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翫雅集」首任会长珍藏再掀热潮 张大千敦煌杰作丶明清官窑隆重登场

90年代初,台湾收藏界成立「清翫雅集」,是当地首个也是最具影响力的收藏团体。「乐山堂」主人蔡一鸣德高望重,被众人推举为首任会长。

蔡氏的收藏近年陆续释出市场,皆叫好叫座。竞投最炽热的一次要数2023年香港秋拍,苏富比特别举办「乐山堂存珍」专场,许多拍品都以估价倍数落槌,合共斩获逾HK$2.16亿。

承接往年佳绩,今季春拍「乐山堂存珍」专场载誉归来,从中国古今书画到官窑瓷器,年代横跨千载的艺术珍品同场上拍。领衔作乃张大千临摹敦煌最精之作,《朱衣大士》历经八十馀年仍富丽如新,风神犹在目前;瓷器则涵盖明清官窑,其中以「乾隆 釉里红扁壶」最引人注目。


Lot 121︱张大千《朱衣大士》设色布本 立轴

尺幅:188 x 91.4 cm
款识∶
榆林窟第十七窟盛唐画朱衣大士。漠高今存三百馀窟,榆林存者祗六十馀耳,两处艁大士像现种种法身,朱衣杨枝,仅有此一区耳。西蜀近事男张大千敬橅并识。
钤印∶「张爰之印」丶「大千居士」丶「老弃敦煌」。
来源:

  • 八十年代初得自画家

展览:

  • 台北,故宫博物院,〈张大千的世界〉,一九九八年九月廿六日至一九九九年一月廿日

出版:

  • 〈张大千书画集〉第四集(台北,历史博物馆,一九八三年一月),图版2
  • 〈张大千先生纪念册〉(台北,故宫博物院,一九八三年七月),「生活集影」图版 46
  • 〈张大千先生手写诗册〉(台北,故宫博物院,一九八八年二月),「生活集影」图版17
  • 〈张大千书画集〉上集(人民美术出版社,一九九一年),图版304
  • 〈典藏大师系列 — 张大千〉(台北,艺术家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八月),页91
  • 〈张大千的世界〉,傅申着(台北,羲之堂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一九九八年九月),图版14
  • 〈张大千先生百年纪念展〉导览手册(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一九九八年九月),页41
  • 〈张大千生平和艺术〉(中国文史出版社,一九九九年一月),图版13
  • 〈中国名画家全集 — 张大千〉(河北教育出版社,二○○二年十二月),页35
  • 〈乐山堂藏现代书画〉(台北,乐山堂,二○○六年七月),页46-47丶85
  • 〈张大千 ─ 十方大千〉(台北,艺术图书公司,二○一五年八月),页129

估价:HK$22,000,000 - 30,000,000


蔡一鸣在上海念中学时,常到一位同学家里玩,看到许多古董和书画。原来,这位同学的大哥正是传奇藏家胡惠春。当时他还是懵懂的年龄,到後来参观拍卖会预展,赫然勾起小时候的印象,自此引发对收藏的兴趣。

他最先对中国瓷器产生兴趣,逐步建构自己的收藏体系。「乐山堂」展现出经典沪派审美,同时讲究来源,藏品不乏仇焱之丶胡惠春等名家旧藏。蔡一鸣後来对书画的爱好,则起源自张大千。


蔡一鸣

此幅《朱衣大士》,是大千敦煌时期临摹作品中最成熟之作。四十年代,大千远赴敦煌临摹壁画两年,此行可说是他艺术生涯的转捩点。大千从敦煌佛像那种秀劲的线条丶缤纷古艳的设色中学习,故他往後的工笔画,也明显带有敦煌壁画的影子。

画中大士两手一托物丶一拈杨枝,足踏莲座,姿态极为优美,线条流利曼妙。画幅达188cm之巨,可能与原壁画同等大小。设色所用的石青丶石绿及朱砂等颜料,即使历经八十载,仍然鲜艳如新。

