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Vincent Van Gogh)、孟克(Edvard Munch)的画作,多由博物馆等艺术机构收藏,罕见于私人市场。两位现代艺术巨匠的画作,不久前分别在巴黎及伦敦拍卖,分别以RMB 1亿以上价钱高价成交,亚洲买家表现尤其活跃。
要欣赏这些西方艺术大师的作品,拍卖行和美术馆并非唯一选择,在香港中环的Lévy Gorvy(厉蔚阁)也看得到。这间国际顶尖画廊现正举行的春华秋实(Eternal Seasons)展览,便带来了上述两位巨匠罕见于市场的精彩画作。
今次是佳士得亚洲区前掌舵人魏蔚(Rebecca Wei)成为Lévy Gorvy合伙人后策划的首场展览。这位在亚洲艺术界举足轻重的奇女子,为什么把这些以往较常在拍卖会看到的画作带到画廊?背后存在哪些考量?她的脑里有着怎样的愿景?值点网早前特意访问魏蔚,上述诸般问题交由她亲自解答。
今次是魏蔚(Rebecca Wei)由拍卖界转战画廊后首次展览
险遭大火烧毁的梵高画作
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巴黎公园风景》|油彩 画布
创作时间:1886年
尺幅:38.1 x 45.7 cm
今次展览的画作背后都充满故事。例如孟克在经历精神崩溃后绘下画作,画作充满突破逆境的正能量。人生无常乃是正常不过,面对逆境应沉着面对,解决问题。希望大家欣赏大师杰作之余,亦能借此机会反思人生。
先由梵高说起,相比巴黎苏富比早前拍卖的《蒙马特街景》,《巴黎公园风景》尺幅较小。以画论画,较像2019年在纽约苏富比拍卖的梵高画作《在巴黎公园里的散步者》。绘于同一时期,同样绘画巴黎蒙梭公园(Parc Monceau),尺幅亦一样。
该作当年以US$970万成交。比较两幅画作,苏富比那幅色调较偏向棕黑色,可能是绘画时间较早之故。
梵高的艺术创作生涯只得短短十年,早期在荷兰度过的六年过得蛮辛苦。他学习的是古典派,乃当时主导荷兰艺术家的画风。那时梵高认为,一幅画如果画面和谐,要用些灰色色调的东西。所以像《吃土豆的人》,都是灰灰黑黑的,不会用上鲜艳的颜色。
《巴黎公园风景》色调较为鲜艳
《在巴黎公园里的散步者》(图)色调较偏向棕黑色
1886年2月,梵高到了巴黎找他的弟弟Theo。有两个原因促使他前赴「花都」:一、他的画作在荷兰卖得不好,所以想转往巴黎卖画;其二、他认为可以在巴黎接受更多培训,因为有更多艺术大师身处当地。
梵高到巴黎以后,卖画发展方面其实不太顺利。反而发生了两件事深深影响了他。其一是莫奈及雷诺瓦的画作。两位印象派大师的用色,令梵高大为震撼,认识到原来采用鲜艳颜色也能如此和谐,遂开始思考在画布上使用对比色。例如绿色跟红色、白色与黑色、紫色和黄色等等。
其二是他遇上了西涅克(Paul Signac),这位点彩派画家常与梵高一同四出作画。西涅克的点彩画法笔触比较特别,莫奈的印象派也是,梵高就循这两方面学习。
当梵高画《巴黎公园风景》时、即1886年秋天,他在巴黎已待了半年。我们看看此画的笔触及用色,红色跟绿色、白与黑、深深浅浅的黄色及蓝天,此前从来未有出现过。
这可说是梵高创作生涯的转折期,他在巴黎只待了两年,1888年2月转往南法,此后便遇上高更,割去耳朵,进了精神病院,最后在1890年回到巴黎附近的村庄过世。所以梵高在巴黎的两年,其实是一个很稳定的作画期。他在不断探索自己的笔触,这段时间还没有浮世绘的影响,之后就会有。
梵高《吃土豆的人》,绘于1885年。现藏于梵高美术馆
画作最先落入艺评家奥里埃收藏
《巴黎公园风景》完成后落入艺评家奥里埃(Albert Aurier)手里。这位法国艺评家乃是唯一一位于梵高在世时,为他写过艺术评论的人。很不幸,奥里埃于梵高逝世后两年,即1892年突然逝世,当年他只得27岁。
