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加博物馆藏纽约苏富比热卖 陈洪绶款《罗汉图》估价22倍落槌

顶尖美术馆展柜里的珍藏,是收藏界最为人渴求的艺术品。一旦它们罕有地在拍场亮相,往往都会引起连番争夺。

今季纽约亚洲艺术周,苏富比「中国艺术珍品」专场带来美加三家重要博物馆典藏的中国古玩珍器 - 包括宾夕凡尼亚州卡内基美术馆(The Carnegie Museum of Art)、新泽西州纽瓦克博物馆(The Newark Museum of Art)、蒙特利尔美术馆(The Montreal Museum of Fine Arts)。

结果,这37件馆藏悉数售出,不但一举横扫三甲位置,当中不少更远超预期成交。

其中,长近四米、陈洪绶款的《罗汉图》手卷,估价仅US$5万,在炽热竞投下以逾22倍的US$112万落槌,连佣US$141万(RMB 1,020万)易手,摘下专场成交桂冠。

Lot 257|陈洪绶(款)罗汉图卷 设色绢本 手卷|蒙特利尔美术馆珍藏|成交冠军,估价22.4倍落槌

署签:(何冠五)陈章侯龙王礼佛图卷。田溪书屋珍藏。钤印:何冠五
款识:悔迟洪绶敬图。钤印:章侯
鉴藏印:(王季迁)震泽王氏季迁收藏印、王季迁氏审定真迹(二钤) 、王氏季迁珍藏之印、季迁珍藏、王季迁家珍藏、怀云楼鉴赏书画之记
(何冠五)何冠五印、冠五珍藏、田溪书屋鉴藏、冠五居士、田溪书屋、冠五审定、冠五清赏
庐江、宝、第一希有、天壤至宝、春雷阁藏
尺幅:156 x 396.8cm
出处:

  • 王己千(1907-2003)收藏
  • 蒙特利尔美术馆,蒙特利尔,购于1975年(馆藏编号1975.ed.5)

注:由于本品尺幅比例关系,本文分割成六幅图片展示。上述三幅为画作部份,下面三幅为题跋部份
估价:US$50,000 - 70,000
落槌价:US$1,120,000
成交价:US$1,416,400


本品图录名字意思,是「带陈洪绶款的罗汉图」,并不代表罗汉图必定是这位明朝画家手笔,所以估价只定于US$5万水平。最终以US$141万成交,意味部份藏家相信其为陈洪绶真迹。

手卷原为王己千(原名王季迁)雅蓄,于1975年为蒙特利尔美术馆购藏。王己千乃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先驱,同时为古书画鉴藏大家,在艺坛地位崇隆。与此同时,他的艺术成就与贡献广为国际认可,其时以「C. C. Wang」之名为西方世界熟悉。

陈洪绶可说是画史上的一个奇才。他生于晚明的一个仕宦之家,可惜怀才不遇,科举未捷,只好改以画画为生。他曾跟随蓝瑛学画,展现出过人天赋,就连蓝瑛这位浙江最有名的画家亦自愧天份才气不如。

陈洪绶笔下人物乍看怪异,大头短身,神情滑稽而悲苦。事实上,这些表现都有古风特质,上溯晋唐。他的好友周亮工便大力维护称:「人但讶其怪诞,不知其笔笔皆有来历。」陈洪绶这般高古奇骇的人物画风,同时也表现了他对现世的嘲讽和感伤。

陈洪绶的作品,包括以罗汉为主角的,两岸故宫皆有收藏。其中,北京故宫以「人物形象之奇特,均已加入了画家个人之造型意念,精彩绝伦……变形夸张的手法表现古拙奇崛的特征」来形容。

台北故宫则于1970年代策办「晚明变形主义画家作品展」,把陈洪绶、蓝瑛、丁云鹏、吴彬、崔子忠放在一起研究,尝试整理出这五位名家创作中的共通之「奇」。



Lot 125|清雍正 粉青釉贯耳大橄榄瓶 《大清雍正年制》款|纽瓦克博物馆珍藏|成交亚军

高度:42.3cm
出处:

  • Herman A. E.(1951年逝)及 Paul C.(1951年逝)
  • Jaehne 收藏
  • 1941年赠予纽瓦克博物馆,纽瓦克(馆藏编号41.2027B)

估价:US$600,000 - 800,000
落槌价:US$850,000
成交价:US$1,079,500


青瓷在中国艺术史上源远流长,原始青瓷可追溯至夏商之际。此后,历朝历代都烧制出有名的青釉器,其中以赵宋之世特别精彩,举如汝窑的天青釉、官窑的粉青釉、龙泉窑的梅子青等。

雍正帝素以古雅脱俗的品味著称,对单色釉的配制格外在意,不时亲自过问。在圣上汲汲以求的情况下,传奇督陶官唐英积极研制仿宋瓷器,汝、官、哥窑、乃至龙泉等单色瓷器大有所成。