此作背後更有一段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收藏佳话,故事要从另一幅大千名作《龙女礼佛》说起。

1981年,蔡一鸣在香港苏富比遇上《龙女礼佛》,即为其设色之穠丽丶工笔之精细所震撼。为了这幅心头好,他花了估价的3倍价钱购得。外间都对这宗高价成交大感惊奇,引来记者争相访问。


张大千《龙女礼佛》,2023年於香港苏富比秋拍以HK$2,949万高价成交


张大千向蔡一鸣等人展示《朱衣大士》

怎料当时有人称该幅「或为伪作」,蔡一鸣内心忖测不安,遂携画向大千先生求教。

大千欣然表示画作确是出自本人之手,更详细解释画上红色矿物颜料乃当年临摹敦煌壁画所用,并特意出示此幅《朱衣大士》来佐证。(顺带一提,《龙女礼佛》於2023年香港苏富比秋拍拍卖,以HK$2,949万高价成交。)

蔡一鸣对《朱衣大士》一见倾心,恳求转让,但大千一开始不舍割爱。在往後的日子里他再三请求,终以诚意打动大千,让他以十万美元购得。


张大千《朱衣大士》(左);愉林窟第廿五窟唐人画菩萨(右)

此时大千在画上补上题款,特别指出此乃临摹敦煌榆林窟第十七窟之「朱衣杨枝」大士像,属敦煌仅见之一驱。故此,画作虽然是大千壮年敦煌时期的画风,题款却是他晚年的书法风格。

有趣的是,大千也曾问蔡一鸣要否以同值购入他的泼彩画,那些都是顶尖之作。後者却以不懂欣赏现代水墨画为由,并未买下。以艺术投资角度而言,此举也许不智,但亦彰显出「乐山堂」的收藏原则 - 只买自己欣赏的,不以投资为目的。



Lot 109︱吴昌硕《豆花》设色纸本 立轴

尺幅:101.6 x 46.9 cm
画匣:吴昌硕豆花精品。山中学人题签。
(匣内)光绪二十五年己亥,吴昌硕时年五十有六岁作。
签书:吴缶翁画豆花。辛未暮春,白龙山人题。
款识:缶庐。
钤印:
〈吴〉「俊卿」丶「破荷亭」。
〈王〉「王震」丶「一亭父」(钤於签条)。
藏印:「济民审定」丶「古柏草堂」。
来源:

  • 日本私人收藏,附原木盒
  • 苏富比香港,一九八九年五月,中国书画拍卖,编号1

着录:

  • 〈名家翰墨〉第三十七期,吴昌硕特辑(香港,翰墨轩,一九九三年二月),页E16-17
  • 〈乐山堂藏现代书画〉(台北,乐山堂,二〇〇六年七月),页29丶69

估价:HK$260,000 - 400,000


吴昌硕是近代书画巨匠,精通诗书画印「四绝」,凭藉多年篆刻功底,将金石篆刻碑学融入了中国写意画中,以重丶拙的笔墨风格,独具特色。

吴昌硕晚年与日本友人过从甚密,加上王一亭丶长尾甲等人不遗馀力地推广,在日本出版发行了不少作品,得到社会上层人士的青睐。晚年的吴昌硕在东瀛声誉日隆,日人皆以求得他片纸为荣,日本订单源源不绝,每每「倍润以求书画」。

此幅写於1899年,画家时年五十六岁,属其较少见之早年画作。


吴昌硕《豆花》局部

画由左起势,豆棚纵横交错,枝蔓肆意攀爬,直向右上。款则落於左上空白处,右下钤压角印一方。布局於倚侧中求稳定,显受书法影响,用笔亦然,以草法入画,笔势飞动。设色淡雅,略加浓墨点染,层次顿生。

题盒者名曰山中学人,日本籍,清末民初驻职上海,尤嗜吴昌硕书画,购入了不少佳作,所藏以早年作品居多。一説他曾主理正金银行上海办事处,与海上画派代表人物王一亭交好,经其绍介结识吴昌硕。



