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馆「墨城」群展勾勒当代香港故事 以水墨探讨都市荒谬、历史、性别

水墨艺术并非只是山水之间的吟游,也可立足当代,展现前卫视角与活力。这个夏天,大馆举行「墨城」群展,19位艺术家以「墨」作媒介,回应我「城」的种种议题。

这些作品植根本地,介入这个石屎森林,有的指出都市中种种问题与荒谬;有的反思历史叙事;有的处理性别和情欲主题。值点网走访展览现场,从不同艺术家的目光出发,带大家溯洄香港大城小事。


日常与荒谬 - 城市光怪陆离,艺术家以敏锐的目光,透视日常背后的种种荒谬。陈福善,以天马行空的意象,表现移民问题的冲突和压制;「艺术老顽童」蛙王游戏人间,重现富生命力的香港街景,反思物质主义;昔日街头常见的九龙皇帝墨宝,是边缘人的呢喃声音。

陈福善《非法移民》水墨设色纸本

创作时间:1985年
尺幅:136 x 69.5 cm

陈福善是香港现代艺术的重要人物,他摆脱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包袱,以缤纷多彩的城市风景水彩画闻名艺坛。

1905年,他出生于巴拿马,1910 年随华侨父亲回港定居。他自学水彩,还结合版画和行为绘画,创作出很多超现实、怪异、如梦境般的作品,不拘一格。他以绘画为手段,反省城市变化、种族、移民等问题。

《非法移民》绘于1985年,描写香港不断增加的移民和难民。画中叠成一层又一层的人,或挤在船上,或迫下海与鱼共游,以极富卡通色彩的场景表现冲突和阶级压制。陈福善以天马行空的意象、敏锐的笔触、绚丽多姿的色彩,回应香港社会问题。

蛙王郭《会呼吸的生命体》混合媒材、特定场域互动装置

创作时间:2021年

蛙王(郭孟浩)是香港最具代表性和活力的艺术家之一。这位「艺术老顽童」作风大胆怪诞、精力旺盛,创作游走于中西文化之中。

他早年师从水墨画大师吕寿琨,自70年代开始探索装置艺术、「客宾临」(艺术家本人翻译英语「happening」一字)以及行为艺术。

此《会呼吸的生命体》为一件沉浸式体验的艺术装置,在不同即弃外卖餐具、纸袋中呈现涂鸦书法,借以探讨香港物质主义的消费模式。此作的特别之处在于那种密集、杂乱、诡异的视觉冲击,与香港街道所见的产生同一共鸣。

曾灶财(九龙皇帝)《花县曾莲塘…》《十九世租曾盆金…》一组两件 电箱、涂鸦

创作时间:1999年
尺寸:153 x 76 x 41 cm(每件)

同场还有大家非常熟悉的「九龙皇帝」书法作品。曾灶财深信政府夺取了他祖上的土地,于是多年来走遍港九街头,在公众场所的空白处,写下家谱,宣示自己拥有九龙主权。

他的书写格式近似古代家谱,会写上他家族世系的人名、拥有何地、现居何处、被政府拆毁的先人墓地座落何方。 「九龙皇帝」墨宝出现在香港街头的墙壁、大门、路牌、柱子、电箱上,被视为香港的视觉符号。

曾灶财无意让人视其作品为艺术,然而,作为一个文化与政治体制的局外人,他的奋笔疾书成为了体制外的声音,表达出主流社会以外,个体如何被边缘化及遭受压迫。


历史与叙事 - 艺术家融合城市历史及对社会的省察,反思官方叙事与集体回忆。徐浩恩用长卷形式,叙述九龙寨城的江湖点滴;李津以碎片式的叙事手法,思古讽今;石家豪笔下的人形大厦,各自诉说97前后的城市景观变迁。

徐浩恩《混沌护卫》纸本喷墨印刷

创作时间:2018年
尺幅:48 x 378 cm

徐浩恩生于香港,成长于尼日利亚、加拿大等地,「离乡别井」的成长经历并没有阻挡他对鬼怪、武侠作品的热爱。相反,香港的影视节目一直陪伴他成长。他的作品引用中国志怪小说、日本漫画、香港电影,建构出一个天马行空的世界。

此《混沌护卫》是一幅长近4米的作品,仔细勾勒出一个空想版本的九龙寨城。这个龙蛇混杂、「三不管」之地,曾经连港英政府都无法插手整顿。徐浩恩在此作中呈现出一个无法无天的江湖,包罗万有、多个故事同步发生- 英雄、女侠与坏人对决,配合特技般反地心吸力的打斗场面;另一方面,有别于传统武侠情节,作品中割裂的叙事皆发生于都市之内。


