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富比香港春拍|《石渠宝笈》著录、《三希堂法帖》原迹 元代草书失落百年终现身

今季苏富比香港春拍,迎来一件失踪百年的元代书法名迹 - 饶介《草书韩愈柳宗元文》。

此作曾著录于《石渠宝笈》,更被乾隆选中製成拓本,收入《三希堂法帖》。一直以来,《石渠宝笈》所载名迹皆为收藏界所趋之若鹜,每当释出市场,无不掀起热潮;而此卷更是《三希堂法帖》的原作墨迹本,其罕见与珍贵程度更是不言而喻。

这件传世名作自清朝复亡后便杳无踪迹,流转海外,长年秘藏于日本。如今重现人前,备受瞩目,势将成为今季焦点之作。

此外,本季苏富比亦呈献众多名家书画,上至高古经典,下至明清精品,包括王宠、董其昌、禹之鼎、王鑑等传世佳作,皆流传有绪,值得期待。而去年创下100%成交佳绩的「小万柳堂明清书画扇面」专场,今春载誉归来,势必再次风靡拍场。


Lot 2528|饶介《草书韩愈柳宗元文》 藏经纸本 手卷

尺幅:29.8 x 599.1 cm
弘曆(乾隆)题引首
项元汴、都穆、石川舜台题跋
鑑藏印:

  • (项元汴)「墨林」、「有何不可」、「西畴耕藕」、「世昌」、「项子京家珍藏」、「项墨林鑑赏章」、「子孙永保」、「子京」、「虚朗斋」、「墨林秘玩」、「项子京印」、「平生真赏」、「若水轩」、「子京父印」、「墨林子」、「项墨林父秘笈之印」、「项叔子」、「子孙世昌」、「子京所藏」、「寄敖」、「墨林主人」、「退密」、「墨林子」、「项元汴印」、「神游心赏」、「墨林山人」、「寄敖」、「子京所藏」、「子京」、「天籁阁」、「项墨林鑑赏章」、「宫保世家」、「项叔子」
  • (安岐)「古香书屋」、「仪周鑑赏」、「安仪周家珍藏」
  • (弘曆)「淳化轩」、「乾隆宸翰」、「信天主人」、「太上皇帝之宝」、「石渠宝笈」、「乾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淳化轩图书珍秘宝」、「石渠定鑑」、「宝笈重编」、「乾隆鑑赏」、「用笔在心」、「古稀天子」、「寿」、「五福五代堂宝 」、「八徵耄念之宝」
  • (董光裕)「董光裕印」、「董葵子」
  • (陈定) 「陈定书印」
  • (奕訢)「神品」、「正谊书屋珍藏图书」、「飞鸿」、「恭亲王章」、「庆宜堂」、「乐道主人」、「清白传家淡泊明志」、「皇六子」、「恭亲王」、「御赐屏翰宣勤」
  • (溥伟)「伟」
  • (石川舜台)「节台鑑赏」、「舜台之印」、「节堂秘馨」、「舜台长寿」

著录:

  1. 《石渠宝笈续编》(见《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第六册,卷六十六,第3236-3240页,上海书店,1988年)
  2. 《佩文斋书画谱》卷七十九(见《中国历代书画艺术论著丛编》(59),第640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
  3. 都穆撰《铁网珊瑚》卷三 ,第63-64页,影印抄本,(臺北)中央图书馆,汉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1970年
  4. 顾復撰《平生壮观》卷四(见《古代书画著作选刊-平生壮观》,第123-12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5. 安岐撰《墨缘汇观》(法书下)(见《中国历代书画艺术论著丛编》(32),第259-260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
  6. 吴升撰《大观录》卷九(《中国历代书画艺术论著丛编(30)》,第174-175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
  7. 倪涛撰《六艺之一录》卷三百五十九(见《中国历代书画艺术论著丛编(52)》第463页,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
  8. 朱家溍主编《历代著录法书目》,第456页,紫禁城出版社,1997年
  9. 沉红梅著 《项元汴书画典籍收藏研究》,第145页,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年
  10. 李万康著 《编号与价格-项元汴旧藏书画二释》第65页、第278页,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2年
  11. 《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汇总》第三十三卷,第594页,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合编,人民出版社,2005年

刻帖:《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第二十四册
估价:HK$10,000,000 - 20,000,000