Lot 128︱王鉴《仿古山水》浅绛绢本 立轴

尺幅:99 x 50 cm
估价:HK$4,000,000 - 6,000,000


「乐山堂主」亦藏有不少古代经典佳构,当中不乏主宰清代画坛的「四王」作品,此王鉴《仿古山水》正是一例。

「四王」是王时敏丶王鉴丶王翬丶王原祁四位正统派画家的合称。他们继承董其昌的文人画衣钵,强调师古,深受贵族士大夫喜爱,故又被称为「正统派」。

王鉴来自书香门第,是明代着名文人王世贞的曾孙,家中书画收藏甚富。他曾提拔後辈王翬,将所藏名画提供王翬临摹学习,更引荐他给当时许多名文人,包括当时的画坛领袖王时敏。

王鉴主要师法董源丶巨然,元四大家亦是他屡屡临摹的对象。此幅即参考黄公望式山水构图,杂揉董巨笔意,以细密皴法烘染而成。同时又师法王蒙,於山木树石舟人等处微施赭石,使层次更丰富秀润。画面上方重山覆岭,气势浑厚雄奇,下方恬淡平缓,以雅致秀丽取胜。

据画家自题,此作写於丁未(1667年),王鉴当时七十岁,画风已臻成熟。



Lot 133︱王翬 《山水册》水墨纸本 十六开册(选十开,更多图片详见链接

尺幅:各18.6 x 19.2 cm
估价:HK$3,000,000 - 5,000,000


另一位「四王」王翬,字石谷,号耕烟散人丶乌目山人丶清晖老人。他很早就展露出绘画天赋,於二十岁左右获王鉴和王时敏的赏识及指导。他因此可以博览古代名家笔墨之妙,画艺大进,成为日後融各家典范「集大成」的契机。

此册十六开,有取意唐宋元人诗句,有师法宋人画,全出诸水墨。正如戴熙在跋中所言:「石谷此册乃师弟商略绘事之笔,故非泛泛应酬者比。」此册实具向学生示范各家画法之意,绝非一般应酬之作。

此册写成後,有王翬艺友朱彝尊及徐釚题跋。从戴熙後跋可知,此册曾为蒋茞生收藏。咸丰二年秋天,蒋氏携此册来到杭州,戴熙临摹其中十一开後还之。三年後,蒋氏割爱转让此册,只索走戴熙的临本。如获至宝的戴熙遂补另纸再题跋,详叙此画缘,并依次重装成册。

民国初期,有藏家辗转购得王翬祖本与戴熙临本,後同时於2007 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一并落入乐山堂主人囊中。时至今日,祖本与临本再次同场上拍,实为延续这收藏佳话的难得机会。



Lot 134︱金城《临石谷〈溪山红树〉》设色纸本 立轴

尺幅:139.1 x 41.5 cm
款识略

  • 钤印:「拱北」丶「北楼摹本」丶「金城之印」丶「巩伯」丶「石梅花盦」。

来源:

  • 香港苏富比,中国书画拍卖,二○一○年四月,编号681

出版:

  • 〈湖社月刊〉第九十三册(一九三五年八月),页7

估价:HK$200,000 - 400,000


金城是民初北方画坛的核心人物,书画造诣深厚,德高望重,主盟京津风雅,可惜英年早逝。在他身後,一众後人门生组成「湖社画会」,继承遗志,影响力绵延至今。

他早年潜心钻研古人笔墨,临摹极为用功,留下许多出色的仿古之作,此幅《临石谷〈溪山红树〉》即为其一。

此作临仿王翬《溪山红树》,原作为清宫旧藏,现藏台北故宫。画家按原作比例摹之,将画心及诗堂在一纸上重现。构图丶敷色丶题字皆肖似原作,连王时敏丶恽寿平之长题也一一临出,尽得原作风神。


金城临本(左);王翬祖本(右)



Lot 118︱清乾隆 釉里红九龙海水纹双耳扁壶 《大清乾隆年制》款

高度:29.2 cm
来源:

