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恨交织的两大艺术巨擘 培根巨作估价RMB 2.8亿伦敦苏富比领衔

摄影与绘画是两种观看方式。在当代艺坛,就有大师以照片为蓝本,绘出一幅幅扣人心弦的杰作,即将于伦敦苏富比隆重登场。

拿着挚友照片,培根绘下《卢西安‧弗洛伊德肖像习作》,见证两位英国巨擘纠缠半生的恩怨情仇。此幅既私密又澎湃的巨作,隐踪超过半世纪后首现拍场,估价逾£3,500万(RMB 2.87亿),将于伦敦6月29日下午5时「英国艺术:英女王铂金禧年纪念专场」举槌。

德国艺术宗师里希特,开创「照相写实」绘画先河。靠着亲手搜集的摄影图鉴,绘出如幻似真的云朵,叩问现实真假。《云彩习作(背光)》正是系列中的佳作,估价£600万 - 800万(RMB 4,920万 - 6,570万),于伦敦6月29日下午6时「现代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举槌。



© The Estate of Francis Bacon. All rights reserved. DACS / Artimage 2022
Lot 10|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909-1992)《卢西安‧弗洛伊德肖像习作》油彩画布

创作时间:1964年5月
尺幅:198 x 147.5 cm
来源(值点网整理):

  • 伦敦,Marlborough Fine Art Ltd.
  • 伦敦,The Hon. Colin Tennant
  • 都灵,Galleria Galatea
  • 欧洲私人收藏
  • 现藏家1982-83年得自上述处

估价待询(行方透露估价逾£3,500万)
专场:英国艺术:英女王铂金禧年纪念专场


时间回到1944年,培根与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在伦敦初次见面。

培根比弗洛伊德年长13年,性情、童年环境迥异。培根来自爱尔兰的乡郊,自幼受严重哮喘所困。父亲固执严厉,并不喜爱这个病恹恹、没有男子气慨的孩子。而弗洛伊德,则是来自上流社会的贵公子。祖父正是「精神分析之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家境优渥,在和谐、充满文艺气息的家庭中长大。

然而,他们之间也有共通处牵引。在艺术上,二人皆才华横溢;在社会处境上,都是主流以外的边缘人。培根是同性恋者,与虔诚保守的家族关系疏离;弗洛伊德后来跟随双亲逃离纳粹德国,在陌生的国度里寻求难民庇护。


自首次见面,他们就一拍即合,相交相知近四十年,直至八十年代决裂,几乎断绝往来。

正如梵高与高更、毕加索与马蒂斯,艺术家之间的友谊总是极为复杂微妙。

据弗洛伊德前妻卡萝琳(Lady Caroline Blackwood)忆述,在二人1953至1959短短六年的婚姻生活里,差不多每天都不得不与培根一起晚饭。

他们形影不离,向慕与嫉妒交缠,惺惺相惜又暗暗较量,在拉扯与张力中切磋砥砺,为对方的创作提供了最丰沃的养分。这种独一无二的羁绊在《卢西安・弗洛伊德肖像习作》一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两位艺坛巨擘的作品视觉风格迥异,但同样热爱绘画人像,并都曾经以对方入画:弗洛伊德于1952年为挚友画了一幅肖像,第二幅作品一度落笔,但并未完成。至于培根,则为对方画过大量肖像,第一幅绘于1951年,之后完成的作品数量不少于16幅。


《卢西安‧弗洛伊德肖像习作》局部© The Estate of Francis Bacon. All rights reserved. DACS / Artimage 2022


培根有一套研习人体的独特方式,就是从照片中搜集想法。他只凭记忆及照片创作,而不像其他艺术家般边看着模特儿边绘画。照片与记忆相辅相成,成就一幅幅慑人心魄的绝代肖像画。

他在1960年代不断重复绘画弗洛伊德,画面皆依据二人的共同朋友迪肯(John Deakin)所摄的黑白照片。拍摄经过深思熟虑,有计划地铺排出戏剧色彩。

培根离世后,人们在其工作室发现这些照片被撕破、捏皱、以颜料弄脏。即便如此,他终其一生都不愿将之丢弃,可见这些照片对他别具意义。

这次拍卖的《卢西安‧弗洛伊德肖像习作》,创作于1964年,正正是以这些照片为参照,培根巧妙地捕捉了刹那间猛然流露出来的张力。

相中的弗洛伊德坐在床上,白色衣袖卷至手肘,拳头紧握。至于画中的他则自信十足,衣襟大开,摆出具威吓性的姿势。狂乱的翠绿、粉红和白色笔触在脸上搅成一团,但仍仿佛可见坚定的眼神,直视观者。


三联作是培根的拿手好戏,这幅弗洛伊德肖像今次单幅上拍,其实本来也是三联屏的其中之一。

艺术家在完成这幅三联屏后,随即将之分为三幅独立作品。1965年,三屏曾一并在汉堡和斯德哥尔摩巡回展览。现时,左屏为私人藏家所有,而右屏则入藏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博物馆。

