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中央首次港台双城拍卖 乾隆白玉抱月瓶、李可染山水磅礴领衔

日本龙头大行 - 东京中央过往集中于香港、东京两地举槌,竞投反应热烈,叫好叫座。携着过往佳绩,今季东京中央献出新猷,坐标从东瀛移往宝岛,首次于香港、台北举行双城联合拍卖:6月27 - 28日在港台两地预展,29日隆重举槌。

除了灵活变通、积极开拓市场外,今季东京中央亦用心策划了多个专题。古董方面,可见一系列重要玉器珍藏,其中以一件乾隆白玉抱月瓶尤其值得注意,来源有序,出自百年古董老号马钱特旧藏。

中国书画方面,今季以李可染晚年大尺幅山水画领衔,气势磅礴。此外,「东京知名书道会会长同一旧藏」专题中的古书画更是市场难得,藉着书道家的慧眼精选出如董其昌、文徵明等大师名作,不可错过。



Lot 294︱清乾隆 白玉雕「穿莲赶珠游龙」纹双龙耳活环抱月瓶

高度:20.6 cm
来源:

  • 法国重要私人收藏
  • 伦敦马钱特 S. Marchant and Son Ltd
  • 香港苏富比,2010年10月8日,Lot 2628

展览:

  • S. Marchant and Son 马钱特75周年纪念展览,2000年11月

出版:

  • Post-Archaic Chinese Jades from Private Collections, S. Marchant and Son Ltd., London, 2000, cat. no. 14. 伦敦,2000年,编号14

估价:HK$5,000,000 - 8,000,000(NT$21,000,000 - 33,600,000)


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先民自古便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气的结晶,使玉在政治丶宗教丶思想等方面都被赋予重要意义。《礼记》有云:「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玉又被赋予人格,光华内敛、晶莹、纯粹等特质,象徵高尚德性。

乾隆爱玉如痴,程度在历朝历代帝王中无出其右。他不但收藏古玉,题玉咏玉的诗作多达数百首,十多位儿子更悉数取玉字部首为名,包括长子永璜、次子永琏、十五子顒琰(即後来的嘉庆帝)、乃至年纪最小的十七子永璘。

宫廷奉御旨制玉,乾隆帝经常亲自监督过程,确保成品水准。此件白玉重器,用料贵重,精雕细雕,尽显天威,当时无疑甚得乾隆垂青。

白玉瓶饰有活环龙环手柄,腹部正反面高浮雕五爪御龙,目光如炬,身躯蜿蜒,缠绕火珠,威猛矫建,鳞爪飞扬,穿梭于缠枝花卉之间,灵动如生。用刀深峻灵动,雕刻层次丰富,尽见乾隆宫廷艺术品水平之高超。

满清帝王为证政权正统,勤于深耕中原文化,运用各类工艺强调皇权天授、顺应天命。

追逐吞吐火珠的龙纹,最晚在唐代时便已出现。至于本品般直视观者的正面龙纹,出于有明一代,于晚明尤为盛行,可见于雕件、瓷器、乃至袍服之上。

抱月瓶曲线圆滑,颈细而器腹扁圆,因形似满月而得名,亦称扁壶或宝月瓶,器形来源之主流说法有二。

一、源自波斯、西亚伊斯兰地区,本为盛水装酒用的金属器,口部渐收可防止液体溢出;二、历史可追溯至西夏之陶制马挂瓶,流行于宋元期间,左右双系,挂于马鞍之侧。

清代官窑瓷器之中,饰以龙纹的抱月瓶甚为流行。然而,正面龙纹的瓷胎抱月瓶甚为鲜见;至于饰正面龙的玉器,则更是罕见。

自蒙元以降,藏传佛教与中原朝廷一直关系密切。至乾隆一朝,天子对藏佛更是尤为尊崇。细心鉴赏瓶腹纹饰,可以发现两面飞龙四足各抓一物,隐现于花卉枝草之间,正是佛教八宝。

佛教八宝又称八吉祥,是八样各有寓意的法器。法轮象徵佛法不灭、度化众生;法螺比喻法音警世、降伏众魔;法幢意味佛法坚固不衰、能胜外道;华盖象徵免于痛苦、欲望。

莲花出泥不染,意指佛陀菩萨清净庄严;宝瓶聚满甘露,为众生消除灾障;双鱼乃丰足富裕的吉祥物,亦表自由超脱;盘肠造型循环不息、无始无终,寓意佛法圆融无尽。

若正面龙纹的玉器抱月瓶已是罕见,再加上八吉祥的例子更是寥若晨星。



清中期 白玉龙纹抱月瓶︱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从古到今,在不同文化碰撞下诞生的艺术品,往往能迸发更为动人之火花。

在西亚器形、中华龙纹、佛教八宝以外,抱月瓶颈部还饰有茛苕叶吊坠带纹饰,西洋风味浓厚。

茛苕叶生长于欧洲沿海地区,代表勇气与生命力,亦象徵高贵优雅,乃西洋艺术史上重要的装饰纹样,无论在罗马式、拜占庭式、乃至哥德式建筑都历久不衰,至文艺复兴时期亦盛行一时。

清代宫廷受到欧洲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影响,形成繁缛华丽的风格,至乾隆治下达到顶峰。当时,茛苕叶纹藉由传教士引入,并用于圆明园的欧洲式宫殿建筑之中。虽然这个皇家园林早已付之一炬,但在遗址出土中仍可找到茛苕叶纹琉璃釉构件残片。



圆明园遗址出土的茛苕叶纹琉璃釉构件残片

要创造出精彩的艺术品,只有巧思妙想并不足够,还需要顾及实际所需。举如要制作品质优良的瓷器,高岭土是很关键的元素;至于制作本品般的白玉佳器,原材料当然是一个重要问题。

