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阴阳对应的背景色块、淡色线条勾勒、略见抽象的简化描绘……如此构图的一幅《无题》花卉,大家定必联想起「东方马蒂斯」常玉的早期佳作。出乎意料地,这幅油画其实出自赵无极之手,乃是他初赴巴黎,尚未成为「抽象大师」前的罕见作品。此画即将自面世以来,首次登上拍卖场。值点网为此专访了现任收藏家王卫今,与大家一起上5分钟的课,看看这两位吒叱当今亚洲艺术市场的巨匠,在创作路上如何曾经重叠在一起。
赵无极的《无题》静物花卉
张大千巨幅慕古画作《江堤晚景》,前年在嘉德北京拍卖以RMB 1.32亿成交
《江堤晚景》为王卫今家族珍藏,图为他年幼时与画作合照
提起王卫今,艺坛朋友会自然想起中国书画。 2017年,他珍藏的张大千巨幅慕古画作《江堤晚景》于北京拍卖,在嘉德以超越估价的RMB 1.32亿成交,在艺术界掀起热话。其实这位收藏家年少时赴美留学,受西方文化薰陶,尤其喜欢一众旅外的华裔大画家。
「我在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就读时,和贝礼中是同窗好友。他父亲贝聿铭大家都认识,是鼎鼎有名的建筑师,和赵无极很要好。一次我去他家里玩,看到客厅挂着一幅气象万千的抽象画,整个人呆住了。那是首幅映入我眼帘的赵无极画作,当时对艺术认识不多,但画作的笔触、格局、气势,都令我念念不忘。心里想:『世上原来有这样的画家。』」
王卫今在贝家看到的是《27.3.70》。贝礼中早前接受我们访问时谈到,此画是赵无极当年亲自挑选,送给他父母的七十年代作品。他指出,父亲贝聿铭与赵无极都是中国移民,如何融入西方社会的同时,把东方文化的影响力带到其专业领域 - 建筑与艺术,是两人的共通点。王卫今在他乡的哈佛毕业后也成为了建筑师,经历和贝氏父子相像,或许也带着近似的视角欣赏无极。
赵无极(左)与贝聿铭(右)情如手足
贝礼中与《27.3.70》
王卫今踏上收藏之路以后,接触的艺术愈来愈多- 由朱德群到越南的黎谱、从吴大羽到日本浮世绘……尽管眼界开了,但遇上这幅《无题》花卉画时,赵无极的艺术又再次深深地震撼了他。
「这幅静物画有两处地方特别触动我。一、赵无极在杭州美术学院和林风眠身上,已经习得一身『功夫』,但这画创作中,他却选择以童稚孩趣的风格去描绘花卉盆景。二、黑色背景中的笔触自由奔放。对我来说,它象征无极初到巴黎所经历的转变与实验。」
大家熟悉的赵无极,有取材自远古金文的「甲骨文时期」,草狂奔放、气势万千的「狂草时期」,以及晚年时境界升华的「无境时期」。这幅《无题》花卉绘于1949年,早于上述所有时期。看上去,像常玉更多于像无极。
赵无极(左)与常玉(右)吒叱当今亚洲艺术市场
留法华裔画家,最有名的是「三剑侠」 - 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其实燃亮这条欧洲艺术路的第一代巨人,是常玉和赵无极老师林风眠的那一辈。
赵无极于杭州美术学院就读,师承从法国归来的林风眠,毕业后留院任教。直至1948年,他和首任妻子谢景兰移居巴黎,立志成为全职艺术家。他探索个人风格的初期,相当崇拜毕加索和马蒂斯(Henri Matisse)。西方现代主义、印象派及表现主义作品,亦一直影响着他的创作。
《无题》绘于1949年、亦即是赵无极抵达巴黎的翌年。他当时在蒙帕纳斯设有工作室,与雕塑名家贾克梅蒂(Alberto Giacometti)为邻,又和常玉、抽象艺术代表人物 Georges Mathieu、Pierre Soulages等艺术家成为好友。常玉的艺术,正是终于裸女,始于花卉。
1930年代,常玉《白瓶花卉》|2017年在香港佳士得以HK$7,446万成交
1929年,常玉《蔷薇花束》|2015年在保利香港以HK$5,900万成交