至于中间屏,即这次拍卖的一幅,曾在都柏林单独展出,展后隐踪逾半世纪,直至今天首度现身拍卖。此作为苏富比伦敦拍卖的领衔作,估价逾£3,500万(RMB 2.87亿),备受瞩目。

培根的作品向来深为藏家所珍,在拍卖上屡屡写下佳绩。近期的例子可数《1962年红衣主教习作,1971年第二版》,在刚过去的5月,于纽约苏富比以US$4,628万售出。同样在苏富比纽约拍场,还有《启发自艾斯奇勒斯(奥瑞斯提亚)之三联作》,2020年6月以US$8,455万成交。



Lot 105|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1932年生)《云彩习作(背光)》油彩画布

创作时间:1970年
尺幅:80 x 100 cm
来源(值点网整理):

  • 科隆,Galerie Rudolf Zwirner
  • 德国私人收藏
  • 伦敦苏富比,2002年6月16日,lot 12(上述来源委托出售)
  • 伦敦,Simon C. Dickinson Ltd.(购自上述拍卖)
  • 现藏家2002年得自上述处

估价:£6,000,000 - 8,000,000
专场:现代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


另一位喜以照片为本创作的大师,便是里希特。当代艺术名家当中,无论地位、名气、身价,他都属顶尖行列。此幅《云彩习作(背光)》,细腻程度让人由衷惊叹,将于苏富比「现代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中隆重登场。

「照相写实(Photo-painting)」是里希特著名的创作系列。顾名思义就是以照片为蓝本,再去加工创作。照片可以是云朵、海洋、日常风景。

其中,「云朵」系列就是他最受推崇的作品之一。系列创作于1968至1979年间,以摄影为基础,每一幅都有图可依,这些图片来自里希特在1960年代中开始搜集的相片、剪报与草图集合而成的图鉴。

就云朵题材而言,艺术史上不少赫赫有名的画家都画过。比如米高安哲罗(Michelangelo)《最后的审判》,又如浪漫主义大师费得利奇(Caspar David Friedrich)《雾海上的旅人》。大部分艺术家都以云朵象征上帝的神圣力量,或营造云海壮阔的蓬勃激情。

里希特则一改传统,作品中并无人物,只有无尽的天空与朵朵浮云,不赋予象征意义。他以照片为本、几近科学的手法,有系统地将这些浪漫主义的风景作品「去浪漫化」。


这位德国画家,为何要以照片为蓝本创作?

他曾直接了当的表示:「我喜欢任何没有风格的东西:字典、照片、自然、我自己和我的画作(因为风格是一种暴力,而我不暴力)。」

里希特并非将照片当作现实的替代品,而是到达现实的踏脚石。借着照片客观的本质,修正自己观察世界的角度。对他而言,看着相片创作犹如全然排拒绘画历史,使他不为一切美术训练、框条与准则所局限。


《云彩习作(背光)》局部

那么照片本身,和按之加工创作的绘画有什么分别呢?

里希特以模糊化、拼贴、更改构图、转变光线明暗等手法创作,加上精湛绝伦、细腻入微的笔触,画中云虽然看上去是写实,但其实是经过设计,如幻似真。变幻莫测的云朵定格于画布上,停留在具象与抽象、自然与超自然之间。

观者不禁思疑:这是画还是照片?画中景物是真是假?是真实存在还是艺术家的想像创造?

这正是里希特的创作主旨。

他成长于二战后愁云惨雾的东德,在上一代人愧疚的阴霾、苏联严格掌控的意识形态中长大。笔下朵朵浮云,并不只为歌颂大自然的神圣庄严,同时要让观者反思 - 我们对现实最基本的认知究竟是对是错?


于伦敦「现代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同场亮相的,还有一众名家大作,众星云集。比如「印象派三巨头」莫内(Monet)、雷诺阿(Renoir)、毕沙罗(Pissarro)所留下的法国风光;「点描画大师」席涅克(Signac)的威尼斯景致;「抽象表现主义泰斗」德库宁(De Kooning)的抒情律动;还有「瑞士国宝级艺术家」贾柯梅蒂(Giacometti)的油画大作,精彩纷呈。


拍卖详情

拍卖行:伦敦苏富比

「英国艺术:英女王铂金禧年纪念专场」
拍卖时间:伦敦 BST|2022年6月29日 下午 5pm/香港 CST|6月30日 凌晨 12am

「现代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
拍卖时间:伦敦 BST|2022年6月29日 下午 6pm/香港 CST|6月30日 凌晨 1am

拍卖地点:伦敦苏富比,34-35 New Bond Street, London, W1A 2AA (拍卖将于苏富比官方网站及社交平台同步直播)

详情可浏览苏富比网站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