康熙到乾隆前期,出产美玉的和田、叶尔羌地区被准噶尔部占领,西北交通不畅,玉路不通。後来,乾隆用兵平定该区,广开玉路,宫廷制玉有了飞跃发展。

本品白玉用料大方,选材考究,以整块白玉精雕而成,质地致密,光华内蕴,温润如琼脂,诚为乾隆宫廷玉器之上乘出品。

由于本品龙纹、活环、茛苕叶纹俱是精彩,瓶身两侧所刻或许较易被人忽略。从构图设计上来说,与殷商青铜器常见的饕餮兽面纹相似,显示出乾隆帝的摹古情怀。

饕餮是远古怪物,传说贪吃,永不满足,常饰于古代青铜酒器食器,铸成一双大眼,但无下颚,警惕贵族不要挥霍无度,暴殄天物。商朝饕餮纹饰,不少是由一对较为简洁抽象的夔龙合并而成,本品亦是如此。


第二代掌舵人Richard Marchant,及马钱特75周年纪念展览图录


本品收录于马钱特75周年纪念展览图录

本品原为法国重要私人收藏雅蓄,後来被马钱特购入,并于其75年周年纪念展览亮相,足见份量。

马钱特是英伦百年古董老号,主攻明清宫廷艺术,以着重品相、来源见称,在行内很是有名。为纪念第二代掌舵人Richard Marchant荣休,苏富比两度为之举办专拍,合共斩获约HK$7,300万。

去年,纽约佳士得亦举办「马钱特 - 万历瓷器八珍」专拍,拿下近HK$1,500万成交额。

谈回本品,2010年曾于香港苏富比举槌,当时估价仅HK$100万,结果在炽热竞投下以HK$1,130万易主。今回在东京中央上阵,且看能再创下怎样的佳绩。



Lot 303︱清乾隆 青花缠枝莲纹鸠耳尊 「大清乾隆年制」款

高度:35.3 cm
来源:日本某重要藏家旧藏
参閲:

  •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瓷》,文物出版社,1993年,图165
  • 香港苏富比,2006年10月8日,Lot 1058
  • 东京中央香港,2023年5月28日,Lot 208

估价:HK$800,000 - 1,200,000(NT$3,360,000 - 5,040,000)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清三代之所以成就盛世,主因在于天子胸襟广阔,能够包容接纳各种优秀的文化事物,再融会贯通,集各家之大成,

此青花鸠耳尊即为一例,乃乾隆朝融会古今,结合中西的御窑代表作。先从器形说起,阔颈,溜肩,鼓腹,饰对称鸠首耳,沉雄古朴,胎体厚重坚缬,釉面莹洁光润,乃是取材自上古青铜器。

赵宋之世是摹古的一个高峰,宋徽宗曾亲自下令编撰《宣和博古图》,收录当时北宋皇室在宣和殿等御府所藏,自商代至唐朝的青铜器共839件,可谓中国历史上皇家金石收藏图录的鼻祖。

清帝敏求好古,其中以乾隆帝尤甚,曾谕令把紫禁城所藏精良古铜器编撰纂成《西清古鉴》,每卷先列器目,按器绘图,因图系说,附铭文并加考释,再记高度重量,乃其时有史以来规模最宏大的古铜器图谱。

本品造型,类似《宣和博古图》收录的「周高克尊」,亦接近于《西清古鉴》中的「商父已尊」。从传世文物实例看来,亦颇有周朝青铜壶的影子。


《宣和博古图》记载的「周高克尊」


《西清古鉴》收录的「商父已尊」


西周 青铜壶︱大英博物馆

明代永宣青花誉满天下,蓝头发色是一大主因。

两朝使用西亚入口颜料「苏麻离青」,烧成的青花发色绚丽鲜艳,常见晕散现象。由于颜料含铁量高,常自然形成不均匀的黑蓝结晶斑点,深凹胎骨,与艳丽的蓝色相互映衬,更增艺术魅力。

基于「苏麻离青」这个特点,永宣青花虽然少有描绘人物,但渲染花鸟、海水、园景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同在宣纸作画留下的笔触墨痕,极富风韵。

乾隆青花器采用国产青料,发色效果本迥异于永宣的「苏麻离青」,但匠人刻意用笔点染,营造永宣青花的晕散及铁锈斑效果,可谓维肖维妙。

另有一点细节,就是口沿一圈的海水波浪纹,画工比起清代官窑出品常见的更为奔放,亦是明显仿效明初盛世的风格。


本品之纹饰布局,自上而下繁密铺陈,呈带状分布,有层有次,亦是仿自古代青铜器。八层自上而下,包括海浪波涛纹,折枝花饰、如意头、缠枝花卉等,莲瓣等等。

腹部以缠枝莲为主题纹饰,中心位置出现大朵西番莲,花瓣少而细长,且弯曲有致,散发着非常强烈的巴洛克风格。

除了上述言及、隐露明朝遗风的海水波浪纹以外,本品其他层次的纹饰,亦各自带着不同的中华古风。

从上而下第三层的卷草纹,和高古玉器与铜器常见的螭龙造型相似;至于近足处的莲瓣纹,瓣瓣单独而立而不连结在一起,则是始见于元青花装饰;青花绘莲花,取谙音「清廉」,亦隐含警示当朝大臣为官之道的意思。

《後汉书·礼仪志》有言:「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鸠因而带有祝愿老人健康长寿的含义。西汉有鸠首做杖,赐予老人鸠杖是尊老的体现;清代遵从敬老传统,康熙和乾隆举办的千叟宴极为盛大,宫廷亦取鸠形长命百岁的寓意,作为器物上的一种装饰。