与此同时,清代自雍正一朝起,对釉料铁含量的掌握和还原气氛的控制已然熟练,更把青釉工艺推向新的高峰。

本品正是在如此背景下诞生,粉青釉色曼妙柔和,承继了宋代单色釉古韵,加上散发商周青铜气息的形制,尤显高雅古风。

本瓶器型独特,集贯耳瓶与橄榄瓶大成于一身,是古意与创意兼备之作。

贯耳瓶乃商周流行的青铜盛酒器,一度成为士大夫饮宴「投壶」游戏所用器物,瓷胎自宋代复古风潮兴起。橄榄瓶则流行于雍乾两世,因形似橄榄而得名。造型丰满秀挺,线条流畅富韵律感,轻巧灵动又不失稳重,兼具梅瓶、玉壶春特征于一身,属瓷器收藏界的高级器型,备受追捧。

单色釉的橄榄瓶本就鲜见,带贯耳者更是稀世难求。 2015年,香港邦瀚斯有「青釉橄榄式贯耳穿带瓶」一例,同为雍正御窑所出,尺寸与本品亦一样,当时以HK$1,732万售出。


Lot 104|清雍正 洋彩胭脂红地九秋同庆纹小杯 《雍正御制》款|卡内基美术馆珍藏|成交季军,估价4.1倍落槌

直径:7cm
出处:

  • 乔治‧哈撒韦‧泰贝(George Hathaway Taber,1859-1940)收藏,1935年之前,此后家族传承
  • 赠予卡内基美术馆,匹兹堡,1955年(馆藏编号55.47.7)

​​​​​​估价:US$200,000 - 300,000
落槌价:US$820,000
成交价:US$1,041,400


清宫官窑瓷器,绝大部份遵从「朝代为首,帝号居次,年制结尾」的书写体例,举如《大清雍正年制》。偶有从简者,也只是变成《雍正年制》。本品则是书以《雍正御制》,强调天子御用之意,可见地位非同等闲。

满清初期,康熙帝为欧洲珐琅工艺所深深吸引,遂下令研创本土新品,瓷胎画珐琅(即珐琅彩)于是诞生。这种彩瓷先由宫廷画师草绘样稿,选用景德镇精制的白瓷素胎,运至京城,在宫内绘图、填彩、烧造,落款书以《康熙御制》的特别格式,突显在一众清宫御器中的至尊地位。

红地彩绘的「九秋同庆」瓷器,最早亦于康熙年间创烧。虽然和其他官窑一样,全程在景德镇完成,但就与珐琅彩同样署以「帝号御制」格式落款,表明它应为御窑厂以内廷恭造的珐琅彩为蓝本烧制之高级品种。


康熙朝的「九秋同庆」官窑,大多是珊瑚红地配以五彩绘就。及至雍正一朝,西洋风格变得更为浓重。以本品为例,是胭脂红地配以洋彩绘画。

胭脂红于康熙年间从西洋传入景德镇,因颇如妇女化妆用的胭脂之色而得名。这种红釉以金作为着色剂,在炉中经800℃左右焙烧而制得,故又名「金红」, 最初在珐琅彩瓷中始见应用,至雍正时成为名贵色釉。

洋彩则是从珐琅彩衍生的新品种,特点是采用了西洋绘画技法与装饰,例如以明暗光点装饰图案,透过白料渲染表现出枝叶的光影明暗,乃至以西方花卉入画等等。

古代中国是农业社会,秋收对人民乃至国家具是无比重要。农历秋季共90日,故曰「九秋」。 「九秋同庆」寓意天下太平、共贺丰收,以此为主题的瓷器始见于明代青花,至康雍乾三世彩瓷下发扬光大,成为经典名品。

「九秋同庆」多见直径约10 cm的碗形,如本品般玲珑小杯则相当罕见。近例除了可参考台北故宫馆藏,市场上亦有两例可考。一例以珊瑚红为地,1995年在香港佳士得售出;另一例书《年制》而非《御制》款,一代船王赵从衍旧藏,两度经香港佳士得易主。


同场重点馆藏成交


Lot 258|石涛(款)山水 设色纸本 立轴|蒙特利尔美术馆珍藏,估价27.5倍落槌

释文:
昨日得罪此君(亦是此纸写雪中兰竹),今日亦复得醉中得罪此纸,吾想苏公、米老,不免于背地冷笑。清湘大涤子得此尺幅澄心堂纸,何快之有!吾云:「二公且退,有我没你。」座客大笑。戊寅冬日,广陵东城草堂并识。
钤印:乡年苦瓜、齐庄中正
鉴藏印:(王季迁)王季迁氏审定真迹
书樵所藏、吴翰审定、沈松生藏
尺寸:71.5cm x 35.5cm
出处:

  • Horsley 及 Annie Townsend 伉俪收藏
  • 1975年赠予蒙特利尔美术馆,蒙特利尔(馆藏编号1975.ed.4)

估价:US$20,000 - 40,000
落槌价:US$550,000
成交价:US$698,500


Lot 106|明十五世纪初 钧窑玫瑰紫釉花盆《七》字款|卡内基美术馆珍藏

直径:19cm
出处:

  • Ralph M. Chait,纽约
  • Walter Read Hovey 博士(1895-1981)收藏,1973年之前
  • 赠予卡内基美术馆,匹兹堡,1973年(馆藏编号73.48.58)

估价:US$250,000 - 350,000
落槌价:US$200,000
成交价:US$254,000

Lot 128|清康熙 绿彩赶珠龙纹罐 《大清康熙年制》款|纽瓦克博物馆珍藏,估价2.3倍落槌

高度:19.7cm
出处:

  • Herman A. E.(1951年逝)及 Paul C.(1951年逝)
  • Jaehne 收藏
  • 1941年赠予纽瓦克博物馆,纽瓦克(馆藏编号41.2104)

估价:US$60,000 - 80,000
落槌价:US$140,000
成交价:US$177,800


Lot 254|明至清 铜鎏金嵌宝白玉佛坐像及青玉瑞象|蒙特利尔美术馆珍藏,估价15倍落槌

高度:10.3cm
出处:

  • R. Michael Eaton 收藏
  • 2002年赠予蒙特利尔美术馆,蒙特利尔(馆藏编号2002.290.1-4)

估价:US$8,000 - 12,000
落槌价:US$120,000
成交价:US$152,400

Lot 124|清康熙 豇豆红釉印泥盒 《大清康熙年制》款|纽瓦克博物馆珍藏,估价2倍落槌

直径:9.8cm
出处:

  • Herman A. E.(1951年逝)及 Paul C.(1951年逝)
  • Jaehne 收藏
  • 1941年赠予纽瓦克博物馆,纽瓦克(馆藏编号41.1968C-D)

估价:US$60,000 - 80,000
落槌价:US$120,000
成交价:US$152,400


Lot 113|清十九世纪 粉彩钟馗捉鬼图水丞|卡内基美术馆珍藏,估价23.7倍落槌

直径:12.9cm
出处:

  • Walter Read Hovey 博士(1895-1981)收藏,1973年之前
  • 赠予卡内基美术馆,匹兹堡,1973年(馆藏编号73.48.87)

估价:US$4,000 - 6,000
落槌价:US$95,000
成交价:US$120,650


Lot 256|明 绿釉朝冠耳三足大炉|蒙特利尔美术馆珍藏,估价7倍落槌

高度:74.5cm
出处:

  • Elwood B. Hosmer(1879-1946)收藏
  • 1940年赠予蒙特利尔美术馆,蒙特利尔(馆藏编号1940.ed.3)

估价:US$6,000 - 8,000
落槌价:US$42,000
成交价:US$53,340


Lot 110|唐 铜鎏金羊生肖立像|卡内基美术馆珍藏,估价4.3倍落槌

高度:18.2cm
出处:

  • 乔治•哈撒韦•泰贝(1859-1940)收藏,1935年之前,此后家族传承
  • 赠予卡内基美术馆,匹兹堡,1955年(馆藏编号55.47.14)

估价:US$8,000 - 12,000
落槌价:US$35,000
成交价:US$44,450


馆藏以外,本场另有两件成交价较瞩目的拍品。

首先是乾隆朝的双耳大瓶,高70.5 cm,胭脂红地,粉彩绘开光群仙祝寿图,辅以轧道工艺,US$76.2万易手。

接着是白釉观音立像,高52 cm,行方判断出自德化窑巨匠何朝宗之手,US$63.5万售出。此尊菩萨的造型和做工皆是精彩,惟据悉因为品相方面的问题,导致最后并未以更高的金额成交。

Lot 353|清乾隆 胭脂红地轧道粉彩缠枝番莲纹开光群仙祝寿图双耳大瓶 《大清乾隆年制》款

高度:70.5cm
出处:1980年代初购于新泽西,此后家族传承
估价:US$800,000 - 1,200,000
落槌价:US$600,000
成交价:US$762,000


Lot 136|十七世纪 何朝宗作德化白釉观音菩萨立像

高度:52cm
出处:美国私人收藏,得于1971至1981年之间
估价:US$600,000 - 800,000
落槌价:US$500,000
成交价:US$635,000


拍卖总结

拍卖行:纽约苏富比
专场:中国艺术珍品
拍卖日期:2025/3/18-19

拍品数目:393
成交:288
未成交:105
成交率:73%
总成交额:US$16,24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