  • 香港苏富比2001年5月1日,编号538(拍卖後购入)

出版:

  • 《乐山堂藏瓷》,台北,2005年,图版47
  • 吕成龙,《中国古陶瓷款识》,北京,2023年,图225

估价:HK$3,000,000 - 4,000,000


往年的乐山堂专场,以「雍正 鬪彩加粉彩安喜图卷云耳扁壶」领衔,经炽热竞投後以远超估价的HK$4,522万易手,成为年度最广为谈论的重器之一。

来到今年专场,同样有一件精彩的清宫扁壶,以釉里红绘九龙海水纹,象徵九五至尊之无上权威,乃乾隆治下唐英督陶力作。

据清宫造办处记录,乾隆朝的釉里红龙纹扁壶,数量不足十件,矜罕非常。


本品正面的局部纹饰

中国古陶瓷常用呈色剂,基本上就是钴丶铁丶锰丶铜四种。其中,铜尤其令人着迷,一来因为烧成的铜红色别具魅力,二来是烧制异常困难,佳品难求,故历来皆属名贵珍器,同时体现了艺术和科技价值。

铜易於高温挥发,对气氛丶含量丶冷却速度等因素亦极为敏感。是故,釉里红作为铜红大宗,虽自元朝创烧至清代俱有所出,但数百年间不但屡屡断烧,且即使是御窑都经常烧出呈色灰黑的失败品。

明朝尚火德,以红色为尊,开国之时就烧制大量釉里红器,惟成品多灰黑暗哑。此後,釉里红虽然在永乐丶宣德丶成化朝取得长足发展,但其他时间大多断烧,或甚技艺一度失传。及至满清入关,这种釉下彩终於在康雍乾时期再度大放异彩。

可以说,只有国力强盛之世,才能烧出辉耀艳丽的釉里红。这件乐山堂珍藏的乾隆扁壶,正是一例。


本品背面绘四龙争珠

扁壶以釉里红为饰,壶身绘五爪龙九尾,威武有力,灵动矫健,游戏於祥云海水之间。正面中央之龙,缠绕火珠傲翔,周边由四龙拱卫;背面四龙,呈争珠之状,张力气势十足。

颈部绘蝙蝠衔磬纹,双耳则以如意云为饰。蝠与磬,按谐音象徵「福」与「庆」,具福庆吉祥之意。

扁壶乃瓷器界经典名物,受到伊斯兰文化的金属器与陶器影响而诞生。由於形似满月,故又雅称「抱月瓶」或「宝月瓶」。扁壶在西亚是实用器,两侧系耳用来捆绑绳索,方便移动;自明朝移植到中土後,瓷胎扁壶变成陈设装饰器。

观本壶之扁壶器形与九龙纹饰,应双双取材自明初雏本。


十三世纪 伊拉克或敍利亚 黄铜错银抱月瓶︱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Freer Gallery of Art


本壶之扁壶器形与九龙纹饰,应双双取材自明初雏本

据造办处档案,乾隆窑的釉里红龙纹扁壶,数目不足十件,分别造於乾隆七年和十年丶即唐英督陶之时。

档案有一则有趣记载,指出乾隆三年时,高宗曾批评:「釉里红龙梅瓶,红龙颜色不好,往好里烧造。」由此可推想,唐英必定花了许多心思功夫,才成功烧制出如本壶般出色的釉里红器,不再令龙颜不悦。

唯一与本壶尺寸丶器形丶纹饰相应之例,或原属成对者,出自Fernand Hébert旧藏,乃这位法国租界法官於清末民初时期所得。

此外,公私收藏有两个尺寸较小的近例。一为台北故宫馆藏,另一於2008年在香港苏富比举槌,曾为北美着名的十面灵璧山居雅蓄。


清乾隆 釉里红九龙海水纹双耳扁壶︱Fernand Hébert旧藏,或与本拍品成对


本拍品九龙纹饰,应取材自明初雏本。图为明宣德 青花九龙纹高足碗︱台北故宫



Lot 125︱清雍正 鬪彩莲池鸳鸯卧足盘一对 《大清雍正年制》款

直径:17.5 cm
来源:

  • 仇焱之(1910-80年)收藏,1959年或以前入藏
  • 香港苏富比1981年5月19日,编号550

展览:

  • 《中华文物集粹:清翫雅集收藏展II》,鸿禧美术馆,台北,1998年,编号51

出版:

  • 仇焱之及林仰山,〈官窑与民窑:康熙至清末御瓷与民窑瓷器研究〉,《Archives of the Chinese Art Society of America》,卷13,1959年,图1(线图)及图版I,1及2
  • Michel Beurdeley 及 Guy Raindre,《La Porcelaine des Qing: Famille verte et famille rose, 1644-1912/Qing Porcelain. Famille Verte, Famille Rose》,弗里堡,1986年,英译版, 纽约,1987年,图版134
  • 《香港苏富比二十周年》,香港,1993年,图版265
  • 《乐山堂藏瓷》,台北,2005年,图版45

估价:HK$3,000,000 - 5,000,000


古玩世界之中,来源一项尤为重要。除了协助判断真伪以外,也让我们学习追随前人名家的眼光品味,於收藏修养上更上一层楼。

这对雍正鬪彩卧足盘,乃仇焱之旧藏。早在1959年,这位传奇古董商与汉学家林仰山教授撰文研究清代瓷器,文中列举一系列仇氏珍藏官窑,本品不但列位其中,更为图片之首,足见重视。

本品获仇氏惜藏逾二十载,於其身後在1981的专拍释出市场,後入乐山堂珍藏,如今已超过四十年岁月之久,方再现尘世。


本对雍正鬪彩卧足盘为仇焱之旧藏

鬪彩,具体做法为先於瓷胎上以青花绘制纹饰轮廓,罩以透明釉高温烧造,再於釉上轮廓内填以各种彩料,入窑低温烘烤而成。故此,当我们仔细观察一件鬪彩器时,可以想像,即使没有加彩,青花部分依然能独立成图。

鬪彩滥觞於明代宣德,极盛於成化,以鸡缸杯闻名天下。清代雍正时期,鬪彩瓷烧造取得不输成化之成就。许之衡《饮流斋说瓷》有言:「鬪彩,康雍至精,若人物丶若花卉丶若鸟兽,均异彩发越,清茜可爱」,本品正是佳例。

本品形制得早明风范,以浓艳青花绘纹饰轮廓,釉上填彩,成色细致柔美,绘莲池鸳鸯,寄意婚姻和美,忠贞不渝,多子多孙。

绘鸳鸯莲花之陶瓷,可上溯至唐代,定窑等赵宋名窑亦有所绘。蒙元晚期,此类纹饰蔚为时尚,成为元青花主题。及至明清,鸳鸯莲花纹仍然广受欢迎,且画工愈见精细生动。


本拍品以鬪彩绘莲池鸳鸯纹饰

综观雍正写的鬪彩卧足盘,绘鸳鸯纹者甚少。

公共收藏中,北京故宫有一例,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有一例,三藩市亚洲艺术博物馆有一对,可兹参考。

私人领域方面,就获得顶级古玩收藏组织「敏求精舍」不少成员垂青,「古董大亨」徐展堂与「香港船王」赵从衍,都曾拥有过同类卧足盘。


清雍正 鬪彩莲池鸳鸯卧足盘︱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Lot 130︱明万历 茄皮紫地黄彩暗划云龙纹盌 《大明万历年制》款

直径:15.3 cm
来源:

  • 英国威尔特郡蒂斯伯里放山居艾弗瑞·莫里森(Alfred Morrison ,1821-97年)收藏
  • 苏格兰艾雷岛马格代尔勋爵(Lord Margadale of Islay, T.D.,1906-96年)收藏
  • 上拍於香港苏富比1982年11月8日,编号113

展览:

  • 《中国名陶展:中国陶磁2000年の精华》,桥高岛屋,东京,以及其他六个日本县市,1992年,编号100
  • 《千禧年清翫雅集收藏展》,鸿禧美术馆,台北,2000年,编号96

出版:

  • 《中国名陶日本巡回展-港台名家收藏陶瓷精品》,历史博物馆,台北,1992年,页158
  • 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香港,1993年,彩图71
  • 《乐山堂藏瓷》,台北,2005年,图版26

估价:HK$1,500,000 - 2,000,000


万历皇帝的龙纹御瓷,茄皮紫地黄彩者真乃吉光片羽,本品以外存世只得三例,俱是有名。

一例曾经修复,大英博物馆藏;另一例曾於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後於2018年在香港佳士得亮相,估价HK$120万,结果以三倍多的HK$370万成交;最後一例,亦曾为放山居及马格代尔勋爵收藏,再经赵从衍与长青馆雅蓄,相信与本盌成对。

放山居一词,在收藏圈中可谓「真丶精丶稀」的代名词。本盌不但出身显赫,更是甚具代表性的万历御瓷 - 陶瓷鉴定泰斗耿宝昌在着作《明清瓷器鉴定》,特别加入了本盌彩图作为研究参考。


本盌不但出身显赫,更是甚具代表性的万历御瓷


放山居现貌

茄皮紫釉,是以氧化锰为主要呈色剂的着名低温釉,因多以浇釉法施釉,故又称「浇紫釉」。按呈色深浅,可以像茄皮成熟程度分为深茄紫釉和浅茄紫釉。

从传世品和出土文物来看,淡茄皮紫釉始烧於宣德朝,深茄皮紫釉则始烧於弘治朝。及至万历时期,茄皮紫釉发展成熟,成为官窑名品之一。

北京故宫研究员吕成龙曾指出,茄皮紫釉瓷器在整个明代产量不大,故流传至今且完好无损者,显得弥足珍贵。同时,他亦以万历朝出品为茄皮紫釉之代表。


明万历 淡茄皮紫釉暗划云龙纹盌︱北京故宫


明万历 茄皮紫地黄彩暗划云龙纹盌︱2018年,香港佳士得,HK$370万成交

同类纹饰亦见於单色釉瓷,惟亦仅见寥寥数例,如北京故宫的淡茄皮紫釉暗划云龙纹盌,以及台北故宫之黄釉例子。

本盌以细线浅划云龙纹,於紫地上施黄彩,再於龙眼丶五爪及龙须细节处填上白彩,作为第三色,衬托龙纹,较其他类例更形醒目鲜明。

与此同时,又为口沿饰边,精巧别致,意趣盎然;且用黑彩点龙睛,更添灵动,跃跃活现。



Lot 106︱明正德 青花穿莲龙纹大盌 八思巴文款 汉译《至正年制》

直径:22.8 cm
来源:

  • 香港苏富比1990年11月13日,编号137

展览:

  • 《中国名陶展:中国陶磁2000年の精华》,桥高岛屋,东京,以及其他六个日本县市,1992年,编号87
  • 《千禧年清翫雅集收藏展》,鸿禧美术馆,台北,2000年,编号91

出版:

  • 《中国名陶日本巡回展-港台名家收藏陶瓷精品》,历史博物馆,台北,1992年,页130
  • 《乐山堂藏瓷》,台北,2005年,图版10
  • 吕成龙,《中国古陶瓷款识》,北京,2023年,图557

估价:HK$500,000 - 700,000


本盌类同年款者,与上述万历龙盌一样,实为凤毛麟角,仅得六例。其中五例皆藏於顶尖博物馆,包括北京故宫两例,其中一例与本盌几无二致;此外还有美国弗利尔美术馆丶大英博物馆丶以及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之例。

如此罕见的年款,真正能看明白的人恐怕亦是寥寥无几 - 它乃是以八思巴文所写。

八思巴文是一种拼音文字,乃由忽必烈时期的国师八思巴所创。虽然曾为元朝官定国字一百多年,但蒙古人大多还是沿用回鹘式蒙古文。与此同时,从蒙古帝国分裂出来的四大汗国,亦不予以采用。

那麽明武宗正德帝,为何把这种文字用作官窑落款?


