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古董市场,焦点经常落在天价成交的瓷器、佛像、玉器身上。其实论制作之困难、技术之复杂、成本之高昂、矜贵之程度,漆器非但丝毫不输,有时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艺坛盛事TEFAF欧洲艺术与古董博览会,今届将于3月9日至19日举行。其中,重要参展商「利特顿&轩尼诗亚洲艺术」(Littleton & Hennessy Asian Art,下称L&H)便以漆器领衔,带来一系列Mike Healy藏珍,尽是出自元明两朝的御制剔红。无论工艺还是稀罕程度,皆堪比美术馆级别。
L&H为英伦著名艺术咨询机构,主攻中华古美术,顾客除了重要私人藏家外,还有许多顶尖博物馆,曾经成就过不少天价成交。
TEFAF将于3月9日至19日举行,利特顿&轩尼诗亚洲艺术以漆器领衔参展
利特顿&轩尼诗亚洲艺术经手过的重器:战国 铜错金银嵌绿松石牺尊(右上)、元代 蓝釉白龙纹盘(左)、乾隆 八十寿辰御制于阗「八征耄念之宝」玉玺(右下)|*非本次展品
L&H于1996年创办,伦敦艺廊位于圣詹姆斯区域的心脏地带,每年定期举办数场展览外,也经常现身国际艺博会,举如闻名遐迩的TEFAF,以及香港典雅艺博Fine Art Asia。
此家艺术咨询机构虽非百年老号,但在业界已属大腕之列,顾客包括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The Met)、波士顿美术馆、德国漆器博物馆、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香港艺术馆、保利艺术博物馆等。 L&H经手过的重器,横跨中华逾二千年岁月,下为数例:
- 战国 铜错金银嵌绿松石牺尊|存世仅两例,另一例由台北故宫收藏。 2007年在TEFAF售出,要价US$1,200万,一度刷新中国古青铜器成交纪录
- 元代 蓝釉白龙纹盘|存世仅三例,而只有此盘在市场流通,为其中一件最高价易手的元朝古董。 2014年时,TEFAF官方形容它为「整个博览会的焦点所在」
- 乾隆 八十寿辰御制于阗「八征耄念之宝」玉玺|2009年,此方玉玺在伦敦拍卖以£357万易主,全球各大媒体报道关注报道
当然,TEFAF是殿堂级博览,如无甚江湖地位,再有财政实力也难获主办单位邀请。是故,能参展本身便是一项有力证明。
元 14世纪 剔红锦地双鸟葵口盘「张成造」款
直径:30.5 cm
来源:
- 迈克希利(Mike Healy)中国漆器珍藏
- 亚洲私人收藏
展览:
- 2002年12月至2003年4月,茱莉亚·怀特与包燕丽策展,檀香山艺术学院《迈克希利珍藏中国漆器精品》
- 2005年9月至12月,美国中国研究所
- 2006年1月至4月,圣塔芭芭拉美术馆
出版:
- 2002年,檀香山艺术学院《迈克希利珍藏中国漆器精品》,52-53页
Mike Healy为美国重要藏家。翻开各大拍卖行图录,漆器经常都会以他的藏珍作范例对比。至于博物馆展览,以2022-23年檀香山艺术学院(即现檀香山艺术博物馆)的一次尤为重要,图录亦成为收藏圈的重要参考著作。
是次介绍的漆器,俱为当时焦点所在。
首先是今回展览封面重器,断代元朝14世纪,黄地剔红,盘形取曲折错落的葵花式,别有一番雅致曲婉之美。内壁亦以八瓣葵口形状开光,锦地上压雕山石树丛,双乌在翠竹枫树之间,一高一低回首对望,加上开光外再雕各色花卉一周,描绘出如诗似画的花鸟美景。
锦地方面,匠人选用折转回头的单线象征苍穹。视觉上近似窄长回纹,犹如天空飘着云彩,亦是精彩。
开光内雕花鸟图纹,背景以窄长回纹式的锦地象征天空
开光外围雕各色花卉一周