与此同时,「鸠」的谐音为最大之阳数「九」,也为「永久」的「久」,在中华文化中具有长寿、繁荣、高远等象徵意义。

值得留意的是,清代官窑的鸠耳装饰,大多是简化圆润的造型。至于本品之鸠耳,则倾向立体写实,更为传神生动。

事实上,综观各地公私收藏,与本品相同者,仅见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一例。此外有一例,造型与本品相同,然纹饰及布局略异,曾于1998年与2006年两度在香港苏富比举槌。


香港苏富比拍卖之近例


清乾隆 青花缠枝莲纹鸠耳尊︱2023年,东京中央香港拍卖,HK$510万成交(此尊所饰鸠耳,即为清代官窑常见造型)



Lot 271︱元 剔红牡丹雕葵口盘

尺寸:直径 19.3 cm;高 2.6 cm
参閲:美国克利夫兰艺术馆藏「元 剔红牡丹图盘」
估价:HK$600,000 - 1,200,000(NT$2,520,000 - 5,040,000)


由于蒙古人是游牧民族,曾几何时许多人都以为,元朝艺术难登大雅之堂。然而,随着近代考古发掘与学术研究的努力,大家发现这个帝国的工艺远超以前想像,而且对後世影响深远,其中雕漆即为个中典范。

中华历史上,剔红工艺成熟于赵宋时期,经过三百年岁月发展後,于元代盛极一时。这一点与蒙古人政策有关,好像朝廷屡次颁布法令鼓励生产,又如攻城掠地有唯工匠免死的规定等等。

事实上,史上最有名的漆器匠人 - 张成与杨茂俱是元朝人,且同样以剔红见长。两人名气极大,故作品东传後为日本人所倾慕,自此以「堆朱杨成」作漆艺专门名词。

本剔红盘主饰牡丹纹,以藏锋刀法刻其形,肥润丰满;以刀尖细挑其花蕊和茎脉,细致俨然。整体髹漆厚实,纹饰深邃立体,布局繁复细密,所雕花草浑厚圆润,层次丰富,枝叶饱满,舒卷自如,尽显元代雕漆工艺之成熟。

剔红漆器,明初宫廷出品亦是赫赫有名。有趣的是,若把本品与永乐剔红器放在一起,可以看出两者风格相似,明显是系出同门。

上文提及,剔红工艺成熟于宋代。当时经济基础稳定,文化环境优越,加上翰林图画院画家直接参与,使得以剔红为核心的宋代漆器富有绘画性之时代特徵,极具文人审美趣味。

後来,宋室南迁,建都临安,髹漆工艺亦随之南传,诸多髹漆名匠和雕漆作坊聚集杭州,其中以嘉兴漆业尤为显着。

蒙元之世,官方非常重视嘉兴的漆器重镇地位,乃至于当地设官作嘉兴漆作局,负责漆器之生产制作,如上述所言的张成、杨茂等漆臣更是人才辈出。

及至明代,朱棣篡位登基成为永乐帝後,迁都北京,由于他偏爱嘉兴雕漆风格,遂延揽当地张德刚(张成之子)、包亮等名工,执掌北京果园厂的雕漆器作坊,奠定另一个剔红盛世。

是故,本品与明初宫廷剔红确是一脉相承,精雕细刻,打磨圆润光滑,不露棱角和刀刻痕迹,即明代漆器权威着作《髹饰录》所言的「宋元之制,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致」。

元明剔红的另一个共通点,是以花卉为题材者,一般花叶密布,多无锦地,正是《髹饰录》所谓的「有无锦纹者」。

可与本品对比参考的例子,见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收藏之元代剔红牡丹图盘。


元 剔红牡丹图盘︱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今日的古董市场,焦点经常落在天价成交的瓷器、造像、玉器等身上。其实论制作之困难、技术之复杂、成本之高昂、矜贵之程度,漆器非但丝毫不输,有时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据专家研究,每1毫米的漆层,漆工需要反覆髹漆约30次才能达到。由于每道漆层之间,又需要晾大半天至两天时间,待至半乾方能再髹下一层,如此计算,所需时间短至数周,长至数月不等。

然而,上述所言时间只包括了髹漆工序,接着还有同样重要的剔刻部份,而且匠人往往只要一刀刻错,便即满盘皆落索,前功尽废。

如是者,我们即能理解,为何西汉《盐铁论》会以「故一杯棬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来说明漆器制作是何其贵重。



Lot 279︱清 吴昌硕铭沈石友旧藏 端石听松亭瓦砚

尺寸:长 15 cm;宽 10 cm;高 2.2 cm
展览:

  • 「中国の名砚」展,1977年7月,五岛美术馆,第222号
  • 「缶墨东游 吴昌硕诞生 170 周年纪念」展,2014年5月,东京中央オークション,第 72 号

出版:

  • 《中国の名砚》五岛美术馆编辑发行,1977年7月,第113页222号
  • 《沈氏砚林》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1993年10月,第78,79页
  • 《缶墨东游 吴昌硕诞生 170 周年纪念展》 三圭社发行, 2014年5月,第72号
  • 《沈氏砚林》 沈石友编辑,民国原拓本

估价:HK$400,000 - 600,000(NT$1,680,000 - 2,520,000)


同场有一方砚台,可谓民国初年的文艺圈的缩影,颇值藏家注意。

此砚以端石为材,器呈四方,作古瓦形。全砚色紫微红,石质细腻,敲之如古瓦当之声。砚额之上有吴昌硕行书篆铭:「端溪之良,制眇香姜。左君文房,长乐未央。壬子冬仲,昌硕篆。」砚背则有沈石友铭:「不补天得瓦,全参书画禅。辛亥闰六月石友铭于听松亭。」