奥里埃逝世后,遗下十多幅梵高作品,部分由艺术家本人所赠,部分则在这位印象派巨匠逝世后购下。因为奥里埃突然逝世,膝下无儿女,所以画作都传给妻子。这些梵高画作,大部分后来都落入荷兰的美术馆或藏家收藏,唯独《巴黎公园风景》由奥里埃家族后人收藏。
因为梵高没在画作上签名,所以他们初时不知道画作出自谁的手笔。直至1979年,梵高专家Bogomila Welsh-Ovcharov前往法国中部,拜访奥里埃后人Antoinette Williame。由于路途遥远,Welsh没法即日返回巴黎,只好在对方住处留宿。
期间,Welsh在房门边的隐蔽处发现这幅画作,怀疑出自梵高手笔,遂请求Antoinette Williame把画作带到卧室仔细检查。他细心研究画作正反两面后,认定是梵高真迹。
Antoinette乃是奥里埃姪儿的遗孀。她确认画作来自奥里埃,又指丈夫生前不知画作属梵高真迹,不喜欢该画,将之置于阁楼,险些付之一炬。不过,Antoinette却相当喜欢该画,在烧毁画作前及时救回,并用肥皂为之清洁,藏于门边。
X光透析发现画布背面暗藏另一幅男子肖像
《巴黎公园风景》重见天日后,到过加拿大及梵高美术馆展览。 1983年,Antoinette决定售出画作,此后以私人洽购方式数次转手,至今未作公开拍卖,在我们找到之前亦一直未获正规的官方证书认证。
及至2019年,《在巴黎公园里的散步者》在苏富比拍卖,纽约画廊Hammer Galleries成为第二高出价者(underbidder),未能投得画作。拥有《巴黎公园风景》的欧洲藏家透过经纪联络Hammer Galleries,去年把画作带到荷兰的欧洲艺术博览会(TEFAF)展出,寻找买家。岂料TEFAF只办了三天便因新冠肺炎疫情终止,画作尚未卖出,又回到藏家手上。
适逢那位藏家当时身在荷兰,画作被带到梵高美术馆作鉴定。我们就在美术馆找到画作,并与藏家联络上,希望把画作带到亚洲。当时梵高美术馆因应疫情时开时关,我们只好促请馆方尽快发出鉴定证书。幸而,最终顺利把画作连同证书带到香港。
馆方在鉴定期间发现,用X光透析发现画布背面暗藏另一幅男子肖像。那并非梵高的自画像,相信是梵高重用练习用过的画布绘下此作。
打破逆境,充满正能量的孟克画作
孟克(Edvard Munch,1863-1944)《卑尔根港口》|油彩 画布
创作时间:1916年
尺幅:60 x 90 cm
与苏富比刚刚拍卖的那两幅孟克画作比较,《卑尔根港口》更具正能量,没那么沉郁。与梵高一样,挪威艺术家孟克也经历过精神问题,从精神崩溃中恢复过来。他受其中一位重要藏家邀请,1916年把画作带到卑尔根展览,对他来说显然是件值得高兴的事。
(编按:于伦敦苏富比拍卖的两幅孟克画作,详细介绍可参阅前文《苏富比RMB 11.6亿巴黎伦敦双城艺术夜 亚洲买家夺RMB 2.3亿孟克、毕加索巨作》。 )
孟克用绚丽的颜色,生动描绘港口日常繁忙,充满活力的一面
岂料,在孟克抵埗前一个月,这位本为建筑商的藏家突然逝世。卑尔根港口接着亦遭遇一场灾难性火灾,烧了整整两天,几乎半个城市变了废墟。孟克在火灾后为展览绘下《卑尔根港口》,但我们在画面里,神奇地完全看不出港口曾经遭遇大火。
画中渔船上的烟囱还在喷烟,人们熙来攘往。孟克用绚丽的颜色,生动描绘港口日常繁忙,充满活力的一面,希望人们能够从画作中寻找安慰。孟克为相同主题,共绘画了四幅画作,只得这幅落入私人收藏,其余三幅皆在奥斯陆的孟克美术馆。
画廊也能看到经典艺术巨作
莫内(Claude Monet,1840-1926)《一篮苹果》|油彩 画布
创作时间:1885年
尺幅:50.5 x 37 cm
这是我上任后第一次展览,展出的画作、布置用色都比较绚烂,希望在疫情下为艺坛带来一点暖流。艺术能令人欢愉,这是我办今次展览的初衷。