西汉《盐铁论》以「故一杯棬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形容漆器制作之贵重。我们现在便以此盘为例,简介箇中制作过程。
匠人需要先在木胎上髹涂黄漆,达到一定厚度,再改涂数道红漆,方能开始雕刻。每道漆须晾少则半天,多则两天,至半干,才可以髹下一层。雕刻时,刻刀到达黄漆层即行停止,方能呈现黄地红花之效果。
外围一周花卉是如此制作,至于开光内的花鸟图纹,如上文所言是以锦地为饰。这些回状锦地是要当背景,不能喧宾夺主,惟线条却是极为细小,且需齐整规矩,可想像雕刻所费精神。
回头再欣赏飞鸟身上羽毛的雕功,比锦地还要细腻精功,足见匠人手下之鬼斧神工。如此精美的漆盘,制作时间以月、甚至以年计算,成本比绝大部份古玩艺术品都要高昂。
本器外底的「张成造」款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之例,同样断代元朝14世纪
本盘另一个重点是外底的「张成造」款。
张成为元代末年名漆工,以剔红博名,作品通常髹漆较厚,故叶厚花肥,极富质感。元朝以后,有明一代不少漆器仿其名声,亦会后加「张成造」款。市场多见明代后加款的「张成造」剔红,元代本朝的存世作品则是非常罕见,其中不少都在顶尖公营博物馆手中。
鉴赏本器刻工及质地,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一例可比。两者同为花鸟剔红盘,同刻「张成造」款,断代亦同为元代本朝。
提起漆器,大家很自然会想到东瀛工艺。事实上,张成漆雕东传后,后世日本造剔红器者,便称为「堆朱杨成」。堆朱为日语中的剔红,杨指杨茂,与张成同为嘉兴府西塘人士,亦是剔红名匠。
明永乐 剔红牡丹盖盒「大明永乐年制」款
尺寸:高6.4 cm;直径18.7 cm
来源:
- 迈克希利(Mike Healy)中国漆器珍藏
展览:
- 2002年12月至2003年4月,茱莉亚·怀特与包燕丽策展,檀香山艺术学院《迈克希利珍藏中国漆器精品》
- 2005年9月至12月,美国中国研究所
- 2006年1月至4月,圣塔芭芭拉美术馆
出版:
- 2002年,檀香山艺术学院《迈克希利珍藏中国漆器精品》,62-63页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政府已经设有「漆园」,专责种植漆树、生产生漆。时至明代,宫廷为满足漆器需求,更设立制作御用漆器的官办机构 - 宫廷内官监下设「油漆作」,御用监所属「漆作」都承做漆工活计,专门负责围屏、摆设、造办填漆、雕漆等漆器。内府供用库还特设「丁字库」,常储生漆、桐油等物。
由于漆器手工业的发展,明代用漆之多前所未有,生漆需求量剧增,故官府和民间都很重视漆林经营。原先盛产漆的长江中上游各省,漆产量大增,长江下游的南京也新建漆园,种植漆树千万株,以供需求。
明代漆器制作,也在宋元的发展基础上突飞猛进,此盒便是佳例。
盖面主饰绽放盛开的大牡丹,周围缀以花蕾
盖面牡丹漆层不见翘裂,可见工艺之上乘
外底针刻「大明永乐年制」款
这件永乐漆盒,盖面主饰一朵绽放盛开的大牡丹,周围缀以花蕾,含苞欲放,枝繁叶茂,花瓣叶片翻转自然,生意盎然。漆层肥厚,漆质坚实,漆色娇艳,雕刻圆熟。盒侧壁上下则装饰牡丹、菊花,两两成组,仰覆相间。
这些俱是明初宫廷御用雕漆器的显著特点。细观盒内及外底的断纹,分布均匀自然,若非经历了500年以上的岁月变迁,很难形成。至于最重要的盖面牡丹漆层,丝毫不见翘裂,更可见此盒工艺之上乘。
明朝洪武年间成书的《格古要论》如是说:「剔红器无新旧,但看朱厚色鲜红而坚重者为好。剔剑环、香草者尤佳。若黄地子剔山水人物及花木飞走者,虽用工细巧,容易脱起。」观此永乐漆盒,恰与明人审美标准相符。
顺带一提,元代以来,漆器年款都是针刻小字,上面「张成造」如是,本器「大明永乐年制」如是。直到永乐之后的宣德一朝,宫廷方改以刀刻填金大字开创新例,自后至有清一代,御用漆器年款都循此规。