沈石友,清末民初着名四大藏砚家之一,以「听松亭」为斋号。他毕生制砚,藏砚丰硕,藏品中既有传世古砚名品,也有特制新款,多为沈氏亲自设计,萧蜕庵修改,吴昌硕书写,赵古泥刊刻。

此砚石质精良、设计秀雅,本就是一方佳砚,其上又有金石大师吴昌硕的篆刻,更是意义非凡。


吴昌硕十多岁便学习治印,磨刀奏石。据其儿子所言,吴昌硕对刻印几近痴迷,连在私塾课堂上也操刀刻石,激怒了老师,险些被逐回家。篆刻成为了吴昌硕书画艺术的基石,他将金石篆刻碑学融入了中国写意画中,成为别树一帜的艺坛巨匠。

1917年,沈石友殁,事後不过数年,家境衰败,平生所藏之砚为後人散出。有关此砚的流传经历,可从盒盖背後贴着的「白沙邨庄」四字朱纹印签中窥探一二。此印为近代着名篆刻家钱瘦铁所刻。

1928年,日本画坛泰斗桥本关雪在钱瘦铁的建议下,重金买下大部分沈石友藏砚,并辗转运至日本。桥本关雪曾多次来华,精通中国古文化,与吴昌硕、王一亭、钱瘦铁等结为至交。桥本的庭园式住宅名为「白沙邨庄」,他的收藏多有「白沙邨庄」朱文印签。1945年桥本过世,所藏之砚又陆续分散卖出。

此听松亭瓦砚藏于东京知名书道家处多年,最早曾于1977年在日本五岛美术馆中展出,此後屡屡出版、展览,足见其重要性。


端石听松亭瓦砚出版品



Lot 78︱李可染(1907-1989)《峡江帆影图》设色纸本 镜心

创作时间:1985年
尺幅:145 x 74cm
款识:峡江帆影图。看似三峡,不是三峡,胸中丘壑,笔底烟霞。一九八五年岁次乙丑秋九月,可染作于师牛堂。
钤印:李(朱)、可染(白)、山水知音(朱)、天海楼(朱)、峰高无坦途(白)
出版:

  • 《百代风范·中国现代绘画艺术典藏大展作品集》,第69页,西泠印社出版社,2012年
  • 《雪莲堂藏画》,文物出版社,编号:八二,2015年4月第1版

展览:

  • 「第三届(杭州)艺术品收藏与鉴赏高峰论坛暨中国现代绘画艺术典藏大展」,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浙江省委宣传部、杭州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浙江美术馆,2012年10月
  • 「首届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新疆国际会展中心,2014年6月25日-7月11日

估价:HK$3,000,000 - 5,000,000(NT$12,600,000 - 21,000,000)


要数现代山水画大师,定必少不了李可染。

李可染早年的山水从正统派「四王」入手,亦从八大、石涛、黄宾虹等大师身上得到不少灵感。192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于上海美专毕业。当时的毕业作品获评为第一,所作正是王翬风格的细笔山水。後来李可染考入杭州国立艺术院成为研究生,一方面师从林风眠、法籍教授克罗多诸师,专攻西画;另一方面亦继续钻研、自习国画。

凭着对中西画风的深刻理解,李可染最终成为新国画的先锋。他重视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山水画融合中西技法,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李家山水」。


李可染

李可染认为,山水画创作是「为祖国河山立传」,多年来他走遍大江南北写生,创作出许多摄人心魄的山水作品。至80年代後,这位山水画大师已是年过七旬的老人,远途外出写生的机会越来越少,但创作热情并未消减。

他利用中年时期的写生素材反覆提炼,创作出许多气势宏大丶具交响乐效果的山水作品,「长江三峡」此一母题更是屡屡出现。1985-88年间,李可染至少创作过四幅构图、笔墨相近的三峡山水:

  1. 《峡江帆影图》,1985年,145 x 74cm(本次东京中央春拍拍品)︱下图左上
  2. 《烟江夕照图》,1987年, 68.5 x 103.3cm︱下图右上
  3. 《峡江万里图》,1987年,99 x 67.5cm︱下图左下
  4. 《峡江帆影图》,1988年,76 x 104.5cm,李可染艺术基金会藏︱下图右下

从尺幅来看,即将于东京中央春拍亮相的《峡江帆影图》,乃目前所见李可染80年代以忆三峡为题材的作品中最大者。此作气势万千,笔墨苦心经营,当为李可染晚年的代表作。

《峡江帆影图》恢弘开阔,线性的笔墨转化为团块结构,浓重浑厚,深邃茂密。李可染尤善用墨,他在此作中把「积墨法」发挥得淋漓尽致,以墨胜彩。他在黑暗处下功夫,以浓墨重色写成峰峦叠嶂,块面厚实稳重,具壮硕之感。

然而,只有浓黑厚墨是不够的,李可染还从西方油画中获得灵感,把光影融入笔墨中。他用赭石、花青来表现山体受光的部分,背光处则用大量浓墨,使画面笼罩着一派伦勃朗(林布兰)式的光影,对比强烈,层次丰富。

此作的构图亦具「李家山水」典型的风格特色,视角特殊,运用了传统国画的「以大观小法」,即以鸟瞰取景,并消减远近透视大小差异,使境界得以扩展。

《峡江帆影图》借助此种如飞动流观的山水空间结构,创造出一个「非真非幻」的奇观,令观者体验江山无尽。正如李可染在此作的题款中所言:「看似三峡,不是三峡,胸中丘壑,笔底烟霞」,此作一方面是画家对三峡景色印象的重构,另一方面亦是在实地肉眼所不能见的宏大全景。