展卷细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乾隆御笔题引首「神传醇洁」四字,足见这位「文青皇帝」对此卷书法青眼有加。

乾隆十二年,他命朝臣将内府珍藏的236篇书法墨迹摹刻上石,编成《三希堂法帖》。这部法帖涵盖了从三国锺繇至明代董其昌的名迹,摹刻精良,堪称丛帖中的翘楚。这一卷饶介的书法就被选入其中,印证其在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


乾隆御笔题引首


左:饶介《草书韩愈柳宗元文》墨迹|右:《三希堂法帖》(台北故宫)


左:饶介《草书韩愈柳宗元文》墨迹|右:《三希堂法帖》(台北故宫)

可惜,清朝复亡后,此卷书法的原迹就不知所踪。《三希堂法帖》拓本留下了此卷书法的风神面貌,使之成为后世学者在研究元代书法的重要材料,亦被视为饶介早期书风的代表作。

也许是文物有灵,饶介《草书韩愈柳宗元文》的墨迹原作原来没有佚失,而是一直秘藏东瀛。

查看卷上的鑑藏印,可以发现清晰的递藏经历:此卷在明代为大藏家项元汴所藏,后归董光裕、陈定、安岐。乾隆时期此卷入藏清内府,入编《石渠宝笈续编》,刻入《三希堂法帖》。可能在咸丰至光绪期间,恭亲王奕訢获得此卷,之后一直藏于恭王府。辛亥革命后,承袭恭亲王爵位的溥伟为復辟清廷筹措资金,将恭王府的财产陆续售出,多数藏品经日本山中商会售往日本和欧美。此卷就是在这一时期被日本佛教界名人石川舜台收藏。

饶介是元末明初着名文人,亦是是元明过渡时期重要的书法家。在书法史上,饶介是一位承上启下的人物。他师承康里巎巎,草书以「二王」为宗,兼取张旭和怀素,开启了明代「吴门书派」的先河,影响了宋克、宋广等人。

此卷为饶介草书韩愈《送孟东野序》和柳宗元《梓人传》各一篇,尺幅是其传世书法作品中最长。全卷一气呵成,行笔随性,笔法变化多样,流畅自如,融入了怀素豪放狂逸笔意,兼融「二王」。在书风的表现上,此卷与康里巎巎相类,但加入了更多章草笔法,结构取势亦比较平和温润。

《送孟东野序》是唐代文学家韩愈为好友孟郊赴江南出任溧阳县尉所作。文章围绕孟郊「善鸣」却一生困顿的遭遇,藉此批评当时社会和统治者对人才的忽视。《梓人传》则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散文,此文借亲见的 「梓人」的传奇事蹟为喻,通过「梓人之道」阐述治国的大道。饶介书写这两篇文章,或许寄託了自身境遇的感慨,将情感融入笔端。

值得注意的是,此卷书法的用纸颇具特色,整卷由多张藏经纸拼接而成。每张中心位置钤有「弟子张子元捨大藏经纸五千幅缘」及「景德大藏」二印。《石渠宝笈续编》虽称其为「金粟笺本」,但事实上,它并非金粟山藏经纸,而应是宋代昆山景德寺所印《大藏经》的经纸。

藏经纸原为供奉佛寺古刹中刻抄经藏之专用纸,因纸地坚实光莹,逐渐被文人雅士赏识,运用于书画创作。而书画用的藏经纸中,以金粟山和法喜寺藏经纸较为常见,此卷所用的景德寺藏经纸则非常罕有。



Lot 2538|王宠《行草自书诗四首》水墨纸本 手卷

尺幅:24 x 236.2 cm
张埙、翁方纲、吴云、长尾甲题跋
鑑藏印:

  • (张埙)「张勋审定」、「张埙借看」、「竹叶莽中云烟过眼之物」、「长毋相忘」
  • (陆恭)「谨亭秘翫」
  • (章绶衔)「章紫伯鑑藏」、「章绶衔印」、「紫伯」
  • (吴云)「庚辰愉庭年七十」
  • (山本悌二郎)「香雪书屋书画金石」、「岏氏香雪书屋丙辰后之印」、「三朝烟雨一堂春」、「二峰鑑藏法书名画之印」

着录:

  1. 山本悌二郎,《澄怀堂书画目录》卷三,东京,文求堂, 1932年,页80-81

诗文着录:

  1. 王宠着,邓富华点校,《王宠集》,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年,页40;43;138;158
  2. 张埙着,《竹叶庵文集》,卷十七,〈题雅宜山人诗卷真迹二首〉,清印本,页二

估价:HK$800,000 - 1,600,000


此卷书法出自明代中叶「吴门书派」主将 - 王宠之手。

王宠的父亲王贞虽然是一位商人,但好收古器物和书画自娱。在父亲的熏陶下,王宠自小便对文艺产生浓厚兴趣,与兄长王守一同跟文徵明和蔡羽学习书法,也擅长诗文。他的书法风格深受王献之与虞世南影响,俊逸儒雅,与祝允明、文徵明齐名,并称为「吴中三家」。

此卷书风秀逸,结体平稳凝重,且书自书诗四首,代表着王宠的个人风格。王宠的用笔非常讲究,技巧娴熟而精妙,他的线条总带着一种洁淨、流畅之感。

更难得的是,此卷流传有绪,几经巨眼鑑藏。自清代起,先后归陆恭、张埙、蒋士铨、王友亮、周厚辕、翁方纲、吴云珍藏。进入近代,此卷辗转传至日本,成为长尾甲及「澄怀堂」主人山本悌二郎的收藏,更被着录于《澄怀堂书画目录》中。



Lot 2529|董其昌《临怀素千字文》水墨绢本 手卷

尺幅:27.2 x 1483.2 cm
署签:(吴子深)董文敏临怀素千文。吴华源藏。
来源:

  1. 香港佳士得,中国书画,2010年11月30日,拍品编号2227
  2. 香港佳士得,中国书画,2006年5月29日,拍品编号539

估价:HK$1,500,000 - 3,500,000


董其昌乃晚明艺坛领袖,影响中国书画四百年而不衰。他的书画受到帝王青睐,收入清宫者甚多。

董其昌曾言:「学书不从临古入,必堕恶道。」在他眼中,临写前辈的书帖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可从中体会古人笔墨的精微,为创新做铺垫,最终达至「妙在能合,神在能离」的境界。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遍临历代诸家。

怀素《千字文》,正是学二王书体最佳范本,常为文人临摹学习。此卷逾14米之长,行笔流畅,骨肉匀称,尽得晋人气色,为董其昌经典之作。

此卷曾为画家吴子深收藏。吴子深与吴待秋、吴湖帆、吴观岱有「江南四吴」之称, 1966年更应张大千之请赴台北,任教于台湾艺术学院国画系。



Lot 2536|禹之鼎《王渔洋踏雪寻梅图卷》水墨纸本 手卷

尺幅:32.5 x 55.8 cm
陈奕禧题引首
陈奕禧、黄元治、高凤翰、梁同书、王芑孙、吴荣光、吴其濬、端方、张謇题跋
著录:

  1. (张謇题跋)《张謇全集》第六卷《日记》,第571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及《张謇全集·》第七卷,《诗词联语》第136页,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

出版:

  1. 《中国名画》第八集,有正书局,1917年
  2. 郭味蕖《宋元明清书画年表》,第308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58年
  3. 郑振铎《伟大的艺术传统图录》(下),第十二辑(清代下),图版第一(I),上海出版公司,1951年
  4. 汪亓《禹之鼎为王士禛绘製多幅肖像的原因》,见《故宫博物院院刊》2016年第2期(第184期),第137页-138页,故宫出版社
  5. 胡艺编撰《禹之鼎年谱》,见《朵云》第三期,第214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82年

估价:HK$1,200,000 - 2,600,000


禹之鼎是康熙年间的肖像画圣手,名着一时。朱彝尊、王翬、宋荦、王原祁、高士奇、纳兰容若等文坛艺林名家,皆在他的笔下留下传神写照。今日我们得以窥见这些前贤的风采,禹之鼎可谓功不可没。


《王渔洋踏雪寻梅图卷》局部

经学者统计,目前发现禹之鼎曾为诗坛领袖王士禛绘製肖像达12幅之多,当中有单人肖像,也有群像,风格多样。禹之鼎为甚麽会画这麽多王士禛像?王士禛善于以诗作、自己的画像来建立形象、扩大声望,以今日的话来说,他就是当时的「网红 / KOL」。这一件《王渔洋踏雪寻梅图卷》,正好见证了这一段文艺往事。