明永乐 剔红碗托「大明永乐年制」款
尺寸:高7.6 cm;直径17.1 cm
来源:
- 迈克希利(Mike Healy)中国漆器珍藏
- 亚洲私人收藏
展览:
- 2002年12月至2003年4月,茱莉亚·怀特与包燕丽策展 檀香山艺术学院《迈克希利珍藏中国漆器精品》
- 2005年9月至12月,美国中国研究所
- 2006年1月至4月,圣塔芭芭拉美术馆
出版:
- 2002年,檀香山艺术学院《迈克希利珍藏中国漆器精品》,76-77页
宋朝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高峰,四般闲事「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启迪了接下来千年的文人生活。其中,茶道对工艺发展影响尤其深远。这件永乐年间的剔红碗托,便是承继了宋代茶盏托的基本造型,再加以裁剪变化。
本托作葵花六瓣式,高圈足微撇,上接中空无底圆碗。通体黄地雕朱漆牡丹菊花卷叶纹,高贵典雅;内表漆黑,足内针划「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款。此类碗托,多配瓷碗使用,既可固杯皿,又可免烫损,在宫中许多场合皆有用武之地。北京故宫便有一件近例可比,同为永乐年制之剔红碗托,为清宫旧藏。
中华传统中,百花皆有寓意。其中,牡丹无疑为最经典的纹饰,有富贵花之誉,自古以来便深受喜爱。菊花名列「四君子」之列,加上陶渊明咏菊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成为高风亮节的代表。
对收藏家而言,无论是以之赏茶会友,或是闲时上手把玩,也是乐趣无穷。
碗托为中空设计
通体黄地雕朱漆牡丹菊花卷叶纹
足内针划「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款
北京故宫的永乐朝近例
商代 青铜饕餮纹带出戟方彝
尺寸:13 x 9.5 x 9.5 cm(盖);16.5 x 13 x 9.5 cm(器身);25 cm(总高)
来源:1989年购于香港Wui Gu Hin
L&H是次展览主题为「御制漆器与中国高古及早期青铜器」,故在珍罕的剔红收藏以外,也呈献横跨商周至春秋战国的青铜重器。
喜欢研究中国古代史的朋友,对「彝」必不感陌生,因为此字是宗庙礼器的统称。至于「方彝」,则专指这种形似小屋的独特青铜器。几乎所有青铜器,都可以用来解释商人尊鬼神、重祭祀的传统,然而方彝就点出了当时另一项鲜为人知的文化 - 重屋。
商周大型宫殿以现今技术复原后,建筑都呈四坡状,与方彝器盖设计相像;方彝长方,盖和钮皆为四阿屋顶形,亦恰恰是殷人建筑上的「重屋」式样。又例如以妇好*墓出土的偶方彝为例,盖上七个方形槽排列规整,像极房子屋椽。
学者按此逻辑考据,推敲由于当时只得宗子有权在宗庙祭祀,故商王等高级贵族便要求以宫殿式样制作青铜礼器、即方彝,以彰显其尊贵身份。
兽面其实是上古神兽饕餮,乃商周青铜器主要纹饰
上述说法也有证据支持。考古发掘显示,方彝只见于大型墓葬,故主人要不是商王或王后,也至少是贵族以上的阶层。
本方彝长方形口,平沿,深腹,平底。器身饰雷纹锦地,四面中部、四角相应位置皆有出戟,更显古青铜之霸气。彝盖为四阿式,盖沿之上为相对龙纹,由出戟隔开,上饰兽面纹。方彝腹部,则饰以三层饱满的大兽面。
这个兽面,其实是上古神兽饕餮,乃商周青铜器主要纹饰。传说这头恶兽贪吃,永不满足,故在酒器和食器上铸成一双大眼,但无下颚,警惕贵族不要挥霍无度,暴殄天物。
西周 青铜饕餮纹方座簋
铭文:伯恒父作宝尊彝
尺寸:口沿直径19.5 cm;高24 cm;宽30 cm
来源:
- 台湾私人收藏,1980年代购于香港
- 台北富博斯拍卖,2018年4月21日,Lot 5024