这次春华秋实展览分成两部分,首轮是现代艺术,次轮则将以多位当代艺术家挂帅,除了Andy Warhol、Joan Mitchell、赵无极等已故大师,Jonas Wood、香港艺术家Michael Lau等亦在展出之列。
我希望让大家认识到,画廊展览也有这样重要的作品出现,不是一直只在二级市场,原来也可以从一级市场,买到莫奈、梵高、毕加索、夏卡尔等大师的经典作品。
展览名字「春华秋实」乃是由董桥所题
第二部分的当代艺术展览,大家会看到一种新的合作方式。因为很多海外、西方画廊,带来很多顶尖西方艺术家。但由于这些画廊大多在亚洲没有空间,所以我们将与它们合作。
这种画廊间的合作,以往从未出现。因画廊都有各自代表的艺术家,别家代表的艺术家就不会碰。但我的风格是,不会处于任何艺术机构的对立面,跟拍卖行、其他画廊同样是合作关系。我觉得多办合作对厉蔚阁是个更长远的部署。
我个人的愿景是,能够帮亚洲的藏家建立一个有世界影响的收藏体系;另一方面帮助亚洲艺术家走出去,争取更多的话语权。我希望「春华秋实」能成为一个品牌,一个美术馆级别的经典展览,就像佳士得以往每年一度举行的私人收藏展览「倾彩」(The Loaded Brush)。希望大家记住,每年到这个时候,厉蔚阁就有这个展览。
展览在香港广获各方支持,我邀请了董桥为这展览题字,「春华秋实」这四字就是出自他的手笔。虽然厉蔚阁是西方画廊,我仍希望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加入中国元素。
艺术界西风东渐,窒碍亚洲艺术打入西方?
苏富比去年香港秋拍带来李希特抽象画,结果以HK$2.14亿高价成交
香港佳士得今年把巴斯基亚《战士》带到香港,结果以HK$3.2成交亿创下拍卖纪录
亚洲藏家购买西方艺术的趋势,大致可这样理解。我们自小所受的艺术教育,即使并非修读艺术专业,也会对莫内、高更、梵高等名字耳熟能详。如果买了他们的画作回家,不需作任何介绍,人们也会认得是谁的作品。如此来说,艺术家的名字就形成一种召唤。大家都有种收藏名家大作的倾向。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毕生愿望就是能够收藏一张莫内的油画。
要收藏名家大作,动辄要用上亿元,并非人人都能负担,所以西方当代艺术较受年轻藏家欢迎。现今的当代艺术市场,吸引很多人参与其中。
年轻藏家大多接受了很好的英语教育,例如香港的年轻藏家早已受东西方文化交流带来的影响,更易投入西方艺术。内地的年轻一代,例如到海外受教育后回来的富二代,也较容易接受西方艺术。
最后当然也受惠于巴塞尔艺术展(Art Basel),吸引西方画廊进驻香港,加上艺术拍卖已建立的基础,大家在一并推动西方艺术。
所以我们才看到,去年11月苏富比在香港拍卖了一幅李希特,今年佳士得拍卖了一幅巴斯基亚,苏富比即将又拍卖一幅毕加索,就是不断把顶级西方艺术引进亚洲。大家看多了,慢慢就会更多认识。
新建的M+博物馆坐落香港西九文化区
若说反过来要把东方艺术引进西方,就靠艺术机构、画廊、拍卖行、博览会,以及美术馆等推动,看他们是否重视东方艺术。任何一位藏家,或多或少都会根据自己的民俗文化建立收藏,例如亚洲藏家总会收藏一些亚洲艺术品。
另一方面,我觉得我们亚洲的美术馆,尚未建立一个很完整的体系。所以如果香港的M+博物馆出来以后,能筹组一个很好的亚洲艺术展览,在国际上就会有一个很深远的影响。内地的美术馆也在逐步增进西方艺术收藏,让东西方文化交融。
情况并不是说西方的艺术机构不给东方艺术展览机会,而是我们要建立推荐亚洲艺术家的平台,让别人知道他们作了怎样的艺术才行,像Michael Lau就是其中一个成功例子。
春华秋实(Eternal Seasons)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