此卷绘王士祯骑驴过桥,身后有一书童随行,背景点缀修竹、寒梅,积雪、流水、丘壑。画法以水墨白描为主,清寒萧疏的冬景描绘得细緻入微,格调清雅灵秀。



Lot 2522|王鑑《起蛟图》设色纸本 立轴

尺幅:47.5 x 30.3 cm
款识:戊子(1648)上元后三日,临董北苑笔,王鑑。钤印:「鑑」
鑑藏印:

  • (张大千)「大千好梦」
  • (张善子)「善孖心赏」
  • 「冯翊瞻堂珍赏」、「耦庵经眼」

估价:HK$300,000 - 600,000


王鑑出身书香门第,是明代着名文人王世贞的曾孙,家中书画收藏甚富。王鑑从小遍临五代、宋、元名家墨蹟,传统功力深厚,风格华润,与王时敏、王翬、王原祁合称为「四王」。

四王继承董其昌的文人画衣钵,强调復古,深受贵族士大夫喜爱,故又被称为「正统派」,主宰着清代画坛。

正统派所提倡的復古,并非亦步亦趋的模彷,而是透过运用古人笔墨,把绘画当成是纯粹的形式美学。比如此幅《起蛟图》,虽说是「临董北苑(董源)笔」,但除了山头上一些长皴线较具董源特色,其馀皆为画家自身的创造。


2024年香港秋拍,苏富比首次带来「扇海 - 小万柳堂明清书画扇面」专场,成绩叫好叫座。全场113件拍品悉数售出,拿下100%成交的「白手套」佳绩。由于竞投气氛甚为炽热,不少拍品更以估价数倍、十倍、甚至二十多倍落槌。

今季「小万柳堂」专场载誉归来,势必再掀热潮。这次专场呈献130件扇面上起吴门意趣,下迄四僧、四王吴恽精品,脉络清晰,流传有序。


Lot 8015|吴宽《行书五古》水墨泥金笺 扇面

尺幅:17 x 50.6 cm
鑑藏印:(宫本昂)「宫子行同弟玉父宝之」、「宫子行玉父共欣赏」
著录:

  1. 《小万柳堂明清两朝书画扇存目录》,二集丁册,页十六,见《历代书画续编》,第十四册,国家图书馆出版,2010,页436

出版:

  1. 《名人书画扇集》,第三,上海文明书局,1914,页1

 估价:HK$200,000 - 400,000


「小万柳堂」主人廉泉、吴芝瑛夫妇出身世家大族,雅好诗文,收藏颇富。他们收藏的明清扇面大多得自姻亲宫氏兄弟。宫本昂、宫昱为晚清扬州钜富,兄弟宦游一生五十馀载,尽心搜罗古书画,藏品极丰,单是扇面就有一千馀页,并编为《书画扇存》六集。宫氏兄弟殁后,藏品就传承予廉氏夫妇。

1911年,廉氏出版《小万柳堂藏明清两朝书画扇存目录》,作品之多之精,令时人大为赞叹。着名收藏家端方更为之作序,赞许其:「得名人八百辈,为册六十,洵生平之乐事,宇宙之奇观矣!」

此行书扇面来自明代状元郎吴宽。成化八年,才学过人的吴宽连中会元、状元,后来更担任孝宗、武宗两代帝师。因与文徵明的父亲是同榜,文徵明少时亦曾拜他为师。吴宽是吴门书法的拓荒者,他的风格主要源自于苏轼,既得苏书的丰腴感与天真润美之态,而又有自己宽博开阔之势。


Lot 8040|文彭 《草书七言诗》水墨金笺 扇面 

尺幅:15.5 x 45.2 cm
鑑藏印:(宫本昂)「宫子行玉父共欣赏」
著录:

  1. 《小万柳堂明清两朝书画扇存目录》,四集乙册,页三十三,见《历代书画续编》,第十四册,国家图书馆出版,2010,页470

估价:HK$120,000 - 240,000
 

同为吴门代表书家的,还有文彭。

文彭是文徵明的长子,幼承家学,诗书画了得,常勾摹法帖。可惜跟父亲一样,官运不济,至嘉靖三十五年,才以60岁之龄,入试礼部,获廷试第一,任南京国子监博士,人称文博士。