「九大簋」这种盛宴,大家没吃过也一定听过。其实「簋」和鼎一样,是礼乐祭祀常用礼器,主要用以盛载煮好的饭、小米、黄豆。腹部圆润,碗状,附环耳。
簋在商初殷墟时期并不多见,及至商末才开始普及。周取商而代之后,由于注重「礼」的法规,簋晋身为帝王贵族重要祭祀仪式里必不可缺的礼器。中央政府当时严格控制各阶层可以使用的簋和鼎数量,据史书记载,天子是九鼎八簋、诸侯是七鼎六簋、卿大夫是五鼎四簋,士则只能用三鼎二簋。
本簋口沿外侈,鼓腹略垂,腹两侧铸双兽耳,圈足下铸方座。簋身前后两侧出戟,饰饕餮纹,并以雷纹为地。圈足四面出戟,饰鸟纹。方座顶上四角饰小型饕餮纹,座身四面亦饰饕餮纹。
簋内底所铸铭文为「伯恒父作宝尊彝」。 「作宝尊彝」,意为铸造这件宝贵的祭祀用器。至于「恒父」,山西省曾出土两件带此名的青铜器,其身份则尚待考证。
战国 越王者旨于睗剑
铭文:戉(越)王 者(诸)旨(稽)于 睗
尺寸:52.5 cm长;5 cm宽
来源:1989年购于香港Wui Gu Hin
「者旨于睗」四字,看上去陌生难解,其实是一个名字。越王勾践大家都知道,「者旨于睗」是他的儿子,继位后励精图治,使越国得以继续成为一方霸主。
春秋战国的人物,历史所载往往篇幅少,且不同著作各有说法。者旨于睗也是如此,他叫鹿郢,又名与夷或于睗,《史记》则称之为鼫与。据考古研究,这些名字可能是同音通假字,也可能是讹字误传。例如有学者分析指,「者旨」即「诸稽」,是越王的氏;「于睗」即「与夷」,是他的名。
虽然学术界对这位越王的名字有诸般解释,但者旨于睗剑品质之优良则是各家公认。在中国青铜文化中,越国兵器冶炼水平尤其出众。 《庄子》有言:「夫有干越之剑者,柙而藏之,不能用也,宝之至也」。越剑之中,又以如本品般带铭文者尤为精良。
上海博物馆的越王者旨于睗剑
剑格铭文「者旨于睗」,图左为本器,图右为上海博物馆之例
本器剑体宽阔,中脊起线,双刃呈弧形于近锋处收狭。圆盘形剑首,圆茎上有两凸箍,箍饰变形兽面纹。剑格两面铸双钩鸟虫书铭文,正面为:「戉(越)王戉(越)王」,反面为「者旨于睗」。
者旨于睗在位六年间曾铸造多柄宝剑,同铭青铜剑如今多见于内地重要博物馆,包括北京故宫、上海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等。其中,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一柄,便是于1990年代在香港从日本藏家手上购得。
另有一点补充。对于「何年开始划分为战国」这个问题,学术界有不同意见。者旨于睗于公元前463年-前458年在位,这段时间有学者视为春秋之末,也有人认为属战国之初。
其他精选展品
漆器和古青铜以外,是次展览古玩还涵盖玉器、瓷器、金银器、佛教艺术范畴,悉数来源有序,不是由Spink & Son、Bluett & Sons等名古董商经手,便是曾于佳士得、苏富比等拍卖龙头举槌,予人十足信心。
此外,部份古玩更为顶尖藏家旧藏。例如一件嘉靖年制的五彩瓷碗,便曾为Alfred Clark夫妇雅蓄。
Alfred Clark伉俪于1920年代始搜集珍藏,对伦敦东方陶瓷学会贡献良多,积极助筹展览。夫妇品味高雅,收藏尽是珍品,大英博物馆不少藏品即由二人惠赠。 2014年,「北宋 定窑划花八棱大碗」在香港苏富比上阵,HK$1.46亿天价成交,便是这对伉俪的旧藏。
明晚期 17世纪 褐皮青玉卧马
尺寸:长23 cm;高 8cm
来源:
- 1961年11月21日,购自伦敦古董公司Spink & Son
- 英国坎布里亚郡私人收藏
- 2015年11月11日,英国多塞特郡杜克拍卖行
明嘉靖 五彩开光雉鸡纹碗 后镶银鎏金
直径:10.4 cm
来源:
- 1923年,R.W. Brandt 收藏
- Alfred Clark夫妇收藏
- 1953年3月24日,伦敦苏富比,拍品编号60
- 1953年,伦敦古董公司Bluett & Sons