《峡江帆影图》出版品


在日本近代中国书画鉴藏史上,有许多赫赫有名的私人收藏家,比如内藤湖南、长尾雨山、须磨弥太郎、阿部房次郎、山本悌二郎等。他们不只财力雄厚,且拥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带动了收藏的热潮。

此次东京中央特别策划「纵笔翰墨写文心:东京知名书道会会长同一旧藏」专题,搜罗众多深藏日本的书画精品。

这位书道会会长博览中国一流作品,鉴赏眼光独到而敏锐。这此专题中的作品,都是书画家的代表作或稀品,不只出版着录累累,而且都是会长为学习丶研究而寻,日夕摹写,兼以考辨。此系列佳作这次释出市场,机会难逢。


Lot 162︱董其昌(1555-1636)《送唐存忆漕台还朝二首》草书卷 水墨绫本 手卷

尺幅:(一)28.5 x 270cm(二)36.5 x 113cm
释文:新恩入典羽林军,好及清朝几策勋。淮海咽喉资挽粟,黄河壁马见敲云。即今吴甸骊驹御,恰值尧阶瑞草芬。何以赠行雄剑在,匣中时动斗牛文。花北首五云隈,柱史承恩切上台。方简禁军天策府。重瞻宸衞栢梁台。名高斧风霜肃,绩尽旗常日月开。四海交情今自见,直词谁似孔融来。
款识:送唐侍御还朝作,董其昌。
钤印:董氏玄宰(白)、董其昌印(白)、玄赏斋(朱)
鉴藏印:陈致明收藏印(朱)(白)、致明藏书之印(朱)、陈致明收藏印(朱)、白沙翠竹江邨(朱)、宝善(白)、一竿风月(朱)、穆堂珍赏(朱)
题跋:

  • 乙酉中秋题于扬州,河间郭风惠。钤印:郭风惠(朱白)
  • 己巳春日,邦达观因题。钤印:徐邦达印(白)

题签:董其昌行书诗卷,辛未夏叶霜。钤印:一双(朱)
注:徐邦达题款
来源:

  • 东京知名书道会会长同一旧藏

出版:

  • 《中国明清书画展》,玉石会,2003年,图11号,16页
  • 《中国明清の书画名品展》,产经国际书会,2023年,图7号,24页

出展:

  • 《中国明清书画展》,玉石会主催,会场:东京セントラル美术馆,会期:2003年10月14日-19日。
  • 《第40回纪念产经国际书展特别企划 - 中国明清の书画名品展》,产经国际书会主催,会场:东京都美术馆,会期:2023年8月14日-20日

着录:

  • 《董其昌容台诗集》董其昌着,明崇祯年间刊刻本,卷三之页3-4,〈送唐存忆漕台还朝二首〉

估价:HK$450,000 - 650,000(NT$1,890,000 - 2,730,000)


董其昌乃晚明艺坛领袖,影响中国书画四百年而不衰。

万历十七年(1589年),三十五岁的董其昌中进士,自此仕途一帆风顺,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在历代书画名家中,能够当上大官的,实属少数。

不过,与他的艺术成就相比,董其昌数十年的政治生涯没有留下什麽丰功伟绩,曾多次引退赋闲在家。尽管如此,他官宦经历让他得以进入精英阶层,交游圈中不乏名士与收藏大家,他亦因此能饱览历代名家墨迹。

万历年间,江南地区安定富庶、文风鼎盛,收藏之风极旺,出现不少大收藏家。例如董其昌的老师韩世能,藏有陆机的《平复帖》;另一位老师莫如忠,藏有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可想而知,董其昌「朝夕观览」的不是普通的书家范本,而是千古敬仰的书法瑰宝。


本品收录于《中国明清书画展》,玉石会,2003年,图11号,16页


本品收录于《中国明清の书画名品展》,产经国际书会,2023年,图7号,24页

这种特殊的目鉴和临摹真迹的经历,使董其昌在钻研书画之路上,能够站在前人的肩头,高度不凡。

然而董其昌倡导临习古人,并非要亦步亦趋的模仿,而是为创新做铺垫,以复古为创新。他认为,临古是化茧成蝶的必要过程,最终达至「妙在能合,神在能离」,自成一家。

此卷草书卷正好体现了董其昌化古为今的书法概念。内容乃董氏自作诗《送唐存忆漕台还朝二首》,诗文见于《董其昌容台诗集》。笔法从李邕而渐入米芾,用笔颇生拙古朴,墨色酣畅淋漓,运笔则瘦轻飞动,狂而不霸,草而不乱。手卷中的草字看似怀素,又不似怀素。

通篇上百字一气呵成,显出深厚功力。董其昌作品中疏朗的行距是其章法布局的一个标志性特点,笔墨在黑白互补与篇章结构中相得益彰。此卷同样体现了此一书风特色,行距宽于字距,视觉不疲劳,无沉闷压抑之感。

值得一提的是,卷末见徐邦达题跋。徐邦达在古书画鉴定领域成就斐然,有「国眼」、「徐半尺(意指他只需把画轴展开半尺,便知真伪)」之誉。


Lot 161︱文徵明(1470-1559)《真草千字文》水墨纸本手卷

创作时间:嘉靖己亥(1539)年
尺幅:24 x 310cm
释文:千字文(略)
款识:嘉靖己亥春正月廿又七日。书于玉磬山房,徵明。
钤印:徵明印(白)、悟言室印(白)
鉴藏印:吴近行印(朱)、□孙(白)
题签:文衡山先生草书千字文真迹。竹垞题签。钤印:竹(白)、垞(朱)
盖内题:甲子春观了并题签,竹垞。钤印:竹垞(朱)
注:附有思文阁购买收据
来源:

  • 东京知名书道会会长同一旧藏

出版:

  • 《中国明清书画展》,玉石会,2003年,图4号,8-9页
  • 《中国明清の书画名品展》,产经国际书会,2023年,图3号,14页

出展:

  • 《中国明清书画展》,玉石会主催,会场:东京セントラル美术馆,会期:2003年10月14日-19日
  • 《第40回纪念产经国际书展特别企划-中国明清の书画名品展》,产经国际书会主催,会场:东京都美术馆,会期:2023年8月14日-20日

估价:HK$150,000 - 250,000(NT$630,000 - 1,050,000)


历代书法家均把《千字文》作为习字和创作的主题,从赵孟頫、沈粲这样的书法大家,到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等帝王,都曾临习《千字文》,明代的吴派宗师文徵明亦不例外。

文徵明并非早慧的天才,史书记载他「幼不慧,稍长,颖异挺发」,据说他五六岁还站不稳,到八九岁尚口齿不清。从「不慧」到「颖异挺发」,靠的只有後天刻苦学习,没有捷径可走。

由于曾被批评书法不佳,他知耻奋进,自此开始精研书法,每天臨写《千字文》。凭着刻苦用功、极其严谨的作风,文徵明终成诗、文、书、画皆精的大师,惠及深远。

在学习书法之路上,文徵明早年师承父亲知友吴宽,研习苏体,後拜南京太仆寺少卿李应祯学书,潜心宋元诸家,如欧阳询、黄庭坚、米芾和赵孟頫。再由此再上溯晋唐,博取精华,终集古之大成。


清 李岳云《文徵明像》︱南京博物院藏


本品收录于《中国明清书画展》,玉石会,2003年,图4号,8-9页


本品收录于《中国明清の书画名品展》,产经国际书会,2023年,图3号,14页

他精通篆隶真行草诸体,传世书法作品,以行草数量最多,晚年则以行、楷为主。他的书风俊逸,法度谨严,却又气韵超脱;火气较少,往往流露出温文的儒雅气质。

此卷《真草千字文》书于1539年,文徵明已届69岁高龄。此作笔力秀劲,笔法精熟,但仍谨守字法,符合文徵明晚年的书法特徵。相比其早年临古作品,此作已跳脱出临写智永与怀素《千字文》的框架,字形由早年的方阔转为颀长,整体逐渐转为遒劲洒脱。

《石渠宝笈》中着录文徵明书画作品共156件,其中《千字文》有6件之多,是文徵明创作最多的题材,而这6件《千字文》,仅一件是纯粹以草书写就。由此可见,本次东京中央春拍的一卷,是文徵明《千字文》系列的草书稀本。

把此卷与台北故宫收藏的文徵明《草书千字文》丶《四体千文》对比,可发现三者有雷同之处。此卷与《草书千字文》的书写形制十分相近,分别为一行十字及十一字的安排。而结字丶用笔丶字形等方面,此卷则与《四体千文》更为接近。


由左至右为台北故宫《草书千字文》丶东京中央《真草千文字》丶故宫《四体千文》



Lot 240︱王铎(1592-1652)《行书五言诗》水墨绫本 立轴

创作时间:丙戌(1646)年
尺幅:195.6 x 47.5cm
释文:春至留寒意,阳山气乍晴。人来如有约,水伏欲无声。罨画闻禽过,青苍待鹿行。悠悠朝市远,辗转是何情。
款识:丙戌春日半酣书,王铎。
钤印:王铎之印(白)、烟潭渔叟(白)、再芝园(白)
估价:HK$500,000 - 800,000(NT$2,100,000 - 3,360,000)


王铎的书法在近代备受推崇,有「神笔」之称,吴昌硕曾作诗赞曰:「有明书法推第一,屈指匹敌空坤维」。日本书坛更是极其欣赏王铎,还因此衍发成一派别,称为「明清调」,他们把王铎列为第一流的书法家,更提出了「後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的看法。

此《行书五言诗》为绫本立轴大字,乃明代书法家最喜欢的样式。王铎上朔魏晋,下逮唐宋,篆分真行草诸法兼备,尤以行草书名闻当时及後世。此轴书于1646年,时值王铎55岁,书风成熟之时。

清军入关隔年(1645),兵至扬州。明福王仓皇奔逃之际,令王铎留守江宁。王铎在多方权衡後,做出了他一生至关重要的决定:率文武百官开城投降。这为江宁的百姓免去灭城之灾,却也使王铎从此受尽史家唾弃,留下百年骂名。

王铎受时局所迫而降清,心中的无奈与苦楚只能寄于诗文笔墨之间。此行书轴的内容描写冬去春来,天气瞬息多变,寒意尤存。此时节气容易犯困,从落款中「春日半酣书」,可见当时情景。此诗暗暗道出了王铎当时的复杂心情。

此件行草巨幅立轴章法跳跃,气势磅礴。用笔主要以中锋为主,同时又参以侧锋,增劲健之势。抑扬顿挫,偶出颤笔,使作品显得生动活泼。结字精密, 笔意连绵,姿态欹侧,变化无常,足见书家的随心所欲和不拘一格。


御风而行 - 日本书画家髙桥广峰旧藏台湾名家书画︱Lot 001 - 027


Lot 002︱李义弘(1941-2023)《松园参禅图》设色纸本 立轴

创作时间:乙亥(1995)年作
尺幅:135 x 68.5cm(约8.3平尺)
款识:长忆双松水石间,碧阴终日覆禅关,云移古院僧皆去,月满高林鹤不还,万叠惊涛鸣列岫,几重寒翠落空山,贞元朝士无人在,谁得灵根可驻颜,翠盖亭亭霄汉间,至今空忆万重山,天风吹落西峰月,满地松花鹤未归。乙亥初夏,录寒雨堂诗二首,前一律,後一绝,李义弘画。
钤印:李义弘(白)、在川(朱)、水流云在(朱)、穆如清风(白)
来源:

  • 日本书画家高桥广峰同一旧藏

估价:HK$25,000 - 40,000(NT$105,000 - 168,000)


年丰人寿 - 纪念齐白石诞辰 160 周年绘画艺术专题︱Lot 072 - 077


Lot 075︱齐白石(1864-1957)《丰年多鼠》水墨纸本 立轴

创作时间:戊子(1948年)作
尺幅:133 x 35cm(约4.2平尺)
款识:丰年多鼠。戊子八十八岁老人白石并篆。
钤印:齐白石(白)、悔乌堂(朱)[参见《中国篆刻丛刊·第三七卷·齐白石》,小林斗盦编,二玄社,昭和五八年(1983)页115、125]、吾年八十八(朱)、年高身健不肯作神仙(朱)
来源:

  • 东瀛白龙堂旧藏。

估价:HK$600,000 - 900,000(NT$2,520,000 - 3,780,000)


中国近现代书画专场︱Lot 079 - 133


Lot 096︱黄宾虹(1865-1955)《西湖闲逸图》设色纸本 立轴

创作时间:1952年作
尺幅:96 × 43cm(约3.7平尺)

款识:汝醴先生属正,壬辰八十九叟,宾虹。
钤印:黄宾虹(白)、取诸怀抱(白)
出版:

  • 《古调新歌:费立哲神父珍藏十九及二十世纪中国书画》第554丶555页,檀香山艺术博物馆,夏威夷,2007年。
  • 《中国绘画总合图录》三编,第一卷,A50-73,第208页,东京大学出版会,东京,2013年。
  • 《退潮有痕——黄宾虹书画集》第156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22年。

展览:

  • 「古调新歌:费立哲神父珍藏十九及二十世纪中国书画」,檀香山艺术博物馆,夏威夷,2007年8月30日至10月28日。

参阅:

  • 黄宾虹绘赠刘汝醴同一上款作品可参见东京中央2019秋季拍卖会,日本书画家髙桥广峰重要收藏专场,第169号拍品。

来源:

  • 费立哲神父旧藏。

估价:HK$1,200,000 - 2,200,000(NT$5,040,000 - 9,240,000)


纵笔翰墨写文心 - 东京知名书道会会长同一旧藏︱Lot 134 - 177



Lot 166︱何绍基(1799-1873)蝇头小楷《白居易池上篇》卷  水墨纸本 手卷

创作时间:丁卯 (1867) 年作
尺幅:

  • 5 x 67cm(约0.3平尺)
  • 15.5 x 17.5cm(约0.2平尺)

来源:

  • 东京知名书道会会长同一旧藏

着录:

  • 《壮陶阁书画录》,上海中华书局发行,裴景福编着,1937年,卷十九P.60。

估价:HK$100,000 - 150,000(NT$420,000 - 630,000)


御苑妙笔 - 清代宫廷书画专题︱Lot 191 - 193


Lot 191︱邹一桂(1686-1772)《纪胜山水册页12开》  设色纸本 册页

创作时间:戊子(1768)年作
尺幅:29 × 37.5cm × 12,约0.9尺每幅
款识:

  1. 戊子花朝前五日,邹一桂记。钤印:邹一桂(白)、号二知(朱)丶数点梅花天地心(朱)、生生(朱)、小山桂(朱)、
  2. 邹一桂恭记。钤印:臣一桂印(白)、小山(朱)、七十云峰主人(朱)、臣一桂(白)、偶得(朱)
  3. 钤印:邹一桂(白)、二知(朱)、意到(白)、
  4. 钤印:邹一桂(白)、诗画(朱)、生生(朱)
  5. 己未春即录三首,桂。钤印:云山(白)
  6. 钤印:一桂写生(朱),萼湖一老(白)、游艺(白)
  7. 钤印:卿心不解(白)、云山(白)
  8. 钤印:一桂之印(白)、画史诗人(白)、物外自存真面目(朱)
  9. 钤印:小山桂书画(白)、
  10. 钤印:染翰(朱)、邹(朱)、一桂(朱)
  11. 礼部侍郎臣邹一桂。钤印:邹(朱)、一桂(朱)、染翰(朱)
  12. 钤印:邹一桂(白)、诗画(朱)、偶得(朱)、

题签:邹筱山侍郎山水十二页。坚白珍藏。
盖上题:清邹小山纪胜山水册。
盖内题:

  1. 长尾甲识,钤印:雨山(朱)
  2. 顺天府刘嘉进旧藏,沪渎王清波藏。

藏印:苏黄米斋秘藏书画印(白)、归安赵氏(白)、内廷供奉(白)、坚白所得神品(朱)、渭卿审定(朱)、武库中丞(白)、万盛之书(白)、苏黄米斋(白)、饱清淡室(白)、坚白珍藏(白)、濒彦之印(白)、渭卿欣赏(朱)、大清吴兴赵氏(朱白)、归安赵氏苏黄米斋印(朱)
着录:

  •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三十一,钦定四库全书本,P12
  • 《清高宗御制诗文集》二集卷三十九,国立故宫博物院印行1976年,P19-20
  • 《清高宗御制诗文集》二集卷三十九,国立故宫博物院印行1976年,P7-8

估价:HK$500,000 - 800,000(NT$2,100,000-3,360,000)


一期一会 · 听茶闻香︱Lot 261 - 275



Lot 268︱光则 纯金银波纹壶一对(共箱)

底款:纯金 纯银 光则
箱款:纯金制汤沸波 纯银制汤沸波 光则
高度:20.5 cm × 2
重量:1011g(金壶);580g(银壶)
估价:HK$450,000 - 550,000(NT$1,890,000 - 2,310,000)


