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御制柠檬黄地洋彩宝月瓶 中贸圣佳2022春拍惊喜亮相

万寿献天子 四海共太平

清雍正  御制柠檬黄地开光洋彩福寿双全图宝月瓶

本品来源清楚,出自近代欧美世家Annie Lee Allen,1886年得自中国。 Annie出身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的显赫家族,父亲为国会议员,创立并任太平洋铁路公司总裁,领导圣路易斯从商业前哨过渡到工业大都市,是该城最杰出和最有权势的人之一。兄长Thomas Allen亦曾任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董事会主席。


Thomas Allen(左)、Annie 与丈夫 Louis Chauvenet 位于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的住宅(右)

清雍正 御制柠檬黄地开光洋彩福寿双全图宝月瓶 端庄秀美,亭亭玉立,主体上下左右均施柠檬黄釉,明快匀净,极具尊贵品格。如意为耳饰,涂抹珊瑚红一色,妍美光润,一如珊瑚般质感,谓之「抹红」,对应唐英雍正十三年《陶务述略碑》所载,乃五十七种摹古创新的色釉品类之一。

瓶身前后开光白地彩绘九桃福寿双全图,九桃分布为前五后四,皆别出心裁,缀饰一洋彩折枝蟠桃,时而乍然转折,却总与圆形留白空间相得益彰。绘画细腻如真,苍枝虬曲多姿,翠叶阴阳反侧,硕果粉嫩诱人,花蕊和花苞以细笔勾勒,点染施彩,富立体感。另见红蝠双双,轻逸展翅,动感十足,与蟠桃共构「福寿双全」之寓意。

前后两面福寿双全的构图亦非乾隆朝风尚的对称审美,彼此细节与布局虽差异显著,却毫无违和感,风格一致,和而不同。这更加需要对稿本精细设计,反复考究,同时也彰显此时御窑厂在唐英的引领下,高手如云,工致殊常,步入历史巅峰的新境界。

本品所饰白釉莹润细皙,与雍正瓷胎画珐琅的白胎所施之釉质一致,属雍正御瓷最高品质的胎釉,可谓丽质非凡。雍正御瓷当中的彩绘者,尤重白釉之品质,务求素洁莹然,以彰彩料之妍美。圈足露胎处所见,胎质极为纯净细腻,胎与釉皆精良,底部中央书青花篆书六字三行款,结体工整秀雅,青花深入胎骨,发色妍丽沉静,笔道之内零星气泡泛起,悬浮于青花料之上,此为雍正顶级御瓷写款的核心基本特征。

此式扁瓶,清宫档案称之为宝月瓶,属唐英榷陶期间的创新器型,源于清宫摹仿永宣青花扁壶的基础之上加以化裁而成,是十八世纪宫廷最尊贵的御瓷造型之一。目前传世所见有青花、青花釉里红品类,装饰摹仿永宣折枝瑞果纹,可互相印证;另见粉彩花鸟品种(见附图1)。


(附图1)清雍正 洋彩花鸟纹抱月瓶 大英博物馆大维德基金会藏

本品所饰之蟠桃红蝠乃贺寿佳品,寓意长寿祥瑞,故其专为万寿节之定制。装饰此蟠桃红蝠图案多见于大盘、七寸盘和碗,制作考究精良,皆是雍正御窑之上乘佳器。

蟠桃贺寿之意,起源甚早。晋·葛洪编纂的《汉武帝内传》及六朝小说中提及汉武帝与西王母之故事情节。汉武帝为中国历史上信仰仙道的皇帝,七月七日深夜二更时,西王母驾乘紫云车降临到汉武帝宫殿。汉武帝将西王母迎接到宫殿后,西王母则赠予汉武帝七颗仙桃与之享用。西王母的仙桃又称为「蟠桃」,种植于昆仑仙山上的蟠桃园里,三千年才结一次果实,拥有起死回生、长生不老的功效。