《混沌护卫》局部


《混沌护卫》局部

有别于文人画的逸笔草草,工笔叙事长卷讲求写实细致,在中国书画传统中经常作为记录官方历史的工具,例如清代王翚《康熙南巡图》、徐扬《平定西域献俘礼图》等。徐浩恩采用此叙事形式,内容却是围绕着一群体制外的人,表现劳动阶层、被人忽视的社会各界和他们生活背后的点滴,充满隐喻,挑战当权者与官方历史。

李津《世态浮沉》水墨设色纸本

创作时间:2020年
尺幅:30 x 408 cm

李津以日记式的水墨画著称,擅长用平实质朴的笔墨纪录似水流年。这次展出的《世态浮沉》,是他2020年的新作。此接近4米的长卷,依循传统书画手卷的形式,有引首、题诗、钤印。


《世态浮沉》局部


《世态浮沉》局部


《世态浮沉》局部


《世态浮沉》局部

李津在此引用了佛经,以及两首诗文,分别出自明遗民文学家张岱、东晋时归隐田园的诗人陶渊明。诗画配合。

此作思古讽今,道出世情变幻,叙事在私人与公共空间的边界不断转移:先以柔和色调展开,阿弥陀佛平静地俯瞰悬崖上伶仃的房子;下一个场景则与此清冷氛围截然不同- 众人围观书生与粗汉的对峙僵局。随着观者视线游移,可见异性装扮者、伴侣、年轻舞者、戴着披风的学者、端庄的政治家、无名的看守人,最后以宁静的风景作结,首尾呼应。

石家豪《Hong Kong Before 1997 & Hong Kong After 1997》双联画 水墨及水彩设色纸本

创作时间:2017年
尺幅:80 x 50 cm(每件)

工笔、建筑、人物,是石家豪作品最具标志性的元素。他将一栋栋高楼大厦,赋以人形,隐喻经济财富和地位不过是遮盖赤裸之躯的华美外衣,反思香港引以为傲的「发达」与「繁荣」。

此双联画以1997年为界,分别展现两个时期落成的代表建筑。画作既有细致雕琢、写实记录的部分,也包含了大胆的想像与隐喻,一座座高楼伫立,各自诉说城市变迁。


性别与情欲 - 这次参展的艺术家还带出了女性声音,作品探讨性别、情欲、女性气质。王伊芙苓韬程,随性、直白地呈现社会对女体的偏见;陶艾民用最亲昵的「女书」,记住一群曾经存在的女性与私密的情谊;梁嘉贤的作品笔触柔美,隐喻巧妙,展现出少女般的反叛与幽默。

王伊芙苓韬程《Don’t Take Painkiller》水墨及水彩纸本、数码印刷、棉、线及报纸

创作时间:2018年
尺寸:94 x 172 cm

王伊芙苓韬程,1981年出生于中国成都,现居荷兰。她的作品着重呈现当代社会与人类行为中近乎荒诞的事物,涵盖多种主题,例如中国传统、全球化、移民、身分认同、酷儿、女性主义等。

王伊芙苓韬程意图透过作品,重新审视对文化的陈规定型。以《Don’t Take Painkiller》一作为例,直白地绘出被社会视为秽物的染血卫生棉、性玩具等,画中女子裸身照镜,镜中竟映照出无可名状之怪物。此作表现了女性在面对自己的身体、月事、情欲时忧虑与不安,以及社会对女体的偏见。

陶艾民《女书 ‧ 善待他人》一组11件 纸本书法(树根、自制墨胶),音频(普通话、广东话和英文)

创作时间:2020年
尺幅:140 x 35 cm(每件)

「女书」是一种神秘的文字,起源于湖南江永一带。在中国旧社会,当地女性不可读书识字,所以就发明了女书,以作为姊妹妯娌之间的秘密通讯方式,传女不传男。女书内容多写婚姻家庭、社会交往、乡里逸闻、歌谣谜语等。


《女书.善待她人》局部

艺术家陶艾民跑到湖南,认真搜集一群女性的口述历史。 《女书.善待她人》是她收集的其中一个故事,一位年轻女子在忏悔、反省自己曾经的报复行为。叙述以女书写成,作为一种女性对文盲的反抗。