左为本拍品,右为北京故宫之例


正德帝御容

正德是一位率性而为的天子,北京故宫以「顽童皇帝」丶「纵情玩乐」来形容他。明末成书的《尧山堂外纪》有言,「乐以异域事为戏,又更名以从其习。学鞑靼言,则自名曰忽必列;习回回食,则自名曰沙吉敖烂;学西番刺麻僧教,则自名为大宝法王……」

正德帝极为喜欢异国风情,常与外族僧侣与奇人为伴,学习鞑靼言丶回族饮食丶藏传佛教等文化习俗,又以该族之名人自称。

本盌之八思巴文落款,恰好反映出正德帝此等兴趣。事实上,正德帝官窑瓷器中,亦有不少以阿拉伯文和波斯文为装饰的。

那麽下一个问题就是,本盌落款写的是甚麽?


本盌内外皆绘穿莲龙纹为饰

此类八思巴文款识之解读,往日有多种说法,如今主流认为乃「至正年制」之译音。

至正是元朝最後一个年号,既是八思巴文流行之末,亦是元代青花大放异彩之时。世上最有名的青花瓷「大维德花瓶」(David Vases),上书「至正十一年」之题记,便是「至正型」元青花代表作。

元朝覆亡後,八思巴文已是罕用。从明朝开国到正德一朝,又过了一百多年,景德镇匠人不谙八思巴文,书写此类款识时,很大机会亦不解其意。

顺带一提,北京故宫的同类正德青花盌之中,既有如上文所言般书八思巴文款的,亦有楷书「正德年制」款的,相当有趣。



Lot 105︱清雍正 柠檬黄彩盌一对 《大清雍正年制》款

直径:9.9 cm
来源:

  • 重要欧洲私人收藏,於1960年代末购自仇焱之(1910-80年)
  • 香港苏富比1997年11月4日,编号1375

展览:

  • 《中华文物集粹:清翫雅集收藏展II》,鸿禧美术馆,台北,1998年,编号44

出版:

  • 《乐山堂藏瓷》,台北,2005年,图版38

估价:HK$400,000 - 600,000


此对雍正朝黄彩盌,亦为仇焱之旧藏。我们可从两个角度 - 地位与技术切入解读。

唐朝《通典》云:「黄者,中和美色,黄承天德,最盛淳美,故以尊色为溢也。」隋唐以降,因黄与皇同音,逐渐成为帝王御色。明清两朝,黄釉为皇家严控,民间禁止使用。

是故,在各大瓷器釉色之中,黄釉地位无疑最为尊贵。


本对柠檬黄彩盌,色泽纯净娇嫩丶厚润而不透明

低温黄釉创烧於明洪武一朝,传统上以铁为呈色剂。及至雍正一朝,首度以氧化锑为呈色剂,成品色泽纯净娇嫩丶均匀柔和,厚润而不透明,因色似柠檬而得名。

色泽以外,雍正黄釉器在用途上亦有所革新。传统黄釉,基本上只限於祭礼使用;雍正创烧的柠檬黄釉,则可供闲时把玩,赏心悦目。

柠檬黄彩器,虽形简而色单,但烧制不易,胎丶釉丶火必精熟,方见成品,但有微瑕,便前功尽弃。

拍卖场所见例子之中,比较近期为2020年北京秋拍,有一对近似的雍正柠檬黄釉小杯举槌,尺寸较小,直径6.2 cm,为北京文物公司旧藏,估价RMB 260万,结果以RMB 506万成交。


拍卖详情

拍卖行:香港苏富比
专场:乐山堂存珍(二)蔡一鸣藏中国书画及艺术精品
地点: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预展日期:2024/4/2-8
拍卖日期:202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