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贝礼中:父亲贝聿铭与赵无极的艺术往事

提起贝聿铭,大家必然想起出自他手笔的香港中银大厦、罗浮宫玻璃金字塔、日本美秀美术馆等杰作。其实这位建筑大师对艺术同样品味十足,他与爱妻卢淑华的珍藏将于佳士得登场拍卖。值点网专访了同样是名建筑师的贝礼中,请他谈谈父亲贝聿铭与「抽象大师」赵无极的前尘往事。

 


贝礼中|贝氏建筑事务所 董事长

50年代早期,我父亲贝聿铭获得去欧洲的奖学金。我相信他是在代表赵无极的画廊认识赵无极,许多年前我亲自去过,所以记得这个画廊。

赵无极和我父亲情如手足,对我来说就像叔叔一样。他们非常亲近,我回看当时拍的照片,可以看到他们笑着、坐在庭院、喝着酒。两人的关系很融洽、很亲近。


赵无极(左)与贝聿铭(右)情如手足

大家可以想像到,赵无极和我父亲都是中国来的移民。这一点必定是屡屡谈及的话题:把他们的影响从亚洲、中国带到西方;他们如何融入;又如何把亚洲的感受能力带到他们的专业领域。对无极来说是艺术,对我父亲而言则是建筑。

当我们谈及50、60年代,那是抽象表现主义的高峰时期。这个风潮当时在欧美是既新鲜又热切。当时的我是青少年,我记得双亲到访画廊、艺术家工作室,与艺术家共进晚餐。这是当时艺术、建筑界中人做的事,是激动人心的时代。


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1904-1997)《Brown and White》|US$100万 - 150万


克莱恩(Franz Kline,1910-1962)《无题》|US$300万 - 500万

我们一家人会到当时的大画廊去,例如纽约的Castelli、Emmerich。还有代表米罗(Joan Miró)的Pierre Matisse,他同时也在纽约代表赵无极。 Emmerich则代表 Frankenthaler、Noland、Caro、Held、Pepper等等,所以我自己也非常熟悉这些艺术家。

赵无极选择《27.3.70》送给我的父母,背后必然有非常特别的原因。当中对赵无极和我父亲的意义,或许是此画很好地代表了东方与西方。我觉得赵无极深受中国传统绘画吸引,而此幅画布正好反映了这一点。


赵无极(1921-2013)《27.3.70》|HK$3,800万 - 4,800万


贝聿铭与爱妻卢淑华

同时你能看到非常强烈的抽象表现主义风格,在构图布局的流动、笔触之间。我父亲拥有很多精彩的画作,但这一幅是气象万千。除了特别光亮的位置,整体用色偏向深沉。我想我的父母真的很喜欢这种用色。此画挂在我们家客厅一个很特别的位置。我们一家住的地方并不是很大,但这幅画作仍然占据了很重要的地方。

我父亲常说:「建筑就是生活。」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我认为它确实反映了人们的愿望和价值,它一直回应当下。我认为他一直想以积极的方式,为提升人们生活质素方面作出贡献:生活经验、他的建筑带来的经验。


杜布菲(Jean Dubuffet,1901-1985)《(La Brouette(The Wheelbarrow)》|€35万 - 55万


利普兹(Jacques Lipchitz,1891-1973)《Man with Guitar》石雕|US$70万 - 100万


纽曼(Barnett Newman,1905-1970)《无题4,1950》|US$700万 - 900万

「帮助去提升」,在我眼中这是他的建筑成功做到的事。不论是小小的图书馆、办公室大厦、医院、还是博物馆,它们都成功将人类精神提升到,它们如何被建造、以及它们如何反映社区需求的方式。

我觉得父亲真切感受到艺术与建筑一体的面向:提升人类精神、为人类生活带来价值。

*编接:贝聿铭夫妻的珍藏艺术品,将于佳士得纽约、香港及巴黎分别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