画中硕桃累累,宛若串珠,果实丰腴饱满,繁叶以浓墨淋漓挥写,更衬托出殷红桃色的鲜艳,寓意绵延长寿、福泽不绝。画成后,吴昌硕又以行书长题补之,笔墨挥洒,与画相映成趣。他更题言此为任熊、赵之谦「不敢画」者,自许之情,溢于言表。
Lot 2618|黄宾虹《万壑清幽》设色纸本 镜框
翁桂清题识
创作时间:1948年
尺幅:138.5 x 57.4 cm
款识:文征仲画早年行笔细谨,师唐人之刻划,晚岁墨气淋漓,差近吴仲圭。兹得佳纸,因拟其意,写奉纫秋先生哂正。戊子,宾虹年八十又五。
题识:国泉吾兄爱好宾虹先生画,特赠此帧,以供清赏,时丙申八月于北婆首都,翁桂清。
钤印:
〈黄〉「黄宾虹印」、「心迹双清」。
〈翁〉「翁桂清」。
著录:
- 〈天雨楼庋藏书画清册〉,罗国泉手稿本,页6
- 〈天雨楼诗草〉(马来西亚,中南印务公司,二〇〇一年十月),页7-2
估价:HK$2,800,000 - 5,000,000
黄宾虹,是中国近现代艺术的开山祖师。他早期的笔墨精秀,体现新安画派疏淡清逸的画风,后来作品落笔大胆率性,以积墨法层层积染,黑密厚重,由「白宾虹」变成「黑宾虹」。
本幅写于1948年,当时黄宾虹受聘于杭州国立艺专,自北南下,中途在上海停留月余,会友唱和,往来雅集,至九月中旬始抵杭州,彼时心情舒畅可想而知。画中布局近董巨,重峦盘错向上,草木华滋,空寂无人,更显溪山幽谧。
黄宾虹专研画理,本幅题跋所论用墨,即是此时他着力关注之处,并在与友人书信中多有讨论。草木、岩壑向背之处,皆以浓墨湿笔皴点而成,既承文征明晚年笔法,又参悟元人之意。墨赭之外,仅几处以花青渲染,色墨交融,层次变化微妙而蕴清逸之气。
画面左下角可见「艺观学会监制仿宋阔帘宣纸」字样。 1925年,黄宾虹筹组中国金石书画艺观学会,翌年创办《艺观》画刊,1929年又改组为中国艺术学会。此纸即当时所制之半生熟宣,据其弟子顾飞回忆,黄氏与师母宋若婴皆曾亲自参与制作。
黄宾虹
《万壑清幽》局部
上款人翁桂清(1887-1968)早岁从戎,仕途畅达,官至汕头市长,50年经香港远渡南洋,定居北婆罗洲,即今马来西亚沙巴州,于华侨中学教授文史,传播中国文化。
翁氏旧学根底深,擅书法,又广收古今书画,对黄宾虹墨迹尤为钟爱。他与黄宾虹自三十年代初论交,至1950年三月音讯方辍,期间时相问讯,获写赠颇丰,且无一不精。
从现存资料可见,翁氏所藏黄宾虹作品多集中于四十年代,且偏好横幅,如《碧山草堂图》、《万松峦翠图》等,皆为名迹。他以「百虹斋」名其书室,黄宾虹曾许诺为之绘制百帧,以副其名,并亲为其藏画题跋。所藏黄宾虹画后部分归虚白斋。
1956年,翁桂清转赠本幅予马来西亚拿督罗国泉,罗氏钟爱之,悬挂客厅有年,并收录于其天雨楼收藏集中。
Lot 2550|林风眠《南海观音》设色纸本 镜框
尺幅:69 x 69.9 cm
款识:林风眠。
钤印:「林风瞑印」。
展览︰
- 东京,西武百货店,〈现代中国绘画之巨匠 ─ 林风眠作品展〉,一九九〇年
- 台北,国父纪念馆,〈林风眠百岁诞辰纪念 ─ 林风眠的世界〉,二〇〇〇年七月
著录︰
- 〈现代中国绘画之巨匠 ─ 林风眠作品展〉(东京,西武百货店,一九九〇年),页18
- 〈林风眠的世界〉(台北,民生报,二〇〇〇年七月),页70
来源︰
- 冯叶收藏
估价:HK$2,600,000 - 6,000,000
林风眠是第一批中国留法艺术家,深受西方艺术思潮影响,尝试以东方墨彩来表现西方现代主义形式。
