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征明:九次科举不中的笨小孩 习艺不辍终成书画大家

「明四家」沈周、文征明、唐伯虎、仇英,叱咤书画拍卖场。既然以「四家」称之,可知他们的艺术风格都自成一家,独当一面。这次,我们来谈谈当中的「艺术苦行僧」 - 文征明。

「明四家」之中,文征明与唐伯虎最为大众熟悉,他们又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身影时常出现在弹词、传奇小說,乃至今日的影视节目中,脍炙人口。

然而,这些故事大多有妆点、杜撰,情节不免乖谬失真。戏曲中的唐伯虎风流倜傥,才高而多情,而文征明却仅为配角,夸大他个性的木讷呆板,来烘托唐伯虎的飞扬。

至于真实的文征明,到底是怎样的人?


清 李岳云《文征明像》|南京博物院藏


从笨小孩到大才子

真实的文征明,为人宽厚平和,好古笃修,一生澹泊。虽然缺少浪漫与激情,但凭着刻苦用功、极其严谨的作风,终成诗、文、书、画皆精的大师,惠及深远。

明成化六年(1470年),文征明出生在一个世代仕宦之家。史书记载他「幼不慧,稍长,颖异挺发」。据说他五六岁还站不稳,到八九岁尚口齿不清,犹幸父亲毫不急进,坚信文征明他日必有所成。

从「不慧」到「颖异挺发」,靠的只有后天刻苦学习,没有捷径可走。

家中世宦书香,文征明自小便受正规传统教育。他的父亲文林,进士出身,官至温州知府,以廉洁勤政著称,声望颇高,与不少士林中人交好。因着父亲的关系,文征明得以跟沈周学画、跟李应祯学书、跟吴宽学文, 这些名师都是文林的朋友。

有了名师指导,文征明自己亦毫不怠慢,每晚挑灯夜读,至三更不休。由于曾被批评书法不佳,他知耻奋进,自此开始精研书法,每天臨写《千字文》。


文征明《四体千文卷》草书局部|台北故宫藏

老父亲预言:他日成就定必高于唐伯虎

文征明虽然才学甚丰,却完全没有科举运气。他到十九岁才考中秀才,成绩只列第三等。之后他考过九次乡试,屡试不中。反观他的同岁好友 – 唐伯虎,自幼天资聪敏,十六岁便考中苏州府试第一,成为名震苏州城的少年才子。二十九岁参加应天府乡试,又高中解元。

眼见好友一举夺魁,自己却又再名落孙山,文征明内心委屈。父亲文林写信安慰:「子畏(唐伯虎)之才宜发解,然其人轻浮,终无成,吾儿他日远到,非所及也。」

结果,文林一语成谶。

文、唐二人个性大相径庭,人生轨迹亦因而截然不同。

唐伯虎狂傲不羁,年纪轻轻便难掩锋芒。可惜后来赴京参加会试时,卷入科场舞弊案,被革去功名,落魄回乡,自此耽于酒色,游荡江湖,寄情书画。

文征明则是典型的儒家君子,谨言慎行,稳重自守。虽然科举屡试不中,但依旧日复一日的勤加苦学。

在正德7年(1512年),又发生了一件大事。当时的寧王朱宸濠,处心积累,禮聘四方名士以壮其声势,其中文征明及唐伯虎也在他羅致之列。

周星驰的经典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也有宁王招才的桥段,电影中的唐伯虎,假装身怀绝症,推却邀请。而在真实的历史中,托病不去的,其实是文征明。

面对宁王的聘书,文征明完全不为所动,坚守与权贵无交,与官府无谒的处世态度,以病为由,推却寧王之邀。另一边厢,唐伯虎却应聘了。


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也有宁王招才的桥段(剧照)


文征明《兰亭修褉图》局部|北京故宫藏

宁王礼聘各方人才,是为了谋反。文征明的无争之举,显然是睿智的,他因此避过了一场政治斗争。唐伯虎后来发现寧王所图,为求脱身,只得佯装疯癫,仓皇逃回故里。这位曾经意气风发的一代才子回家后渐趋消沉,晚年多病,加上不会持家,境况凄凉。

文、唐二人识于年少,在文学艺术方面相当契合,互相题咏酬唱。然而,个性与处世态度的分歧,注定二人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当然,以唐伯虎今日的艺术地位而言,绝对不是「终无成」,但他晚景之凄凉,着实教人唏嘘。

澹泊一生 执笔而逝

宁王风波之后十年,文征明已经五十四岁。虽然科举之路一直失利,但终于受人举荐,得了个翰林院待诏的身份,入朝为官。

翰林院待诏,实际只是文书工作,地位较低。文征明入仕三年,仕途不如所愿。一是因为只有秀才功名,受同僚排斥;二则因他颇有风骨,不依附讨好权贵,对官场感到失望。最终,因嘉靖初年的政治风波,令他目睹官场腐败,便决意请辞。

文征明于五十八岁回归乡里,从此绝意功名,以翰墨自娱,闲时与登门科访他的文儒们诗文酬唱,又在艺文上指导后辈。这时候的他,声名更加远播,人皆以得其书画为荣。他晚年一心一意从事诗文书画的创作,直到九十岁仙逝前一刻,还在为人写墓志,执笔而逝。