文献中记载:王母命侍女以玉盘盛仙桃七颗,大如鸭卵,形圆青色,王母以三颗与帝,帝食之甘味,收核欲种之,王母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实,中夏地薄,种之不生如何!」帝乃止。于坐上酒觞数过,王母乃命侍女王子登弹八琅之璈,又命侍女董双成吹云和之笙,又命侍女石公子击昆庭之钟,侍女许飞琼鼓震灵之簧,侍女阮凌华拊五灵之石,侍女范成君击洞庭之磬,侍女段安香作九天之钧。于是众声澈朗,灵音骇空。

此类典故颇得雍正皇帝之意,可见其授命绘制的《胤禛行乐图》册页,〈仙桃戏猴〉一景描绘其喜得蟠桃,身旁树上伴有灵猴(见附图2)。同册另一景,绘其观澜之姿,一蝠于上盘旋。雍正一朝作桃纹于各式器物,然新创洋彩瓷的色调丰富,粉红、淡黄、浅绿等,最能贴切表现桃实枝叶。

雍正一朝,世宗为证继位正统,笃信祯符,复兴祥瑞饰纹,此风延至乾隆时,更是俯拾皆见。世宗也重启赐赏如意之习,并时命画师绘其像,画中置身祥纹瑞饰之间。


(附图2)《胤禛行乐图》册页 〈仙桃戏猴〉 北京故宫藏


拍品局部图

雍正皇帝出生于农历十月三十日,因此,每年农历十月三十日为万寿节,成为一年宫里最重要的四个节日之一。内务府必定提前筹备,造办处置办也遵循宫里一贯的惯例。例如雍正六年八月《造办处活计库·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二十五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本月二十四日郎中海望为万寿节备用活计事启知怡亲王,奉王谕着画样来看,遵此!」

怡亲王深知雍正皇帝的审美要求严格,所以,造办处要置办生产各式物品作为寿礼,都需要遵循内廷制式和流程,施行画样制度,至为关键。同样,烧造本品,无论是式样选择,彩釉之搭配,主题纹饰设计,皆由造办处画样上呈,或得怡亲王认可,或经由胤禛本人仔细审阅之后,才交付御窑厂烧制。因此,其主题纹饰的一面,与八桃七寸盘布局构图皆一致,可见二者所奉行之粉本画稿是一致的。

除了前述盘碗装饰福寿双全图为常例,雍正御瓷其他造型却不多见,其中较为著名的一例为玫茵堂旧藏清雍正粉彩蟠桃献寿图圆盖盒,堪称孤品,也应是专为贺寿之用(见附图3)。还有轰动一时的粉彩福寿纹橄榄瓶,Hon Ogden R. Reid 旧藏,售于香港苏富比2002年5月7日,编号532,现藏于上海博物馆(见附图4);


(附图3、左)清雍正 粉彩蟠桃献寿图圆盖盒 玫茵堂旧藏、(附图4、右)清雍正 粉彩福寿纹橄榄瓶 上海博物馆藏

本品在施彩色彩搭配方面,大胆尝试,突破传统,体现求新变异的鲜明个性。其以柠檬黄纯净一色为地,更见娇妍妩媚。抹红耳饰,与瓶身柠檬黄,彼此呼应,相互装饰。柠檬黄釉是以氧化锑为主要呈色剂的低温色釉。清代文献称之为「西洋黄」、「洋黄」。

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唐英撰《陶务述略碑》记载了「岁例供御」的57种彩、釉,其中「西洋黄色器皿」所指便是此类柠檬黄釉瓷器。

雍乾之际,清宫档案记录此类寿桃瓷器,谓之五彩,例如乾隆三年「五月初六日,司库刘山久、催总白世秀来说太监高玉,传旨:着瓷器库将康熙、雍正年号所有盘、碗、钟、碟、瓶、罐等件每样持一件呈览。……六月二十五日,七品首领萨木哈、催总白世秀,来说太监高玉交……五彩过墙福寿七寸盘一件……俱照样烧造送来。烧造完时,再交出原瓷器缴回,仍交瓷器库。钦此」。
 