1928年,杭州国立艺术院成立,亦即今日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林风眠担任校长,兼教西画,日后大名鼎鼎的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李可染,都是其门生,艺坛地位无可置疑。
美人图堪称林风眠标志性作品,本幅南海观音更是稀见。
画作构图方正,是典型的林风眠格体。画中观音一袭蓝衣,端坐莲台,手捧莲花,渡海而来。她凤眼微阖,朱唇轻启,透明轻纱由发髻自然垂落,簪花与耳坠别添灵动,造型优雅,端庄中兼流露少女气质。衣袂、轻纱、净瓶等线条之处理,流畅而优美。
林风眠
《南海观音》局部
背景绘以碧海晴空,鲜明点出观音渡海的主题,这在画家一贯的仕女题材中尤为少见。海天平分,对比鲜明。人物与背景细节色彩相互呼应,并藉由明度与纯度的变化,营造出层次丰富的光影效果,绚烂明媚而不失雅致,洋溢夏日清新,又予人心灵之宁静。
林风眠写南海观音,传世资料所示,仅寥寥数幅,皆晚期所出,迥异于传统观音题材之庄严,本幅颇具现代审美,情调浪漫。与画家偶出手之基督、修女题材相类,写观音当无涉宗教内涵,唯关乎对众生之观照与悲悯情怀。
本幅无署年,按〈林风眠作品展〉图录所示,画家自订为1990年作。当年,时届九十的林风眠亲选作品,赴东京举办个展,此乃画家生前最后一次海外展览,展出历年作品八十幅,其中十幅为90年新创,本幅即属其一。
Lot 2576|范曾《度吕图》设色纸本 横披
画家署签
创作时间:1979年
尺幅:139.2 x 250 cm
签书:范曾度吕图。
款识:度吕图。己未孟冬,江东范曾。
钤印:「范曾」、「情貌略似」、「罾何为兮木上」。
藏印:「安思远藏」。
展览:
- 香港,美丽华酒店,〈张仃、范曾画展〉,一九八〇年三月二十四日至四月
来源:
- 美国著名古玩商安思远(R.H. Ellsworth) 旧藏,得自上述画展
- 纽约苏富比,一九九三年六月,「安思远藏中国近代书画」专场,编号68
估价:HK$1,800,000 - 2,400,000
据资料记载,本幅于1980年「张仃、范曾画展」中尺幅最巨,且属非卖品。展览筹备期间,著名港商、「新鸿基」创办人之一冯景禧便对此画心仪不已,欲出高价购藏,却未能如愿;反而由安思远苦心游说,最终以十万港元的高价购得,刷新画家作品成交纪录,消息传出,一时轰动,被誉为「奇迹」。
此事不仅见诸当时报刊,画家亦曾自述。另据《安思远藏中国近代书画》专场图录记载,他在该次展览共购得八幅作品,其中多为巨幅,足见其对范曾艺术的偏爱与重视。
《度吕图》局部
安思远有「亚洲艺术教父」之誉。他一生热爱中国艺术,收藏甚丰,或卖或赠,部分入藏于美国多间博物馆,包括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等。
画题「度吕」,即指吕洞宾受钟离权点化的故事。传说二人初遇于长安酒肆,钟离权以「十试」考验吕洞宾,最终收其为徒,并带往终南山传授秘法。
拍卖详情
拍卖行:香港苏富比
专场:中国书画
拍卖日期:2025/10/11|10am
地点:香港苏富比旗舰艺廊|中环干诺道中8号置地遮打
北京预展:2025/9/20 - 21|星地艺术中心
香港预展:2025/10/5 - 10|苏富比旗舰艺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