也许,艺术家正正是要将这些本来只属于少数女性之间流传的秘密,以最亲昵的途径公诸于世,作为这群女性曾经存在的凭证。

梁嘉贤《梦露台》三联画 纸本塑胶彩、水粉、水墨、原子笔、彩色铅笔及彩色相片

创作时间:2016年
尺幅:105 x 36 cm(左);105 x 50 cm(中、右)

梁嘉贤擅长揉合中国传统工笔绘画及当代流行文化,用女性视角、精细的水墨线条、柔美的渲染,重新诠释大众熟悉的文化符号。

《梦露台》的场景乃一女子澡堂,画作右上方突兀出现了一双偷窥的眼睛。主角是梁嘉贤笔下代表性的长发少女,身上离奇地长出一个个露台,里面还有小人凭栏。这些露台看似梦幻,其实源自香港地产「发水楼」的荒谬现象。由于若干露台面积能豁免地积比率计算,发展商常钻此空子,单位不论多狭小,都设计有一两个露台,以充作最终的可售面积。

巧妙的是,不论是澡堂还是露台,皆是一个半公开、半私密的空间,艺术家以此表现出观看者与被观者之间的暧昧关系。


何去何从?以愚公之志。

城市满是疮疤,该当如何疗伤。艺术除了发问、宣泄,也能抚慰人心。林东鹏透过寓言作品述怀:纵使前景暗淡,但凭愚公之志,移山造景,毋惧徒劳,终可卷土再来。

林东鹏《移山造景》三联画 板本水墨、炭笔及塑胶彩

创作时间:2019年
尺幅:180 x 300 cm

林东鹏成长于90年代,在人生成熟之年遇上香港转型时期,因处境变幻无常而生的紧张不安,都在作品中化为寓言。

他深受传统水墨画影响,想像力却不拘一格,将传统图像与本土素材、日常影像交错组合,常以集体回忆为创作主题。

《移山造景》中,人物被山丘和水包围,聚精会神地用手塑造山景。画面中的山峦、树木、水上孤舟一人,皆可见传统中国书画的影子。而艺术家巧妙地把水墨山水中常见的点景、亭台楼阁,置换成高楼大厦。

此作指涉的,正是香港岛屿。

画面的黑点与黑色背景,与艺术家以往艳丽、活泼的用色截然相反。作品流露出忧郁与无奈,暗示一个人(或一个城市)正遭逢巨大创伤。然而,画中人塑造山景之举、画题《移山造景》,皆呼应了愚公移山的寓言。但正如画作标题所示,去转移去改造的意愿,正是一份藏在深处的希望,心盼这个社会可以随之出现积极转变。


《移山造景》局部


《移山造景》局部


除了「墨城」群展,这次恰巧还有另一个展览同期举行,名为「咫尺之内,开始之前:随意门及其他足迹」。如果说前者是以前卫水墨回应当代议题,那么后者便是对香港艺术生态的回溯。

「咫尺之内,开始之前:随意门及其他足迹」乃亚洲艺术文献库(Asia Art Archive, AAA)与大​​馆合作举办。

AAA自2014年起,研究已故香港艺术家夏碧泉(1925 - 2009)留下的庞大文献资料库。夏爷是自学成才的雕塑家和版画家,他一生收集了大量香港艺术界的「时光碎片」,包括图文杂志、展览印刷品,又制作底片、相办和相簿,一一记录自己由1960年代至2000年代参观过的所有展览。

夏碧泉收集的文献资料逾600箱,材料横跨半世纪,破除了「香港没有艺术史」此一普遍误解。


《影子戏》,2021年


《影子戏》,2021年

这次展览中,参展艺术家的作品皆围绕着夏碧泉档案中的故事,以新角度表述文献资料和历史事物。其中最吸引观众目光的,便是场中以「卢亭」为主题的装置。

1997 - 1998年,正值香港回归过渡期,香港艺术家何庆基在展览中引入半人半鱼、栖居水陆两地的卢亭,喻之为香港人的祖先。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卢亭以玻璃纤维重生,立于银幕之后,以影子向观众打招呼。

「咫尺之内,开始之前:随意门及其他足迹」其他展览场景:


《巨型手翻书》,2021年


Raqs Media Collective,《未记帐》,2021年


关尚智,《铁马 - 麦显扬之后》,2008年


展览详情

「墨城」、「咫尺之内,开始之前:随意门及其他足迹」
展期︰即日起至2021/8/1
地点︰大馆赛马会艺方|香港中环荷李活道10号
开放时间:11am - 7pm(星期二至日)
免费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