- Charles J. Aron收藏
- 1963年,伦敦古董公司Bluett & Sons
- 1963年,Leonard Dreyfus夫人收藏
- 1980年代,纽约艺廊Ralph M. Chait Galleries
展览:
- 1950年,伦敦东方陶瓷学会《明代和满清彩瓷》,展品编号119
- 1957年11月15日-12月14日,伦敦东方陶瓷学会《明代艺术》,展品编号219 (C. J. Aron借展)
出版:
- 1923年版,R.L. Hobson着《明代瓷器》第116-117页,图版6,图2,纽约
- 1970年版,Warren E. Cox着《陶瓷集》卷1,图版140和第485页,纽约
- 2011年版,Roy Davids与Dominic Jellinek着《来源》第50页,英国
明宣德 鎏金铜观音
高度:13.3 cm
来源:
- 1910年1月5日-2005年1月12日,美国Baroness Garnett Von Stackelberg男爵夫人藏,于1932-1945年间购自上海
- 2006年5月30日,香港佳士得,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
- 泰国私人收藏
出版:
- 2013年版,Bigler, Robert R着《艺术与信仰的交界 公元12至15世纪藏汉佛教图像与法器》第84页, 图31,苏黎世
明 15世纪 藏汉 鎏金铜大黑天
高度:22.5 cm
来源:
- 2000年3月,纽约苏富比,印度及东南亚艺术
- 安特卫普,Marcel Nies Oriental Art
- 2002-2015年,西班牙圣安德烈斯沃拉侯爵M.Ignacio De Ramon-Laca, Marques de la Volla de San Andres收藏
- 泰国私人收藏
出版:
- 2000年11月版,Marcel Nies Oriental Art《神圣世界之窗》安特卫普
元/明初 龙泉青瓷盖罐
高度:35.3 cm
来源:
- 2008年5月13日,伦敦佳士得,拍品编号181
- 2012年3月22日,纽约佳士得,拍品编号1971
- 2013年5月29日,香港佳士得,中国宫廷御制艺术精品;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拍品编号2243
- 爱尔兰私人收藏
日本 镰仓时代 12世纪 阿弥陀佛漆造像
高度:98 cm
注:C14碳同位素鉴定此器产于公元12世纪
来源:
- 日本Tomoki Imadegawa 艺廊
- 泰国私人收藏
唐代 银鎏金花鸟纹带盖碗
盖:直径21.5 cm;高4.8 cm
碗:直径21.2 cm;高8.8 cm
盖铭文:杞 六 女
来源:
- 2001年购于香港Mandala Fine Arts
利特顿&轩尼诗亚洲艺术 Littleton & Hennessy Asian Art|2023年 TEFAF 欧洲艺术与古董博览会
博览会地址:MECC, Forum 100, 6229 GV Maastricht
展位:168
展览主题:御制漆器与中国高古及早期青铜器
展览日期:2023/3/9(周四)至3/19(周日)
官方网址:www.littletonandhennessy.com
官方邮箱:mark@littletonandhennessy.com
电话:+44 7717 825828
扫瞄二维码添加「利特顿&轩尼诗亚洲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瞄二维码联络「利特顿&轩尼诗亚洲艺术」合伙人Mark Slaats
扫瞄二维码浏览本次展览图录
扫瞄二维码浏览本次展览图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