1940年代,常玉《盆菊》|2012年在香港佳士得以HK$3,314万成交
常玉三十、四十年代的花卉创作,无论在画风还是精神层面上,都和《无题》有着惊人的雷同之处。那段时期的创作灵感,来自他二十年代末创作的铜刻版画。常玉当时为其极简的线条美所吸引,版画的技术与空间上黑白阴阳的对应关系,亦意外地令他在油画创作中有所突破。
中华文化,黑白是宇宙缩影,象征万事万物的阴阳关系;传统书画,黑色是所绘山水的落墨所在,白色则是留白空间。常玉在静物花卉中,大胆地把这种东方哲学精神化成视觉,衬托画中花卉。
常玉花卉既保有中国传统文人水墨的线条与留白观念,同时又结合了西方艺术的空间结构。常玉于画作中融入了一份朴拙与纯真情感,令他的绘画绽放着东方美感与思维,深深影响了中国现代绘画的发展与传承。
黑色背景带着自由奔放的强烈笔触
《无题》花卉的艺术表现与精神层面,尽管和常玉花卉作品异常接近,但却隐隐预示了赵无极将会踏上的抽象之旅- 无极的黑色背景带着自由奔放的强烈笔触,处理上和常玉花卉大相径庭。在摸索与尝试之下,赵无极独树一格的抽象画风已于《无题》展现雏形。
纵观博物馆或艺术市场,赵无极的花卉油画皆如凤毛麟角。我们找到的两个例子,都创作于五十年代:一、《花》,台湾的亚洲大学现代美术馆收藏;二、《百合花》,2016年在香港以HK$1,770万成交。
上述两画的创作时间只比《无题》晚几年,但背景处理与颜色堆叠上已经完全改变,呈现强烈的「甲骨文时期」风格。
1952年,赵无极《花》|台湾 亚洲大学现代美术馆
1950年代,赵无极《百合花》|2016年在香港以HK$1,770万成交
赵无极「甲骨文时期」画作《大地无形》,绘于1950年代晚期|去年在保利香港以HK$1.82亿成交
王卫今所以尤其喜欢《无题》,除了因为它在赵无极艺术生涯占有特殊地位外,另一原因是这幅画作勾起了两人间的一段缘份。
「赵无极画这幅花卉时二十八岁,承袭杭州艺术学院和林风眠的教育,初到巴黎真正接受西方文化薰陶,东西两方的艺术思潮在他身上激烈碰撞。我自己亦正正于二十八岁时,于异国亲身接触到赵无极本人。」
「那时赵无极和第三任妻子Françoise Marquet(梵思娃)共谐连理,在贝家举办派对。我当时已经看过《27.3.70》,决心誓要一睹大师风采。刚巧那时学了调酒,于是自荐到派对上充当侍应。当年我是个黄毛小子,不敢多和赵无极攀谈,但如此一面之缘,永世难忘。」
二十八岁的王卫今,当年他在异乡一睹了无极风采
收藏艺术,除了讲求品味和眼光,有时也得有缘份牵线。
赵无极(1920-2013)《无题》油彩 纤维板
拍品编号:305
创作时间:1949年
尺幅:27.2 x 21cm
款识:无极ZAO 1949(右下)
来源:
- 欧洲 私人收藏 (直接购自艺术家)
- 亚洲 私人收藏
文献:1998 年 《赵无极》 Y. Bonnefoy & G. de Cortanze 着 Editions La Différence Enrico Navarra 出版 巴黎 法国(图版,第69 页)
估价:HK$1,500,000 - 2,500,000
注:此作品已登记在赵无极基金会之文献库,并将收录于弗朗索瓦.马凯及扬.亨德根正筹备编纂的《赵无极作品编年集》(资料由赵无极基金会提供)买家可向基金会申请作品保证书
拍卖详情
拍卖行:香港佳士得
地点: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专场: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下午拍卖
拍品数目:201
预展时间:2019/11/22-23|10am - 7pm
拍卖时间:2019/11/24|1:30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