然而,此处所谓五彩者,仅是直观感受,其与成窑五彩、康熙五彩相比较,绝非同一类品类,与前面毫无关系。此类寿桃系列器物,都应该归入洋彩体系。康熙末期以来,西洋彩绘颜料在广州、宫廷、景德镇陆续落地生根,随之形成彩绘瓷器新的品类——洋彩。

「洋彩」之名最早出现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唐英所撰之《陶务述略碑记》:「洋彩器皿,本朝新仿西洋珐琅画法,人物、山水、花卉、翎毛,无不精细入微。」该碑据实记载,全面反映雍正一朝御窑厂的诸项仿古创新活动,凭此表明清宫洋彩至少在雍正晚期已被珠山御窑厂成功烧制。

本品正是雍正朝洋彩实物,代表了清宫洋彩瓷器之先声,艺术水平更在后来乾隆朝洋彩之上。洋彩的绘画设色妍丽繁缛,有别于景德镇五彩、斗彩等传统彩绘技法,更需要画工高超的绘画功底与丰富的经验。

唐英《陶冶图说》第十七编「圆琢洋彩」曾作如此评述:「圆琢白器,五彩绘画,摹仿西洋,故曰洋彩。须素习绘事高手,将各种颜料研细调和,以白瓷片绘染烧试,必熟谙颜料、火候之性,始可由粗及细,熟中生巧,总以眼明、心细、手准为佳。所用颜料与珐琅色同,其调色之法有三:一用芸香油,一用胶水,一用清水。盖油色便于渲染,胶水所调便于拓抹,而清水之色则便于堆填也。」

身为两朝榷陶使者的唐英重申,洋彩的主要特征就是「摹仿西洋」,对绘画者要求非常严格,必须具有极高的技术根基方可,并且需要对彩绘效果反复做试烧检验,掌握色彩变化、搭配的奥妙之处,并强调洋彩与瓷胎画珐琅均使用相同的颜料。这虽然是在乾隆初年写成的制瓷经验总结,但是其内容应该包括雍正洋彩研制以来的一系列经验,这是了解雍正朝洋彩瓷器制作工艺非常重要的纪实文献。


雍正皇帝西洋装侧身画像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附图5)

为什么洋彩在雍正时期得以创烧?这正是雍正皇帝吸纳西洋文化的一个鲜明事例。他继承康熙皇帝开明的思想,对西洋文化亦有其独特之体会。目前留存的《雍正皇帝西洋装侧身画像》(见附图5)和《胤祯行乐图册页》中「刺虎图」便是雍正皇帝对西洋文化接纳态度的最佳诠释。

图中身为一国之君的胤禛,穿着西洋文艺复兴后期、新古典时期的贵族服装,头戴假发,洋溢出一派异国情调,这种尝试均为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不曾有的,由此可知其对西洋文化的态度是何其开放,胸襟何其广阔。这种开放思想在雍正朝御瓷制作中早就予以体现,繁缛对称的西洋花草纹饰在青花和斗彩瓷器上得到广泛应用。正是基于雍正皇帝对西洋文化的认同和接纳,御窑厂创烧出洋彩也体现了他对西洋事物的好奇和仰慕。

如此大面积施饰柠檬黄釉,在清代御瓷之中也是第一次出现,而且施彩极为匀净,可见制作水平和烧烤颜料的水平把握得好。雍正晚期,洋彩制作和加工技艺颇为成熟,因此本品烧造时间,应该是雍正十年前后。

本品以孤品的身份存世至今,以完美之品相向世人展现清世宗内廷文艺水平之高超与审美格调之脱俗,曾作为一份独一无二的万寿节礼物,向雍正皇帝献上诚意无限的祝福!同时,本品也见证一代督陶官唐英的忠诚与勤勉,必将被载入明清六百年御窑历史之中,闪耀于珠山昌水之间!


拍卖详情

中贸圣佳2022春季拍卖会

预展日期:2022/7/21 - 26
拍卖日期:2022/7/26

拍卖地点:北京圣佳艺术空间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76号‧尚古国际LG层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