古美术下条旧藏古代艺术品专场︱Lot 284 - 287





Lot 286︱明宣徳 青花折枝花果纹葵口碗

底款:大明宣徳年制
尺寸:8cm(高);22.5cm(直径)
来源:

  • 东京医学世家旧藏
  • 古美术下条递藏

参阅:

  •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青花釉里红(上)》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p.159,No.151

注:附日本文化厅文化财部美术学艺课签发古美术品出口鉴查证明书
估价:HK$850,000 - 1,250,000(NT$3,570,000 - 5,250,000)


御玉藏珍 - 重要玉器珍藏︱Lot 288 - 294



Lot 289︱清中期 翡翠雕兽钮双龙游环耳三足炉

尺寸:24.5cm(长);10.5cm(阔);17cm(高)
来源:

  • 东京美术俱乐部会员旧藏

估价:HK$1,000,000 - 1,500,000(NT$4,200,000 - 6,300,000)


Lot 290︱清乾隆 白玉砚屏一对

尺寸:20cm(长);15cm(阔)x2
估价:HK$350,000 - 450,000(NT$1,470,000-1,890,000)



Lot 293︱清乾隆 白玉雕八吉祥寿字如意

尺寸:43.5cm(长)
来源:

  • 香港佳士得,2012年5月30日,Lot 4115
  • 香港私人收藏
  • 中国工艺品进出口公司上海市分公司 1981 年 5 月 15 日(根据收据)

出版:

  • 《文房四宝を巡って彩るもの 文房聚珍》三圭社发行,2017年4月,第152-153页,第76号。

出展:

  • [文房四宝を巡って彩るもの 文房聚珍] 展,2017年4月26-30日,京都市美术馆别馆,随风会主办,第76号。

估价:HK$800,000-1,200,000(NT$3,360,000-5,040,000)


千年传臻—重要明清瓷器珍藏及艺术品︱Lot 295 - 318


Lot 302︱清乾隆 金地洋彩宝相花灵芝葫芦瓶

尺寸:21.8cm(高);13.8cm(直径)
来源:

  • 亚洲某重要藏家旧藏

参閲:

  •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
  • 《瓷韵华彩-景德镇陶瓷馆藏珍》,2016年10月

估价:HK$500,000-800,000(NT$2,100,000-3,360,000)


秦峰男递藏旧林原企业旧藏高古艺术品珍蔵専场︱Lot 319 - 345


Lot 332︱北宋 耀州窑刻花鸟纹豆形枕

尺寸:23.4cm(长);20.4cm(阔);10.4cm(高)
来源:

  • 旧林原企业旧藏
  • 秦峰男珍蔵

参閲:

  • 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 北宋 耀州窑青磁刻花花喰鸟纹枕

注:附旧林原企业收藏时所附库签
估价:HK$3,000 - 5,000(NT$12,600 - 21,000)


日本藏暁芳窑同一收藏︱Lot 371 - 395


Lot 390︱晓芳窑 青花花卉图兎钮水指

底款:晓芳窑制
高度:22cm
注:附胜山贸易购入发票
估价:HK$3,000 - 5,000(NT$12,600 - 21,000)


东方美人茶︱Lot 396 - 405


Lot 402︱民国 107 年 民国 108 年 民国 109 年 新竹县东方美人茶(膨风茶)特等奖 共三罐

比赛主办单位:新竹县政府
制茶厂:义春茶园
制茶师:民国 107 年:姜金域、民国 108 年:黄美琴、民国 109 年:姜金域
年份:民国 107 年、民国 108 年、民国 109 年
比赛排名:特等奖
产地:新竹县
季节:民国 107 年:夏季、民国 108 年:冬季、民国 109 年:夏季
规格:

  • 民国 107 年:75g±0.2g 一罐
  • 民国 108 年:75g±0.2g 一罐
  • 民国 109 年:75g±0.2g 一罐,共三罐

估价:HK$40,000 - 50,000(NT$168,000 - 210,000)


金门高粱酒︱Lot 406 - 412


Lot 410︱金门酒厂 民国72-76年 陈年特级高梁酒(黑金刚)共5瓶

年份:民国 72 年、民国 73 年、民国 74 年、民国 75 年、民国 76 年
数量:

  • 民国 72 年:1 瓶
  • 民国 73 年:1 瓶
  • 民国 74 年:1 瓶
  • 民国 75 年:1 瓶
  • 民国 76 年:1 瓶

酒精度:55% - 57%
估价:HK$25,000 - 35,000(NT$105,000 - 147,000)


瑰丽珠宝︱Lot 422 - 459



Lot 430︱鲜绿翡翠(蛋形十三件)和钻石套装(项链、耳饰及戒指)

项链:
天然翡翠(蛋面),鲜绿色,18K 白金
附香港玉石鉴定中心证书编号 KJ 106803
总重:约 343.24克(包括镶托)
长度:约 15.23 x 13.37 x 4.78 mm

耳饰:
天然翡翠(蛋面),鲜绿色,18K 白金
附香港玉石鉴定中心证书编号 KJ106801
总重:约 21.46 克拉(包括镶托)

戒指:
天然翡翠(蛋面),鲜绿色,18K 白金
香港玉石鉴定中心证书编号 KJ106802
总重:约 46.43 克拉(包括镶托)
戒圈 14 号

估价:HK$2,800,000 - 3,500,000(NT$11,760,000 - 14,700,000)


东京中央香港 2024春季拍卖︱香港台北联合拍卖

预展时间:2024/6/27 - 28︱10am - 6pm
拍卖日期:2024/6/29︱10am开始

香港地点:东京中央香港艺术空间(香港上环永安中心26楼)
台北地点:华南银行总行国际会议中心(台北市信义区松仁路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