文徵明的后裔及门生中,擅长书画者多达百人,而文彭的才华堪称文氏诸子之冠,以草书及篆刻最为有名。文彭的草书深受父亲文徵明的影响,运笔劲健娴熟,再添几分洒脱自如。


Lot 8045|吴彬《岩川图》设色金笺 扇面

尺幅:15.4 x 47.6 cm
著录:

  1. 《小万柳堂明清两朝书画扇存目录》,四集乙册,页三十三,见《历代书画续编》,第十四册,国家图书馆出版,2010,页470

出版:

  1. 《扇面大观》,第一集,廉氏小万柳堂,1911,页56
  2. 《名人书画扇集》,第廿八,上海文明书局,1914,页2

估价:HK$200,000 - 400,000


在传统画史上,吴彬或许并非最具盛名的画家。时至今日,随着愈来愈多画作公开,
加上人们审美观的转变,吴彬奇谲幻怪的画风深深吸引着世人的目光。他的代表作《十面灵璧图》更两度写下中国古书画拍卖纪录。

此幅《岩川图》笔法严整,山石皆以缜密细笔勾皴并以淡墨晕染,突出了山体的阴阳向背和突兀嶙峋。画面正中的主山呈扭动之姿,雄奇险峻,富视觉张力。


Lot 8077|王鑑《倣赵文敏笔意山水》设色纸本 扇面

尺幅:18 x 53 cm
鑑藏印:(宫本昂)「宫子行玉父共欣赏」、「宫子行同弟玉父宝之」、「宫本昂印」、「泰州宫氏珍藏」。(廉泉)「南湖居士」
著录:

  1. 《小万柳堂明清两朝书画扇存目录》,三集丙册,页二十六,见《历代书画续编》,第十四册,国家图书馆出版,2010,页456

出版:

  1. 《扇面大观》,第二集,廉氏小万柳堂,1911,页45
  2. 廉泉编,《扇面萃珍:明清十二绝品》,1915,页8

估价:HK$200,000 - 400,000


「四王」之一的王鑑不只专擅水墨山水,连设色画亦驾轻就熟,其中又分青绿、浅绛两种风格。王鑑的青绿山水多题「彷赵令穰」、「彷赵伯驹」、「彷赵孟頫」,因为「三赵」的青绿设色法别有特色。他曾在老师董其昌处亲睹赵孟頫名作《鹊华秋色图》,大为震撼,对赵孟頫的青绿设色倾心不已,并投入大量精力加以临摹与学习。

此作题为「彷赵文敏(赵孟頫)」,设色刻意除去以往青绿山水之俗艳,用色清丽,具雅淡的文人气质。


Lot 8082|恽寿平《竹石杷菊图》设色纸本 扇面 

尺幅:17.4 x 51 cm
鑑藏印:(宫本昂)「宫子行同弟玉父宝之」、「宫子行玉父共欣赏」
著录:

  1. 《小万柳堂明清两朝书画扇存目录》,三集己册,页二十八,见《历代书画续编》,第十四册,国家图书馆出版,2010,页460

出版:

  1. 《扇面大观》,第三集,廉氏小万柳堂,1911,页6
  2. 《名人书画扇集》,第五十六,上海文明书局,1914,页1

估价:HK$150,000 - 300,000


清代花鸟画的领域中,恽寿平可谓一枝独秀。

恽寿平早年也画山水,后来认识了王翬,见识到好友的高超画技后,即表示在山水画中「耻为天下第二手」,故别出蹊径,走上花鸟画的道路。他力追古人,以宋元前贤为师,继承了北宋徐崇嗣所创的「没骨花卉」。他所画的花卉造型精确,用水、用色巧妙,形成自己清润雅致、自然活泼的画风。


拍卖详情

拍卖行:香港苏富比

专场:扇海 - 小万柳堂旧藏明清书画扇面 II
拍卖日期:2025/4/10|10am
专场:中国古代书画
拍卖日期:2025/4/10|3:30pm
预展日期:2025/4/5 - 9
开放时间:11am - 6pm
拍卖及预展地点:香港苏富比旗舰艺廊|中环干诺道中8号置地遮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