文征明是一代「德艺寿」三馨大师,在吴中地区(今江苏一带)「主风雅数十年」,学生甚多,形成「吴门画派」,影响了未来文人画的发展。文氏后裔及门生中擅长书画者多达百人,仅子侄辈中继承书画诗文祖业的就有文彭、文嘉、文伯仁、文震亨、文震孟、文从简等一大批文士。


文征明《古木寒泉图》|台北故宫藏


画如其人 儒雅文秀

他是诗、文、书、画皆精的全才,尤以绘画、书法成就最大。他师从沈周,累积了坚实的绘画基础,后来广涉赵孟俯、王蒙、吴镇等前代诸家之法。

文征明创作的山水画存世数量很多,文秀清雅,极具书卷气,题材主要表现山川自然、文人雅集生活。面貌技法多样,主要可分为「细文」和「粗文」。

「细文」,是指他的细笔青绿及浅绛山水,工整秀丽,用笔细密,结构严谨。受黄公望、王蒙、倪瓒及赵孟俯影响,他把黄公望笔法的松活、王蒙的绵密、倪瓒的简约化合为一,师古而不泥,开自家面貌。

另一种率简粗放的风格被称为「粗文」,用色劲健爽利,源自沈周、吴镇,兼取赵孟俯古木竹石法,笔墨苍劲淋漓,又带干笔皴擦和书法飞白,于粗简中见层次和韵味。

如学者聂崇正所概括,文征明的作品「构图平稳,笔法端正,设色典雅,可以说件件皆精(当然除去伪作)。正因如此,也可以说件件平淡无奇,这也正是文征明的风格特色。」


文征明《雨余春树图》|北京故宫藏


「粗文」作品《溪桥策杖图》|北京故宫藏


八十岁仍写出绝美蝇头小楷

书法方面,文征明早年师承父亲知友吴宽,研习苏体,后拜南京太仆寺少卿李应祯学书,潜心宋元诸家,如欧阳询、黄庭坚、米芾和赵孟俯。再由此再上溯晋唐,博取精华,终集古之大成,成为书坛一代大家。

文征明楷、行、草、隶、篆各体兼涉,晚年以行、楷为主。传世书法作品,以行草数量最多。他的书风俊逸,法度谨严,却又气韵超脱;火气较少,往往流露出温文的儒雅气质。

他在楷书方面用功最勤,造诣也最高,这不仅因为他长寿,积功日深,还与他平和端严的性格有关。他的楷书笔划婉转,节奏缓和,疏密匀称,与他的绘画风格谐和。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即使到了八十多岁,依然手眼灵活,可写出精美绝伦的蝇头小楷。清代书法家朱和羹曾言:「明楷以文衡山(征明)为第一。」


文征明楷书赤壁赋,右为《赤壁赋》,书于1530年;左为《后赤壁赋》,书于1554年,文征明时年84岁|北京故宫藏


文征明楷书《后赤壁赋》局部


广受藏家追捧 破亿指日可待

现在,我们来看看「明四家」各自的拍卖成绩。四家之中,「老大」沈周身价最高,以RMB 1.48亿进身亿元俱乐部。其余三家紧随其后,距离突破人民币亿元大关,只有一步之遥。

  • 沈 周|《送吴文定行图并题卷》,RMB 1.48亿,2017年北京嘉德
  • 文征明|《溪堂燕别图》,RMB 8,797万,2018年北京保利
  • 唐伯虎|《月泉图卷》,RMB 9,200万,2017年北京保利
  • 仇 英|《唐人诗意图册》,RMB 9,430万,2016年北京保利

文征明的《溪堂燕别图》,2018年以RMB 8,797万成交。此卷描绘了一个雅集兼送别的场景,是文征明为了送别弟子毛锡嘏北上入太学所作,卷后更有文氏门人弟子、好友多达16人的题跋。此卷用的是文征明最为擅长的细谨手法,用笔沉稳工致,设色典雅妍丽。

Lot 3591|文征明《溪堂䜩别图》设色纸本 手卷

创作时间:1541年
尺幅:26 x 57cm(引首);26 x 80cm(画心);26 x 435cm(题跋)
钤印:征、明
鉴藏印:朱之赤鉴赏、卧庵所藏、休宁朱之赤珍藏图书、查映山氏收藏图书、映山珍藏页,顾子山秘箧印、顾麟士、鹤逸
成交价:RMB 87,975,000


文征明《溪堂䜩别图》局部

这位明代书画大家在市场一直备受追捧。以刚过去的5月香港春拍为例,文征明的行书作品在佳士得亮相,以估价HK$200万 - 400万上拍,结果以HK$1,825万易手,远超估价。

文征明是明代书画的代表人物,声名显赫。他长寿且多产,传世作品数量多,不难见于拍卖场,收藏气氛炽热,加上相关研究众多,有助藏家鉴赏辨伪,作品冲突亿元大关,相信指日可待。

Lot 839|文征明《行书 - 自书诗七首》水墨纸本 手卷

创作时间:1540年
尺幅:35 x 706 cm
钤印:停云、文征明印、衡山
沼邦光藏印:墨香楼、沼挹光印、一字文远、号涉江
估价:HK$2,000,000 - 4,000,000
成交价:HK$18,250,000


文征明《行书 - 自书诗七首》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