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祭祀的颜色秘密 中文大学「皇朝礼器」展览

天坛,大家知道是帝皇祭天之处。其实清代国家祭祀殊不简单,天坛以外还有地坛、太庙、祈年殿等坛庙,仪式皆有严格规定。皇家礼器的形制、颜色、尺寸、位置亦俱有所指,毫不含糊。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皇朝礼器」展览,正好让我们一觑箇中奥秘。第一篇文章,先谈祭祀的颜色秘密。


清乾隆 白釉铏|太岁坛用,成对置于供桌近神位处,盛和羹


右二是「怀海堂主」钟棋伟,左三是郭家彦博士


黄釉簋、黄釉铏、黄釉登|主要用于地坛、社稷坛、先农坛

是次展出的皇朝礼器,悉数由两位资深收藏家捐赠或展出。一位是香港著名藏家 -「怀海堂主」钟棋伟,另一位则是澳洲来的郭家彦(Iain Clark)博士。在两位鼎力支持下,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的清代祭器收藏已是全球第二丰富,仅次于北京故宫。

大家熟悉的商周礼器,多是青铜所铸。其实远古祭器由各式材料所制,包括陶、玉、金属等。至于清朝国家祭祀,主要的九坛三庙都使用瓷质祭器,其余十二殿庙则使用青铜、木、漆、玉质祭器。祭器虽是瓷制,设计上又加入了新元素,但仍然是按古代青铜器而造,例如爵、簋(音轨)、豆等等。


蓝釉、白釉、红釉登|乾隆、嘉庆年制


现代3D列印,仿清盏

这些瓷制礼器,大都单色施釉,皆因它们就是按色彩分类。自商、周开始,五行、颜色、祭坛三者就有着密切关系。例如日坛规定在东方,颜色用青;地坛在北方,颜色用黑。

一千五百多年以来,这种关系始终如一。至明初有变,主要坛庙用色被重新分配,例如日坛由青变红、天坛由赤变蓝、地坛由黑变黄。当然,亦有坛庙保持一贯用色,好像是月坛,一直都是白色。


天坛,三重圆殿就是祈年殿


蓝釉豆|天坛用,盛大羹


蓝釉豆|天坛用,盛大羹

所以我们看到这些瓷制礼器时,单凭颜色就知道它们大概来自哪个坛庙。例如这些蓝釉豆,是祈年殿所用,置于供桌左侧,于祭祀中盛放肉酱、腌菜之属。祈年殿这个名字,大家或许陌生,但我们一定在照片看过 - 就是座落天坛的那个三重圆殿。

这个「豆」,是一种半球形的柱体盛器,足部呈喇叭状,用于礼乐宴会时展示祭祀食器所用。古代「豆」盖本身有支足承托,翻转过来就能独立盛载食物,设计巧妙。来到清朝,设计已有所变化,盖上支托成为绳形钮装潢。从龙山文化(约公元前3,000 - 2,000年)开始,「豆」就由陶所制。至商末周初时,才出现青铜「豆」。


「怀海堂主」钟棋伟在邦瀚斯投得此龙袍


乾隆 蓝绸龙袍

祭坛建筑以外,皇帝祭祀穿服亦要符合相配的颜色。 「怀海堂主」钟棋伟借展的乾隆蓝绸龙袍,正是绝佳例子。这套龙袍去年在伦敦邦瀚斯上拍,£75,000起拍,竞投激烈,连获23口叫价,终由钟氏以£38万槌价投得,连佣成交价逾£46万(HK$470万;1,820万)。

龙袍上拍时的官方名称是「清乾隆 御制蓝绸捻金银绣金龙十二章吉服袍」。十二章纹分别为「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来源已难考证,作为一种服装纹饰,学者认为于周朝时成形,至隋朝起确立为帝御用。


十二章纹


十二章纹

十二章纹象征天子品德,各有含意:例如日、月、星辰,高高在上,代表圣上光照天下;如华虫(即野鸡),羽毛五彩,象征皇上有文采;又如内有长尾猴的宗彝,是宗庙祭祀用的酒器,指天子要有孝义。

*十二章纹详解请参阅《龙袍的秘密 拆解天子专用的「十二章纹」》


宗彝


星辰


华虫

蓝色,自然是天坛所用。没错,冬至时,乾隆会穿它到天坛祭祀,春日则至祈年殿祈求丰年,到夏天时则穿着祈雨。虽然这件龙袍一年只穿几次,但祭祀是无比重要的国家大事- 象征皇帝是天命所归,只有天子能担任中间人,在祭祀时让天和人沟通,所以它的手工制作无比精细,一点不能马虎。

今次略谈了祭祀的颜色秘密,下回继续和大家一探清代皇室祭祀。


「皇朝礼器」展览

展期:2019/1/26 - 5/5
地点: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开放时间:
周一、二、三、五、六|10am - 5pm
周日、公众假期|1pm - 5pm
周四(公众假期除外) 、新年、农历新年、复活节、圣诞假期|休馆
入场:免费